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眠

失眠

不寐是常见疾病,传统的辨治方法一般都遵明代医家张景岳,以虚实辨证为纲,虚者如心脾

亏虚用归脾汤,心胆气虚用安神定志丸,肝血不足用酸枣仁汤,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汤,心

肾不交用交泰丸。实者如痰热内扰用温胆汤,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瘀血内阻用血府逐瘀

汤等。笔者欲从研读古代经典著作的角度来探讨治疗的新思路,以期抛砖引玉。

   
营卫不和,调和营卫


《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

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灵枢·邪客篇》:“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

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营卫生会篇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可见营卫不和为不寐的基本病机。张

仲景首先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虽未明确提出用桂枝汤系列方来治疗不寐,但已用桂枝加龙

牡汤来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并将其与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放在同

一篇章讨论,用小建中汤治疗“心中悸而烦”,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治疗“卧起

不安”等。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不寐得到了后世医家的广泛应用。这种不寐的病人常常是食欲

不振,伴有自汗,盗汗,恶风。这种病人并不见烦躁,正如徐守愚所云:“汗出不寐非阴阳

之不足乃阴阳之不和也。”提出用桂枝汤加味治疗。还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失眠与嗜睡交替

出现,失眠的时候可以连续几天,但是精神却还好,嗜睡的时候连续十几个小时也还是觉不

够。此时就需调和营卫,而非一般的安神方法可治。常常是用桂枝汤加入龙骨,牡蛎等。加

龙牡者正如《杏轩医案》所说,“心为虚灵之脏,草木无情,非假物类以灵以引之,焉能望

效,拟以纯甘,加入龟板,虎睛,龙齿,琥珀,珍珠,谅当有应。”张肇青医案治疗王右不

寐案就是用桂枝加龙牡汤再加制半夏。唐容川提出用二加龙牡(桂枝加龙牡汤再加白薇附子)

加枣仁,阿胶,五味子治疗。

   
清气不升,补气升清


《素问·通平虚实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这九窍便包括心窍、脑

窍。此二窍常需清气的滋养,清气不升,心脑失养必然会致不寐。李东垣在《内经》的基础

上有所创新,认为清阳不升,必定阴火内生,“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

。”认为清阳不升,阴火上冲可以导致不寐诸疾。诸多医家只知道用补气升清的方法治疗嗜

睡,其实这种不寐与嗜睡表现相反,病机却完全一样。这种病人失眠时轻时重,时有时无,

遇劳加重,休息减轻,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便溏自汗,阴火上冲也可以见到烦躁的表

现。治疗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需加五味子、麦冬等降阴火。千万不可再加重镇药物。


水气凌心,温化水饮

《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者,是水气之客也。”《素问·评热病论》曰:“诸水病

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肘后方》有半夏茯苓汤专治虚烦不寐,即半夏汤加

一味茯苓更好地化水饮。张仲景更加具体地阐述了水气病所导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

伤寒论》139条“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治用茯苓甘草汤。319条“

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治疗用猪苓汤。可见仲景已经用了化水饮法治疗不寐。张锡纯说

:“方书谓痰饮停于心下,其人多惊悸不寐,盖心火也,痰饮水也,火畏水刑故惊悸至于不

寐也。”阐述了水饮致不寐的病机。现代经方大师胡希恕常用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朱

进忠教授则取五苓散加味,均治此型不寐。《瞻山医案》治林氏之女案,先以六君子汤加姜

、附、白芥子,他症有转但不寐依然,复以五苓散化水饮才愈。

   
无证可辨,调和阴阳

   
临床上无证可辨的往往治疗颇费周折。《灵枢·寒热病》谓:“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

相交,阳入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张琪教授认为阴阳相交就是阴阳保持平

衡,现代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也指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衡。调和阴阳常用的配伍有:(1)


半夏与夏枯草

   
《冷庐医话》引《医学秘旨》:“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

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夏枯草二味浓煎。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

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2)半夏与秫米

   
来自《内经》半夏秫米汤,张锡纯谓:“观此方之意,其用半夏并非为其利痰,诚以半夏生

当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实为由阳入阴之候,故能通阴阳和表里……”“内经之方多奇验,

取半夏能通阴阳,秫米能和脾胃,阴阳通,脾胃和,其人即可安睡。”《北山医案》并强调

要按《内经》所说的用法,“但不先扬其水,只以生水煎成,则无斯大验矣。”吴鞠通谓秫

米如南方难得则以苡米代之。


(3)百合与苏叶

   
陈修圆在《医学实在易》中引《侣山堂类辨》云:“于植百合,其花朝开暮合;紫苏之叶,

朝听暮垂;俱能引阳气而归阴分。”范文甫治疗黄振声案就只用百合3g,紫苏9g,三帖而安


(4)合欢花与夜交藤

   
合欢花一味就是黄昏汤,是取其黄昏即合的特征,有交阴阳之妙;夜交藤,《神龙本草经》

:“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备要》“夜则藤交,一名六藤,有阴阳交合

之象。”二者共用起调和阴阳而成安睡之功。


(5)龙骨与牡蛎

徐灵胎谓龙骨得纯阳之气而生,张锡纯谓牡蛎乃海中水气而成。郑钦安谓龙骨是一阳药,牡

蛎是一阴药,二者共同起交合阴阳之功。综合以上几个对药,对于这种失眠尝取一方:百合

15g,紫苏10g,夏枯草30g,法半夏15g,苡米30g,合欢花15g,夜交藤30g,龙骨20g,牡蛎

20g,炒枣仁30g,茯苓15g,枣仁配茯苓乃是取仲景酸枣仁汤之意。可供参考使用。

 

(文章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1期)

