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文:合并肺外损害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合并肺外损害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年6月1日22:47:9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伴有肺外损害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支原体肺炎肺外损害涉及以下系统或器官: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功异常;心脏,主要为心肌酶升高和心电图ST-T改变;肾脏,以镜下血尿或蛋白尿多见;其他,少数表现为粒细胞减少、川崎病、渗出性多形性红斑、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并发肺外多系统损害,使临床表现复杂化。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肺外损害 小儿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它不但可以导致支原体肺炎,而且可引起如消化、心血管、神经、肾脏、血液等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病变[1 3],使其临床表现复杂化。正确认识其特点,可避免误诊、漏诊或延误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45例伴有肺外损害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5例病例均为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个月 12岁,其中4个月 3岁16例,4 6岁20例,7 12岁9例。所有病例在病程5 10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MP-IgM≥1∶80,胸片示双肺门阴影增浓、纹理增粗、间质改变或肺部有大、小片状阴影,符合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4]。既往无心、脑、肾、肝脏等系统疾病史。
    1.2  临床表现
    1.2.1  呼吸系统表现  咳嗽45例,发热19例,12例婴幼儿表现为气喘、哮鸣音、湿口罗音等支气管肺炎改变;有6例7岁以上年长儿胸部X线呈大叶节段性改变,其余患儿X线表现为肺门阴影增浓、纹理增多、间质改变或小片状影。
    1.2.2  肺外损害表现  ①消化系统:肝脏肿大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等肝功能异常15例,乙肝、丙肝血清学指标均阴性;腹痛、腹泻10例。②心血管系统:10例,均有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2例心脏超声检查示少量心包积液,6例有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ST—T改变,1例室性期前收缩;仅有4例表现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但均无心力衰竭体征。③泌尿系统:镜下血尿5例,红细胞(+) (++);尿蛋白(+)2例;肾功能和补体均正常;无水肿、高血压等。④神经系统:2例,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脑电图异常,但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甘露醇治疗好转。⑤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3例。⑥其他:川崎病1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1例,荨麻疹5例,过敏性紫癜2例,一过性膝、踝关节疼痛2例。
    4例表现为多器官、多系统改变,最多者涉及3个器官或系统。
    1.3  治疗与转归
    1.3.1  治疗  所有病例均予阿奇霉素10 mg·kg-1·d-1,3 4个疗程,第一疗程静脉输注5 天,停3 4 天,再予阿奇霉素静脉输注或口服2 3个疗程,用3 天,停3 4天,总疗程3 4周。对合并有肝脏损害、心肌损害、神经系统改变的患儿分别给予保肝、营养心肌和脱水剂等治疗;川崎病、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0.4 g/kg×3天;高热>1周,呈持续高热、感染中毒表现重者加地塞米松0.1 0.3 mg·kg-1,3 5天。     1.3.2  转归  45例患儿在阿奇霉素2 3个疗程及上述相应的综合治疗后,肺外损害表现消失,相应辅助检查结果正常。其中41例治愈,4例好转,无一例留有后遗症。
    2  讨  论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为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儿童社区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除直接侵犯呼吸道引起支原体肺炎外,同时也会引起各种肺外并发症。本组资料显示,可累及的系统包括消化、心血管、泌尿、神经、皮肤和血液等,部分病例可同时有多个系统或器官受累。还有文献报道MP感染合并有关节炎、视盘水肿、虹膜炎等。
    既往认为支原体感染以年长儿多见,近年来发现婴幼儿感染率亦很高。从本组资料看,伴有肺外损害的3岁以下婴幼儿可占到1/3,说明MP感染以及继发肺外病变在婴幼儿并不少见。MP感染肺外器官受累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认为,支原体可同病毒一样侵入血液,形成支原体血症,因而可直接侵袭呼吸系统以外部位,并增殖造成相应器官损害。但多数研究认为,MP肺外表现的机制系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5],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统。研究认为,MP作为抗原,与机体心、肺、脑、肝、肾、平滑肌等存在着共同抗原,MP感染后,淋巴细胞产生自身抗体;MP作为一种抗原在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激活补体,如C3a、C5a、C3b等,直接或间接使大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所沉积部位发生免疫炎性损伤。
    MP感染引起的肺外表现可使病情复杂化,也是造成病情迁延和危重的重要原因,尤其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表现时还容易造成误诊。所以,对不典型病例伴肺外表现时或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或者多器官受损,用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解释者,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做有关MP的检测以免误诊、漏诊。从本组资料看,只要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俞志凌,袁 壮,刘春峰.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8):495-496.

[2] 孙丽丽,马 燕,武广云,等.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78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1):712-713.

[3] 秦雨春,杨丽萍,曲 东,等.23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0):639-640.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5.

[5] 冯 梅,梁文旺.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06,17(12):131-132.

(责任编辑:shurenadmi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要点
小儿支原体感染及其防治措施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的 10 联用
有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咳嗽问题探讨
【小儿支原体肺炎】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原因、症状_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方法_亲子百科_太平洋亲子网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