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好的家长,永远都在场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女儿不自觉地将掉落地上的食物塞进了嘴里,而且屡教不改,大有将这一行为固化为“坏习惯”的趋势。孩子的妈妈因此大为懊恼,一边动手打了那只管不住的“小坏手“,一边反思,”从小就给她们讲述儿童行为绘本《家有家规》——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在她们的小脑袋里已经梳理得清清楚楚,但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作为爸爸,一个常年在外工作,在场感严重不足的爸爸,我对小孩的行为同样感到不解,学习了那么多道理,可她们依然会跌入坏习惯的陷坑,在“禁区”内摸爬滚打,对父母努力给她们拉直的成长捷径视而不见,依然在缓慢地、笨拙地试错。

每当面临这样的问题,总有一种无形的焦虑。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么,还是我们父母的教育失当,是她们缺少关爱做出的防御,还是…?

直到孩子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让我震惊的话,给我了最真实的答案:“爸爸,我看到你用筷子夹桌上的菜吃”我支支吾吾不知该如何作答:“三秒内可以拿回来,不会有病菌””桌子上的可以,地上的绝对不行“显然我还是没有认错,用成年人的诡诘为自己辩护。但在孩子的心中,我相信已经做了一种不好的示范。父母的行为,远比所有的故事书来得真实、可靠,更容易让孩子领会和效仿。它润物无声,日积月累,无须做另外的解读和诠释,天然地对这些幼小的心灵可亲可近。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做了错误示范的父母,我终于领会到这句话对于幼儿教育的深刻启示。对于这些四五岁的幼小心灵来说,模仿是认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家庭和幼儿园集体环境中,行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放学回来后,女儿总会分享谁谁谁今天在学校以怎样的举动得了老师的表扬,谁谁谁又以怎样的举动被老师批评,这时候她们对行为的评价完全合乎标准,她们完全知道什么是规矩,就像所有成熟的大人们一样。所有的标准和道理,是通过行为直接抵达她们内心的,所以我们对孩子说了什么,只是一种启示,而我们在孩子面前做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古人说:言传身教。字面上是并列的两种教育手段,但这两种手段更代表着一种过程的衔接,以言传起,以身教终,越往后越是递进,越是完成,越是能抵达教育的目的。 


  2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一直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教育几乎全部交给了妈妈。我不知道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在性格的养成上最后会演化出怎样的差异。

记得曾有一个广告片给了我深深的心灵震动,说的是一个小女孩,每个月固定的一天,妈妈会领着她到取款机前取出爸爸打来的汇款,爸爸不在身边,但每次取款她仿佛感受到了爸爸的存在,直到一天晚上,她梦见爸爸回来了,但爸爸的样子却是一个跳动着的取款机的形状。这种尴尬的浪漫和奇异的温情,是孩子未被满足的爱造成的。而爱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需要陪伴来完成。但在陪伴不可得的情况下,营造在场感应该是每一位父母都要学习的课程。

怎样理解“在场感“呢?在我来说,通过视频、电话语音等,让两个女儿具体地感受爸爸的形象,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但我发现,这最终也并不能改变什么。有时候女儿甚至都失去了沟通的兴趣,她们才四岁多的年纪,还指望我们能够像老朋友一样嘘寒问暖相互关怀合乎礼仪地沟通吗?

我才明白,所谓在场,是形成于脑海中的,对父亲的一种认知,就像广告片里描述的,父亲通过取款机表达了他的在场性,女儿对父亲的认知也最终落在取款机这一物化的形象上。让孩子能够时刻觉察到父母的存在,就是在场,就是一种陪伴的补充和替代,也是爱的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当孩子早上不愿刷牙或者拿着牙刷干别的事,妈妈说:“认真刷牙,把牙细菌从嘴巴里赶出去“的时候,我要刻意培养自己像这样说话:“妈妈说的是对的,听妈妈的话,好好刷牙牙齿才不会生病”。从某种程度上,我在强化妈妈的在场感,让女儿对妈妈形成更亲密和权威的认知。

而对于常不在家的我来说,妈妈时刻也在践行着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父亲的陪伴。父亲在妈妈的口中存在,通过妈妈实现一种教育的链接,至少在当前这样一种家庭结构中,是可行的办法。

所以当我每次逗留在家的短暂时光中,我依然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于爸爸的亲密感,不会因为缺少陪伴而疏远我。在给孩子们讲了很多故事之后,我会再额外编讲一些“番外篇”,把女儿和我也作为故事的角色带入进去,在虚拟的世界达成一种探险的游戏,我想告诉她们,在她们成长的道路上,爸爸一直在场。

    令人欣慰的事,有一次大女儿告诉我,她某一天给妈妈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就是那个《空房间》的故事,恰好这个故事就是并不存在于故事书上的爸爸带着她们去冒险的故事。

什么才是更人性化和科学的育儿方式?我想没有谁能有十足的把握说清楚,她们单纯如白纸,是未经编排过的、没有矫饰的,自由而活跃的整合的人类。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要做的全部工作,即为表达出爱的意愿,如何发展和成长,孩子们自己会做出选择。那么,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育儿都是一场爱的教育,一场关于爱的讨论和实践,让爱流过她们的身体,然后成为接纳世间万物的载体和无限延展的创造者。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一直“在场”,坐在窗前或冲进窗外,用充满爱的眼睛,就会看到世间难得的快乐和童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完美家教300例
心理学家:孩子的个人发展,和父亲是否具有这五点特征有关
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之23、24、25、26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这样管就对了
爸爸有这4个行为,孩子幸福感很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