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与原始宗教


   《山海经-山经》中记录了大量的山、水、泽、海,还记载了一些山、水中的矿物、动物、植物等等,与现代中小学的地理教科书很相似,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山海经-山经》是一部地理书,并将《山经》与后面的《海经》和《荒经》区别对待。然而《山经》并非为地理而写,也是为原始宗教所写,也就是说整个《山海经》都是一部记录原始宗教的书。
   在《山经》的最后有一段话:“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这段话表明:《山经》收录的山乃是天下名山而不是所有的山。那么什么样的山是名山呢?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经》里的名山都是有神之山。在每个山系的最后,都有祭祠山神的标准——祭礼,说明这些山都是有神的。世上有没有神我不能断定,但是古人认为是有的,不仅山上有神,水里也有。
   《山经》里记载了很多矿藏,主要的有玉、金、银、铜、铁、锡。请注意,这些矿产主要也是用于宗教目的,虽然也能用于战争和生产,但那是附带的。这里说的宗教目的并不仅限于祭祀仪式,还包括祭祀的各种准备,包括各种工具。《春秋左传》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在古代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和战争,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也是首先应用于祭祀和战争,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怀疑铁与宗教的关系。其它几种矿产与宗教的联系更为密切,往往直接用于宗教活动。在所有的矿藏中,最重要的是玉,而玉主要是用于祭祀的。
   《山经》中的动物、植物有些是真实存在的,有些是虚构的,这些动植物要么是祭祀的对象,要么是祭祀的用品,其中虚构的动植物都是祭祀的对象。
   在招摇山中:“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这里的“食之”不是吃,而是祭祀、供养。还有个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点:“...基山,...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鞝駙,食之无卧”。这个鸟是虚构的,吃不得,但是能以雕像或画像的形式出现,接受人们的供养。“佩”也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相当于现代人佩戴十字架、护身符等等。
    在羭次之山中:“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笆,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这个鸟也是虚构的,这里的“服之”不是吃也不是喝,而是跪拜,是宗教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本意是服从、顺从。
   在堂庭山中:“多棪木,多白猿”,书中并没有说明棪木和白猿的用途和用法,这种情况很多。可以肯定的是棪木、白猿并非只在堂庭山才有;堂庭山也不只是棪木、白猿多,但是这两样是宗教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动植物,所以才会出现在《山经》中。
   在《山海经-山经》中多次出现“无草木”的山,多达95座。这里的“无草木”不是没有草和木,比如发爽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有白猿的地方肯定是有草木的。《山海经》中的“无草木”是指没有可用于宗教活动的草木。
   《山海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在古代,医巫往往不分,《山海经》中的治病的“方子”更多是巫术,对中医中药几乎没有任何贡献。迄今为止,巫术治病在很多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山海经》中出现巫术治病是很自然的,也更能证明《山海经》是记录原始宗教的“巫书”。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山海经》确实是记载原始宗教的“巫书”。虽然原始宗教的大部分内容被贴上“迷信”的标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原始宗教是人类探索自身和世界的开始,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第一步。《山海经》将古人的精神世界记录下来,是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精神生活的宝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养生讲座】第十一讲 从原始巫教的养生探索谈起
善本古籍:论上古动物图画及其相关文献
探九歌论香草之于巫 上篇
远古人类的自我肯定:从《山海经》看巫术礼仪的人本主义精神
《山兽来啦》导读向解说:仆勾山(十八)
鲁迅说《山海经》是巫书,现代认为可能是上个文明的失落之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