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馬觀花黔東南--神秘岜沙(bia sha)

 

到從江的第二天一早,我們就來到了距離從江縣城7.5公裏、位於山頂和國道321老線公路邊的一個苗寨——岜沙。岜沙,按照黔東南當地的發音,不是‘ba sha’,而是‘bia sha’,“岜沙”,意為草木繁多的地方,這個叢林中的部落僅有2000餘人,地處貴州月亮山的茫茫林海之中,生活在這裏的苗族同胞,長期與世隔絕,因而保留下最原始、古樸的民族習俗。如今,古老的岜沙已向世人敞開了她的懷抱。 走进岜沙,縱目四望,古樹參天,滿山綠陰,展示出一派原生態的風貌。岜沙苗寨古老的民族文化和神秘的民俗風情就象盛開在都市邊緣的素樸的花朵,吸引了無數人前去感受和解讀……

 

岜沙山寨裏,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從半山腰一直延伸到山頂的密集木建築,它們分別是禾晾與木屋,重重疊疊如宮殿和古堡,隱藏在密林深處;從高處望去,已經生滿綠色青苔的樹皮房頂鱗次櫛比。

  

 走進在岜沙,縱目四望,古樹參天,滿山綠陰,展示出一派原生態的風貌。

 岜沙人世代傳承的習俗與信仰則被精挑細選用來制造大同小異的戲劇效果:槍不離身的男人、古代武士的裝扮、崇拜太陽的部落、奇特的成年禮、愛護樹木的傳統、生死輪回的觀念、神奇的祖母石……當“岜沙”被外界形容為海市蜃樓之時,密林深處的岜沙人正一如既往地沿著祖先的足跡踟躇而行。他們不得不鼓起勇氣去面對的,不僅僅是這不停變幻的時代,還有悄然改變的家園。

  在岜沙,所聞所見令人感慨不已,甚至會想:在這同一個地球上,的確存在著完全不同的世界。吊腳樓順著山勢肆意蔓延著,“禾晾”在山坡上高高聳立著,羊腸小道上,牧童正借著落日的餘暉趕著牛回家來。時光流轉千年,岜沙人依舊一身與祖輩別無二致的傳統裝扮:男子身著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寬大的直筒青布褲,腰間別著砍刀,肩上扛著火槍;女子身穿大襟衣、百褶裙,紮著綁腿,走起路來格外婀娜多姿。在岜沙,平日裏女人們三五成群地紡紗、織布、繡花或縫衣,男人們也會坐在家門口專注地編著笆簍,沉重的、舂米聲裏,一切都恍同隔世。 

    岜沙苗寨的喪葬習俗是神奇的,也反映出村民們樸素的生態價值觀。每個人在生前,無論年齡多大,也無論富貴貧賤,一律不置備棺木壽材。進到岜沙,在村外四周的山岡樹林中見不到在其他村寨常看到的墳墓,舉目四顧,但見古樹參天,森林密布。凡是長有樹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座墳,岜沙人去世後不建墳堆,不立墓碑,而是讓其靜靜安息在樹下——岜沙人就這樣以靈肉來養護這片蔥鬱的樹林,同樣,每當有孩子出生時,岜沙人也會在寨子裏載上一棵幼樹,讓它伴隨孩子成長,直至這個人死亡後砍掉,再栽上一棵樹——這樣,生命就將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延續。岜沙人的這種表現在本質上是對大自然的畏懼和崇拜——也是人類最為原始的崇拜觀念。岜沙人沒有陰陽和風水之說,但他們卻對樹和太陽充滿無限的敬畏。 原來,岜沙人自古以來從保護樹木森林的實際需要和人只是自然界中與草木鳥獸地位相同的一部分的生態觀念出發,人出生後家中就為其栽一片林子作為其生命樹,待其長至18歲婚嫁時,男孩從其中采伐一部分造吊腳樓娶親,女孩則以其全部作為嫁妝陪嫁,稱作“十八樹”。得終天年後,在其生命樹邊掘深抗,用生命樹現做棺材,將遺體入殮後深埋於地下,其上不留墳頭,而是栽上新的樹苗。如果不幸夭折或非正常死亡,必須火化後深埋,更不留墳頭,不立墓碑,但仍然栽樹於其上。因此,岜沙人祭祀先祖都是在家中和大樹下,遇有災病也去大樹下祈求先祖保護和祛災除病。

