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京文坊 第017期 端午专刊

刊头题字:胡中惠





小  小  说

三百元

孙俊

散       文

怀念奶奶包的粽子

万有裕

话说端午与屈原

庶言

艾草的记忆

张振羽

诗  词  大  观

端午话屈原

李雅芳

端午节的小巷

孙晓先

七绝五首·端午祭屈原

王荣新

端午节祭屈原

刘中华

七律·端午祭屈原

马凤玲

七律·祭屈原

晚霞

七律·端午情

肖静茹

七律·端午感怀

甄文华

七律·端午节

吴立红

端午节(新韵)

金孝奎

青玉案·端午节

马洪伟

儿歌·端午节

乔德生





三百元
 
文/孙俊


“妈,清清洗浴没有了!大热天的我要在家洗澡,你还非让我去!”儿子一进门便气急败坏地喊,额头上沁满了汗珠,帅气的小脸晒得红红的。
 
“啊,没了!怎么没了?”
 
“人去楼空呗!正在装修,我问了一下,说要建个水果蔬菜店!”
 
“有没有留下电话?我在她家还存有300块钱没花呢……”肖文跟在儿子身后追问。
 
“老板携款潜逃了吧?你被骗喽!”儿子啪地关上浴室门。
 
肖文一愣,生病在家躺了两个月,“清清洗浴”跑了?不至于啊,那个女店主笑眯眯又爽快利落的样子浮现眼前。去年十二月兑的店,夫妻俩挺能干,浴室收拾得敞亮干净,还增添了护理项目,什么红酒、柠檬搓澡,芦荟、牛奶洗浴,刮痧拨罐的,每天人都很多。清洗焕然一新之后,大家都愿意跟热情的女店主聊聊天,很是放松。新年她还推出了优惠活动,好多人都办理了300元套餐。没想到春节后疫情爆发,一直没去;之后她又病了,一直在家,转眼四个多月没去那个店了。跑了?肖文不相信,可没留过老板电话,要不是她总觉得儿子在家洗澡糊弄,催他去浴池搓搓澡,还不知道这情况呢。平白无故丢了300块钱,虽然不多,但心里还是堵的慌。
 
浴室水声停了,小伙子清爽地走了出来,看肖文还在客厅里愣神,“妈,不就300块钱吗,不至于难受吧?”见肖文没吱声,儿子在她跟前走来走去,偷瞧着她,“对了,妈,那条街上晚上可以摆摊出夜市了,很热闹哦。你这也可以下地走动了,我晚上陪你去溜达溜达啊,你好久没下楼了,太闷了吧。”“有夜市了?你陪我去?好啊!”她其实想去看看那浴池……
 
晚风夕夕,暑气消散,街上散步的人很多。好久没出来了,虽说最近一个月按医生要求也在家里走动,可哪有脚踏泥土,走在大自然里舒服!尤其她也是个爱运动的人,生病前每晚都在河边公园里快走或跑步呢!
 
十字路口那条商业街人头攒动,灯火通明。肖文拉着儿子快步往那走,急得儿子大喊:“慢点儿慢点啊,你还没完全好呢!”嗬,真热闹啊!卖鞋袜衣服眼镜的、卖水果蔬菜鲜花的、烤串烤生蚝烤鱿鱼的、卖关东煮摊鸡蛋饼煮玉米的……空气里弥漫着香香的烟火气息。端午节还没到,卖五彩绳、香包、鸡蛋、咸鸭蛋的人也不少。肖文和儿子随着人群东看看西瞅瞅,开心极了。
 
“姐,我可找到你了!”肖文正在看粽子,突然手被人一把抓住!啊!她吓得猛一抬头,“是你!”“姐,你让我好找啊!我家店黄了后,我贴了俩月联系电话让大家来退钱,大部分都退完了,可一直没看到你来啊,还没有你电话,一直联系不上,这把我急得!姐,给你三百块钱,可算是又了却了我的一份心思!快拿着!”女店主还是笑眯眯的快人快语,但脸黑了很多,拉着她的手很粗糙。
 
