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睡眠的科学及生活方式医学治疗
userphoto

2023.02.25 山东

关注

01

什么是睡觉(sleep)?睡眠的科学定义是什么?

每人每天都得睡觉,但想要给睡眠下个定义,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人类生命的过程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睡眠与健康是“终生伴侣”。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1834年,科学家Robert McNish 在他的著作《睡眠的哲学》中做了一个论述,睡眠是处于清醒与死亡之间的状态;对于所有动物而言,清醒状态可以认为是处于活动及思维功能状态,而死亡是指活动与思维的终止。

而现代科学认为睡眠是受生物钟支配的一种大脑的工作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大脑仍在处理信息,睡眠模式处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躯体内部的信息,包括觉醒模式认知功能加工后的信息再处理,因此,把大脑的睡眠功能,通俗称为“睡眠”。

现代医学界则普遍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目的是为恢复精力而作出合适的休息,由专门负责睡眠及觉醒的中枢神经管理。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法,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和补充体力,亦可提高工作能力。

目前,睡眠医学已经成为研究睡眠及睡眠紊乱的新兴学科。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为了提升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品质的关注,将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因为这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周期性的季节变换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密切影响人们的生活。

02

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

充足的睡眠能帮助恢复体力、脑力和精神,并能舒缓压力,增强学习能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慢性睡眠不足或会给全身各系统带来严重的问题,包括免疫系统、心血管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最直接的的就是对大脑本身的影响,睡眠不足可以影响人的注意力集中功能和记忆功能等。

然而,睡眠过多也有问题。在一次大样本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长期过度的睡眠(超过9小时)会影响智力、增加糖尿病、心脏病、阿兹海默症、忧郁症、不孕等发病机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

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包括最常见的慢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5.9%,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6%。其它睡眠障碍还包括嗜睡症、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因此睡眠障碍是不容忽视的“慢性杀手” 。

03

我们当下的睡眠状况

2022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教授发布了一项中国睡眠数据调研,数据来源为2021年 5百万条睡眠数据及1833份有效问卷,样本年龄覆盖18岁以上的上班族,包含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

问卷调查用户显示平均睡眠时长7.5小时,手表手环用户显示平均睡眠时长6.85小时。睡眠时间可以达到8小时以上的只有22%,6-8小时约计53%,不足6小时的有25%。数据显示35岁以上的上班族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数据显示最能熬夜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及广州,睡眠最晚的是广东省;四川上班族起床最晚。手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六成上班族受其影响。

数据显示47%上班族反映睡眠质量不佳,仅有30.6%上班族深度睡眠时间达标;除了这些因素,问卷表明25%的人群每天夜间打呼噜,有潜在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睡眠质量不好的上班族中,51.6%表现为记忆力下降,47.8%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人群中,25.5%存在超重。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上班族中,45%的人面部皮肤出现问题。

统计数据表明,睡眠时间越长,上班族出现困扰睡眠的问题越少。2021年受睡眠困扰的十大行业:教培从事者、销售人员、服务人员、互联网行业、建筑工人等体力劳动者、医务人员、公务员、金融从业者、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另外,有孩子的上班族,睡眠时长明显低于无孩上班族。

04

睡眠生物机理及睡眠医学研究进展

睡眠医学的专业术语

睡眠:一种自然的反复出现的生理状态。睡眠期间各种有意识的主动行为消失,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减弱。

褪黑素: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在调节昼夜节律及睡眠-觉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睡眠周期: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即大约每90~100分钟的时间内经历一个有5个不同阶段的周期,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从“入睡期”到“深睡期”不出现眼球快速跳动现象,故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夜通常会有4-5 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 90-110 分钟。

临床睡眠医学:以各种睡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涵盖睡眠-觉醒及相关疾病研究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21世纪初成为独立医学专科。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脑电活动特别是睡眠脑电图的认识。1953年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REM)睡眠,并证明其与做梦有关。此后又发现人整夜的睡眠存在周期性,非快动眼睡眠(NREM)包括由浅入深的四个时相和REM睡眠交替进行。通过脑电及其它生理学指标的测试,可以全面客观了解人的睡眠结构。

