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唯物辩证法解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在《老子●第四十一章》中有:“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具有至高的道德品质的人资态都很低,心胸却好像幽谷一样宽广;真正的光辉的人品,都是要经受千锤百炼才能成的(极大的荣耀却好像都要经受一系列的侮辱一样);宽广的、恩泽万物的德行却总是显得不足的样子;一个人建立起自己高尚的品德,好象是偷——因为他总是虚心学习、摸仿别人的品行

上德若谷。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些品德高尚的人都是心胸宽广(象山谷一样)的人、都是很能包容的人。比如唐太宗因为经常被魏征“欺负”、因为很怕魏征而在历史上留下美名。唐太宗几乎成了封建皇帝中最能容人、最善于纳谏、最经得起批评的光辉的代表。

年青时,我经常听到一些病人讲上海医院里的那些大牌的专家名医的品德高尚的故事。讲他们医术如何高明、态度如何认真、如何关心病人;不仅不会收病人的礼物,还和谒可亲地把不收礼的道理向你讲得清清楚楚……

大白若辱。毛泽东说过:“闪亮的人生一定是战胜苦难的结果”!任何光辉的形象、任何英雄、任何圣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好象是很受屈辱一样。司马迁被汉武帝用了宫刑,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奇耻大辱的事,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大文学家、大历史学家的光辉形像。因为受了础辱,司马迁也许更加努力;因为其更加努力所以其成绩更大;因为其成绩大所以人们认为他很光辉、很伟大。因为受了屈辱反衬出其更加伟大。同样,曹雪芹也正是因为家被雍正抄了,整个家族受到了屈辱,自己也没有了往日的荣光,整个人生落入了社会的底层,这样他才有机会深入观宽察社会生活;最后才有机会思考人生;才有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问世。

广德若不足。真正能够恩泽万物的品德,看起好象很不足一样。比如父母常要将自己的孩子推向社会;要强迫其自立、自强。要治好病就可能要吃很多很苦的药、要打针、要做手术;要成功就要努力奋斗……

笔者年青也时经常抱怨父母亲对自己的扶持太少了:别人家有房子,我却没有房子,不得不租房结婚;别人家父母给安排很好的工作,而自己却只能去企业(最后还下岗了)……现在回头一看,父母对自己的恩德真的象大海一样。我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面对困难的能力,不都是他们教育、敲打,培养出来的吗? 

建德若偷。人在这个世上要成为一个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就要树立自己的品德。而要树立自己的品德就要学习。向谁学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长处,都值得学习。要学习就得观察思考:这个人哪些品行是好的?好的就要学习模仿!这个人哪些品行是不好的?不好的就要力求自我约束——千万不要学他呀!这个人这句话讲得不好,不好在哪里呢?我可不要再犯这个错误!这样一路过来,最后就学到了、提高了、建立起了自己的品格特征、形成自己的个性。这种在暗中观察、思考、学习中建立自己品德的过程,是不是有点像偷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
如何理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的深意?
《道德经》第41章:2.“不笑不足以为道”,详细描述世俗之人对“道”的误解。
修德应注重阴功积德,不求人前显贵,但求无愧于心(连载250)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22
勤而行之——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4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