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法学-----第四章 切诊 第二节 按诊
 
 
第二节 按诊概述

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一、 按诊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按诊的手法
按诊的手法有触、摸、按、叩四法。
1.触法 触法是医生以手指或手掌轻轻触摸病人局部皮肤的方法。
2.摸法 摸法是医生以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的方法。
触法与摸法经常一并进行。通过触摸的检查,可以了解浅表组织有无异常以及病灶的大小、温度、硬度、移动度、波动感、压痛等情况。
3.按法 按法也称按压法,是医生用手指或手掌用力按压,检查深部组织或肿块情况的方法。
触、摸、按压的区别表现在指力轻重不同,所达部位深浅有别。触者轻用力按皮肤,摸者稍用力达肌层,按者重指力诊筋骨或腹腔深部的情况。
4.叩法 叩法又称叩击法,是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扣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了解病变情况的检查方法。叩法有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1)直接叩击法:医生用手指直接叩击病人体表部位。
(2)间接叩击法:是医生用左手掌平贴在病人体表,以右手叩击左手背,边叩边听取有无叩击音的异常,询问被叩击部位的感觉,以推测病情。
(二)体位的选择
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病人可取坐位或卧位。患者的被检部位要充分暴露。腹部检查时,病人应仰卧,医生一般站在病人的右侧,检查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检查内脏及腹腔病变时,病人需仰卧曲膝,使腹壁放松,便于探查深部情况。
(三)按诊的临床意义
1.探明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特征。
2.了解全身或局部的寒热、虚实变化。
二、按诊的内容
按诊的运用相当广泛,临床常用的按诊检查有按额部、按头颈部、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按耳穴、按二阴等。
(一)按额部
五脏病分别显露于面部相关区域,如额部属心,按额部的冷暖,可以探测心阳的盛衰。另外,还有以额上热与手心热互诊来分别表热和里热。如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

(三)按胸胁

胸胁即前胸和侧胸部的统称。前胸即缺盆(锁骨上窝)至横膈以上。侧胸部又称胁部,即胸部两侧,由腋下至十一、十二肋骨端的区域(图1)。胸内藏心肺,胁内居肝胆,所以胸胁按诊排除局部肌肤、骨骼之病外,主要是诊察心、肺、肝、胆等脏腑的病变。按胸胁包括按胸部和按胁部两部分。

图1 胸腹部位划分图 1.心下 2.胃脘 3.大腹 4.小腹 5.少腹 6.胁肋 7.虚里

1.按胸部

按胸部可了解心、肺、虚里及妇女乳房病变的情况。

前胸高起,叩之膨膨然,其音清者,见于肺胀或气胸;若按之胸痛,叩之音实者,常为饮停胸膈;胸部外伤则见局部青紫肿胀而拒按。

(1)按虚里 虚里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即心尖搏动处,为诸脉之所宗。按虚里是按胸部的重要内容。按虚里可以测知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诊虚里时,病人取仰卧位,医生站其右侧,用右手平抚于虚里部,注意诊察动气之强弱、至数和聚散。

正常情况下,虚里搏动不显,仅按之应手,其搏动范围直径约2~2.5cm,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为平人无病的正常征象。

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气衰绝,证属危候。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危候。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为病进。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此外,若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即能平复如常者,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者,亦属生理。

(2)按乳房 正常乳房内有数个小结,无触痛。异常表现常见如下:

妇女乳房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其肿块随情绪变化而增大或缩小者,每与月经周期有关,或伴有疼痛为肝气郁结,冲任不调所致。若乳房肿块呈多发性、扁平形、或串珠状结节,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者,为乳癖。

如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变硬,有血性分泌物从乳头溢出,则可能为乳岩。

已婚妇女,如见一侧乳房出现一个或数个结节状肿块,触之不痛,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与皮肤发生粘连,数月后肿块软化,形成脓疡,伴潮热颧红,夜寐盗汗,为阴虚火旺,临床称乳痨。

