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6年,江苏三百年老宅拆迁现七百年古画,文物贩子不敢要
分享
原创2022-04-17 21:15·甬说
文物古迹的价值在于,它们可以为现代人类研究历史提供依据和参考,所有的文物古迹都有着时代赋予它们的烙印。研究一个文物,能够看到它所处的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这就为历史研究学者提供了很好了研究价值。
文物古迹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遗迹和遗物,比如古建筑;第二类是专为死者随葬而制作的一些器物;第三类是美术品。
其中美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内涵是最为丰富的,并且最具有观赏价值,即使放到今天,也能给艺术家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拆祖传老宅 发现传世真迹
1976年,江苏高邮的一个小村庄正在搞拆迁,农民们想拆掉村庄里早已经没有人居住的房子,这样能腾出更多的空地用来种地和开垦。
但是在小村庄里还有一个祖传留下来的老宅,这个老宅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村子里的人不知道该不该拆掉这个宅子。
村子里的长辈为了此事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讨论的结果还是要拆掉这座老宅。老宅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村里的人不敢自己亲自动手拆,况且老宅也比较大,拆除难度很大,最后村里的人请来了施工队帮忙拆除。
伴随着推土机轰轰隆隆的巨响,老宅也顺势倒下了。工人们在拆除最里面厢房的墙壁时看到有一个类似于红色木棍的东西掉了出来,捡起来看才发现这个东西外部包裹了一层很长的红油纸。打开来后是一卷已经泛黄的宣纸,展开后则是一幅叫人不禁赞叹的古画。
小村庄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是干农活的农民,没有人知道这一副被主人细心保存着的古画到底是什么来头,更不知道这幅画究竟有多大的价值。
起初,村子里的老人决定将这幅画和房子里的其他东西一起丢掉便可以了,他们不懂一幅画能有多大的价值。只考虑到应该立马用推土机拆掉这座房子,这样才能有更大面积的土地用来犁地,一座已经三百年没有人住过的老宅子能有什么价值。
后来,村子里的一个年轻人意识到了这幅画肯定十分贵重,不然老宅的主人也不会如此细心的保存它,这才终于把这幅画挽救了出来。
老宅已经被推土机推平了,成为了一片断壁残垣。幸好,这个被浓重的历史气息包围着的老宅还留下了一幅画,等着世人揭开宅子主人的秘密。
卖真迹被拒 专家亲自鉴定
村子里的人商量过后,一致决定还是应该把这幅画先留下来,再卖给文物贩子。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幅画究竟有多大的价值,但是毕竟是古人的东西,一定也可以卖一些钱。
历经几番波折,村子里的人找到了文物贩子,但是村里的人把画交给文物贩子以后却又被退回来了。这让他们非常疑惑,本该到手的钱没有到手,他们决定亲自去找文物贩子要个说法。
但是,讨要说法的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文物贩子说这幅画绝对不是一幅普通的画,而是确确实实的真迹。
倘若他们真的收下了这幅画,如果被发现了,那就是在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到时候就构成倒卖文物罪,买方和卖方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这一番话是真的吓到了村子里的村民,他们是怎么都没想到这幅画竟然是文物,也没想到差一点就构成犯罪了。本该变现的这幅画现在放在村民手里竟然成了“烫手的山芋”,拿着不是,丢了似乎也不是。
后来,扬州的一家文物商店店家听说在高邮的一个村子里发现了一幅名画,对文物有狂热爱好的他有意收藏这副名画。
这位店主特意赶到高邮,花重金买下了这幅画,不作为商品进行买卖,只用于收藏。这样一来,也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幅画。
至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过关于这幅画的任何消息,它似乎就这样被收藏在了扬州的这家文物商店。
时间来到了1986年,古代书画鉴定组来到了无锡,在无锡博物馆鉴定一批从扬州文物商店运来的书画古迹。
