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中的神祇异兽


《山海经》是先秦的一部地理著作,富于各种神奇传说,同时也记载了许多古史、医药、民俗、物产、宗教等方面的信息,能够比较集中地反应先民的世界观。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这本书,但是他认为其中的记载太离奇了,不足以作为历史著作的参考。但是正是这些离奇的记载,让一代又一代人对它爱不释手,鲁迅先生小时候就曾经对它迷恋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据说,战国至晋朝跟《山海经》一起流传的还有《山海经图》,可是后来渐次失传。我们从明清两代绘制的几种《山海经图》中挑选了几种,附在文中便于观览。

 

 

 

西王母

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人物之一,虽然后来经过了一些修饰,但是却是从远古一直存活到后世的少数神祇。《山海经》中西王母长得像人,却长着豹尾和虎齿,同时也像虎豹一样善啸;她披头散发戴着方形的头饰,她的职能是负责天灾人祸,《淮南子》等书说羿曾向她求不死之药。《山海经》中还记载说,西王母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可见西王母的形象可怖,而权威则可畏。这里比较真实地保存了西王母的一些原始信息,也保存了远古先民对她的原始信仰。但是随着礼仪制度和典章文明的发展,后人对神话人物的美化和礼仪化是不遗余力的,对西王母也是如此。

 

晋朝的时候有人盗墓贼盗掘战国魏王的陵墓,据史书记载,当时从墓中发掘出写满文字的竹简多达十五车。这些竹简被学者整理成几十种书籍,但是只有《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两种一直流传到现代。《穆天子传》中说,周穆王命造父驭八骏驾飞车,三日达到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这时的西王母告别了粗犷野蛮的原始想面貌,一跃而成为一位温文尔雅的王者。东汉的小说《汉武帝故事》中说,西王母主动来到中土会见汉武帝,她是一位年约三旬美貌绝伦而又雍容华贵的贵妇人,她赐给汉武帝蟠桃为他祈福。晋朝的《神异经》说,昆仑山顶有天柱,直径三千里,柱端有巨鸟,“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巨鸟背上有一块没有长羽毛的地方,方圆一万九千里,东王公和西王母每年都要在这里会面,评判考核众仙的功过。这时的西王母不仅成为了天上众神的领袖,还出现了一位与她对称的东王公,这为后来神话中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格局做好了铺垫。唐代以后,观音崇拜开始在中土流行,于是所有关于顶级女神的信仰几乎全部都几种到了观音这位慈悲女性身上,而西王母则不得不以王母娘娘的省份退居二线,除了蟠桃这个符号继承了原来“不死之药”的功能之外,我们便很难再从王母娘娘身上觅得昆仑上那位虎齿善啸的神祇的影子了。

 

 

 

形天

海外西经:形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远古神话中许多英雄都不像后世传说中的人物那样温顺安良,而是极富性格、意气风发,像一怒而触折天柱的共工,盗天帝息壤以治水的鲧,不服黄帝统治愤而抗争的蚩尤,等等。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形天。形天与天帝争权威,被天帝斩首,但是他并不屈服,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拿着巨斧和盾牌,不屈不挠地继续抗争着。这份壮志在后世很少见到,所以陶渊明写诗赞扬他:“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形天”的命名非常有趣。古文字里的“大”就是画出一个人的形状,“大”字上边加一横或者一点,用以指出人的身体部位,即“天”,其本义是人的头颅。所以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解释说:“天,颠也。”“颠”就是头顶。“形”即“刑”,那么“刑天”的意思就是斩断头颅,以这么一种白描的手法为这位英雄取的名字,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羲和浴日与常羲浴月

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传说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叫做羲和,一个叫做常羲。羲和生下了十个太阳,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每天,她们驾着天车,载着太阳和月亮迎着朝霞和晚霞,在天空中巡游。她们经常在一个叫做甘渊的天池为太阳和月亮洗澡。这个浪漫离奇的神话中实际上隐藏着远古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进步,这个进步就是历法的制定。羲和生下是个太阳即暗示着古人已经学会了使用十天一旬的计时方法,而常羲生下十二个月亮则明白地表示了古人已经将一年分为十二月。

 