按胁部  

胁部为厥阴、少阳经脉所过之处。按胁部主要是探知肝胆等器官的病变。

胁痛喜按,多为肝虚。

胁下肿块,刺痛拒按,多为血瘀。

右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应注意排除肝癌。

右胁胀痛,摸之有热感,手不可按者,可能为肝痈。

疟疾后左胁下触及痞块,按之硬者为疟母。



(四)按脘腹
脘腹泛指心下(剑突)至毛际(耻骨联合)的体表部位。比较常用的分部概念是:两乳头连线中点(近膻中穴处)到剑突(鸩尾穴附近)部位为心下,主要反映心、膈功能;心下至脐上为脘腹,上部胃之上口为上脘,中部胃体称为中脘,下部胃之下口称为下脘;脐周部位称脐腹,脐下至毛际为小腹,为肠、胞宫、膀胱所居;小腹两侧称为少腹,主要为肝经所络。
按脘腹是指通过按胃脘部及腹部,了解局部的凉热、软硬、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以此来推测有关脏腑的病变及证之寒热虚实。
脘腹凉热 凡满腹痛,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喜热抚者属寒,喜冷敷者属热。按腹而其热灼手,愈按愈甚者食积;痛在脐旁小腹,按之则有块应手者血瘀。
脘腹胀满 脘腹胀满有虚实之分,凡腹部按之手下饱满充实而有弹性、有压痛者,多为实满。若腹部虽膨满,但按之手下虚软而缺乏弹性,无压痛者,多为虚满。腹部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臌胀。臌胀中气臌和水臌的鉴别,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对称位置,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若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为水臌;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为气臌。肥胖之人腹如鼓,按之柔软,无脐突、无病证表现者,不属病态。
脘腹痞满 痞满是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和胀满的一种症状。触按心下部较硬而疼痛者,多属实证,多因邪实积聚胃脘部;伴有按之濡软而无疼痛者,则属于虚证,多因胃腑虚弱所致。
积聚癥瘕 腹内肿块推之可移,或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为瘕聚,病属气分。凡肿块痛有定处,推之不移者,为癥积,病属血分。脘腹内积块的按诊要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压痛以及表面光滑与否。大者病多深;生长者迅速者往往预后不良;形态不规则,表面或边缘不光滑者亦属重证。
左小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肠中有宿粪。右小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块应手者,为肠痈。 腹中虫块,按诊有三大特征:一是形如筋结,久按会转移;二是细心诊察,觉指下如蚯蚓蠢动;三是腹壁凹凸不平,按之起伏聚散,往来不定。
(五)按肌肤
按肌肤是指医生用手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从肌肤的寒热、润燥、滑涩、疼痛、肿胀、疮疡等,分析疾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的诊察方法。
1.诊寒热 按肌肤的寒热可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表里虚实和邪气的轻重。如肌肤寒冷,为阳气衰少;肌肤寒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证。肌肤灼热,为阳热炽盛;若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为亡阴之证;身灼热而肢厥者,属真热假寒证。身热初按热甚,久按转轻者为热在表;久按热愈甚者为热在里。
局部病变中,还可以从肌肤温度辨别阴证或阳证。如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多为阴证;皮肤灼热而红肿疼痛者,多为阳证。外伤局部发热红肿为新伤或瘀热;外伤肿块皮肤不热为气血受阻。
2.诊润燥滑涩 皮肤的润燥反映病人汗出情况和津液盈亏,以尺肤部皮肤最为明显。如发热而皮肤湿润为外感风热;汗出而皮肤灼热为邪热入里;皮肤湿润而肤凉者,或见于阳虚自汗,或见于汗出热退之后;外感热病恶寒发热而皮肤干燥为表实证;五心烦热,皮肤粗糙干燥多见于阴虚劳损。
皮肤的滑润和枯涩反映机体气血的盛衰。肌肤滑润为气血充盛;肌肤枯涩为气血不足。新病者皮肤滑润而有光泽,则虽有病而气血未伤;久病肌肤枯涩,则为气血两伤;血虚或血瘀者可致肌肤甲错。
3.诊肿胀 用手按压肌肤肿胀之处,以辨水肿和气肿。如以手按之凹陷,起指后留有压痕,不能即起者为水肿,此为津液失于输布,水湿溢于肌肤所致。如以手按之凹陷,举手即起,按之无压痕者为气肿,此为卫阳失于温运,气机壅滞所致。
4.诊疮疡  触按疮疡局部的软硬及有无灼手之感,可辨阴阳及是否成脓。凡疮疡按之肿硬而不热,根盘平塌漫肿者,多属虚证;红肿灼手,根盘紧束者,多属实证;肿硬不热者,属寒证;肿处烙手而压痛者,属热证。按之硬而热不甚者,为无脓;按之边硬顶软有波动感而热甚者,为有脓;轻按即痛者为脓在浅表,重按方痛者是脓在深部。对于肌肉深部的脓肿,则以“应手”或“不应手”来决定有脓无脓。其方法是用两手分放在肿物的两侧,一手时轻时重的加以按压,一手静候深处有无波动感,若有波动感应手,即为有脓;反之则为无脓。