現代文明近在咫尺,但岜沙人卻堅守著自己的傳統,這或許是因為他們的血脈裏,有著對民族文化由衷的驕傲以及頑強到骨子裏的傳統。 

    走近岜沙,似猶如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遙遠的古代……

                       

                            兩位同伴也不甘心不拿老鄉的火槍來試試

                                 走進岜沙的劉老師可興奮呢

    我的這兩位夥伴兒可執著呢,尤其顧俊後來終於撐不住躺在了老鄉的家裏

     女子則身穿大襟上衣,配有色彩鮮豔的圍裙,下穿百褶裙,紮綁腿,不管是衣服還是裙子多用手工繡成的錦帶點綴。

    男子服裝是自制的土布青衣,大襟罩衫褲子是褲管很大的青布直筒褲腰間掛竹簍,配腰刀喝旱煙袋。

令人叫絕的是,村子裏的理發匠是用割草收禾的大鐮刀為全寨子的男子剃頭的,岜沙苗人至今保留著明清時期的服飾傳統和生活習俗,至今沒有一個穿漢裝的, 岜沙苗寨最奇特、最容易看到的景觀,是男子都留有發髻,並穿著自織土布縫制的古樸筒約服裝,被稱為“秦代發式漢時裝”。發髻盤於頭頂,四周頭發則被剃光。

從古到今,岜沙從不濫伐樹木,毀林開荒視為與宗族作對的行為。岜沙絕無僅有的一次砍樹行動是1976年,毛主席逝世後北京修毛主席紀念堂,岜沙人召開村寨會議後,毅然決定將寨前一棵全寨視為林中大神、直徑1.2米的千年香樟樹敬獻出來修建毛主席紀念堂。砍樹的則是外村請來的的二十名壯漢,樹倒地之時,全寨老少都跪在樹下;據說砍倒的樹幹與根分離時,流出的也不是白色樹漿,而是奇異的紅色樹漿。在樟樹生長的地方,岜沙人建造了一座八角型的 “敬獻毛主席紀念堂香樟木紀念亭”,並將樟樹兜供奉在亭中焚香拜祭。 

                     

 滾元亮,岜沙火槍隊的隊長,也是最年輕的寨老.別看滾元亮其貌不揚,他在部落裏可是一個響當當的男子漢。對拍照這件事他已經司空見慣了。傳說滾元亮是楓樹神下的種,是先祖薑央的衛兵附魂。  

    在岜沙,“滾”為第一大姓。這個帶有高山苗人血性不屈色彩的姓氏,傳說岜沙人是最正宗的蚩尤後代。蚩尤是苗人的祖先,而岜沙人就是他第三個兒子的後人,當年蚩尤被黃帝打敗後,他們就離開中原故土,向南遷徙,經曆了重重困難。終於到了岜沙一帶。他們放出去了一條狗,這條狗在現在岜沙的一個水坑裏打了一個滾。他們覺得這是上天的旨意,於是在這重重的山林中隱居下來,成了今天的岜沙苗人。又相傳古代部落相爭,落敗的苗人被趕到蠻荒之地,先人恥於戰敗,憤然改姓以激勵子孫。

 

 

       

 

                                         岜沙的苗族小朋友

                        顧俊欣賞苗族姑娘的刺繡總是如此認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蠡石器上溢出的蚩尤部落
中国唯一允许配枪的村子,每个男人成年就能领一把枪,为什么?
苗寨古建筑的文化传承
苗族的故事很曲折
带你了解苗寨蚩尤拳
苗寨|懸崖峭壁做家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