分类:良方良药

组成:法夏60克  薏苡仁60克
用法:浓煎,睡前一次服。
加减:心脾两虚加党参30克;心阴不足加麦冬60克;痰热扰心加黄连10克;胃不和加神曲10

克。
疗效;熊氏用上方治疗失眠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简氏治疗失眠6例有显效,黄氏治疗25例有

满意疗效,少则1剂,多则5剂。
案例:
荣某,失眠5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一夜睡3~4小时,消瘦神倦,心悸口干,舌红少苔

。属心阴不足,上方加麦冬60克,1剂后能睡8小时,3剂巩固善后。
附秫米说:
吴鞠通认为秫米是薏苡仁,而张锡纯、李斯炽、余国俊、曾绍裘等认为应该是高粱米。
错了,吴鞠通也认为秫米是高粱米,只是他觉得可以薏苡代之。

北秫米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主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

;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包煎;或者煮粥;或者酿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者捣

敷。
高梁米 【性味】《纲目》:"甘涩,温,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①《纲目》:"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
②《四川中药志》:"益中,利气,止泄,去客风顽痹。治霍乱,下痢及湿热小便不利。"

秫米和高梁米性味归经不一样是同一种药物吗

失眠一般来说,有阳不入阴半夏秫米汤证,心肾不交定志小丸证,脏燥的甘麦大枣汤证,阴

虚火旺朱鸟汤证,等等不一了,需要辩证施治,顽固失眠一般伴随有痰、瘀、湿、热互结,

虚实交杂,需要中医高手,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师,复方大方,能治好,本人半吊子哦,建议

你找国医大师。
笔者临床上用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47岁。2002年3月4日就诊。反复失眠2年,尤以月经期为甚,经期紊乱,前

后不定,且感虚烦少寐,每晚只能睡眠1~2小时。近半年腰膝酸软,头昏,眼花,五心烦热,

口干饮水不多,胸脘痞闷,舌尖红苔薄腻微黄,脉细滑。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严重时

服安眠药也少效。辨证为肝肾阴虚,虚热内扰,扰及心神,治宜调肝益肾,清热安神。方选

二仙汤加味,药用:盐炒黄柏10g,盐炒知母10g,淫羊藿15g,仙茅15g,巴戟天15g,当归

10g,合欢皮30g。煎药机煎,1剂中药煎6袋,每日早、晚、临睡前各服1袋。服药6剂,未见

效。细审胸脘痞闷,舌、脉指征乃脾运失健、湿浊内生,治法不变,上方加入半夏秫米汤,

即法半夏20g,秫米30g。又服10剂后诸症消失,每晚可入睡8小时,为巩固疗效,连续3个月

在月经期服上方4剂,随访至今未再复发,且经期正常。
  例2:患者男,68岁。2003年5月9日就诊。心烦不寐,似梦似醒4个月,每晚只能睡眠4小时

。4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又生气后胃脘痞满,纳差,嗳气,矢气臭,自服多酶片、维生素B、

安神补脑液等药症状有所好转,但仍睡眠欠佳,梦多,胃脘胀,纳差,嗳气,大便正常,舌

红苔白腻,脉滑。辨证为中焦食积,气郁化火,扰及心神。治当消积化食,清解安神。方选

越鞠丸合半夏秫米汤加味,药用:川芎10g,香附10g,栀子10g,神曲30g,苍术10g,法半夏

20g,秫米30g,莱菔子30g,甘草5g。中药煎药机煎,1剂中药煎6袋,每日早、晚、临睡前各

服1袋。服药10剂后积消郁解,每晚安然入睡7小时,心神得安而病愈。
  体会
  《灵枢·邪客》篇说:“……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以通其卧立至。……其汤方,以流水

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新火,沸煮秫米一升,制半夏五合,

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渣,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

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月而已也。”上文阐述了失眠的病理机制及证治。卫气行于阳则

寤,行于阴则寐。如厥逆之气入侵脏腑,迫使卫气行于阳分,不得行于阴分,则阳盛于外阴

虚于内而不得眠。正如《类证治裁·不寐》指出:“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

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故“治以半夏汤一剂,以除其厥逆之芽,阴阳通调

,就可以睡眠”。半夏、秫米有如此疗效,主要是调和阴阳的作用。因半夏味辛,直驱少阴

厥逆之气,使其上通于阳明;秫米甘寒能泄阳补阴,致使阴阳和调,秫米即黏高粱,又言高

粱赤色入心,故可安神,二药配伍治失眠症确有疗效。湿浊之邪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运

失健,则湿浊内生。《灵枢·五味篇》谓:“如脾病宜食秫米饭……故秫米既能和胃安神,

又能健运脾阳。”半夏燥湿健脾,二药配伍,可显妙功。

 

自((中国乡村医生))2001年第3期发表拙文((失眠4年》以来,陆续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其中

约有数十封来信对文中病例第3诊重用法半夏40g提出疑问。如浙江省金华市夏医师的来信便

颇具代表性,信中写道:

  “读了您在((中国乡村医生))2001年3月刊物上发表的((失眠4年》,又巧遇一位与您文

中所述病例病情极同的患者,失眠近l年,四处求治不效。患者,男,47岁,失眠近1年,宿

患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求治多处。曾服消炎利胆片、养胃冲剂血府逐瘀口服液、敖东安

神补脑液,效果不甚明显。来我处就诊前,每日需服安定5mg才能浅睡2~3小时。经我观察,

觉得这位患者与您文章中的那位患者征候极为相似,就斗胆抄用您一诊的处方。5剂服完后,

患者述说效果较为明显,很是高兴,对我说了不少感谢的话,我就把您的文章给他看。他表

示继续再服药。按一诊的方,又服了7剂。结果,每晚不服安定,可睡4~5小时,若服安定2

.5m g,可睡7~8小时,基本可达正常。此时病人提出要求,最好能不服安定,也可有正常

睡眠。昨日就诊,患者胆热犯胃征候已消除,似有血虚气滞的表现。遂又抄了您三诊的处方

:酸枣仁汤合半夏秫米汤。不料我院中药房药师拒不给药,认为方中法半夏一味用量过大。

她说干了半辈子药师,从未见过法半夏用到40g的方子。我很为难,她是老资格的药师,说或

许是杂志在印刷的时候出了错误。我想向您印证校对一下是什么原因,也好对患者有所交待

。”

