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肠病的中医病机诠释

胃肠病的中医病机诠释

文章来源:董氏中医门诊部

    祖国医学认,胃的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以降为和;肠的功能是受盛化物,传导废物,以通为顺。胃肠疾病的病机是指胃肠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本文就人学习和讲解医古文中有关胃肠病的认识归纳如下。

 

  1 腑实内结

  《素问、太阴阳明论》有“阳道实,阴道虚”之论,后世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都指出了阳明病为实证。胃与小肠皆主通降,能推动废物下行外出。如果暴饮暴食,饮食过量,超过了脾胃大小肠的受纳腐熟能力,可致水谷饮食不能运化、吸收,积食内停,废物不行,积聚日久,郁而化热。

 

  阳明腑实证,在病机上有如下特点之一是邪入阳明,易于化燥化热,病多为实热证,故有“胃家实”之说;二是阳明实热内结,日久可伤津化燥;三是饮食停滞,必然影响中焦气机通畅,使脾胃长降失常,上下不通。四是食积不化,可蕴湿生热,湿热熏蒸,影响肝胆。五是积滞日久,可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虚弱,出现脾约丸证。六是饮食过于寒凉,导致寒积内停,进而损伤脾胃阳气。

 

  2 湿热困阻

  胃肠病的形成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由外受湿邪所引起,内湿指脾胃功能失常,水湿不能运化而内停。内外湿邪常相互关联,外湿困脾,必致脾失健运;内湿停滞,又常招外湿侵袭。湿邪阻滞脾胃以后,可出现寒化和热化两种倾向。如素来脾胃虚寒,或过用寒凉者,则湿邪易于寒化,临床表现为寒化证;如有胃肠积热或胃火炽盛,或妄加温燥者,则湿邪易于热化,临床表现为湿热证。湿热或寒湿郁阻肠道,可致传导失司,出现腹痛、肠鸣、泄泻等。

 

  湿邪困阻脾胃及大小肠,在病机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湿邪中阻,必然要影响气机,发生阻滞;二是湿邪蕴结日久,多可化热,而形成湿热证;三是湿浊停滞日久,必然会伤及中气,使脾胃更虚,形成虚实夹杂证;四是中焦湿热蕴郁日久,每可伤阴,导致阴虚湿热杂证;五是中焦寒湿困阻,最易伤阳,致使脾阳虚衰,而形成阳虚寒盛之候;六是湿性粘滞,不易速除,故病情迁延日久不愈。

 

  3 痰饮内停

  痰饮的生成主要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和排泄,凝聚而成。痰饮形成后,留于胃肠,使胃肠道气机受阻,出现恶心、呕吐、痰涎清水,大便失调,肠间沥沥有声等。

  痰饮所致胃肠病在病机上有以下特点:一是痰饮中阻,导致胃肠气机阻滞;二是痰饮郁久,出现化热之候;三是痰饮为患,复加情志郁结,可致痰气交阻;四是痰郁日久,可波及血分,使血行不畅,瘀血内生,导致痰瘀互结,出现食管癌、胃癌、幽门梗阻等。

  4 瘀血阻滞

  瘀血是胃肠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产物之一,它又作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证。胃肠道之瘀血,多由气机阻滞,波及血分所致,即“初病在气,久病入血”(《临证指南医案》),“气结则血凝”(《血证论》)。同时,胃肠积热,灼伤脉络,血溢脏腑组织之间不得消散而出现瘀血,如《医林改错》中说“血受热则煎成块”。另外,脾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出现瘀血。或气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不能消散而成瘀血。

  瘀血所致胃肠病的病机有以下特点:一是胃肠病久,瘀血积滞,导致气血阴阳俱虚;二是胃肠病之瘀血日久可致出血,或吐血,或便血,或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出现血虚证;三是瘀血为病,气机运行不畅而出现疼痛,瘀血日久可形成消化道肿瘤、息肉等。四是痰浊内生,复因情志所伤,以致痰、气、瘀交阻于食道胃肠,形成食管癌、胃癌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二阳结”论治消渴病
程刘海大夫讲小儿积食
认识“李氏奇效汤”
浅谈中风与升降逆乱
【岐黄卢话】卢尚岭调气为主治疗急性中风经验
健康知识丨中风不可怕 中医有招“降服”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