(六)按腧穴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按腧穴是按压身体某些特定穴位,通过穴位的变化来判断内脏疾病的方法。
按腧穴要注意发现穴位上是否有结节或条索状物,有无压痛或其他敏感反应,然后结合望、闻、问诊所得的资料综合判断内脏疾病。如肺俞穴摸到结节,或按中府穴有压痛者,为肺病的反应;按上巨虚穴有明显压痛者,为肠痈(阑尾炎)的表现等。临床上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俞穴有:
肺病:中府、肺俞、太渊。
心病:巨阙、膻中、大陵。
肝病:期门、肝俞、太冲。
脾病:章门、太白、脾俞。
肾病:气海、太溪。
大肠病:天枢、大肠俞。
小肠病:关元。
胆病:日月、胆俞。
胃病:胃俞、足三里。
膀胱病:中极。

附篇
动悸 指表现于体表的异常脉动,常见于腹部,可自觉及触觉到,甚至可观见其动脐腹之状态。多见于心下部位及脐旁四周。这种腹征可以反映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及经脉的通达、经气的循行状况。
⑴心下动悸:可见到心窝下部筑筑而动,用手触摸,即可明显感觉到搏动,并可伴有自觉的心悸、心慌。这种腹征与虚里动悸有所不同,此动悸表现于心下,即心窝至脐上部位;其病机与虚里动悸亦有区别,此是由于心中气血亏虚,阳气不能撑持于内,或由于水气凌心,水火相争于内所致。属于阴阳气血亏虚者,动悸之处多喜按压,而脉象多有结、代。由于痰饮内停者,多伴有吐痰涎的见症。水气所致者,则多兼有小便不利,这两种原因所产生的心下动悸,多不喜按压。如《伤寒论》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是由于心阳亏虚,心脏失于温煦和充养所致;再曰:“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是因水气上凌于心,心阳为阴邪所犯,水火不能相容而成。
⑵脐旁动悸:指发于脐旁上下左右,甚或连及胸胁与虚里之处亦有动悸。脐为神厥,下连于肾,人体元气宜守固而不宜泄漏,丹田之元精、元气充盛,则气血通调,经脉畅达,五脏六腑安和。如若元精元气亏虚,以致肾不纳气;脾虚失运,水饮内停;经脉失畅,气血不和,或心阳虚损,则可在脐旁出现显而易见的跳动征象。即《伤寒指掌·动气》曰:“动气者,筑筑然而动于脐旁上下左右,甚则连及虚里心胁而浑身振动也,此病由于妄汗妄下,血气大亏,以致肾气不纳,鼓动于下而动也”,如《伤寒论》曰:“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诊尺肤 自《内经》以来就有“按尺肤”之记载,通过诊察尺肤的情况,以作为了解全身病情的一部分依据,称为诊尺肤,或称尺肤诊法。

诊尺肤的方法,最早载于《内经》,《灵枢·论疾诊尺》有:“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以外知内,为之奈何?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历代医家对诊尺肤的认识不一,临床运用也较少。

(1)关于“尺肤”的部位 一般认为“尺”指尺肤,其部位在肘至腕(手掌横纹到肘部内侧横纹)之皮肤。这种理解比较普遍,但此部位应包括内与外两侧之肌肤。其部又分为上、中、里三部,近寸口部位为上,近尺泽部位为尺里,两部之间为中;沿鱼际前缘上肘部尺泽穴处为外,沿尺侧后缘上肘部为内。

(2)诊尺肤的机理  尺肤与全身脏腑经气相通,并有一定的相应部位。通过尺肤可以了解全身五脏六腑的信息。《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后檀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候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足中事也。”这段原文的意思,即认为尺肤是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缩影。如“上竟上”、“上附上”、“中附上”、“尺内”、“下竟下”,即是从腕至肘,依次而下,十分准确地对应着从头至足的肢体和器官(图1)。

