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舍得之间诗词写作基础训练(二)

声明:舍得之间的诗词资料经舍得老师同意后始发醉月诗苑,推广诗词知识也符合舍得老师的传播精神,谢谢!

   大家晚上好!今天做《诗词写作基础训练(二)》的讲座。在开始今天的讲座前,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写的《约客》,流传非常广。有的文献记载说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小时候砸缸的那位),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这诗里最后一句,很经典!常常在悠闲自得的时候,我们都会随口吟出这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读来流畅顺口,自然而然,生活气息特别浓厚。我们看不出有什么刻意雕琢堆砌的痕迹,娓娓道来如说家常。好,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七绝”体裁的一个特点---通俗性。我们练笔写作的训练,就先从认识这种“通俗性”开始吧。

    所谓七绝的“通俗性”不等于平时说话时的那种口语。它明白、流畅而顺口,使人一看就知道啥意思,不用去翻字典查典故,不用多去转脑筋琢磨诗句到底写的是啥意思。也就是说,可读性强,易上口,字面不艰涩,好懂。但是这种“通俗”却非真俗!我们试看这首《约客》,前两句就采用了比较工整的对仗。整首诗,也是严格按照近体诗的格律而来的,该“对”的地方对上了,该“粘”的地方也“粘”上了。合辙押韵。

    对了,关于这首诗里的押韵,这里附带说明一下。“花”在《平水韵》的[下平六麻]这里,我们都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个“蛙”字,我们查询一般网上收集的《平水韵》表中,却在[上平九佳]声部这里,是不是“落韵”了?其实,我们查一下《增广诗韵集成》,“蛙”字,也是在[下平六麻]这里的。这个“蛙”字,包括“蜗”、“娲”、“娃”、“哇”等这些字,我们以后可以通用它们。九佳六麻,分的不是那么严格。具体原因,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好好研究它。

    书归正传,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写七绝,通俗流畅性是比较明显的特点,我们可以试着读一下那些前人的七绝名篇,基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那么我们下笔的时候,就不要故做深沉地把七绝写的那么艰深难懂了。最明显的,就是尽量少“引典”,特别是那些多数人都不很熟悉的典故,尽量不要引用。如果真的想引用,就引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我在以前做七绝相关的讲座时说过,七绝,相当于“私字一闪念”,那写的就是一时一刻的感想和印象,它不需要那种深刻的反思沉思严肃思。篇幅所限,你深也深不下去,厚也厚不起来,不如就地取材,触景生情,即情起句。

    比如我们前面说的这个《约客》,那就是说作者约了客人,客人却没来,在那闲等的无聊,闲听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敲敲打打地玩弄一下棋子,看着那灯花一绺一绺地滴落,喀嚓地给个镜头,就是这么个画面----一闪念的写照!

    我在上周的讲座中,对近体诗不同的形式类型适合表现什么样的题材也大致介绍了一下。这点,在写作前一定要有所认识。昨天一位朋友拿给我看一首七律作品,要求给评价一下,这首七律的前三联都是做的景色描写,只是在尾联把“意”给稍稍带了出来。我的建议是,把诗中每一句的前两个字都给去掉,让它变成一首“五律”。我这建议的理由是,七律,是以抒情言志写意为主的。也就是以主观意识为主要写作方向的,即使写景,也是为“意”服务做铺垫的。单纯地写景状描述,而无深刻含义,则有失其体裁的写作功效了。五律则不然,以古朴自然的客观写实为主,前几联尽可以在景状描写上下笔泼墨,只须在尾联处轻轻一“点”,意味即出。近体诗是从五律开始的,所以,五律的表现之高古朴拙之痕,还是有一定艺术特点特征的。那么回到我们说的七绝,其特点就是这样---即“景”生“情”一念间。

    关于体裁特点的一再强调,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不伦不类的写法。不少初学者写七绝,往往写的“四大皆空”,也就是把这四句诗,句句写的高大广阔,意图每句都写的意义深远。写的过于“大”,那么就必然虚浮而空泛。其实,所谓的“老干体”就是这特点。什么“祖国山河一片红”“神州大地起风雷”“高山流水浮云远”“神马腾空琼宇新”这一类的,句句虚大,那么就空而无味,令人生厌了,这还不如高喊几句口号来的痛快呢。

