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核事业最神秘的女性,一回国就消失30年,几乎无人知晓

618在很多人眼里是个购物节,但在波叔心里它是个很庄重的日子。

6月18日,是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承书忌日。

演员张译曾说过,最让他感动的人是一名女性,她叫王承书。

关于中国的核事业,无人不知邓稼先和钱三强,但少有人知道中国核工业还有一位神秘女子。

上世纪40年代,她在美国拿着高薪做科研,却历尽千辛万苦,奔走7年回到祖国。之后隐身30年干了一件大事,到死都没几个人知晓。

1912年6月26日,王承书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

1930年考上燕京大学物理系,班里13个学生,她是唯一的女生。后来,她以全系第一的成绩毕业,两年后获得燕京大学硕士学位。

身为天之骄子的她还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一生挚爱张文裕,燕大教授。1939年,两人喜结连理。

人人都夸她嫁得好,可她却说:

女子能否干事业,决不靠婚与未婚来裁定!

1941年,她获得美国巴尔博奖学金,丈夫陪她一起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

在密歇根大学,王承书的导师是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教授,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相关研究。

在美国学习研究10年,她与导师创建了以他们姓氏命名的“WCU(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小菠菜不懂没关系,知道该公式轰动全世界,至今仍被科学界沿用即可。

接下来,她又第一个证明了索南多项式,这个成果,再次引起国际学术界巨大轰动。

美国科学界如获珍宝,发高薪,各种福利好生供着。所有人都认为,这样好的条件,她肯定会一直安心待着,好好做科研。

没想到,王承书早就动了回国之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来时,她就异常兴奋,对丈夫说:

我要辞职回国,我们一起走。

丈夫欣然答应,两人开始着手安排。

然而,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极力阻挠他们回国。

这些中国留学生回去后,一定会成为潜在的原子弹制造者!

美方不仅派人监视王承书的行踪,对她采购的科研材料无理由没收,还屡次对她进行非法传讯。

王承书和丈夫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和求助,一有机会就提申请,屡试屡败,又屡败屡试。

直到1955年,中美达成有关协议,两人抓准机会提交申请,终于被批准。

不是不爱美国的优厚生活,也不是不向往诺奖,但是她更爱祖国。

1956年,她和丈夫带着儿子终于坐上回国的轮船。

和丈夫在天安门城楼


回国后,王承书加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同时兼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1958年,国家筹建了热核聚变研究室,领导希望王承书能够从事热核聚变技术。

她眉头一皱,该技术国内一片空白,对她而言还是跨行,其风险和考验太大了。

可她回来不就是为了报效国家?现在国家有需要,不尝试一下就放弃,她都看不起自己。

半路改行我不怕,我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她接受了这个任务,马上带领一帮同事到苏联去取经。回来的路上坐了7天7夜的火车,她在火车上争分夺秒,将取回来的“经”全部翻译成中文,一下车就安排印刷出版。

经过两年的钻研,她已成为中国热核领域的顶尖专家。正当她准备放开手脚投入实践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将她打回到原点。

苏联突然撤走了高科技领域的所有专家,连张纸都没留下。

1961年,钱三强问王承书,是否愿意研究铀同位素的分离提纯?

啥?又要转行?还是秘密任务?

她虽然是科学家,但也是妻子,还是母亲。要割舍家庭,隐姓埋名,抛弃所有的荣光,截止日期是未知。更关键是,任务能不能完成,也未知。

最后,她还是答应的了。

从此,王承书在物理界消失了。她告别丈夫和孩子,来到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504厂。

504厂旧址


在工厂众多科研工作者中,她是唯一的女性。

没日没夜地计算、推导,进厂不到一年就青丝变白发。

抢时间、抢任务、抢进度,和众多科学家们先后解决了数百个理论问题、技术问题、材料问题、工艺问题。

和504工厂战友们的合影


历经重重的困难,王承书终于从理论上解决了提纯高纯度、高浓度铀的难题。

1964年1月14日,504厂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为原子弹爆炸提供最根本的燃料保证。

王承书的团队任务完成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13天。她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不久后,钱三强来504厂慰问,特别照顾女同志。

钱:你在这里工作有什么困难?

王:没有。

钱:那生活有什么困难?

王:没有。

钱:有什么话让我捎给文裕吗?

王:没有。

钱:如果让你继续选择核事业,继续在504厂发挥作用,你愿意吗?

王:我愿意。

也许,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她不是个好妻子、好母亲。但是作为中华儿女,她绝对是祖国的骄傲。

王承书觉得自己人生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


因为保密的原因,王承书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就算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

整整30年,她没有对丈夫张文裕透露自己的工作。张文裕只知道,妻子接受了一项秘密任务。

直到1992年,张文裕临终前才知道,原来妻子去造原子弹了。

同年年底,王承书立下遗嘱,将自己毕生微薄积蓄的几万元,一分不剩的全部捐给“希望工程”。此前,她已经将丈夫留下的十余万元全部捐出,在西藏日喀则的萨迦县建了一座“文裕小学”。

一个国家教育上不去,人才培养不出来,这个民族就肯定没有希望。

邓稼先、王承书、杨振宁、张文裕


1994年6月18日,积劳成疾的王承书离开人世,她所做的一切才被公开。

一个深情的人,在你辉煌的时候,他会默默地欣赏,在你落魄时,他会不离不弃,拼死守护。

王承书便是这样深情的人。祖国危难时,她外出寻求救国之技,祖国需要时,她回来效力,奉献一生。

认定了一生所爱,便一往情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核事业最神秘的女子,504厂唯一女性,她曾轰动世界却“消失”三十年
1964年,邓小平视察兰州看到一个女工,惊愕道:你怎么在这里?
邓小平视察兰州,见到一工厂女工,错愕道:连你丈夫都找不到你
64年邓小平视察工厂,认出一妇女后问:这5年你隐姓埋名过得如何
王承书:留美女博士回国奉献,为国“抛夫弃子”,隐姓埋名30年
1964年,邓小平视察兰州,看到一个女工,惊愕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