肖文本来还想质问,听她一说,心软下来,“你怎么不干了?!”女店主眼圈一红,“疫情发生后,一直不让开业,我这刚兑来的店,房屋租金就把我压的喘不上气来。后来让开业了,一天没两个人,每天水费、人工费付不起,吃饭钱都没了……”她有点哽咽,又笑了,“不说了,不说了!姐你挺好呗?”“那你现在…就靠摆摊…”肖文说不下去了。“哈,姐,白天我和我老公在一个小加工厂打工,最近又让摆摊了,我就到这摆地摊挣俩零花钱,兴许还能像碰到您这样联系不上的顾客,把欠大家的钱还了,要不心里过意不去!”她在卖粽子,红色大盆里,摞着大半盆粽子,地上还有一桶大鹅蛋。“这钱,我不要,你给孩子买吃的吧!”“不行,姐,你必须收着,否则我心里更难受。”她俩撕扯着,儿子拦住她,“妈,你就听阿姨的话拿着吧!”拉着肖文就往前走。
 
“儿子,你去买些粽子和鹅蛋!”肖文把三百块钱塞到儿子手里,“这就对喽!还是我老妈懂我!”儿子心领神会跑过去了。
 
肖文舒了口气,一抬头,哦,清清洗浴真的没了,一个“诚”字标识挂在墙上,在灯光里熠熠生辉。

 


1












怀念奶奶包的粽子

文/万有裕

端午节快到了,市场上与端午节相关的商品早已摆出,那一盒盒的粽子,小商贩卖的各式各样的装饰品、五颜六色的彩线,还有象征祛病健康的艾蒿……节日的气氛已经很浓,人们沉浸在传统佳节的喜庆中。享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使我常常想起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奶奶包粽子的那些往事。拾起这些记忆的碎片,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我的奶奶是山东招远县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她随祖父闯关东,落脚在沈阳。奶奶有着山东人勤劳、刚强、忠厚的品格,和许多山东妇女一样,厨房里的活儿也非常棒,蒸的馒头又大又白,擀得面条又细又筋道,包的饺子馅大皮薄,包的粽子也是形状多样,有三角的、四棱的,还有元宝形的,街坊邻居们很是羡慕。我们兄妹三人是吃着奶奶做的饭长大的,也是吃着奶奶包的粽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端午节的。虽然我们的童年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也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幸福,但依然是快乐而难忘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沈阳,农副产品短缺,好多商品都是凭证凭票供应的,尽管这样,长辈们总是省吃俭用,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吃到节日的标志性食品,如元宵、月饼、粽子等等。记得每年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就开始忙碌。她先是带着我来到团结路粮站买江米,当时是每个人供应1斤,还要从每人的大米定量中扣除。我把那一小袋江米扛回家,奶奶去商店买回来粽叶和包扎粽子的马莲。回家后,奶奶洗粽叶、淘米、泡米,江米只有经过浸泡后易熟又粘,口感才特别好。但那时棚户区没有自来水,我就帮助奶奶担水。次日,奶奶开始包粽子,她在院子里放一张桌子,把泡好的米和粽叶摆在上面,旁边放一个空盆装粽子,拿来一个小板凳坐着,我伸不上手,就蹲在边上看。那时奶奶60多岁了,虽然她的手粗糙,并长了一些老年斑,但干起活来还是那么灵巧。但见她拿起三四片粽叶,摆平折成一个漏斗形状,用右手捏着,再用左手撮起米放进去,封好口,扯起一根马莲捆绑,三下五除二,粽子就包成了。粽子包得差不多了,奶奶吩咐我生炉子,待炉子火上来了,奶奶的粽子也包完了。奶奶把粽子放进大蒸锅里,加上水,端到炉台上开始煮。

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要吃煮鸡蛋,但那时鸡蛋也是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半斤。为了改善生活好些人家都养了鸡,我家也养了三只芦花母鸡,每天下两三个蛋。奶奶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太好,父母就让奶奶吃鸡蛋滋补滋补,但奶奶舍不得吃,她提前一个多月就把鸡蛋攒起来,留到端午节煮茶叶蛋。烀好了粽子,奶奶接着煮茶叶蛋,锅开了那香气真是馋人啊!奶奶知道我们兄妹仨儿馋得够呛,煮好后就每人给一个,让我们解解馋。端午节当天一早,奶奶就把粽子和鸡蛋都准备好,让我们可劲吃,吃完香甜的粽子和五香的茶蛋,我们就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1970年春节后,在齐齐哈尔工作的姑姑要分娩了,奶奶前去伺候,但她惦记着我们,一直想早点回来,只是姑姑一再挽留,才多住了几个月。“五一”节后,姑父江苏老家的父母给他们寄去了10多斤江米,姑父说给沈阳的哥哥嫂嫂一半,这样奶奶又动了回家的念头。奶奶跟姑姑说:“你嫂子不会包粽子,我端午节前得赶回家,给孙子包粽子。”姑姑见奶奶主意已定,就给奶奶买了回沈阳的车票,临行前奶奶给姑姑家包好了粽子,才扛着那袋江米起身回家。接到姑姑发来的电报,兄妹仨儿高兴得不得了。那天晚上,我和父亲来到沈阳站接回阔别四个多月的奶奶。拎着沉甸甸的江米袋子,我感受到奶奶对我们的关爱是那么厚重。这年端午节,奶奶包了两大锅粽子,我们吃了一个星期,至今仍难以忘怀。