上世纪60年代,睡眠研究成为热点,发作性睡病与异常REM睡眠的关系被阐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疾病,1968年出版了人睡眠分期的国际标准图谱,一直沿用至今。此后,在睡眠发生机制及睡眠医学研究方面,也有了较大进展。

随着睡眠研究成果的积累及大量睡眠障碍患者的需求,睡眠医学发展迅速,促进了临床实践工作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成立了专门诊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在SA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

05

什么是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2017年来自美国的三位遗传学家杰弗理·霍尔(Jeffrey Hall)、迈克尔·罗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扬(Michael Young)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共同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又称日夜节律、概日节律、日变周期、生理时钟(physiological clock),是一种生理现象,以内源性、持续的,呈现以约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由日变时钟(circadian clock)所驱动。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等,都被观察到有类似生理变化。英语 circadian 源自拉丁语 circa,为大约、大概的意思;拉丁语 diem 是一天、一日之意。合起来,在字面上的意思,是大约一天。

已有研究证明,人体内的生物钟,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对我们的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包括行为、激素水平、睡眠情况、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如人体的温度和血压,随着24 小时节律的变化,不同时间段的数值会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波动 。

昼夜节律涉及很多因素,我们体内发生的变化,也针对不同的部位,包括以下几种因素:

1. 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可以感知光明和黑暗,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身体的其他部位,以便为变化做好准备,比如睡觉或醒来。

2. 体温:昼夜节律与入睡和醒来有关,当你要睡觉时,你的体温会下降,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入睡。当你即将醒来时,温度会上升,你会感到更加清醒和警觉,可以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3. 激素:在睡眠-觉醒周期中,被识别的两种激素是,皮质醇和褪黑素。褪黑素受光线的影响,天黑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褪黑素,这也是建议在睡觉时关灯的原因。皮质醇则是一种压力荷尔蒙,在白天产生,尤其是在早上,可以帮助起床

06

昼夜节律失调,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

昼夜节律调控着健康的各个方面,包括营养平衡、免疫反应、细胞代谢和DNA修复等等,它不仅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而且是从基因层面深刻影响一个人的健康。

以前,很多人认为疾病就是由基因导致的,有什么样的基因,就会导致怎样的疾病。但是,最新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昼夜节律的调节。昼夜节律的错乱,导致基本表达紊乱,进而就造成健康问题。80%的现代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昼夜节律失调,重新校准生物钟,首先要加强对生活方式的调整。

例如,每天在适当的时段让眼睛接触光线。这种日光接触能调整生物钟。例如,国际旅行者为了尽量减少时差的影响,应该在阳光下待上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到达目的地后的早上。倒班工作者应在清醒时偶尔接触亮光(日光或灯光),而在早餐下班回家的路上,戴上太阳镜,减少白天暴露在强光下的机会,有助于回家后更容易入睡,而且白天就寝时,应尽量保持寝室的昏暗和安静,例如使用睡眠眼罩和隔音耳塞等。对入睡障碍患者,早晨应尽可能多接触亮光。而对于睡眠时间提前的患者,在傍晚应多接触亮光。

07

临床常见睡眠相关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呼吸可能暂时停止的睡眠障碍。这种睡眠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有上呼吸道阻塞,经常以打呼噜、抽动或者手臂甩动结束。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伴有睡眠缺陷,白天打盹、疲劳,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和脑电图觉醒状态。

临床上定义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连续七小时的睡眠中发生三十次以上的睡眠暂停,每次的气流终止时间在十秒钟以上(含十秒钟),或者平均每小时低通气次数超过五次,引起慢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和混合型,需要到医院做睡眠呼吸检查来进一步诊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统计,美国每年有10万起交通事故与睡眠障碍有关。而比起欧洲人种,黄种人大多下颌较为短小、后缩,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病率只会更高。中国需要积极治疗的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患病率达到4%-5%。它的症状太过常见,夜里打鼾、白天困倦打盹,常见到人们普遍不觉得这是一种病,然而,这病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因患者记忆力及反应能力受损,睡眠呼吸暂停还将造成交通及生产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发生。