帝俊是殷商民族的始祖,也有学者考证他就是传说中的帝舜,总之那是一个极为久远的年代,久远到现在已经无法考证。而羲和与常羲的实际身份则是观察天文、制定历法的官员。《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即帝尧命令羲和这个天文世家谨顺上天,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制定历法,为人们指点时间。历法有阴历,有阳历,有阴阳合历。阴历以月亮的运行周期计算时间,阳历以太阳的运行周期计算时间,而阴阳合历则兼顾日月,调和阴阳。我们国家一直到现在仍在继续使用的农历,就是兼顾日月的阴阳合历(虽然也有人叫它“阴历”,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从羲和、常羲的远古时代屡经改良一直流传到今天的。

 

 

 

九尾狐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从唐代到近代,狐狸传说到人尽皆知的程度,追述其远祖,便能一直追到《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九尾狐产在青丘山上,叫声像婴儿一样。它有绝大的勇力,能够吃人,而人吃了它的肉则能不中蛊惑。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列于西王母座侧,则近乎温顺的小兽。《说文解字》解释说:“狐,祆兽也,鬼所乘之。”但是晋代的郭璞在注解《山海经》时又说九尾狐“太平则出而为瑞”。由这纷繁的解释,便能看出狐这种动物在人们心目中亦正亦邪的形象了。

 

九尾狐在后世小说的流行始于《吴越春秋》。书中记载大禹三十未娶而与涂山的九尾狐结为联姻,并做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可见大禹对这次婚姻还是非常满意的,而后代的狐狸则颇为得意地称呼自己为“涂山后裔”,如《聊斋志异》名篇《青凤》中的狐狸即是如此。而知名度最高的狐狸恐怕要数《封神演义》中的妲己,她受女娲之名去媚惑商纣王,断送了陈汤六百年江山,究其原因无非是“狐善媚惑”以及“女人祸水”论的延伸。从九尾白狐到妲己,狐的神圣性跌落到了谷底。直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那些或诙谐或善良,或神秘或狡猾的狐狸们才还原了她们的原始祖先的面貌。

 

 

 

比翼鸟

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海外南经: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比翼鸟又名蛮蛮,又名鹣鹣,是一种奇特的动物,每只鸟都只有一支翅膀、一只眼睛,两只鸟并排才能飞翔。这种不比不飞的生存状态与夫妻之间相伴到老的志愿颇为相似,人们便不能不有所比附。先民对对称的形态有着盲目的崇拜,为东南西北四方都安排了类似神奇物种。《尔雅》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岠虚比,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蹷;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

 

 

 

烛龙

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在极北之地居住着一位体型巨大的神祇,他人面蛇身身长千里,人间的寒来暑往四季阴阳,都在他的一念之间。他睁眼便是白天,闭眼便是黑夜,不吃不喝不睡,吹气的时候就是冬天,哈气的时候就是夏天,一呼吸人间就有万里长风。郭璞解释说:“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所以他的名字叫做烛龙,又叫烛阴、烛九阴,是常含光明照亮北方幽黯天门的龙形巨神。

 

神灵形体的巨大,显示了这种传说的原始与远古。远古大神的形体都是无比巨大的,像盘古、女娲、夸父,以及传说中以象为食的巴舍和承载大地的巨龟等等。形体巨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先民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比如,盘古开天之后他的身体就化作了山川河流,夸父使用的拐杖也变成了一片桃林,巨龟的腿被女娲斩来用作支撑天空的天柱。这些都是先民形象思维的孑遗。

 

 

 

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夔居住在东海中的流波山之滨,它长得像牛而没有角,身体青色且只有一只脚,每次出波入水都伴随着风雨雷电。黄帝曾经以夔的皮蒙鼓,以雷兽的骨头为鼓槌,鼓声可以远闻五百里,以此扬威天下。《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倒与远古传说颇为相合。

 

青铜器上往往有夔形的兽纹,用来作为威严的象征,除此之外,神话传说中绝少关于夔的故事。《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收复了一位可以运手发石独脚跳行的怪兽作为徒弟,名字叫做“龙须虎”,这是夔在后世的足迹。书中描写它的形貌曰:“头似驼,狰狞凶恶;项似鹅,挺折枭雄;须似虾,或上或下;耳似牛,凸暴双睛。身似鱼,光辉灿烂;手似鹰,电闪钢钩;足似虎,钻山跳涧;龙分种,降下异形。”这倒是夔的标准照片了。

 

 

 

禺京

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强)。

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

 

《山海经》中的禺氏神灵都居住在海中,像猿也像鸟,既是水神也是风神。《南山经》说有一种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更是佐证。《列子》上有一个故事,说海中的五座仙山根部没有长在海底,所以总是随波起伏。仙人们向天帝求助,天帝便派海神禺强来处理这件事情,禺强命令十五只巨鼇驮着仙山,以免它们流入西极。

