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雨茂:奇难病证诊治思路与方法---呕吐
呕吐

(1)肝阳虚呕吐(神经性呕吐)

胃反暴急拒水米,春夏稍缓秋冬剧

李xx,女,40岁,西安国棉三厂工人。1970年11月7日初诊:持续性呕吐季节性加剧4年,加重2月。患者呕吐4年余,每至秋冬即加重,三餐后皆倾吐,以致靠输葡萄糖等维持;春夏季则减轻,日吐一二次,量亦少;平时常易嗳气,脘腹胀,食欲不振。曾在西安市某医院诊治,先后作消化道钡餐透视4次,拍片一次等多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性呕吐”,给予多次治疗,无明显效果,自今年9月份以来,呕吐又加重,食入不久即吐出,日吐数次,所纳食物几乎全吐出,每日需输高渗葡萄糖等维持,吐前一般无恶心,吐出之物多不酸臭,时时嗳气,泛酸,胸胁脘腹满闷不舒,精神不振,四肢酸软无力,语声低沉,面色苍黄无华,面肢虚浮,皮肤干燥脱屑,手足皮肤裂纹,小便量少,大便二、三日一次,脉细无力,舌质淡,苔白微腻。询其平素性情急躁,病后更感心烦易怒。分析此证本为肝胃气逆所致呕吐,吐之既久,脾胃更伤,纳谷化谷无能,气血化源匮乏,故形体日衰。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呕,佐以温中暖肝,处方:旋复花9克,代赭石21克(打碎包煎),伏龙肝24克(浸泡后取汁煎药),茯苓12克,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炒黄芩9克,吴茱萸6克,干姜6克,公丁香1.5克,草蔻9克,炙甘草4.7克,白术9克,6剂,水煎服。

复诊(11月24日)服上药后,呕吐次数略减少,余无明显变化,脉舌同前,拟守前法,增重理气之品,用原方加苏梗、厚朴9克;增公丁香0.6克,代赭石3克,去炙甘草、伏龙肝。水煎服。

三诊(12月13日):上方连续服15剂,呕吐由减轻渐至停止,精神好转,惟近日有嗳气,脘腹作胀,食欲不振,疲乏,别无不适,面色略带红色,皮肤未再脱屑,脉细较前有力,舌淡红苔薄白。治宜转为益气健脾,降逆和胃。处方: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陈皮9克,半夏12克,代赭石21克(包煎),炒黄芩9克,干姜6克,公丁香2克,炒枳壳9克,苏梗9克,香附9克,水煎服。

自三诊之后,每周再复诊一次,至1971年元月15日又复诊过3次,基本守三诊之方,个别药味调整加减,如去黄芩、代赫石,加砂仁6克,黄芪12克。又服药30剂,上述各证渐消除,食欲复常,精神振作,肌肤荣润,体重明显增加(由原45公斤左右增至55公斤),乃停药,并回厂上班。

1971年5月,1972年及1973年初3次随访,前病未再复发,体健如常,一直上班。

(2)气滞呕吐(幽门梗阻)

频频嗳气时而吐,气滞胃腑难存物

黄XX,女,16岁,陕西三原县某工厂徒工。1973年6月6日初诊:呕吐纳差进行性加重两个月。患者平素体尚健,惟在饮食不适或受凉后上腹部易痛,此次发病起于两个月前,开始胃脘部隐痛不适,进而上腹部胀满,嗳气,呕吐,纳食减少。经一般治疗无效,于4月24日经某县医院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发现服钡4小时后,钡剂仍在胃内滞留不下,十二指肠球部似有变形,因而诊断为幽门梗阻,认为可能因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手术,遂在其工厂医院住院,给予对症治疗20天,效果不明显,且症状有加重趋势,纳食更少,乃转来我院诊治。诊其脉沉缓而细,舌淡红苔薄黄,面黄少华,体瘦,自感疲乏无力,每日进食约二两左右,且食后脘腹更胀,嗳气较频,时而呕吐,吐出为食物涎液,略带酸味,大便数日一次,量少而干,小便黄少。分析此证,由于平素饮食失当,劳逸失调,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食滞于中,气机不畅而脘腹胀满疼痛;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为嗳气呕吐,日久不愈,酿成虚实互见,寒热夹杂之证。治宜先给予辛开苦降,消导和胃,通幽润肠为主,待呕吐稍缓,即参以扶正健脾。处方:姜半夏9克,陈皮9克,黄连3克,公丁香0.9克,代赫石18克(包煎),枳壳9克,莱菔子12克,建曲9克,郁李仁12克,白芍12克,6剂水煎服。