睡眠障碍(失眠)

1975年,睡眠障碍首次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9,正式成为了一种疾病。1990年,美国睡眠学会、欧洲睡眠研究学会、日本睡眠研究学会和拉丁美洲睡眠学会合作制定了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版,将睡眠障碍分为7类。

当然,偶尔或短期的睡眠问题,不是疾病。以失眠为例,只有超过3个月以上且每周发作三次以上的失眠才会被定义为慢性失眠;低于3个月的急性失眠,则往往都是一些应激事件导致。如果患者能及时调整,症状往往会自然痊愈。

08

良好睡眠的解决方案

理想睡眠

不同年龄,正常人的睡眠时间:

儿童期(2-12岁):10-12小时

少年期(12-18岁):9-10小时

成人(18-60岁):7-8小时

老年期(60岁以上):5-7小时

个体间睡眠存在着较大差异,睡眠需要量与种族、环境、心理、疾病等因素都有关。失眠者白天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易激惹、困倦和抑郁等表现。焦虑症以入睡困难为主,抑郁症常表现为早醒。我国失眠患者约有1.5亿人,睡眠不良者高达3亿人,四分之三是40-60岁的中老年人,妇女的发病人数是男性的1.5倍。

知名睡眠学者Arthur J. Spielman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失眠形成的历程的3P模型,奠定了睡眠障碍疗法的理论基础。该模型提出影响失眠的主要因素分为易感因素(个体容易失眠的个人特质)、诱发因素(诱发失眠突发的刺激源)和维持因素(导致失眠维持的因素)。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睡眠,三者叠加一旦突破阈值,那就会造成失眠。

为了解决睡眠障碍,首先是改善睡眠环境,包括床垫、枕头、眼罩、耳塞等寝具。

超过70%的睡眠障碍其实与心理因素有关。焦虑和兴奋的产生会错过或者打乱睡眠的生理和心理节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当代信息化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让我们无所适从。在互联网社交工具诞生之前,信息的传递速度有限,我们每天所接收到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这些工具如今已经高度发展和普及,虽然方便了生活和工作,但每个人每天接收的信息和需要应对的精力大幅增加,经常导致我们晚上也需要应对。这将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

近几十年来,针对各种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也在临床应用,对睡眠障碍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认知障碍、依赖和难以戒断。同时,这些药物往往也应用于精神类疾病,为普通人群所排斥。

相对安全的是褪黑素,在英国等国家是首开的睡眠药物,因为其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临床效果,在许多国家也可以作为营养素在临床应用。

■ 认知行为疗法(CBT)

针对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及睡眠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进而改善失眠,相对于药物治疗来说,是更安全、更健康、更具普适性的失眠疗法。从欧美地区近20多年的研究成果来看,如果患者积极配合,其有效率可以达到80%左右,是一种相当成熟的非药物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提供科学专业的睡眠检测、睡眠改善训练、在线咨询和重度失眠患者药物指导等服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4-8周的认知行为康复训练指导后,80%以上的失眠人群会有明显的睡眠改善效果。

■ 睡眠数字医疗

临床研究表明,以特定音乐和白噪音为主的声音疗法对睡眠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释放压力并放松身体,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通过将数字疗法和音乐助眠干预疗法结合,根据人工智能算法识别特征脑电节律和波形,精准地识别睡眠不同阶段并自动播放助眠音乐,音乐可以通过舒缓自主神经系统从而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尽快进入睡眠。

睡眠数字疗法主要包括硬件、核心算法和软件三个部分:硬件主要起到实时检测睡眠时期脑电波的作用;核心算法依据实时的睡眠特征脑电活动,自适应进行睡眠分期计算并自动选用合适的助眠音乐或白噪音;软件端则可同步显示检测到的睡眠脑电,评估睡眠治疗并分析睡眠问题。

