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督脉不通,阳气衰!1个方法激发一身阳气,守好阳气的第一道关卡

阳气不足的人,衰老也快人一步!

冬至将至,即将迎来再一轮降温,天寒地冷,此时养生靠的就是一身阳气了。

俗语云:「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大自然中,太阳对自然生命活动起到主导作用。

那人的健康长寿又依赖什么来维护我们的生命呢?

中医认为天人是相应的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的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它的盛衰会影响到人的生命。

但,「阳气」究竟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哪些情况下会导致阳气耗损?以及我们该如何去固护阳气,让生命健康长寿?

阳气是人体的活力之源

中医讲的阴阳,其实是事物相对属性的一种表达。

阳乃相对于阴而言,阳气是具有温煦、推动、气化、固摄、防御等功能的机能物质,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

阳气在常态下是储藏起来的,它的根在肾,它的补充源自脾胃吸收来的气血精华。

阳气是人体生长发育之原动力,人的生、长、壮、老过程,皆与阳气相关。

阳气如黑暗中熊熊篝火,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又如天空中之太阳,使人精神振奋充满希望;又如不断运转的水泵,可以把水从下往上输送,而实现势能转变为动能。阳气正是这样源源不断地提供生命的动力。

四时之阳是如何运行的?

人是效法自然界的,随一年春、夏、秋、冬节气的变化,自然界的生物也随之表现为盛衰的不同,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自然界阳气变化收藏所导致的。

☀ 春季,阳气上升至地面

春季,气温逐步回升,藏于地下的阳气上升至地面,万物发芽生长,体现了肝木的疏泄之气。

☀ 夏季,阳气升腾、浮于空中

夏季,阳气已经从储藏状态变化为升腾状态,浮于空中,地上阳气最盛,地下阳气最虚,故地上草木茂盛繁秀,气温最高,地下水此时最寒。

☀ 秋季,阳气敛降、渐入土中

遵循升极而降的自然规律,到了秋季阳气逐渐敛降,故气温渐降,树叶开始变黄,当热气在地面附近徘徊时,人会觉得燥热,此即所谓的「秋燥」、「秋老虎」,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寒」,阳气随秋雨渐入土中。

☀ 冬季,阳气深藏于土

至冬季,阳气在土下深藏,地上阳气最虚,而地下阳气最盛,故地上草木树叶落尽,一派沉睡之象,积蓄来年生发之力,地下水此时最温,所以冬天阳气藏得越好,来年生发之力积蓄得越充足,因此有「瑞雪兆丰年」一说。

可见,二十四节气中,宇宙中大气的阳热经冬天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天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天浮于地面的天空,经秋天重新降入土中。

宇宙阳热如此循环,人亦应之,生生不息。

故在养生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始终遵循着这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使身体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

所以古人顺应阳气的四时变化,适时调整养生方法,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以助春木之疏泄,以助夏季地下之不足;秋冬养阴即指少用辛散阳热之品扰动阳气,宜用敛降填补之品,以使阳气归位。

 

阳气不足的人

衰老也会快人一步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儿童期希望长得快,青年期希望长得美丽,中年期希望精力维持好,老年期希望衰老迟一些,这需要什么来维系呢?

明代·李念莪曰:「此明人生全赖乎阳气也,日不明,则天为阴晦;阳不固,则人为夭折,皆阳气之失所也。」

清代郑钦安得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唯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而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的结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描述了生长壮老已的整个过程,同时亦展现了肾气(主要指肾中维系生长壮衰的阳气而言)在生命历程中的运行变化过程。 

男子与女子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

◑ 女子一生中肾中阳气之变化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女子生命周期

女子以七岁为一周期的变化节律,14岁前是生长发育期,35岁前是身体的壮盛阶段,是孕育下一代的最佳时机,而42岁之后是身体逐渐衰退期了,很多人在此阶段才想起要留住青春、留住美丽。

 男子一生中肾中阳气之变化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男子生命周期

从上述关于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生命周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人体脏腑和精气的盛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盛而衰而竭的规律性变化。

故人的衰老速度与肾中阳气的充盈与否有密切关系,「肾精」乃是生命之本。我们养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肾中阳气充盛,使衰老来得更慢一些,所以必须在肾气在衰退之前固护阳气。


饮食+温灸

守好你的一身阳气!

现在气温即将又下降,变化大,各地呈现出一派「寒风萧瑟」的景象。

而寒易伤阳,寒风寒雨将是损伤人体阳气的首要危险因素,所以此时节的养生之要,便是固护阳气,勿伤阳气。

✍ 热敷大椎,守好阳气的第一道关卡

寒风寒雨伤阳,我们尤其需要保护好阳气的第一道关卡。

这第一道关卡在哪里呢?就是我们颈后——大椎穴。

大椎穴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所以它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椎的不通,会堵塞经络。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款好看又好用的艾草护颈贴,通过温灸热敷颈部来呵护大椎穴不受寒,守好身体阳气。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它里面有艾草、西红花、益母草、生姜、当归、杜仲等成分,艾草温通、西红花解郁、益母草顺气、生姜温中、当归行血、杜仲益筋骨。

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温通大椎穴的作用,不让寒气入侵,保护好阳气的第一道关卡。

这款艾草护颈贴采用自发热技术,45℃恒温,6小时持续温暖,3区分段定位发热,除了大椎,还可以照顾到多处穴位(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天柱穴),在气温容易骤降的季节,暖暖呵护颈部。

✍ 食温热之物,固护阳气

饮食与药物治病同一道理,性味合于人体则除病健身,不合于人体则增病损身。寒凉的食物会有损阳气,温热的食物能固护阳气。

从「四气」讲,食物可以分三类,即平性、寒凉、温热。温热性食物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常见的食物有黑大豆、南瓜、韭菜、辣椒、大蒜;牛肉、羊肉、鸡肉、鸽肉、虾;荔枝、龙眼肉、大枣、栗子、核桃肉、生姜、小茴香、花椒等。

✍ 温灸命门穴,激发自身阳气

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

督脉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理,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

在督脉上灸,借助艾叶的温通之性和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那么身体的正气就自然建了起来。

我们实际操作中可以选取督脉中最重要的穴位命门穴进行艾灸。

艾草护颈贴

正安国货铺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艾草护颈贴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针灸专家肖少卿教授 秋灸关元 春灸气
艾·养生 | 秋分艾灸,扶助阳气很关键
督脉灸,春夏养阳必不可少!
顺四时慎起居,养好阳气就添寿
《内经》中阳气的概念(转)
喜暖畏寒的原因——肾气虚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