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的逻辑:不争之妙,几人知道?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滑动阅读上文

为什么“曲则全”?大风过后,不懂得弯曲自己的大树都倒下了,懂得弯曲自己的小草都保留了。曲,代表的是柔韧性;而柔,代表的是生命力。老子言:“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故而柔弱者能曲,能曲者能生,能生者能全。

为什么“枉则直”?有个词叫“较枉过正”,是说本来想把弯的东西较正成直的,结果用力过猛,又给弄弯到另一边去了。所以这里的“”,是指弯曲、屈伏的意思;“”,是指伸直、伸张的意思。弯曲着反而能够得到更好的伸张,是不是很难理解?

最近常听到一个词:生命的张力。张力,就是一种曲伏的感觉。一种被压缩的怒放,一种被约束的力量。蓬蓬勃勃,似乎下一秒就要爆发开来。

生命是美妙的,但生命的绽放有一个前提,就是被曲和枉:抟抟转转,而致圆曲柔和。没有这个曲和枉的过程,也就没有花开之全,怒放之张。

洼则盈”,低洼着反而能够得到充盈。因为充盈的前提就是:自身有缺。一个完全没有缺的事物,谁还能让它更加圆满?

敝则新”,破旧了才能得到更新。因为如果你一直守旧,一直墨守成规,一直认为现有的才是最新最好的,那么真正的新就一直不会来到。

少则得,多则惑”,少则易精,多则涣散。追求得少,心志专一,则容易有所得;追求得多,事事求博,反而会造成迷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所以圣人执守这个原则,作为行走天下处理事务的范式。什么原则呢?有四条: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自我显摆,反而能够得到显扬;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够得到显彰;不自我夸耀,反而能够据有功劳;不自命高贵,反而能够得到尊崇。

不自我显摆,以致内缩内敛,是为曲,故而能够得张,全面绽放,为显为明。

不自以为是,以致不辩不言,是谓枉,故而能够得展,全面呈现,为显为彰。

不自我夸耀,以致低身谦卑,是谓洼,故而能够得盈,功劳上身;

不自命高贵,以致常知不足,是谓敝,故而能够得新,领导众人。

而以上这四条,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理念:不争。不与人争显达,不与人争是非,不与人争功名,不与人争高下。不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相争,因为我自胜。

古人说“委曲才能得以保全”,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呀!不与人相争来自利,不侵害他人来自益,不但能更好的保全自己,还能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利和益,此谓“全归之”。

近期相关文章

《老子》的逻辑:道是恍恍惚惚的,又是真实不虚的

《老子》的逻辑:世人皆醒我独醉

《老子》的逻辑:不得不聪明,是莫大的悲哀

《老子》的逻辑:虚静可以致远

《老子》的逻辑:深不可识,方为真人

《老子》的逻辑:执今之道

道家研讨群请加微信(注明:进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二十九章》学习笔记:尊重生命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圣人无为
高恒解《老子》之四十七
老子20句警世语录
老子《道德經》第廿九章解读
智哉,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