09

良好睡眠的生活方式指导

健康睡眠的时间表

第1步:合理安排晚餐(17:00-18:00):晚饭应当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宜过饱;

第2步:适当运动(18:30-19:00):做适量运动,微微出汗,促使体温更上一层楼,然后更长时间段内保持更低的体温,统一促使人体进入深度睡眠;

第3步:做好睡眠分界(19:00-21:00):看看书、听古典音乐等,活动当以放松精神、去除烦恼的项目为主;把没有完成的工作,写在本子上等等;

第4步:开始放松身心(21:00-21:40):热水澡 10 分钟,水温当以 40℃ 为宜,可快速去除疲劳;

第5步:呼吸与正念操练(21:40-21:50):两腿盘坐,持续 5 分钟的冥想/正念呼吸;

第6步:控制外界影响(21:50-22:00):睡前一小时,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

快速入睡方法

(1)泡脚:取热水(38~43℃)半盆,没过踝部,泡15分钟,后用双手在水中搓揉双脚掌5分钟,搓得脚板发热为止,用干毛巾擦干;

(2)揉腹:平躺床上,放松肌肉,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眼揉腹50圈,再换左手按逆时针方向绕脐眼揉腹50圈。做完后重复一次;

(3)喝奶:饮一杯热牛奶;

(4)睡前冥想:睡前想想自己所希望发生的快乐的事(如海洋、沙滩、天空、草原),比如可以想象自己在美丽的大海边,看到湛蓝的天,深蓝的水,看到帆船,看到椰子树;听到很强的风,听到浪涛声,听到海鸥的低鸣,还有孩子在沙滩嬉闹的声音;感觉到风吹的感觉,接触沙的感觉,湿湿的、凉快的感觉;

(5)音乐治疗:睡前听一些柔缓的音乐,可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以解除头痛、胸闷、心悸等症状,有利于促进健康的睡眠。音乐疗法促进睡眠,一般是选择睡前2-3小时进行,每次30-60分钟,不宜过长,音量不要过大,以舒适为度,应掌握在70分贝以下。

帮助睡眠的食物

(1)牛奶:富含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使人昏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对于由体虚而导致神经衰弱的人,牛奶的安眠作用更为明显;

(2)红枣: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补脾安神功效失眠患者可用红枣30克到60克,加白糖少许煎汤,每晚睡前服之;

(3)龙眼:研究发现,桂圆肉对脑细胞有一定的营养作用,能起到镇静、安神、养血、抗衰老等功效。龙眼肉15克加糯米100克,煮一碗龙眼肉粥于晨起或睡前空腹食用,既能安神又能补脾;

(4)全麦面包: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E、粗纤维以及锌、钾等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维生素B族,对助眠、减肥、便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5)香蕉:被称为包着果皮的“安眠药”。富含平稳血清素和褪黑素、镁 、VitB6等;

(6)杏仁:含有色胺酸,肌肉松驰剂-镁等;

(7)小米: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为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吃后容易让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

(8)核桃:临床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含有褪黑素。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具体吃法为,配以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

(9)葵花子: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10)苹果:含有果糖、苹果酸以及浓郁的芳香味,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生成血清素,从而有助于进入梦乡;

(11)蜂蜜: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促使色胺酸进入大脑,让人更快产生睡意。具有补中益气、安五脏、和百药、解百毒之功效,对失眠患者疗效显着;

(12)不利睡眠的食物

A:咖啡因:它是神经兴奋剂,促进脑部活动,使头脑清醒,活跃交感神经系统,使人情绪激昂,警觉性提高,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含咖啡因食物:咖啡、可乐、茶叶、巧克力、可可等。