就在鉴定的中途,专家们发现了一幅让他们眼前一亮的画作。这副画的纸张已经有一些褶皱了,作画用的宣纸沾染上了浓厚的时代气息,纸张大部分泛黄,许许多多的破洞处让这幅画看起来饱经沧桑。
可就算破损的再严重,还是有一种能抓住人眼球的能力,专家们只要看一眼,就能立刻判断出这幅画是谁所作的。似乎隔着这张饱经沧桑的宣纸,专家还能看到这个清淡优雅的画家站在院子中的梧桐树旁沉思,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在书房中吟诗作画。
有些人虽然已经离开,但是总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让后人们铭记。
为倪瓒真迹 价值至少五亿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和谈论,确定这幅画是元代画家倪瓒所作,价值至少5亿!然而一件文物古迹的价值却不仅仅局限于货币价值。
倪瓒生于1301年,于洪武七年1374年卒,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的画家和诗人,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为“元四家”。
他们四人都受到了赵孟頫的影响,擅长水墨山水,是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们四人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遭遇,但是都有着怀才不遇的经历,他们的心境十分的相同,所以他们的画都有很明显的文人画风格。
他们四人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影响非常大。
倪瓒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家族繁荣之时,他的前半生过得是及其的自由和潇洒,不用为吃喝发愁。
倪瓒整日整夜地泡在书房中,虽然也是一位富家少爷,可是倪瓒的心思都放在了读书上,他和其他纨绔的富家少爷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倪瓒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清雅脱俗,是因为他不关心世俗,只在乎自己心中的那一片极乐净土。
倪瓒27岁的时候,兄长离世,他悲痛不已,整日将自己关在清閟阁中读书和作画。清閟阁中存放了很多倪瓒收藏的书画作品,那也是他的灵感来源,如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倪瓒黄公望花将近10年时间所做的《江山胜揽图》。
另外,倪瓒是一个有着严重洁癖的人,当然这种洁癖大概是心理作用。倪瓒认为这个世界是肮脏的,世界上的人都是肮脏的,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的外在上,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是肮脏的。
因为这样的想法,倪瓒和这个世界看起来格格不入,他清淡高雅,不问俗世,活在自己为自己构想的超脱俗世的世界里。
据说,倪瓒叫自己家的仆人去打水时,一定不会喝放在仆人身后的木桶中的水,他认为这桶水是不干净的。
有一次,有朋友到倪瓒家中拜访,他一直在关注这个朋友身上到底干不干净,后来听到这个朋友咳嗽了一声,顿时心里发怵。
等到朋友走了以后,倪瓒下令让家中的朋友在院子里仔细寻找,找到这个朋友究竟在哪里吐痰了,立刻清扫干净。仆人发现庭院中地上的一片叶子附近有一处污迹,倪瓒用衣袖捂住口鼻,皱着眉头离开了,并且下令务必清理干净。
倪瓒开创了“水墨山水”的画风,他的画中用大量的笔墨描绘山水景色,却很少能见到人。毕竟在倪瓒看来,世间的人都是肮脏的,他不愿意将人放到自己的画纸上。
其实,艺术感强烈的人都有一个自己内心里的世界,美好而又纯净,所以不该被打扰。倪瓒也是如此,乱世之中想寻求一份安静太难,而他内心里的世界刚好有一个现世所找不到的极乐净土。
这一点从倪瓒的画风中也可以看出来,倪瓒所画的山水也许并没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景象让他去临摹构思,只不过是他内心所憧憬的一处山水美景。
一张小小的宣纸,却能体现出一处宏大的山水景色,倪瓒喜欢将河岸边描摹得模糊,这就让原本细小又狭窄的河流看起来潺潺流动却没有尽头。
黄公望说“远近相映”可以让山和水充满朦胧感和层次感,水看起来好像就在你的眼前,山看起来就像相隔万里,因为有层次感。就好比黄公望送给倪瓒的《江山胜揽图》中所呈现的一样,这也给了倪瓒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宣纸的一大半都是水景,看起来不浮夸,反倒是素雅;小面积的山景,不小气,反倒是有距离感。在一张方寸之间的宣纸上,刻画出浩瀚山河和连阔无垠。