 

禺是猿猴的一种,《说文解字》解释说:“禺,母猴属,头似鬼,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郭璞也解释说:“禺似猕猴而长。”这种神兽猿形的水神颇能让人浮想联翩。有个非常有名的神话,说大禹治水时途径淮河的源头桐柏山,淮水之神巫支祁发动洪水阻挠大禹的工程,大禹一怒之下将它锁于水底,镇在山下。淮水之神巫支祁白毛金眼,爪利如雪,也是猿猴的形象,或许他便是上古水神的后裔也未可知。而许多学者都认为,巫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结合孙悟空出生于东海之滨又前往龙宫借来大禹治水的宝物来看,孙悟空说不定也是那远古水神的子孙。

 

 

 

穷奇与帝江

西山经: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海内北经: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

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穷奇与帝江都是传说中的上古恶兽,帝江即浑敦,也就是混沌。穷奇长得像长满长刺的牛,又说它长得像长者翅膀的老虎,总之是一副凶恶的相貌。它每逢遇到忠信之人,就会把他吃掉;遇到奸邪之辈,就会主动猎杀野兽向他进奉。而帝江混沌则像个长着六足四翼的大皮口袋。《神异经》中说:“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它没事儿的时候喜欢追着咬自己的尾巴,玩高兴了就“回旋仰天而笑。”非常奇特。

 

穷奇、帝江混沌和贪婪残暴的饕餮、傲狠难训的梼杌合称四大凶兽。但是在历时记载中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左传》中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他们是四个凶恶的种族,舜把他们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防御其他更为险恶的种族。《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说孔夫子不喜欢说奇怪、暴力、作乱、神异的事情,所以自从儒家学说流行以来,神话传说都被儒生修改,修饰成为合乎儒家礼仪的历史。于是,四大凶兽就变成了《左传》中样子。

 

 

天狗

西山经:阴山……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在传说中,天狗最初应该是一种“可以御凶”的瑞兽。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与天文又扯上了关系,成了彗星、流星、日蚀等不祥现象的代称,比如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半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粱野。”再后来,天狗又与后世的二郎神话中的哮天犬画上了等号,以至于现在一说天狗马上就会想到哮天犬,完全不知道它原来曾有过如此显赫的身世。

 

天狗很早就传入日本,与河童、狸猫是日本最知名的三种民间怪兽。日本的天狗最初也被称为“天狐”,直到平安时代(相当于唐代)还保留着《山海经》中的形象。日本后世的天狗有着红色的脸和高高的鼻子,背后有一双翅膀,手持团扇,十分高大。日本曾有很有名的天狗与僧侣之间作战以及中国天狗向日本天狗求救的传说。比较有趣的是,河童这种怪物其实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最早见于晋代的志怪小说《幽明录》中。

 

 

 

凿齿与窫窳(yà yǔ)

海内南经: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海内西经:少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窫窳与凿齿是远古时代的凶兽,祸害人民不浅,最终都丧命在了英雄后羿之手。《淮南子》说:“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揭去传说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猜测凿齿大概是大象之类的动物,或者是以象为图腾的南方民族。而羿与凿齿的寿华之战,则像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极有可能是远古时代中原地区人民与南方部落之间的一场兼并战争。与此同理,窫窳则可能是西方的部落。传说窫窳是北方天神烛龙之子,被人面蛇身的神贰负和危杀害,天帝将他救活,没想到却迷失了本性,居住在昆仑山下的弱水中,并在中原大旱是为害人间。看来这个民族与中原之间还真有着剪不断理不清的恩怨情仇。

 

《淮南子》里还有几种怪兽,九婴是叫声像婴儿一样的九头兽;风也就是大凤,或者大鹏,是食人的巨鸟,或者竟是恐龙时代的翼龙也未可知;相比较而言,身为大野猪的封豨和修蛇,反倒是小儿科的正常动物了。

 

 

 

女娲之肠

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传说在西北海的大荒之外的栗广之野,有十位神人横道而居,名为“女娲之肠”。这十位神人当是女娲身体的化身,郭璞以为他们又叫“女娲之腹”,是女娲的腹肠所化。以女性神祇的身体为神,其实是母系氏族时代的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而以“女娲之肠”这种神直接由孕育生命的腹部化生而成,更可见这种信仰的朴素和古老。