B:烟草:尼古丁是刺激剂,它和咖啡因具有相似的作用。在睡前或者半夜醒来时,均不应该吸烟。

C:刺激性食物:包含辛辣、油炸、盐分高的食物。此类食物会使情绪紧绷、血压上升、干扰睡眠。因此,睡前不宜吃泡面、罐头食品、咸酥鸡、腌制品。

D:酒精:酒精确实使人产生睡意,却让睡眠一直停留在浅睡阶段,无法进入熟睡期,甚至让人半夜醒来数次,纵然睡眠时间不短,隔天醒来依然疲累。此外,酒精与安眠药并用,可能会增加睡眠时呼吸中止的危险,也要避免。

010

睡眠障碍的个性化功能医学治疗

理解睡眠调控机理

当今社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大致可分为3类: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

睡眠受恒定系统、生理时钟、清醒系统的影响,所以针对入睡困难的问题,首先需要评估恒定系统,也就是睡眠量是否受到了影响。如果白天缺乏足够的体力或脑力消耗,会使睡眠驱动力累积不足,同样,午睡时间过长也会减弱夜间睡眠驱动力。有些人为了避免失眠而提早上床,增加了躺床的时间,也会造成入睡困难。其次,生理时钟受到影响。现代人繁忙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日出而作,却没有日落而息,造成生理时钟无法稳定运作,再加上各种光线的影响,如日光灯、电视、电脑、手机等,都会使生理时钟不稳定,造成生理时钟后延和入睡困难。还有,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压力源,以及人们对于入睡困难的恐惧,也会进一步刺激清醒系统,使人无法入眠。

有夜间睡眠打鼾现象的人群,首先要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因为睡着后呼吸道若有阻塞,气流通过时组织产生振动发出鼾音,需要先去医院做睡眠呼吸监测,排除睡眠期间缺氧的情况,即睡眠-呼吸障碍综合症。身体在缺氧的状态下,交感神经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弱化,不能很好地进入深睡眠状态。此外,还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而且夜间脑部缺氧,会影响白天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与决策判断力。

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多梦,多梦本身并非睡眠疾病,但影响睡眠质量。如果醒来时感受到多梦且疲劳,建议到专业的睡眠机构做整夜睡眠检查,排除相关疾病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情绪及压力部分进行调节及干预。

对于生理时钟提前型的“云雀族”,起的早是正常的,但是有的人表现为,晚上还没到睡眠时间就开始瞌睡,早醒后无法再入睡,导致总的睡眠时间不够。若有早醒的问题,首先排除抑郁症的情况,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干预抑郁心理后,就可以解决早醒问题。

个性化功能医学治疗的流程

(1)信息收集及评估:首先是信息收集,建议失眠患者,记录1-2周的睡眠日记,睡眠日记内容包括,何时饮用了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饮酒等,何时熄灯,睡着的时段以及半梦半醒的阶段,并对睡眠质量和白天精神状态做评分。通过分析睡眠日记,可以了解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睡眠的。然后,通过睡眠评估量表,了解患者睡眠心理、睡眠习惯以及失眠程度等。

(2)物理检查及功能医学实验室检查及功能医学处方:功能医学医生会对患者做全面的问诊,开具临床及功能医学检测项目,根据检测结果,再结合问卷内容,开具功能医学处方。例如,对打鼾的失眠患者,首先建议其夜间佩戴呼吸机或口腔矫治器;对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过高或存在肾上腺疲乏的患者,给予调节神经递质代谢和肾上腺支持等治疗;存在先天基因突变的患者,可通过一些营养素来增加酶的活性等。

(3)通过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改变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善睡眠质量。

示例如下

示例1:过度焦虑型失眠:人们存在错误的想法,比如“当我开始睡不着时就代表机体出现了严重问题”。这类人具有典型焦虑心理,对于很多事情朝着负面思考,生活充满压力,身体一直处于警戒状态,这样会使清醒系统过度旺盛,对睡眠有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让睡眠背负太多责任,把白天的不如意都归咎于睡眠不好,对于睡眠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睡眠本身就会成为压力源,其实失眠是压力情境下的正常反应,不用过度焦虑。