复诊(6月14日):服上药后,呕吐次数较前减少,上腹胀减轻,胃脘仍隐痛,大便二至三日一次,量少而干,脉沉弦缓,舌淡红苔白微腻,仍用原方,加蔻仁6克,五灵脂9克,火麻仁21克,枳壳易为枳实,去郁李仁。

三诊(6月28日):服上方4剂,胃脘不痛。进食稍增加,呕吐次数更减少,余如前,脉细两关尚有力,舌红苔白根部略厚。仍用前法,稍佐扶正,本半夏泻心汤化裁。处方:党参9克,姜半夏9克,公丁香0.9克,益仁6克,黄连3克,黄芩6克,厚朴9克,全瓜篓12克,莱菔子12克,麦芽12克,建曲9克,代赭石15克(包煎),枳实9克,白芍12克,肉苁蓉12克,水煎服。

四诊(7月20日):上药连服14剂,现已不呕吐,能进食五两左右,有时仍嗳气,上腹右侧有时隐痛,脘腹于午后觉胀,脉沉弦,舌尖红苔薄白,拟给予和中降逆,疏利气机,佐以润肠。处方:茯苓12克,公丁香1.2克,炙甘草3克,代储石18克(包煎),黄连3克,柴胡9克,白芍12克,炒枳壳9克,厚朴12克,荔仁6克,元胡9克,丹参12克,肉苁蓉12克,郁李仁12克,麦芽12克,6剂,水煎服。

五诊(8月26日):服上药后,未再恶心呕吐,亦不嗳气,每日能进食六至七两,精神好转,面色荣润,除胃脘及右上腹偶而微痛外,别无不适,8月25日曾去西安某医学院附属医院作钡透复查,报告:食管正常,空胃滞留液不多,粘膜皱璧整齐清晰,胃的大小、形态、位置、蠕动移动均正常,幽门开放自然,排出正常,十二指肠球呈三角形,边缘整齐,余部亦正常;1小时45分钟后复查,胃内存钡约2/5,小肠正常。印象:上消化道造影,胃及十二指肠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其脉缓,舌尖红苔薄黄,乃给予健脾养胃,佐以滋阴,以调理善后,巩固疗效。处方: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炒枳壳9克,半夏9克,白蔻6克,香附9克,柴胡6克,厚朴9克,黄连3克,肉苁蓉12克,火麻仁18克,白芍12克,水煎服,连服14剂。

(3)周期性呕吐

朝食暮吐周期作,定时服药病得脱

黄x,男,27岁。咸阳市西北橡胶厂干部。1989年9月10日初诊:周期性呕吐6年。患者1983年因“感冒’引起胃部不适、呕吐,继之每隔四月发作一次,近年来,周期缩短,一月发作一次,呈朝食暮吐样,程度加剧,曾经数家西医院检查,除“浅表性胃炎’外,未有结果,中西药物乏效,而来求诊。现症:每月24-28日呕吐发作,朝食暮吐,呕吐物为咖啡色,势急率频,虽胃中空空,犹呕吐不绝,持续难缓。平时口苦纳差,二便尚可,面色略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稍数,重按无力。证属脾虚胃逆,治拟健脾养胃清热,降逆止呕。处方:西洋参3克,党参12克,姜半夏12克,生姜3片,茯苓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3克,黄连3克,苏叶6克,10剂,水煎服。

复诊(9月21日):药后呕吐未作,近时脐周部疼痛,纳差食少,余可。治拟前方加砂仁6克,白芍12克,14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10月7日患者告曰:上月周期至时,仅感头昏头胀两天,呕吐未作,现一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稍数,仍守前方,加橘红6克,白叩4克,砂仁改4克。7剂。

嘱其每月23日服上方三剂,坚待半年。近日随访,病愈,呕吐未再作。

按:呕吐一病,多责之于胃气上逆,若新患此疾,辨治不难,首分寒热虚实,若辨证准确,用药切当,很易控制。病情顽固,病机复杂者,应仔细辨证,五脏六腑皆可致呕,准确判明病机之后,属何脏之咎,即从其入手,常可取效。若执着治胃,效果往往不佳。