奶奶不但关爱我们,对邻居家的孩子也非常疼爱。王大娘家男孩多,粮食不宽裕,每年过端午节都不包粽子,而她家老三又非常爱吃,过节时就来我家做客,奶奶知道他的来意,就给他扒粽子和鸡蛋吃,每次他都吃五六个粽子,两三个鸡蛋,撑得他中午饭都不吃了。王大娘一再追问,他才实话实说。他年年端午节那天都会来,简直成了我家的小客人,一直持续了十来年,他的父母很是感动。

奶奶过日子非常勤俭,处处精打细算。每年用过的粽叶她都舍不得扔掉,而是把那些没损坏,还能用的粽叶、马莲挑拣出来,用水浸泡洗净,晾干收好,来年再掺些新的用。虽然洗起来很费事,又省不了多少钱,但这种勤俭持家的精神给我们以良好的影响,使我们从小就知道居家过日子“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的道理。

1990年3月,90岁的奶奶离开了我们。如今,40多年没吃到奶奶包的粽子了,但想一想那又大又甜的粽子,还是让我觉得满口生香。端午节即将到来,以此文表达对奶奶的深深怀念……


话说端午与屈原
 

文/庶言


又要到端午节了,有人怕是又要“信口开河”了?
 
据史料记载,为了纪念某一个人而设置的节日,除了“寒食节”的介之推,当属屈原了。而“寒食节”又早已被清明节所取代,岂不是仅余端午了?
 
屈原所留下的著名诗篇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年青时就拜读了。当时看到的是《文怀沙今译》,因为急着要还,唯恐再也看不到了,索性去抄!很累。
 
屈原的大作对我影响颇大,因为“爱国”,随之是之乎者也的,令人难懂。“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当是!
 
在《渔父》里,他写道,“举世皆浊,我独清;群人皆醉,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么一来,岂不是清高?他的学生,唯有宋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便是了。
 
屈原似乎很“傲”。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个信念置于我心中良久,但对此也会有人不屑一顾!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嘛。
 
我曾一度坠入了书巢,不时在书海中徜徉,包括《离骚》,久而久之,却混沌了!其实,一生碌碌无为也挺好的,起码思绪不繁杂,当是各有千秋吧。
 
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不妨弄几个小菜,喝点儿小酒。赛龙舟怕是不易看得到,那也可以与家人出游。到了晚年,有人相伴,形影不离,每天优哉游哉,那是福气!夫妻恩爱苦亦甜,只羡鸳鸯不羡仙!
 
倘若有兴看《招魂》,道一声“魂兮归来”,别有一番情趣儿。纵使孤芳自赏,那也无妨!我真地是书痴了。
 
今年的端午节有点儿特别,别忘了欢娱!妄自尊大说屈原,不自量力,见谅!


艾草的记忆

文/张振羽

艾草俗称艾蒿,别名又叫艾萧、艾、灸草、绒等。它是野外常见的一种植物。艾草全株可入药,具有祛湿、散寒、消炎、止血等功效。艾草在中国民间被使用的历史悠久,艾草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民间常有俗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早已深入人心了。

端午节的时候正是夏季,气温非常的炎热,而艾草有驱蚊的作用,将艾草挂在门口可以驱赶蚊子、净化空气。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艾草有祛邪的作用。这大概是端午节人们悬挂艾草的原因吧!

又到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楣上插上艾草,以避邪驱蚊。

一提到艾草,我就想起了奶奶。记得儿时,奶奶在夏秋之际,经常采集一些艾草,把它编成艾草绳。稍微晒干后,盘成一个又一个直径大约一尺的艾草捆,再把它放在背阴通风的地方彻底风干后备用。

奶奶有抽旱烟的习惯一贯节俭的奶奶为节省火柴也是为了驱蚊。每天清晨,把艾草梱挂起来,扯下一头点燃,这便是她抽烟的引火之物了。艾草绳燃烧着暗火,经久不息。一捆艾草可以用四五天呢!