示例2:药物依赖型失眠:连续服用安眠药超过一周后,身体会有安眠药依赖,如果突然停药,睡眠可能会比没吃药前更糟,这称为“反弹性失眠”。而且,在心理层面也会有戒药恐惧,开始减药时,会更加在意自己的入睡状态,导致清醒系统更加旺盛,反而加重对安眠药依赖的焦虑感。此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到药店购买切药器,把每个药片切成4份,每次减四分之一的剂量,维持一周再继续减量,如果期间出现失眠,则告知自己是反弹性失眠,放松心情,建立信心,逐渐减少药量。同时辅助有助于睡眠的营养素配方,例如褪黑素、GABA等复方营养素产品等,通过2周左右时间,可以逐渐摆脱对安眠药的依赖或减少剂量。

参考文献

1. Czeisler, C. A., Duffy, J. F., Shanahan, T. L., et al. (1999). Stability, precision, and near-24-hour period of the human circadian pacemaker. Science, 284(5423), 2177-2181.

2. Sulli, G., Manoogian, E. N., Taub, P. R., & Panda, S. (2018). Training the circadian clock, clocking the drugs, and drugging the clock to prevent, manage, and treat chronic diseases.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39(9), 812-827.

3. Sutton, E. F., Beyl, R., Early, K. S., et al. (2018). Early time-restricted feeding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blood pressure, and oxidative stress even without weight loss in men with prediabetes. Cell metabolism, 27(6), 1212-1221.

4. Buxton, O. M., Cain, S. W., O’Connor, S. P., et al. (2012). Adverse metabolic consequences in humans of prolonged sleep restriction combined with circadian disrup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4(129), 129ra43.

5.Hattar, Samer, et al. '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rchitecture, projections, and intrinsic photosensitivity.' Science 295.5557 (2002): 1065-1070.

6. Schmidt, Tiffany M., Shih-Kuo Chen, and Samer Hattar. 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many subtypes, diverse functions.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34.11 (2011): 572-580.

7. Qiu, Xudong, et al. 'Induction of photosensitivity by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melanopsin.'Nature 433.7027 (2005): 745-749.

8. LeGates, Tara A., Diego C. Fernandez, and Samer Hattar. 'Light as a central modulator of circadian rhythms, sleep and affect.'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15.7 (2014): 443-454.

9. Saper, Clifford B., Thomas E. Scammell, and Jun Lu.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 Nature 437.7063 (2005): 1257-1263.

10. Pilorz, Violetta, et al. 'Melanopsin Regulates Both Sleep-Promoting and Arousal-Promoting Responses to Light.' Plos Biology14.6(2016):e1002482.

11. Young, Simon N. 'How to increase serotonin in the human brain without drugs.'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Jpn 32.6(2007):394-399.

12. Stevens, Richard G., and L. E. Anderson. Role of Light in Breast Cancer. Biologic Effects of Light 1998. 1999:351-357.

13. Stevens, Richard G., et al. 'Breast Cancer and Circadian Disruption from Electric Lighting in the Modern World.'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64.3(2013):207-18.




END

作者介绍

 

岳红文(中国/美国):临床医学博士、教授。1997年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0 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师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Peter Agre 和William Guggino,从事基因治疗及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2004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心内科临床药理中心教授及学术带头人。2019年担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及功效营养分会秘书长;2020年任海南博鳌医疗先行区一龄心血管代谢防治中心院长;2021年担任中国心脏联盟居家预防与康复学组常委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正确睡觉?华山医院教授揭秘最佳睡觉方法!
张熙:心平、体健、好的生活方式防治失眠
中国科协中医睡眠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刘艳骄教授:还睡眠障碍患者一个宁静的夜晚
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重性精神障碍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2019重性精神障碍高峰论坛精彩内容(二)—...
精英为伍,有口皆碑 ——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重性精神障碍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2019重性精神障碍...
听说这6个瑜伽体式能治失眠?(已经医学博士证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