    我们不反对大,也不反对辽阔境远,但是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艺术上的虚实相间相衬这样的规律。想象力再丰富,也别没边没沿的飞出去而收不回来,要做到“收放自如”才是写作意境的最佳状态。具体如何做到呢?舍得的建议,就是“以实为主”“相机而虚”。可以神龙见头不见尾,也可以神龙见尾藏起头,你总得给点“实在的”让人见一见才好。若是写的头朦胧,尾朦胧,最后也不知道你所云为何物。

    还是以这个《约客》来举例,看这前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多实在的景色描写啊!请注意这些意象的排列---“黄梅”、“雨”、“池塘”、“蛙声”,非常的生动而真实,用这很具象的意象之陈列,就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这类的写法,就是以自然的感受,我们可以借环境而起笔的,身边景物皆可起笔,不需要远到天边去找那浮云万里,去找那天山雪莲。比如我们这里正值隆冬,没“黄梅雨”,那总有四季风吧?没有蛙声响,总有麻雀或者黑老鸦吧?

    模仿一下我们可以写成“隆冬时节家家冷,寒树枝头阵阵鸦”,也不错吧?呵呵。再换一个场景试试“新春近日家家喜,旧历如尘片片飞”,舍得的这即兴之句不算多么精彩,但是可以提供一个思路,就是不用费尽力气是找景写,而是就近取材,挥笔可出。其实,我们在玩对联的时候,也要这么去做,那么,既锻炼了思路,又可快捷地应景对题。

    这里有个概念问题我们要搞清,景物的具体性和现实性的寓意问题。也就是说,写的景物小,意境不一定小,也许寓意比你写的天高海阔还要大呢。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善于捕捉身边景物,借题发挥,才是写作的基本功。再详细说明一下,所谓的“捕捉身边景物”这句话,也不要死板的来理解,诗思是不受具体的景状限制的。我们要“捕捉身边景物”,其目的是在于落实这“虚实相幻”中的“实”字之意。我们也可以写记忆中的场景啊,写传说中的场景,只要它具有“实”的性质,我们就可以写。

    如果自己身边,自己家里真的找不出可写的,走出去也是车水马龙的不爱写,那么,就写我们去年春暖花开时的场景,去写我们前年面朝大海时的情景,还可以去写小时候听奶奶讲的故事里的情景,如此种种,,这也都属于“身边”这个范畴中的概念。

    比如我们看杜牧的一首七绝《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前面两句写的,都是他对以前的经历之回忆和回味。我们所说的“实”,就是说诗句要有“落脚点”,要有一定的“具象”体现,不管是这具象是你身边的眼前物,还是你回忆中的,或是你记忆中的某场景某人物或某事件。这类“意象”一定要有一定的“具体性”。如这句“楚腰纤细掌中轻”,那就是轻揽美人的小蛮腰了,很具体清晰的意象描写哦,具体的这句象征着什么含义,则需要结合全篇来看的或来设计的,但是在具体写作上,这具象的“具”一定要有所体现。

    还看一首诗“若向人间觅真趣,摘花飞叶也成诗。登高望断天涯路,花落千重尽是痴”,呵呵,这是舍得临屏为赠友写的。起句“若向人间觅真趣”属于虚写了,但是承句“摘花飞叶也成诗”则是寓虚于“实”了,用摘花飞叶这具体的动作描写,来写一种自然随意的“实”的形态。舍得临屏赠友还有一诗为“暮色朦胧唤鹧鸪,长安北望醉难扶。青山不改歌犹在,一揽愁情有却无。”这里的“暮色”“鹧鸪”“长安北望”“醉”“扶”,都是比较具象的刻画,虽然我是坐在电脑前写的,但是,“暮色”对我来说不陌生而且很具体,“鹧鸪”“长安”“醉”,这都是比较具象的陈列。