图1 尺肤诊法示意图

《内经》的论述,即是将人体从头至足按比例缩小,依次排列在尺肤上,因而尺肤诊法亦是生物全息律在中医诊断学上的一个典型例证。所以说,尺肤为全身皮肤的缩影,五脏六腑于尺肤部位皆有全息投射区域,故诊病往往可以独取尺肤,诊尺肤和诊寸口等一样,可以反映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可以判断内脏的盛衰虚实。正如《灵枢·论疾诊尺》说:“审其尺之急缓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3)尺肤的主病 从尺肤部位包括内外二侧肌肤这一观点及角度来看,由于尺肤是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循行经过的部位,故其辨病定位为:尺肤阳面(即手背侧)主要诊察大肠、小肠、三焦的病变;尺肤阴面(即手掌面侧)主要诊察心、肺、心包的病变。从尺肤肌肤的张力与弹性程度,以及润泽与寒热状况,如缓、急、滑、涩、冷、热、浮、沉等,可以推测出疾病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之病理变化。大体可归纳为八法八纲:

八纲:

①尺肤缓:即尺肤部位的肌肤缓纵不急,其证主热、主气虚,多见于温热病及久病虚损。热性开泄,故热邪可使肌肤弛缓不收;气虚不能充养肌肤,则尺肤缓纵不急。

②尺肤急:尺肤部位拘急绷紧而不弛缓,其证主寒、主痛,属实,多见于外感风寒及寒痹、诸痛。寒性收引、凝涩,寒束于肌肤与经脉,则尺肤拘紧;寒凝血脉,不通则痛。

③尺肤滑:尺肤部位光滑而润泽,有流利光彩之容。其证属阳,主阳气绰泽,多见于风病,亦多为正常之象。阳气充盛则外泽温煦肌肤,以使尺肤润泽而滑;风为阳邪,外风袭于肌表,卫气为之激荡,而可使尺肤扬溢光泽,亦显滑利。

④尺肤枯:尺肤部肌肤枯涩、粗糙或肌肤甲错。其证属阴,主阴血亏虚或气血瘀阻,多见于血痹、虚痨之病。阴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滋润,则尺肤之部见枯萎骞涩之貌;气血凝滞,经脉失畅,肌肤供养失调,以致尺肤部之肌肤失荣而枯涩、粗糙,严重者则出现肌肤甲错。

⑤尺肤浮:即表现为尺肤部位之肌肤愤然沸起,肌肤丰满,呈升腾浮发之状。其证主表,属实,多见于诸病初起,外感风湿、湿温病等。邪气入侵肌腠,正气奋起抗御,正邪斗争,故为实证、表证。

⑥尺肤沉:征见尺肤形损而减,肌肉瘦削,显萎缩沉伏之态。其证主气血亏虚,津液耗损,多见于久病、虚劳,以及大吐大泻,气血大虚或吐泻津液大损,肌肤失于充养及濡润,以致尺肤形损而减,肌肤不丰。

⑦尺肤冷:尺肤部肌肤自觉冷感,触之不温,甚或有如触及冰块之感。其证主寒,主阳虚,多见于外感、虚劳。风寒袭于肌表,或寒邪直中太阴,或阳气亏虚,以致肌肤为寒邪所束,阳气不能达外,或阳气不足,失于温养,则出现尺肤冷感或触之有不温发凉之感。

⑧尺肤热:自觉尺肤部灼热,触之觉有烫手之感,或见尺肤红肿而热。其证主热,主阳盛阴虚,多见于外感热病、中暑、肺热咳嗽等病。阳明实热内盛,或暑热外袭,或热邪蕴肺等,均可使肌肤炎灼,而出现尺肤部灼热烫手,或自觉温热难受。