第一例患者,患呕吐已历四载,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个月来呕吐频作,水米不存,曾经西医各项检查,无阳性结果,经治乏效,靠高渗糖维持生命,势急之情,自不待言。查患者语言低微,面色苍黄无华,四肢酸软无力,一派脾虚之征,很易误认为脾胃气虚是本病主机,细思之后,此一派虚弱之象皆因水谷不入,精微匮乏使然,若竟补脾胃,恐难受纳,仔细询问,患者平素急躁,乃属肝气郁结之体,发病后每觉心烦易怒,胸胁脘腹满闷不舒,显系肝胃不和使然。患者呕吐物多无臭腐,并伴有精神不振,面肢浮肿,春夏稍缓,秋冬加重,一派肝阳不足之象,当知肝阳虚弱,虚阳横克中土,挟胃气上逆,肝阳不化,浊阴上泛,故为导致呕吐的主因所在。春应肝,春日阳气升发,至夏阳盛,肝阳得自然阳气之助,虚有所补,故呕吐减轻,秋属金,为阳生阴长之季,达冬阳衰阴盛,肝阳失于助护,其阳更虚,虚阳上越,浊阴上逆呕吐加剧。肝阳虚气逆日久,脾阳亦弱,运化无力,聚湿生痰,痰湿内阻,加重呕吐,故治遵舒肝和胃,降逆止呕,佐以温中暖肝,方以旋复花、代赭石舒肝降逆,伏龙肝、吴茱萸、公丁香、干姜、草蔻温中暖肝,下气降浊,以治其本,以二陈汤合白术,健脾理气,和胃化痰,少佐黄芩,一则可防诸药温而助火,二则兼防痰湿日久化热,药进6剂,呕吐次数减少,继之增重理气降逆之品,继进15剂,呕吐全止,然仍有虚弱之象,故转而益气健脾,舒肝和胃,以强后天之本,守方稍作改动,身体康复,是病先愈。

第二例患者素有饮食不节,病后经西医确诊为幽门梗阻,治疗乏效,表现为频频嗳气,食后腹胀特甚,有食积气滞之征,此为该病之主机。呕吐物带酸味,苔薄黄,小便黄少等,属气滞日久化热之象,患者面黄少华,体瘦,身感乏力,脉沉缓而细,又为虚寒之征,故治先予辛开苦降,消导和胃为主,药进数剂,呕吐减轻,食滞已化,气机转畅,即增健脾补中之品,攻补兼施,至呕吐全止,体渐康健,又以健脾养胃,佐以滋阴之品调理善后。

第三例患者呕吐呈周期性发作,每至月末即作,如此累月经年,屡经中西医治疗乏效,综观患者表现,除周期性呕吐外,平素症状无多,结合脉象分析,纳差面黄,脉弦细重按无力,且呕吐呈朝食暮吐样,乃脾胃虚弱之象。脾虚不健,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湿中阻,胃气不降,上逆而呕。证见口苦脉稍数,吐物为咖啡色,属胃热之象,乃痰湿中阻,日久不去,郁而化热,湿热互结,更致中焦不利,升降乖戾,呕吐加剧。故治遵健脾益气,清热降逆止呕之法,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中促运,且西洋参、党参并用以增强益气之功,且西洋参益气养阴,防久吐伤阴之弊。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化痰止呕,合连苏饮,清热止呕,药轻力专,用之效宏。复诊之后,因患者脐部疼痛。故加砂仁、白芍温中缓急,继进14剂,呕吐未作,仅在周期至时感头昏头胀两天,故加陈皮,理气化痰,加重白叩,以增强温中祛痰之力,嘱其在周期之前服用本方二剂,坚持半年,顽疾终除。

由此可见,呕吐一病重在辨证治疗,如第一例从肝论治,以温肝阳舒肝气为大法,第二例,从气滞食积寒热错杂入手。以辛开苦降,消食理气为主导,第三列,以脾胃虚弱为要点,法遵调中益气为主取效皆佳,它如肺、肾、胆、三焦之疾,亦可致呕吐,临证应仔细分析,方不致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11 】
治疗呃逆,名医真传
呃逆
嘴里总是甜丝丝,肝郁 脾虚!这张方子,用意很深,请体会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验案举隅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胃痞、胃脘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