  笔者在此首先申明:杂志印刷无错误。而应当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半夏到底有毒还是无

毒?半夏可否大剂量使用?
  众所周知,半夏分生半夏和制半夏两类。生半夏有毒,若用至40g,应注明先煮半小时以

破坏其有毒的成分。今则连法半夏即制半夏40g亦拒付之,直令初涉医林者遭遇满头雾水。
  拙见认为,资深药师拒付之是有书为证的。谓予不信,请翻阅历代本草(包括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无不笼统记载半夏有毒,就连中医高校《中药学》亦从其说,且规定半夏用量为

5~l0g。《中药学》是这样介绍半夏毒性的:“半夏中有毒成分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生

食时可使舌、咽和口腔产生麻木、肿痛、流涎、张口困难等。重者,可产生呕吐,严重者可

窒息。"此等毒性大矣哉,岂可小视之!但是需要明确者,此言生半夏生食之。而生食之者,

往往是误食。煮食呢?《中药学》继续写道:“此有毒成分难溶于水,经久加热可被破坏。"

由此可见,生半夏煮熟且久煮后食之,或仅服食其药液,应当是基本无毒的。然而《中药学

》由此得出的结论竟然是:“生半夏有毒,内服一般不用"。这就令人费解了。
  《中药学》提倡使用姜汁、白矾加工制成的制半夏,还特别注明:生半夏的有毒成分“

不能单纯被姜汁破坏,而能被白矾所消除"。可见完全符合炮制规范的制半夏是无毒的。
  由此应当得出结论:①制半夏无毒;生半夏有毒,久煮可消除其毒性。②制半夏可用大

剂量;不必先煮。生半夏宜先煮半小时以去其毒性;若重用30~60g,以先煮l小时为宜。
  ③若顾虑到半夏炮制不规范而可能残存毒性,则在使用大剂量30g以上时不妨先煮半小时

,以防万一。
行文至此,已可打住。又欲写几句题外之言供同道参考:①中医方书之祖《伤寒论》使用半

夏的方剂多多,均注明“洗",即生半夏用水洗干净后入煎,绝非后世使用生姜、明矾炮制之

者。而近代名医张锡纯使用制半夏,则深恶其炮制不当,含明矾太多“相制太过,毫无辛味

,转多矾味,令人呕吐。即药房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矾,以之利湿犹可,若以之止呕吐及吐

血、衄血,殊为非宜。愚治此等证,必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然后用之,然屡次淘之则力减

,故须将分量加重也"。②上文已经回答半夏可以大剂量使用,今再续申之曰,半夏使用机会

多,取效的关键是用量:若燥湿化痰,6~l0g足矣;降逆止呕,l5~20g不为多;镇静安神,

必用30~60g。③生半夏阙功伟哉!顽痰宿瘀致病,特别是癌性疼痛,制半夏无能为力,应当

大胆重用生半夏(久煮去其毒性)。
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
发表者: (访问人次:1901)
半夏秫米汤即《灵枢》卷十之半夏汤,为《内经》仅有十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原文记载

其组成、用法及功效“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

,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

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功

效显著。《方剂大词典》收载有此方,但其“主治仅记为‘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

现代许多医者也多将其用于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失眠,窃以为有所

不妥,如此大大地局限的了半夏秫米汤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也有违于《内经》设本方的主

旨。
   《内经》称失眠为“不得卧”、“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相关论述散见于

《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及《素问·逆调论篇》等20余处

文献中,对于失眠的认识已经比较丰富半。夏秫米汤无论是立方立旨、方药组成还是煎服法

等方面,都对后世临床失眠病证治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方书及历代医家屡有记载

,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也是以此为祖方,故半夏秫米汤堪称“治疗失眠第一方”。试简

要论述如下。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

1 立方依据

1.1 睡眠生理《内经》认为,生理睡眠发生的根本机制是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内经》的

睡眠理论,实际上是在“人体五脏与四时阴阳相通应”的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人体的阴阳消

长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节律相应,而有睡眠与觉醒活动的日节律,正如《灵枢·口问》云: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这种人与自然统一的综合睡眠机制,其中心环节,就是营卫之气的运行,即人体是通过营

卫之气来对生理性睡眠节律进行调控。《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五

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分为昼夜,故气至

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元已,与

天地同纪。”《灵枢·大惑论》亦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

卧,阴气尽则寤。”都对营卫运行、阴阳相贯的生理进行了明白的阐述,指出营、卫之气按

不同的经脉次序运行五十周后,于夜半子时相会于手太阴肺经,并循环往复。卫气日行于阳

经,则阳经之气盛而主动,神动而出于舍即寤,人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卫气夜行于阴经,

则阴经之气盛而主静,神静而入于舍即寐,人疲乏困顿,需睡眠休息。因而,对于人体生理

睡眠节律的维持,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机体阴阳调和是根本。

1.2 睡眠基本病理由于睡眠觉醒生理节律的根本机制在于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内经》认

为,卫气运行不循于常道,阳不能够入于阴,营卫失调,则是失眠一类病证的基本病机。卫

气日间行于六阳经(属六腑),夜间行于六阴经(属五脏),因而各种致病因素,包括脏腑(无论

哪脏哪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客止于体内以及体质差异因素等,凡影响到卫气的运行,使营