奶奶坐在炕头上,拿起二尺多长的旱烟袋,装满一烟袋锅旱烟,在燃烧的艾草绳上点燃吧嗒吧嗒的吸着。霎时间屋内既有呛人的旱烟味道。又时时飘来艾草淡淡的清香,简直是沁人心脾啊!看着奶奶那安详的表情,那饱经沧桑的褶皱,那烟袋锅上的火花闪动;再看看那不计粉身碎骨慢慢燃烧的艾草绳,简直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画。

岁月流淌,奶奶早已去世了,但在我的记忆中,永远留有奶奶用艾草引燃旱烟袋的记忆,时不时回忆起艾草的缕缕清香……

住到沈城之后,每逢端午,各家仍有插艾叶的习惯。端午节的前几天,便有农村人来城里卖艾草了。十几根一绺粗的艾草可以卖一元钱呢!

大约是四五年前,住在我家后栋楼一楼的王奶奶,经社区同意。买来十多捆带根的艾草,栽在自家楼前。整地锄草,栽苗培土,施肥灌溉,没过多久,竟然长出绿油油一片艾草。过往行人,既可以享受艾草的幽幽清香,也时常看到了年逾古稀的老人勤奋的身影。

这几年,每到端午节前一天,王奶奶割下一棵棵艾草,佝偻着身体把艾草送给左邻右舍。每当听到“谢谢”的声音传来时,王奶奶都会会心的一笑。我想,这义务赠送艾草也算是一种‘义举’吧。更主要的是它拉近了邻里关系,把封闭的楼区格局连通了。你看,几位热心的大爷大妈也时常帮助王奶奶侍弄艾草园呢!

话又说回来,前边提到,端午节人们悬挂艾草是因为它可以净化空气、驱赶蚊子,还有“祛邪”作用,这是传统。似乎有点“迷信”,但是,现在人们衣食无忧,牵强一点,也可以说艾草功不可没吧!

岁月悠悠,艾草是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端午话屈原 

文/李雅芳

端午节的粽香

渊源久远意味深长

顺势把远古的晨钟敲响

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史册中闪光

您为国捐躯,血染汨罗江

忍辱被贬的您

是精忠报国的栋梁

您有不屈的灵魂

和锐利的目光

您忧国忧民洞察秋毫

夜以继日,冥思苦想

时刻把民族的伟业

牢牢的记在心上

用正义的呼声和救国的呐喊

鞭挞着丑恶

为的是抵制着国土沦亡

朝廷的腐败,令你悲观绝望

那隐隐作痛里

折射了透骨的心殇

面对民族的衰亡

你摒弃了荒谬

凛然的不阿

释放着正义的光芒

历史见证了您

是壮怀激昂的旷世奇方

您一生怀才不遇

遭遇磨难,被流放他乡

您与腐败抗争

含冤奋笔文韬于江

您是淬火中被冶炼的贵宝真金

将永远闪烁着灿烂的星光

因为是您把

您把正义与善良根植于土壤

我想,借一缕艾叶的幽香

去吟诵您的《离骚》

那精湛不朽的诗行

用您那傲骨而正直的天性

渲染您大义凛然

气冲霄汉的畅想

您伟大的英名将伴随着历史

万古流芳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




端午节的小巷

文/孙晓先

月亮挂在天上,

把柳丝的影子拉得很长。

揀起哪一片都是回忆,

哦,这一帧是那远去的小巷。

摆满鲜花的小窗,

路边的街灯总是那样昏黄。

夏日夜晚街头孩子们的嘻闹奔跑,

炊烟里含着缕缕粽香。

那时妈妈真漂亮,

她的双手能把所有的节日巧妆。

门楣插着绿艾,

彩线护佑着她的希望。

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粽子,

送给邻居老人尝尝。

老人嘴里啧啧:他嫂子,

你包的粽子啊,

总是有模有样。

孩子围在妈妈身边,

让她再把粽子的故事来讲。

她重复着奶奶的口气说:

那时的汨罗江啊......。

那时,

那时......,

那是历史吗?