    这些具象和我们很贴近,贴近,则不虚!比较前人的作品,我们高山仰止,但是看到我们自己的作品则感到亲切和熟悉。以自己或群中朋友作品做例,更接近我们的实战战例。

    我的朋友“风中芦苇”也有首七绝很不错

    梦里不知双鬓秋,醒来却是幻中游。

    又逢岁暮天涯远,只道风寒难遣愁”。

    写上梦里来去,写上虚中的真,写上实中的幻,用这种虚实不定的状态,表达出一种忧郁和忧愁。“又逢岁暮”也是比较贴实的写境,这篇七绝写的也是相当的不错。



    好,总结一下,上面强调的其实就是一点,写七绝,先要落实一个“实”字。我从多个角度来阐述了这个“实”字的含义,要广义地理解这个“实”字。我们练笔,不妨就从“实”招来。这一点为啥要说的这么多呢?舍得个人认为,这是七绝之“灵动”“灵性”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我们再考虑体现“虚”的概念之联想、夸张、比喻、梦幻等进一步的施展。针对的也是常见的写作上的弱点---“四大皆空”。利用剩余的一点时间,我们再欣赏几首诗,我们现在要注意的,这些作品是如何落实这个“实”字的。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起句“梅雪争春未肯降”先提出一个假设的现象,就是梅花和白雪在争,争什么呢?在比美比色比雅吧?“骚人阁笔费评章”,面对梅和雪,诗人也大费脑筋,难以做出比较了。虽然这是一个虚拟的假设中的情况描写,在诗中,这就是“实”的体现。转结二句,则是诗人的结论了:你们二人各有所长吧,梅花呢你没有雪的颜色白,白雪呢你没有梅花的味道香。这首绝句的特点很有趣,它是后两句采用了对仗的形式。这个对仗,是根据诗人判定的“比较”这样的要求而决定的,非常适用。

    我们注意一下,前面我们介绍的那个《约客》,则是前两句做的对仗形式的。七绝前两联的对仗使用,多是在起句需要仄句脚的时候用到的。在起句采用仄句脚的时候,建议尽量采用对仗的形式,即使不能“工对”,也要“意对”起来,至少在前两句的前四字能尽量的“对”上,这个建议,是有其声韵学的理论根据的,道理可参考舍得相关于此的诗学讲义。

    送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七绝大家都比较熟悉,我简单说一下。它也叫《渭城曲》也叫《阳关三叠》。在编唐诗的时候,把它列进“七绝”中其实有点勉强。主要是考虑它的句子符合格律的平仄韵律,虽然第三句没有“粘”上,但是后来人提出了“折腰体”这样的说法,也就将就算七绝了。但是我们注意它的另一名叫《阳关三叠》,所谓“三叠”是指着可以重复而唱的曲的形式。至于怎么个“叠”法,大家解释的就不一样了。有的说是整首诗唱三遍;有的说首句不叠,其余三句叠唱;还有的说是只最后一句叠唱。因为谱的失传,没有定论可言,但是比较可信的是这样的形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故人”。

    不管怎么说吧,这首诗是被编入乐府中的,是可唱的形式,也就类于歌行这样的乐府诗歌。因此,其实它更象是歌词,也就是后来的“词”。所以,所谓的“折腰”之说其实比较勉强,若是按词而言,那么“折腰”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可以解释为是“词”的“过片”。

    为了抛砖引玉,现在将舍得前几日在群里临屏的小诗拿来几首献献丑,都是对朋友的即兴赠诗。虽然匆匆几分钟成诗,却也权当练笔了。希望喜欢七绝的朋友也都来写写。现在写的水平如何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摸索一种感觉,体会七绝的味道在哪里。各人写来一定会各有自己的感觉,多写,才能有进步。

    寒松

    笑傲风寒一劲松,诗联杯酒不平庸。春情满袖歌当舞,笙曲流光看醉龙。

    风中芦苇

    芦花塘里芦花痴,斟满三杯便是诗。风卷长歌谁傲立,一江春水托灵芝。

    沙子

    大漠狂沙掩日神,英雄本是性情人。年年岁岁诗当酒,大喝三声率最真。

    醉花仙

    空山鸟语若无声,彩蝶悠然带醉鸣。白鹭一行寻梦去,风移花影足音轻。 

    灵筠

    碧玉通灵借佛缘,含枝怒放便盈鲜。新春几滴瑶池露,塞外松花如雪莲。

    拂尘

    悟透方圆万事通,镜花水月不成空。随缘过海凌波笑,一袖云霞一袖风。

    一袭青衫

    一袭青衫托翠微,春秋几度洗尘归。漂浮半叶诗音去,谁倚唐风唱夕晖。

    水质玫瑰

    滴水观音拂竹枝,满天花语摘成诗。年年东风玫瑰舞,香阵袭来人不知。

    竹林听箫

    岁寒三友恁谁痴,韵踩风情竹叶诗。慢抚箫音随夕醉,月浮清影我衔枝。

    无为

    一曲闲来天净沙,笛声轻压小桥斜。不知昨夜何风过,十里秋园尽菊花。

    云水谣

    借道春风扫寂寥,摘云为句水为谣。谁知去岁香何在,桃花人面不堪凋。

    好,今天就说到这里!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写作基础训练
十分钟搞定诗词的格律
诗词漫谈(对仗)
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
诗词写作入门(六)/ 初学者捷径
近体诗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