卫之气运行失度者,都可致阳不入于阴,阴阳相交之路受阻而影响睡眠,导致多种失眠病证

发生。
    《灵枢·邪客》指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人于阴。行

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面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大惑论》亦言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得瞑矣。”皆指卫气滞留于阳经,夜晚不能尽行于阴分而失眠。此“阴虚,故目不

眠”与一般所谓“阴虚”(如六味地黄汤证)的概念有不同,乃卫气运行失常之阳盛于外阴虚

于内,阴阳不相交通。
1.3 治法确立明确了营卫失度、阴阳失和的失眠基本病机,《内经》就提出了具体的施治原

则和方法。《灵枢·邪客》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所谓“通其道”者,谓祛除厥逆之邪气,开通阴阳交会的道路,使阴阳之气调和贯通,则

能安卧入眠,故《灵枢·邪客》其后又借黄帝之言评半夏秫米汤日:“此所谓决渎壅塞,经

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由此而能“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所以失眠病证的基本治疗法

则就是:补泻兼施,交通阴阳,和调营卫。体现贯彻此法则的基本方是半夏秫米汤。

2 运用

2.1 辨证要点临床症状即以失眠为主症,轻者每晚能睡2、3小时,重者数日彻夜不眠,昼日

神倦体乏,头晕纳减,甚至神志恍惚。具备上症,即可应用此法此方;伴有其它见症时,则

可根据中医辨证适当分型论治。

2.2 组方分析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二药组成,药味简单而意旨深厚。半夏性温味甘能通

阳,降逆而通泄卫气,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半夏能除“目不得瞑”,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

,法半夏有良好的镇静神经中枢的作用;秫米性味甘凉能养营,益阴而通利大肠,李时珍说

:“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

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本草纲目》卷二十三谷部);“流水千里以外,扬之万遍”者,即

后人所谓甘澜水,其源远流长,能荡涤邪秽,疏通下达,取此煎药可以调和阴阳。半夏、秫

米合用,而助以甘澜水,使本方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共成补虚泄实、沟通阴阳、和利营卫

之功。所谓“通其道而去其邪”,则“其卧立至”。故凡失眠病证,皆可以此方为基本方治

疗。另可根据具体病情,做适当化裁,如心脾两虚加党参、炒白术,痰热扰心加黄连、淡竹

茹,食滞胃脘加陈皮、六神曲等。方中半夏的用量较大,可为常用量的4-6倍,常可用至40-

60g。秫米,《类经》注为“糯小米也”、“北人呼为小黄米”,因药房不备,今医多遵吴鞠

通意,代之以薏苡仁。

2.3 病案举例病案1.金某某,女,21岁。久患失眠,每晚只能入寐三四小时,即使寐亦多

梦易醒,醒时口苦,但不口渴,痰多食少,食后噫气,多食则吐,进干饭则梗阻胃脘,大便

隔日一行而硬结涩痛难下,舌润,脉濡细稍数。1963年4月23日初诊投以《灵枢》半夏汤加味

(半夏一两,糯米二两,夜交藤一两),连服3剂,失眠显著好转,每晚上床不久,即能人寐直

至天亮,只是稍有响声即被惊醒,但亦随醒随睡,不似过去醒则不能再入睡,大便虽仍硬而

易出,不似过去艰涩难下,痰亦大减,食欲渐开,但食后仍感胃脘不适而时时噫气;复诊守

上方加旋覆花、陈皮、甘草各五钱,再进3剂,大便通畅,失眠痊愈。(万友生《伤寒知要》)

病案2.龚某某,女,26岁,1977年4月28日诊治。失眠半年,每夜服泰尔登两粒方能人睡。

口苦,胸闷,心烦,急躁易怒,心悸,时有恐怖感。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热扰心,即

以上方(半夏秫米汤:法半夏、薏苡仁各60g)加黄连15g。嘱停西药。服药当夜即能安静入睡

,梦少,口苦、胸闷、心烦亦减。继服2剂,诸症如失。(《新中医》1983年第ll期)
 
病案3.某女,40岁。半年前因与人吵架而致心烦不寐,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痛

头沉,五心烦热,半年来服用安定、舒乐安定,效果不佳。给予半夏秫米汤,7天后睡眠大为

改善;继用7天,诸症若无,随访半年无复发。(《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第3期)
付春梅(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2005年12月第12期总36卷第276期
曾绍裘——加味半夏秫米汤(三合汤)治疗失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c9df2010009qh.html 分类:良方良药

组成:
    法半夏12克、高粱米30克、夏枯草10克、百合30克、酸枣仁(炒)10克、紫苏叶10克。
组方义理:
    系以《内经》半夏汤为准绳。不寐之主要病机为阴阳盛衰,升降出入失调。半夏固有和

胃化痰之功,但在此方中主要作用是交通阴阳,使阳入于阴而寐,半夏汤之秫米,即今日之

高粱,其汁浆稠润甘缓,不仅能调半夏之辛烈,且据《本草纲目》记载,犹能治阳盛阴虚、

夜不得寐,取其利阴气而利大肠,大肠利则阳不甚矣。加夏枯草、枣仁,自命为“二合汤”

。盖夏枯草配半夏名“不睡方”。考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能以阴治阳。肝藏血

、藏魂,肝血既足,肝阳不亢,则肝魂自守,自然能寐。再加百合、苏叶,自命为三合汤。

张志聪《侣山堂类辨》曰:“见百合花朝开夜合,紫苏叶朝挺暮垂,因牾草木之性,感天地

之气而为合开者也。”
案例
伍XX,男,51岁。自述起病不寐,逐渐加重,甚至通宵不能瞑目。届时已八月,伴见自汗戢

戢,食欲不香,时时涎沫。因不寐既久,精神日益倦怠,耳鸣头晕,脉象沉缓,舌质正常,

舌苔卜白,曾先后服用温胆汤、养心汤及桂枝龙牡汤等镇静安神之剂,迄无效验。窃思:头晕

不食而吐涎沫,乃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故,自汗如注,系阴阳不交之象。从其伴随症状分

