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文:糖尿病低血糖症自救的护理干预-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糖尿病低血糖症自救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3年6月1日22:16:12

      
    
【摘要】目的: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猛,约有4千多万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是在家治疗与护理,低血糖的知晓率低,自我救护知识不足,为了帮助糖尿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了低血糖反应也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为此普及低血糖反应的健康教育知识就很有必要。方法:通过对33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后的症状、自救过程、血糖监测及处理方法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33例糖尿病低血糖症自救的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症的识别,预防、自救和自护能力。结论:为保证糖尿病病人工作、生活、学习的安全,避免在糖尿病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加强糖尿病低血糖症知识宣教,增强糖尿病病人自救与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低血糖症;自救;护理干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1-9月间,收治低血糖症病人33例,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1-20年,低血糖发作时末稍血糖值1.7-2.8mmol/L之间,其中5例经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随后根据病情持续静滴5%葡萄糖后缓解,26例通过指导患者进食后逐渐缓解。
        1.2临床表现:低血糖发作时的症状多种多样,每个病人的低血糖症状各不相同。其中3例病人表现低血糖昏迷;6例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额头和手心出虚汗,双手颤抖,伴有心慌;5例病人表现为手足和口唇麻木、刺痛,注意力不集中;3例病人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4例病人表现为吐字含糊不清,烦躁、焦虑,行走不稳;有5例病人表现为头昏,视物不清;7例表现饥饿感;
        2低血糖症的原因
        (1)进食量不足,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延迟进食或忘记进食,常见老年人。(2)缺乏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仅了解高血糖的危害,而不知低血糖的危害,空腹运动或增加运动量,在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未适当减少药量。(3)对自身健康重视不够随意吃喝,随意增减药物,多见年轻糖尿病病人。(4)晚餐进食不足,发生夜间低血糖症,未能及时发现,又未及时减少药量。(5)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特别是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降糖药物的代谢清除减慢,药物易在体内蓄积,造成低血糖症。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成败的关键,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手段之一。血糖过高对身体不利,血糖过低更危险;为了让糖尿病病人能够更好掌握糖尿病低血糖症的治疗、自救和自护能力,保证生活质量,充分调动糖尿病病人及家属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糖尿病知识,学会自我监测血糖、血压、脉搏等,多给病人一些温暖、鼓励和帮助。学会照顾好病人的饮食起居,识别糖尿病低血糖症发生时的表现,虽然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来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识别低血糖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醒病人按时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和进餐,如有病情变化要及时送医院救治。如需要去医院查空腹血糖切记携带降糖药物和食物,以免排队等候时间过久发生低血糖反应而束手无策。
        3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基础治疗措施,切不可疏忽。 只要按饮食处方定时定量规律进食,糖尿病低血糖症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进食延迟,应先吃些水果,饼干等食物补充。
        3.1每日进餐中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含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占总热量的30%。(1)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的需要将主食(谷薯类食物)分成三餐或五餐,提倡食用糙米、全麦粉、玉米面、荞麦面、燕麦面等,每日200-800g;土豆、芋头、山药、红薯也属主食。(2)控制总热量: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当病人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饿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鱼类最好;瘦肉、鸡蛋亦可。(3)超体重者,忌油炸、油煎食物。
炒菜宜用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且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虾子、油炸食品等,每天25-30g;(4)戒烟,限酒,每天食盐少于6g。(5)禁食富含糖的食物,如食糖、糖果、巧克力、糕点、蜜饯、甜食、冰淇淋、水果、各种含糖饮料等,病人需甜食时,可使用甜味剂,如蛋白糖、木糖醇、甜菊片等。(6)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每天饮食中食用纤维素40-60g为宜。       3.2避免空腹运动:糖尿病病人不宜空腹时运动,防止低血糖症发生。(1)运动过程中最好是结伴而行,运动前需适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发生低血糖反应时食用。(2)运动时间宜在餐后30min或1h最好,运动的形式可选择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爬山、打羽毛球及家务劳动等有氧运动,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做首选的锻炼方式。(3)运动持续时间20-30min为宜,可根据病人情况逐步延长至1h或更久,每日一次。(4)运动的量因人而异,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个体60%最大耗氧时心率简易计算方法为:心率=170-年龄。(5)注意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清楚病人的姓名、年龄、 所患疾病、所服药物、所带食品、家庭住址、家人或亲友的电话、救治方法、急救电话等以备急需。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下情况不宜运动:(1)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处理。(2)当血糖大于14mmol/L,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3)对于有心、脑、肾、肝、肺功能不全的或严重衰竭的病人禁止运动。规律运动,每天运动的量和时间要基本一样,运动量增加要适当增加饮食或适当减少胰岛素注射的量。充足睡眠,每天6-8h,保持情绪稳定。
        3.3药物治疗护理: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1)磺尿类降糖药物易发生低血糖反应,餐前30分钟服用药后一定要按时进餐,餐前的降糖药物不能拖到睡前服。(2)双胍类降糖药餐中嚼服要及时送到患者手中,服用后常会出现一些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对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人应注意预防低血糖反应和乳酸中毒,及时检测血糖。(3)使用胰岛素注射特别应注意:采用皮下注射,注射要准时,剂量要准确,注射部位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处,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注射后避免局部揉搓,以免胰岛素吸收过快而产生低血糖。血糖接近或恢复正常时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剂量,嘱患者不要随意改变胰岛素的用量,防止低血糖症发生。
        3.4心理支持:糖尿病病人病程长,长期服药打针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年轻病人不在意,不认可,进食不受限制,早期发生低血糖反应并不重视,经过简单的进食处理就会缓解。医护人员要多给病人讲解关于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知识,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转归,配合治疗和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服药和反复住院治疗,给家人带来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心理上已觉愧对家人,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所以当出现早期低血糖反应症状时怕麻烦家人,不愿告诉护士。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及家人正确对待疾病,了解低血糖症的危险,积极预防,配合治疗,保持乐观情绪,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速度,提高生存质量,树立终身战胜疾病的信心,享受正常人的寿命。
        3.5指导饮食自救: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低血糖时,获得及时的救治非常重要。大多数病人可通过进食而很快得到纠正。因此应用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备自救。低血糖症发生时立即服用:(1)口服半杯果汁或含糖饮料;(2)食用3平茶匙糖;(3)含服2-4块糖果或方糖;(4)食用5-6块饼干;(5)饮一匙蜂蜜;如果不奏效,5-10分钟后重复,接着进食碳水化合物,如面包、馒头等以防再次发生低血糖。 对较轻的低血糖病人一般在15分钟内缓解。若未能缓解可重复进食上述食物,若仍未缓解,则应到医院诊治。
        4讨论
        我们通过对33例低血糖症病人的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病人及家属的正确认识,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按时进餐、服药和打针,依照病情坚持运动,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了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发生,争强了患者识别和处理低血糖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丽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6;31(10):562
[2]刘雪梅.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医学信息杂志,2010年 第2期
[3]管秀红,周佩如,黄洁微,黄梦斐.门诊患者血糖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1月第25卷第2期

(责任编辑:shurenadmi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
浅谈糖尿病的护理
运动疗法与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慢性病健康指导汇编
t糖尿病健康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