苔痕树影图 研究价值更高
倪瓒一生共创作了将近百幅作品,他的作品被很多明清时期的很多后人珍藏。他的画作为很多明清时期的画家提供了借鉴,很有影响力。
倪瓒创作的自他离世以后前前后后共被18个人珍藏,其中一幅画曾经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拍出了30亿的天价,最终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现在是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一级藏品。
就连乾隆皇帝都小心翼翼的珍藏着倪瓒的画,当然更重要的是倪瓒的傲然风骨让很多文人雅士敬佩,乾隆也不例外,他非常的欣赏倪瓒的个性。乾隆在故宫之中收藏了很多倪瓒的作品,包括《秋亭嘉树图》以及《梧竹秀石图轴》。
文人雅士似乎对花草树木有别样的欣赏,他们也喜欢用花草树木来自拟。比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钟爱菊花,苏东坡喜欢海棠花,倪瓒也不例外,他最钟爱梧桐树。
倪瓒的庭院中种着一棵梧桐树,他每天都会让仆人仔仔细细的擦拭那棵梧桐树,一遍都不够,倪瓒会让仆人们擦拭很多遍,直到他满意为止。
乾隆皇帝曾在圆明园中建有一个“碧桐书院”,据说是因为乾隆皇帝对倪瓒每天清洗庭院中的梧桐树这件事大有感触,于是才建了“碧桐书院”。
倪瓒的很多珍藏作品都是他中晚年所作的,一来是因为倪瓒所处的家族已经没落,从前的逍遥日子不再,他也沦落为了普通的老百姓。二来是身处乱世,倪瓒对这个战乱频发的国家感到心灰意冷。
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情绪在那段时期迸发出来,为他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提供了先决条件。比如《松林亭子图》、《渔庄秋霁图》、《怪石丛篁图》等等,均为倪瓒在那个时期所作。
晚年的倪瓒遭遇了丧妻之痛,家中的儿子没有担当也没有才气,让他操碎了心,晚年的倪瓒生活是愈发的凄惨。
《苔痕树影图》是他在去世前2年的作品,画面极为简单。宣纸下方是坡石,画面中仅有一株枯树挺立着,笔墨淡雅,构图简洁。
画布的左上方是倪瓒亲自题的一首诗,右上方则是他题的第二首诗。诗中的字字句句都是在表达他对往事的回忆,从前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再,现在的生活令他不满与绝望。
公元1374年(明朝洪武七年),晚年的倪瓒死于朱元璋的酷刑之下,他一生淡雅高洁,却死于极其羞辱的粪刑。倪瓒连自己写诗作画所用的文房四宝都要让仆人擦拭数遍才会用,死前却要承受奇耻大辱。
结语:
自古以来,那些有着傲人风骨的文人雅士似乎最后都不得善终。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不满于那个朝代的政治,他们在山林之中集会,吟诗作赋,美酒和琴音相伴,却闭口不谈国家政治。
然而最后还是被那个朝代所迫害,有人装疯卖傻躲避追杀,有人还是为高官卖命。
倪瓒虽然有着节气,可是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敌不过一个时代的能力。既然不肯为朝廷做事,朱元璋就只好杀了他,杀了倪瓒,也是在向所有的文人雅士示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完全的脱离一个国家的政治。
参考文献:
[1]迟琮霖.对倪瓒山水画中隐逸思想的研究[J].收藏与投资,2021,12(08):8-10.DOI:10.19897/j.cnki.scytz.2021.08.003.
[2]马新阳.文人画中"冷逸"之意境[J].荣宝斋,2022(01):134-139.DOI:10.14131/j.cnki.rbzqk.2022.00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300年老宅拆迁发现千年古画,文物贩子不敢收,专家估值5个亿|传世|倪瓒|古画|文物|真迹
盖房发现“木盒”,文物贩子“捡漏”5元买价值1亿国宝,无价之宝
江苏老农拆老宅发现破烂古画,5块钱卖给文物店,如今却价值五亿
1976年,江苏三百年老宅翻修,发现一幅元代名画,专家:价值不菲
农妇拆房发现的一幅古画,10元卖掉,竟是价值3000万的镇馆之宝
元代倪瓒真迹 苔痕树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