析,不寐之因,端在阴阳失调。治法:宜调和脾胃,交通阴阳,以半夏秫米汤为首选。因疏本

方重加百合:
    法半夏12克,秫米(高粱米)30克,干百合30克。水煎服。
当晚即能安睡,但汗出仍多,原方重加茯苓,其汗亦止,自此食纳有加,精力日益振作而出

院。
《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 ,组织

严谨 ,义理精深。笔者(本文观点只代表原作者意见,此帖为转来,鄙人不懂。有什么问题

和本版版主探讨。 )常用这些方治疗失眠症 ,获得良效。

  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 ,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 ,心悸盗汗 ,头目眩晕 ,咽干口燥

,脉弦或细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 ,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

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 ,一般用炒酸枣仁 ,用量为 6~ 15克。根据

现代研究证明 ,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有镇静催眠作用。茯苓宁心安神 ,对心脾两虚

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 ,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知母清虚热。川芎开郁调

肝 ,用量不宜太大 ,一般以 6克为宜。甘草调理诸药 ,共治肝血不足 ,心失所养之不寐。临

床中可随症加减 ,偏于阴虚肝旺者 ,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 ;忧思劳伤心脾而出

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 ,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 ,主治“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

”。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 ,辗转不眠 ,手足心热 ,口干盗汗 ,小便短赤 ,舌质红、脉弦。鸡

子黄不可与药同煮 ,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 ,虽味腥难咽 ,但效果明显 ,一般两剂后病人

可平烦躁而安静。若阴虚明显 ,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 ,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 ,四肢不温 ,胸痛气急 ,

怔忡不适 ,脉细或迟。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甘草要重用 ,《伤寒论》原文

中甘草用到二两 ,与牡蛎、龙骨同分量 ,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 ),临床上笔者用到

15~ 20克。

  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 ,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 ,苔腻 ,脉沉或

濡。半夏“治腹胀 ,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 ,夜不得眠”(《名医别录

》)。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 ;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 ;伴脘

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 ,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 ,肠中咕咕作响 ,夜间不寐 ,情绪

不宁 ,嗳气 ,纳差。方中半夏既可蠲痰化饮 ,治心下痞闷。此方是治疗胃肠病引起的夜寐不

安的有效方剂。

  六、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伤寒下后 ,胸闷烦惊 ,至夜兴奋不寐 ,精神惊

怍不宁 ,谵语 ,小便不利 ,一身尽重 ,不能转侧 ,苔黄腻 ,脉滑。

  七、邪在半表半里失眠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往来寒热 ,口苦 ,咽干 ,目眩 ,心烦不

寐 ,胸胁苔满 ,苔薄 ,脉弦。笔者曾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妇女经期感受外邪 ,低热反复不

愈 ,眠差心烦 ,口苦耳鸣 ,胃胀纳差 ,取得较好效果。方中可加入黄连、牡蛎、珍珠母等宁

心安神之品。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此方一定要以有少阳证为准 ,无少阳证者不可用。此方对于

妇女产后发热及疟疾、黄疸、急慢性肝炎等时期的失眠症均有较。好疗效。

  八、水热互结伴失眠用猪苓汤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 ,治疗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 ,见发热口渴 ,心烦不寐 ,小便不利

,渴欲饮水 ,舌红、脉细数。临床上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心烦的病人 ,

每每取效 ,可加用远志、夜交藤、珍珠母、黄连、龙骨、牡蛎等宁心安神之品。
  
      九、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选用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重病后阴血不足 ,血不养心 ,虚羸少气 ,心悸失眠 ,虚

烦不寐 ,大便干结 ,舌淡少苔 ,脉细或结代。方中炙甘草重用 ,甘温益脾 ,补子而实母 ,以

养心复脉 ;生地黄、麦门冬益阴养心以利脉 ;佐以人参益气生阳 ,阳中求阴 ;桂枝助心阳而

通脉。诸药合用 ,对心律失常伴失眠者往往有效。

  十、邪去正未复之失眠用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 ,主治伤寒病后邪已去 ,正气未复 ,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辨证要点为低热心烦 ,眠差 ,口干唇燥 ,纳少 ,乏力 ,舌红苔少 ,脉细数。可配合酸枣仁、

五味子、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安神之品。

  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 ,可以有很好的疗效。但需提出的是

,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 ,药量也应因人因证而异 ,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而且可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 ,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经方还可配合时方、土方 ,取长补

短 ,提高疗效。失眠症的治疗是复杂而且持久的过程 ,不能偏执于方药的作用 ,要重视病人

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前提是“虚劳

”,是由心肝阴虚血燥而引起。表现为“虚烦不得眠”。“虚烦”,心中郁郁而烦,特别是

夜间,心中常因烦乱而不宁。故仲景用酸枣仁养血而补心肝之体。川芎调畅气血而顺心肝之

用,一散一收,阴阳合一。他药养阴清热,宁心安神,使水足而神自宁,火清而魂自安。但

笔者初试此方,往往效不如期。后读刘惠民医话,言“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

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名老中医医话》)。并认为

,用药之巧在于量,一般成人一次多在30g以上,甚至可达到75~90g,用量5~6倍于他人。

正由于刘氏善用枣仁,友人将其与善用生石膏的张锡纯相提并论。余受启发,后每用枣仁量

至30~60g。其疗效果然不同。曾治石女士,年32岁。患病毒性心肌炎愈后失眠年余。每至入

眠必用安定方有睡意,白日精神疲惫,如此数月,痛苦异常。望其舌嫩暗,苔薄润,脉弦而

细。拟酸枣仁汤滋阴养血,润燥清热。服用10余剂,不见效果。后将酸枣仁加至60g,当夜入

眠4小时,甚为惬意。继服10剂,睡眠可达6小时之多,精神也转而开朗,病痛基本消失。


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少

阴者,心肾也。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交于心火;水火既济,心肾交通

,何患之有!今邪入少阴二三日以上,化热之时也。热邪伤及肾阴,使肾水不能上济心火,

形成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故而心中烦不得卧。张仲景取阿胶、鸡子黄、白芍养血救阴;黄