那是妈妈最好的时光。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柳的碎影重叠在路旁。

又是一年端午节,

却找不到,

流淌着故事的小巷。 


七绝·端午祭屈原

文/王荣新

(一)

汩罗逝水汇湘江,
浩浩汤汤万古长。
竞赛龙舟魂魄动,
粽香酒洌祭忠良。
       
(二)

 怀王左将饱才华,
 美政文峰举世夸。
 不纳忠言丢社稷,
 昏君继位眼蒙纱。
        
(三)

 屈辱求荣举世羞,
 谗言乱政祸千秋。
 竭忠尽智身先死,
 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

 旌旗蔽日鼓声鸣,
 宫阙琼楼砖瓦成。
 江畔行吟哀楚灭,
 怀沙一曲诉衷情。
       
(五)

 英雄末路苦琢磨,
 不苟偷生投汩罗,
 千古气节传万世,
 风掀浪舞奏悲歌。


端午节祭屈原

  文/刘中华

  香草除邪毒,投粽护正则。

  爱国思安危,出弊图改革。

  举世多浑噩,先哲少理解。

  九死而不悔,离骚载史册。

  怀石投汨罗,水清人高洁。

  以死抗争冤,昏庸难醒责。

  魄陨国江河,不作他乡客。

  正气何所惧,理想兴楚国。

  魂归江水流,识见千古歌。

  传承美政梦,明辨是非浊。


七律·端午祭屈原

文/马凤玲

英魂永驻汩罗江,

祭奠灵君粽米香。

端午屈悲民掩涕,

楚王昏戾浪遮阳。

年年众庶龙舟舞,

日日离骚韵味长。

足见人心归所愿,

神州昌盛慰忠良。


七律·祭屈原

文/晚霞

兴邦变法看灵均,

怒视朝纲世道沉。

万古离骚澄皓月,

九霄天问斩黑云。

怀砂取义英雄胆,

汨水流殇百姓心。

破浪龙舟忠骨祭,

涛声金鼓悼贤人。


七律·端午情

  文/肖静茹

端午悲怀悼汨江,

龙舟竞处浪花扬。

正行犹诉怀沙怨,

忠谏何堪求索殇。

未让昏君开醉眼,

却留漁父寄沧桑。

至今绿水涵余愤,

濯淖清流社稷昌。


七律·端午感怀

文/甄文华

又是端阳五月天,

竞舟抛粽祭屈原。

离骚一曲吟愁绪,

良谏三章付梦渊。

谁解忠心成幻影,

难酬壮志酿奇冤。

国亡身殒今何在,

不朽英魂铭史篇。


七律·端午(新韵)

  文/吴立紅

五五端阳碧楚天,

龙舟竞渡浪激舷。

鼓声阵阵齐挥桨,

旗影林林共奋先。

青粽飘香千户绕,

彩丝系腕百虫残。

文人墨客诗情涌,

雅句华章叹蔽贤。


 端午节(新韵)

  文/金孝奎

  碧装玉带粽花香,

  竞渡龙舟弦影长。

  且问今身何处有?

  离骚千古楚辞章。


青玉案·端午节

文/马洪伟

忠魂求索留遗恨,

笑悲楚,谁能忍。

难怪生前还敢问!

鬼魂茔墓,忧愁思尽,

重载嗔怨愤。

国人端午龙舟阵,

画鼓喧,雷任人。

千古子孙翻印。

楚乡风雨,汩罗江畔,

恁与何人论。


儿歌·端午节

文/乔德生

皮儿绿,味儿香,

粽子被我扔进江。

五月初五鱼吃饱,

屈原爷爷老安康。


投稿须知

6.本平台发布的作品无稿酬。
主题需注明'盛京文坊+体裁'。另内附100字左右作者简介,一张个人照片,格式要求:宋体,四号字,注明详细联系方式(含微信号、手机号等),并关注平台公众号.不按要求投稿,一律不予采用。
所投稿件必须是本人原创,尚未在其它网络媒体发表的。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责。插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尹子媛《我家的端午节》指导老师:高立云
精品诗词 【98】端午情怀
万龙联璧||端午节诗词、楹联作品欣赏
《明月山诗刊》中国.明月山诗人2019年“端午节”诗歌汇编特刊(总175期)
【东疆诗刊】辛丑端午专辑 2021第95期(总第360期)
【西楼雅苑】2023年总(125)期【端午节专辑(四)】作者//平台诗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