 

 

 

并封

海外西经: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鏊鏖钜,日月所入者。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屏蓬即并封,彘即猪,并封就是长着两颗猪头的怪物。《北山经》、《中山经》记载了四十多位“彘身人首”的猪神,在远古神怪中颇有势力。但是猪神的形象,一入六朝就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远古传说中神的家族被驱逐出来,降为妖怪中较低的一类。又因这时离人类童年时代较远,故而在新的传说中使其日趋人格化,传说中的猪妖大都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好色,二是贪食,三是笨。唐代牛僧孺《玄怪录》中“乌将军”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乌将军“每岁求偶于乡人,乡人必择处女之美者而嫁焉”,他热情轻信,并不防范素不相识的人,以致被郭元振“捉其腕而断之”,“毙于围之”。这种性格与情节,不能不让人想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看来不仅仅孙悟空有着高贵的出身,就连猪八戒的祖先也能一直追述到《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载有名为“合窳”的怪兽,“其状如彘而人面”,“见则天下大水”,与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似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来猪八戒也来自名门望族,是大有根底的人。

 

 

 

勾芒、蓐收、祝融、禺彊

海外东经:东方勾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西经: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海外北经:北方禺彊,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郭璞注:“字玄冥,水神也。”

 

中国古代神话认为,有四位神明分别镇守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关于四方神的名称和功能,以及这些名称的身份,古代典籍里的许多记载都不一样。《山海经》里的四方神分别是东方勾芒、南方祝融、西方蓐收和北方禺彊,他们全部出现在海外某经的最后一句,形貌相似,功能相当。与《楚辞·天问》这样的神话意味更为浓厚的典籍相比,这里的四方神没有那么多花哨的身份与功能,也没有那么多富有礼仪的修饰,这反应出《山海经》比较古朴的世界观。

 

对照其他典籍来看,四方神不仅各自镇守一方,还分别掌管一个季节和一种颜色,比如东方主春天、青色,南方主夏天、红色,西方主秋天、白色,北方主冬天、黑色,后来还有与四象、五行、三皇五帝相比附的,就更为复杂。这里面值得探讨的是北方神。《山海经》里的北方神是禺彊,我们上次介绍过,他是风神,也是水神,还有可能是孙悟空的远祖,而但是《淮南子》、《礼记》等书中的北方神都叫玄冥。晋代的大学问家郭璞以为,禺彊字玄冥,其实是两位一体的。《庄子·逍遥游》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鹏。鲲与鹏,一则为水,一则为风,庄子所说的这种生活于北海的神鱼巨鸟,或许就是北方之神的化身。

 

 

 

肥遗

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山海经》中有许多蛇形怪兽,而肥遗则是最怪的一种,因为它不仅是蛇,同时还长着六只脚和两只翅膀。每当有肥遗出现,天下都会大旱,它是一种不详的动物。

 

《山海经》中的奇谈怪论,我们只要看看就好,不需要当真。可是古人还有许多离奇的记载,让我们觉得亦真亦幻,扑朔迷离。明代的朱国桢在笔记《诵幢小品》中记载,万历十四年,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的乡民在山中砍柴时,在山林中遇见过形似肥遗的巨蛇,“头端一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后来果然连续两年大旱。湖北京山县的县志中也说到,明代末年,当地的一条水沟中发现一条蛇,“长六尺,围尺许,身红绿色,六足如鸡距,不噬人”,后来果然也发生了旱灾。这实在是非常奇特的事情。

 

 

 

应龙与女魃

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应龙和女魃两位天神,通俗说来,就是分别掌管阴雨和天晴这两种天气的神祇。在与蚩尤的战役中,黄帝得到了他们的帮助。黄帝先命应龙蓄水,想以水攻战。没想到蚩尤却请来了风伯雨师,风雨不止,黄帝原来的作战计划反而不能凑效。于是黄帝转而命令女魃降下旱灾,一举攻杀蚩尤。可是在这场战争中,应龙和女魃都没有能够再回到天上,居住在人间。所以应龙居住的地方多雨,而女魃居住的地方则常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里的四大女神,一位比女娲古老,一位演变成男神
山海经中的怪兽盘点,第一名居然是他!
文化科普:中国古代瑞兽、神兽与凶兽
《山海经》中最凶残的十大怪兽,你认识几个?
中国神话传说大全之三皇五帝
古蜀文明背后的外星身影——破解中国古代神话的另类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