连、黄芩旨在泻火,使阴复火降,水火既济,心肾交泰,烦除而卧安。应用此方,关键在于

掌握阴虚火旺证,即伴有口燥咽干,舌红绛,脉细数。刘渡舟氏指出:“此证每晚当阳入于

阴之时,则烦甚而不能卧寐。”(《伤寒论诠释》)即入睡困难,心烦不宁。越不能寐越心

烦,而越心烦则越不得入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余

曾治一银行职员,因业务原因而致失眠3个月。每至夜晚,心烦不宁,难于入眠,甚则彻夜不

寐。并见口干少津,手心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拟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取

黄连6g,黄芩6g,生白芍12g,阿胶 12g(另炖冲服),鸡子黄2枚(后入药汁内服)。服药3

剂,即可入睡5个小时,但时有尿热感,加入知母10g,黄柏5g。继服10剂,每晚可睡6个小时

;上方续服12剂,睡眠可达7个小时,兼症亦见减轻。


栀子豉汤


  《伤寒论》29条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

汤主之。”
  本条乃系实邪虽去而余热扰于胸中所致的失眠证。虚烦之“虚”是对有形之邪而言,非

正气之虚。其轻者,虚烦不得眠;其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反复颠倒”形容心

烦之甚,身不宁也。“懊忄农”二字,刘河间在《伤寒直格》中比喻为“似中巴豆、草乌头

之毒药之状也。”这种感受绝大多数人不曾经历过。若推而言之,患热性病而又食辛辣食物

的难受感多数人则有过。因热在上焦,故取苦寒之栀子导热下行;豆豉轻浮上达,宣透解郁

,并能调和胃气。使用本方,要先煮栀子以取其味,后纳豆豉以取其气。《名医类案》载江

应宿治验:蕲相庄患伤寒十余日,身热无汗,怫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

,如叹息之状。投以栀子豉汤一剂,十减二三。再以大柴胡汤下燥屎。怫郁除而安卧,调理

数日而起。笔者每用栀子豉汤时,多与《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合用,治疗热病后肺胃阴伤,

虚火上炎所致的失眠症,取其清养肺胃,收敛虚火之功。


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云:“妇人脏躁,善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

枣汤主之。”
  脏躁属神志病变,意谓心肝血虚,神不安宁,以致神志躁扰不宁。临床见证多为发作性

,情绪容易冲动,知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心烦失眠,时而哭泣,时而郁闷不语,大便燥结等

。有人指出,本方对于严重的神经衰弱、癔病、舞蹈病、癫、狂、痫、小儿多动症等,凡呈

现阴虚阳亢,而表现为口干、心烦急迫难忍之状者,多服此方,自然取效。笔者曾治疗一女

青年,因失恋而情绪异常,时而默然少言,时而哭泣不止,夜难入寐,病发月余,仅作针灸

治疗。脉弦细数,舌质红赤,苔少。属脏躁病。拟生甘草 30g,小麦10g,大枣15枚(切),

炒枣仁30g,竹叶10g,灯心5g。煎服3剂,未再哭泣,夜能入寐4~5个小时。仍郁郁而闷,表

情淡漠。上方加石菖蒲10g,麦冬30g。继服10余剂,夜寐安然,诸症告失。是方小麦养心气

,护心阴;甘草、大枣甘润缓急。正合《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

旨。此方亦治男子。岳美中先生在青年时期,曾治一男子,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如“巫

婆拟神灵”,投甘麦大枣汤,药尽7剂而愈

百合知母汤及百合地黄汤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有治疗百合病的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等类方。

虽然原文并未言及治疗失眠症,但历代医家用于治疗失眠症者不乏其例。其因有二,一是百

合病的一种症状就有“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躁不得卧”症(成无己语);二是百合

味甘性平,本是一味清心润肺,益气安神良药。这样,药证合拍,用于失眠症的治疗,自然

顺理成章。何任先生认为“余遇患热性病之后阶段,有口苦,尿黄或赤,并有某些神经系统

见证者,往往先考虑分析其是否符合本病。”(《湛园医话》)笔者曾治一产妇,32岁,由

于出血过多,产后体质虚弱,低热半月,热退后,遗患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入夜难眠,并

有手足汗出。舌质嫩红,舌尖赤,苔少,脉细数。脉证合参,显系心肺阴虚,热伏阴分所致

。拟方:生百合30g,知母10g,生地 15g,青蒿30g,地骨皮30g。初投3剂,汗出已止;又服

1周,夜眠5~6小时,且口苦咽干已无,舌上布津。恐其药物过凉伤气,遂去青蒿、地骨皮,

加入生山药30g,继服10剂而安。


半夏秫米汤


 《灵枢·邪客》篇记载了一首治疗失眠的名方,即半夏秫米汤。其形成是因是由于卫气不

得入于阴分,形成阴虚,故夜间不能合目而失眠。并说此方对于新发之病,有“覆杯而卧”

的效果。卫气不得入于阴分,何以用半夏秫米汤?伯高仅用交通阴阳几字概括之。后世医家

虽多论及,但切中要害者莫如清代吴鞠通。他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特设条文:“温病愈