按二阴
1.按前阴
前阴为宗筋所聚,又为太阳、阳明之所合。肝胆经脉及任、督二脉均循阴器,故前阴与肝、胆、肾、太阳、少阴、厥阴、少阳、阳明等脏腑经络有密切联系。诊察前阴,不仅可以诊察前阴及前阴的排泄物,测知肝、肾、脾、胞宫等脏腑的阴阳、寒热、虚实等病理变化。
(1)阴户痈肿:妇人阴户一侧或两侧红肿胀痛,初起触之热,肿块较硬;随之蕴而化脓,触之痛甚,肿块软,有应指感,称为阴户痈肿,多因湿热蕴结所致。
(2)囊痈:阴囊赤肿胀痛,初起触之热而且硬,脓势已成,按之软而应指、疼痛甚者称为囊痈。溃后肿消,脓出痛减,溃口渐敛者轻;溃久口不敛、皮脱,并肾子(即睾丸)悬挂,甚至脱出者重,由肝肾湿热下注阴囊而生。
(3)子痈:指肾子肿大而硬,或阴囊皮肤红肿灼热、疼痛较甚、溃烂流黄稠脓液、收口较快者,多为湿热下注,气血壅滞,经络阻隔而成,或由跌打损伤,肾子络伤血瘀引起。
(4)子痰:肾子渐渐肿大,并形成硬结,其疼痛较轻微,阴囊不红不热,常经数月以至一二年后才形成脓肿,破溃后流出稀薄如痰的脓液,疮口凹陷,或溃久成瘘,愈合困难者称为子痰。多因肝肾亏损,络脉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睾丸而成。
(5)狐疝:阴囊肿大而不透明,不坚硬,卧则入腹,立则入囊,胀痛俱作者,称为狐疝,多因肝气失于疏泄,流注无定,聚散无常所致。
(6)癫疝:指阴囊肿大显著、坚硬重坠、顽木不仁、缠绵难愈者,为痰湿瘀结,或痰热瘀结所致。
(7)寒疝:阴囊肿而冰冷,牵及睾丸而痛者称为寒疝。如触之冰冷坚硬如石为寒实证,肿胀发凉按之不坚为虚寒证。
2.按后阴
后阴为肛门,亦称谷道,或称“魄门”。肛门系于直肠,通于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医学入门》曰:“肺热则肛门闭,肺寒则肛门脱。”因此,按后阴不仅可以知大肠之疾,亦可测知脏腑的病理变化。
(1)肛痔:肛门内外有小肉突出如峙,称为肛痔。痔生于肛门内,痔核较小,大便时滴出鲜血,无疼痛,痔核不脱出于肛外;如痔核增大,大便后痔核脱出于肛外,呈紫红色块物,便后能还入肛门,便血较多;若继续发展,大便后痔核脱出,甚则咳嗽、远行、久立等也会脱出,不能自行还入,须用手推回或平卧才能复位者,称为内痔。如果痔核不能回缩,则肿痛溃烂,久不愈则成肛瘘。肛门前后有皱皮下垂,渐渐增大,触之较硬,表面光滑,多不疼痛,无出血,有异物感者,称为外痔。内外皆有,大便时即有出血,且疼痛者,称为内外痔。乃由肠内湿热风燥四气相合而成。
肛门内外生肿块,外坚内溃,后期常致肛门直肠狭窄,粪便通过困难者,称为锁肛痔,又名“脏痈痔”。初期除便血外,肠壁上可触到硬结节;中晚期肿块逐渐增大,触之硬,中心溃烂,便脓血,奇臭难闻。生于直肠者称为内锁肛,生于肛门者称为外锁肛。二者均为气血逆乱,湿热内壅,或痰火内结,湿毒下注所致。如《外科大成?论痔漏》曰:“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紧锁,形如海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脏痈痔,肛门肿如馒头,两边紧合,外坚内溃,脓水常流。”
(2)压痛:肛门周围红肿,按压即痛,甚则疼痛拒按,称为压痛。常见于痈疮、痔瘘等症。多因湿热下注,热毒壅积所致。一般肛门痈肿,初起触之肤热明显,按压疼痛较甚,肿块硬;绕肛成脓后,触之软,有应指感,疼痛拒按;痈肿溃后,肿消痛减。若形成肛漏,漏下日久不断,阴寒凝滞于肛门,疮口平塌不起,触之呈条索状,无热无痛,四周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按压从内口或外口有稀薄脓液流出。如《医门补要·肛痈辨》曰:“肛门四周红肿作痛,……一处出脓者为肛痈,每易成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必看】中医外科学重点(上)!
腹诊
[转载]腹疗系列之二:腹诊精要
师说:砭法释疑㈢
中医外科学(图解)第四章 辨病与辨证
针到病除只需一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