后,嗽稀痰而不咳,彻夜不寐者,半夏汤主之。”卫气何以不能下交阴分而形成阴虚?是由

“胃居中焦,为阳气下交之道路;中寒饮聚,致令阳气欲下交而无路可循,故不寐也。”半

夏逐痰饮而和胃;秫米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饮退胃和,寐可立至。此方虽有覆杯

之效,但历代医家多增味而用,这可能与原文对半夏秫米汤证的论述不清有关。唐代孙思邈

在《千金要方·胆腑病》中立千金流水汤治虚烦不得眠,方中除半夏秫米外,另增酸枣仁、

生地、茯苓、炙远志、黄芩、生姜等。上世纪三十年代丁甘仁先生常以半夏秫米汤合温胆汤

治疗胃不和夜不眠症。施今墨先生则常用半夏秫米汤合异功散治疗此证。近阅《王修善医学

笔记》,书中记述一位干部,因工作繁忙,用脑过度,昼夜不寐,已一周余。伴见干呕,厌

食,体倦,脉滑。王氏治以半夏秫米汤,一剂而愈。这些兼症的出现,对于理解半夏秫米汤

的证候特点,是有一定帮助的。好东东!若是加上少阴阳虚的麻附细辛汤就更好了。
 
失眠4年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 余国俊
长春职工医科大学 田杰
男患,46岁.1996年10月18日诊 4年前因事拂逆.郁怒难伸,渐致失眠。 4年来常服中成药

,如归脾丸、养血安冲片、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临睡前加服西药安定 近半年来失眠

加重.每晚必服安定5mg方能浅睡三四小时.且多梦纷纭.怵惕易惊。又因宿患慢性胃炎、慢

性胆囊炎,常用三九胃泰、胃苏冲荆、消炎利胆片等,似教非效,甚是烦恼。
刻诊:面容瘦削,略显晦暗,胃腔满闷而不痛.暖气频频,口干苦,纳差,大便偏于,舌质

红,苔黄粗厚,脉弦沉。
思之有顷,患者长期饱受失眠之苦.惟求安睡,无复他求,然则宿病胆热犯胃,胃失和降,

宿病不除卧安从来?今先行清胆和胃,用黄连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化裁.使胆宁胃

和则易安卧矣。处方:法夏15g,茯苓30g.竹茹20g.炒枳实15g,黄连5g,黄芩10g.干姜5g

.瓜萎仁l5g,太子参10g.蒲公英30g,4剂,安定照服。
二诊;胃脘满闷消失,嗳气、口干苦、怵惕易惊等减轻,大便通畅,睡眠略有改善。患者喜

,乃续服本方.而停服安定。但当晚便通宵失眠,不得已复用安定如前。服至12剂,纳开,

口苦除,惟仍不敢停服安定.停服则入睡极难,心烦不安。察其舌质仍红,苔黄薄少津,脉

弦沉而细 知其胆热胃逆之证已愈,而露出肝郁血虚之底板 乃改投舒郁养血的酸枣仁汤加味

:酸枣仁3og、茯苓30g,知母12g,川芎10g,炙甘草10g,丹参3og,百台30g,3剂.安定减

半服
三诊:睡眠仍无明显改善 上方加法夏40g.夏枯草30g,高梁米50g。
效果:服3剂.入 睡较快,且能安睡四五小时.停服安定,继服至l5剂后,入睡如常人.能

安睡五六小时矣 嘱将上方制成蜜丸常服。半年后追访,睡
眠大致正常。
老师  失眠难治,徒恃药饵难为功。古诗有云,华山处士若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然则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本例失眠顽症是近年疗效较好的验案之一。 除了药治之外.每诊均有

一番较为成功的心理疏导.所谓“语之以其善,告之以其败”.使患者心悦诚服.案中诚难

一一赘述。所以,本倒之治愈.但愿不是“假兼备以幸中。”
进修生甲  本例久治不愈的失眠顽症,老师接诊后没有急于使用安神药,而是首先针对其胆

热犯胃,胃失和降的宿疾,投以清胆和胃的黄连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化裁,待其

宿疾明显减轻而露出肝郁血虚的底板之后,才使用善肝舒郁安神的酸枣仁汤加味。当然.此

前长期服用安神药时,也在治疗胆胃宿疾.可惜治不如法,疗效不好 这至少提示两点:一是

治疗失眠不能盲目套用安神定志方药,二是必须有效地治疗宿疾或伴见症
进修生乙  胆热犯胃往往醣热生痰,痰热上扰于心则失眠 可见胆热犯胃本来就是本例失眠的

主要病机之一。
老师  宿疾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胃脘满闷.暖气、口干苦、纳差等是失眠的伴见症

.而这一系列症状的主要病机——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恰恰就是主症失眠的病机之一。所

以开手重点治疗胆热犯胃、胃失和降便是一举两得。
进修生丙 治疗本例失眠顽症的临床思路提示我们必须深究病机。失眠的病机相当复杂,如现

代中医出版物已经罗列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阳扰动、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等,几乎

与五腑六腑都有联系。以失眠为主诉来就诊者,若其病机单一尚不足虑,若是两种病机交叉

.或两种以上的病机混杂,辩治就比较棘手我常常去想,病机概括都是人为的.
中医关于失眠的精机学说是否可以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注重实用?
老师这个思路好。上溯《内经》.失眼的基本病机就是营卫不和,欲究失眠病机当先探睡眠

之道。
《灵枢》说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 ”此言白天卫气运行到阳径,人则清醒;夜间卫

气运行到阴经,人则人睡。到了夜半子时(23~ 1时),卫气与营气交会,天下之人皆人睡。

遥想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之嗜欲亦少,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法天则地,顺其自然.营

卫运行不失其道,则失眠者鲜矣 即使失眠,也别无他因,不过营卫不和而已。此即《灵枢》

所谓“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

盛则阳跤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清代名医叶天士将失眠的总病机高度概括为

“阳元不人于阴,阴虚不受阳纳”二语,其出典便是这段经文。如何治疗失眠呢?《灵枢》出

一半夏汤(后世称为半夏秫米汤”) “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其汤方

,以流水千里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量秫米一升,治

半夏五合,棘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

,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之三饮而已也。”新病失眠.服药一次即愈,久病失眠,服药

三次亦愈,疗效何等神速!
进修生甲  现在单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是否也有捷效?
老师  因本方用水、用火特殊而严格.我未单独用过。值得重视者,近代注重实践、讲求疗

效的名医张锡纯十分推粜本方,他说:“《内经》之方多奇验,半夏秫米汤,取半夏能通阴

用,秫米能靳脾胃,阴阳通,脾胃靳,其人即安睡。故《内经》滑‘饮药后,覆杯即眠’,

言其效之神速也。乃后世因其简单平常.鲜有用者,则良方竟埋投臭。 张氏曾指导门生用此

方治一位失眠4个月的患者.因其心下满闷,遂变通其方,先用鲜莱菔120g切丝,煎涵两杯.

再用其汤煎清半夏12g,服之,当晚即能安睡.而我治失眠顽症,恒在辨证方的基础上加法夏

3O~6og,高粱米5O~1O0g.夏枯草15~3Og.颇能提高疗效,前例便是。
进修生甲  对此我有两点疑问:“第一,《内经》说失眠的病机是营卫不和,用的却不是调

和营卫之方,而是交通阴阳的半夏秫米汤?第二,照《内经》的说法,《伤寒论》调和营卫的

桂枝汤便能治疗失眠?
老师  桂枝汤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何尝不能治疗失眠!更遑论

桂枝汤的一系列加减方、演变方。而营卫即是血气,血气即是阴阳.半夏秫米汤能交通阴阳

.便能调和营卫,其理法方药是一以贯之的。
进修生甲  半夏秫米汤交通阴阳的机理是什么?
老师  半夏生当夏季之半,即夏至前后。夏至一阴生,为太自然阴阳交会之期 取象比类,格

物致知,半夏只为引阳入阴而使阴阳交会的药物。 秫米即高梁米.其色赤养心而引心火下行

,液浓滋肾而引肾水上升,犹妙在味甘健脾和胃化痰饮,使中焦通畅无阻隔,则心火易于下

交肾水,肾水易于上济心火,心肾息息相交而成“既济 之态,睡眠自然安稳矣。再说夏枯草

,《本草纲目》引朱丹溪论夏枯草,“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行枯。也

是从阳引阴而使阴阳交会的药物.与半夏相须为用,则交通明阳之力更宏。
进修生乙  后世医家把失眠的病机说得十分复杂,也是以《内经》理论为依据的。老师以为

然否?
老师  是的。后世医家对失眠病机的大量论述,是对《内经》关于“五神脏” 理论的引伸和

发展。《灵枢》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也就是:“心藏神,肝藏魂、

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大家知道:神、魂、魄、意、志都属于人类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

思维活动 这样.五脏中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都可能影响思维括动而导致睡眠障碍。有人认

为此说纯属推理与想象,毫无实验依据,不值一谈。然则注重实验的现代医学亦承认,失眠

这一人类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之失调,时至今日,其病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为什么昵?因为连正常睡眠的机制都未完垒弄清楚,遑论失眠。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

究所孟庆云先生介绍:’现代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睡眠物质三大学说

,随着脑科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各学说还在蕴蓄证据,扩大环抱,

与时俱新。
    而中医研究失眠,自有独特的眼光与思路.除了传统理论之外 我们还可以从汉语文学语

言的描写、形容或夸张中来会悟:如“心神不宁”、 意志衰退 、“神魂颠倒”、“魂不守

舍”.“魂飞魄敬”等等。处在这些神志状态下的人,能够睡得安稳吗?这还只是“五神脏”

的功能失调,还有六腑:如胆,清代沈金鳌据《内经》 胆主决断”推论:“心胆惧怯,触事

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胃 《内经》明训;“胃不和则卧不安”;肠,据盂庆云先生

介绍, 近年来美国喑佛大学的研究者在结肠壁的巨细胞中.发现了引发睡意的因子— — 胞

壁酸.它既能促进睡眠,又有免疫功能。换言之,大肠的胞壁酸缺乏者,则容易失眠且免疫

功能低下。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理论归理论, 近年来我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失眠症,有

肝郁血虚的酸枣仁汤证、痰热扰心的黄连温胆汤证及心脾两虚的归脾汤证,而黄连阿胶汤证

相对少些. 此外,还要留心两种较为特殊的证型。一是“安魂汤证”,其特点是^睡不很困难

,但每在梦中惊恐而醒,醒后极难再入睡。张锡纯认为是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

才导致惊悸不寐.而用安魂汤治之。其方用龙眼肉18g补心血,酸枣仁12g 敛心气,生龙骨

生牡蛎各15g安魂魄,法夏、茯苓各9g化痰饮,生赭石12g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

成瞌睡之功。此方我用过多次,确有效验。若合用半夏秫米汤加夏枯草,疗效堪夸。另一是

小儿夜间辗转不眠,喜欢俯卧、蹋被盖,多为饮食积滞,宜消食导滞、运脾和胃,稍加钩藤

,蝉衣荨平肝镇静即可。 至于山穷水尽之际, 便归咎于淤血作祟.而搬出王清仁的血府逐

瘀汤来活血化淤,以其意外之效,有时竞也见到柳岸花明的胜景,我就不赘述了.

来源:雨丝情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眠治疗汇总
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的千年古方
失眠第一汤——《半夏秫米汤》,胆热型失眠有奇效,可惜无人懂
☆经方治疗失眠症总结
论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
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