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木鸟兽,你所不知道的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的山地,在数十公里的距离内急剧下降了几千米的海拔。在陡坡上的亚东沟、樟木沟等沟谷内,低海拔地区的森林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滋养而格外葱郁。这些亚热带丛林中,生物物种神秘而美丽,它们大多鲜为人知,有些甚至从未有过图像记载。一支由生态摄影师和动物学研究者构成的考察队多次进入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丛林峡谷,本文作者便是其中一员,他将为我们讲述考察中的精彩发现与收获。

喜马拉雅山的森林从地图上看,森林葱郁的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主要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国家。其实中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也拥有如季雨林般的风景,它们就隐藏在雪山下的沟谷中。摄影/程斌

说起珠峰保护区,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昂指蓝天的雪峰和晶莹密布的冰川。其实,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南坡,低海拔地区还有葱郁的山地森林。

吉隆、樟木、亚东、嘎玛藏布等切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大小河谷不仅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高原提供了通道,沟谷间的植被同样享受着水汽的润泽。这些地方山高谷深、森林郁密,奇花异卉五彩缤纷,形成一种与雪山冰川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也孕育了众多独特的生物。

20世纪以来,中国几代科学家对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地带,而对青藏高原与邻国接壤部分的低海拔地区,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研究却几近空白。

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分布着几个不连续的高山峡谷带,它们分别为定结县尼拉山口以南的朋曲谷地、定日县普士拉山口以南的绒辖谷地、聂拉木县通拉山口以南的波曲谷地和吉隆县马拉山口以南的吉隆谷地。这四个谷地发育于同一基带面,隶属喜马拉雅山系外部的锡瓦利克低山山脉,谷地之间的水热差异,体现了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由东向西的逐渐变化。

从2009年开始,由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胡慧建研究员组织的资源科学考察队正式开始对喜马拉雅山中段南坡的动物资源进行普查,我们此次的调查和拍摄,是这项工作的延续,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野生动物调查工作的一部分。

考察的阶段性成果显示,多处沟谷中的食物链保存完好。在西藏境内,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仅低于墨脱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不输于热带的海岛。

在此之前,珠峰保护区历次调查记录到的脊椎动物有360多种,而在这次科考中发现、记录到的脊椎动物超过460种。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清楚,在中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一条条低海拔的河谷森林中,肯定还有更多物种在等待发现。

物种大发现的年代早已过去,但在喜马拉雅山,故事才刚到精彩时。

樟木沟森林与瀑布的交响曲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为喜马拉雅山南坡带来充沛的降水,樟木镇海拔大约是2300米,山间葱郁的森林与纵横的瀑布让每个来过这里的人真切感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具有多么强大的能量。摄影/赵春江

喜马拉雅山特有的灵长动物在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口岸樟木镇,喜山长尾叶猴在森林与灌丛间活动、觅食。这种叶猴和尼泊尔以及印度常见的长尾叶猴是不同的种类,它们仅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陡峭崎岖的山地间,凭借地形的保护,逃避人类的侵扰。摄影/左凌仁

摄影/范毅

摄影/范毅

摄影/范毅

暗紫脆蒴报春

Primula calderianda

摄影/左凌仁

毛唇独蒜兰

Pleione hookeriana

摄影/范毅

尼泊尔鸢尾

Iris decora

摄影/董磊

金黄脆蒴报春

P. strumosa

摄影/董磊

蛇雕Spilornis cheela

黄颈啄木鸟Dendrocopos darjellensis

方尾鹟Culicicapa ceylonensis

拟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oides

红胸角雉

Tragopan satyra

摄影/左凌仁

火尾太阳鸟

Aethopyga ignicauda

摄影/郭亮

黑冠山雀

Parus rubidiventris

摄影/董磊

蓝大翅鸲

Grandala coelicolor

摄影/董磊

珠峰保护区及周边的繁殖鸟类垂直分布

垂直迁徙繁殖地与越冬地只有千米之遥

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沟谷堪称鸟类绝佳的繁殖地。这里食物充裕,鸟类不用担心人类的侵扰,甚至还可以免去长途迁徙之苦。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季节变化为鸟类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栖息地,比如火尾太阳鸟、蓝大翅鸲等种类夏季在高海拔的针叶林乃至灌丛草甸间繁殖,冬季垂直迁徙,下至低海拔丛林中躲避寒冷。

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

灰腹角雉Tragopan blythii

剑嘴鹛 Xiphirhynchus superciliaris

火尾绿鹛Myzornis pyrrhoura

黑鹇Lophura leucomelana

红胸角雉SatyrTragopan

藏雪鸡

TetraogaIlus tibetanus

绘图/张瑜

喜马拉雅麝

Moschus leucogaster

摄影/袁倩敏

喜马拉雅麝人类对它们知之甚少

喜马拉雅山地的哺乳类动物同样很有特色,特有种类如喜山长尾叶猴、喜马拉雅塔尔羊、喜马拉雅麝、喜马拉雅鬣羚、喜马拉雅斑羚等等。其中喜马拉雅麝本被认为是马麝的一个亚种,直至1995年才因为标本间头骨比例的差异,将其分作独立的物种。雄性麝类在下腹部有能够分泌麝香的麝香腺,历史上过度的捕杀使得麝类在中国已经濒临绝迹。如今残存的野生麝类异常胆小,人们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而喜马拉雅麝更是其中最为神秘的物种。

云雾林中棕尾虹雉悄然出现

棕尾虹雉又名九色鸟,常集小群活动在喜马拉雅山林线附近,觅食于高山灌丛和草甸。它被尼泊尔人奉为国鸟,其雄鸟体长约70厘米,羽色鲜艳并闪烁着彩虹般的金属光泽。棕尾虹雉数量非常稀少,即便攀爬到喜马拉雅山的林线地带,想要见到棕尾虹雉也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或许是摄影师的执著等待感动了山神,一只雄鸟终于在雨雾中出现,它站立在岩石上发出报警的哨音。快门按下,棕尾虹雉与它最为典型的生活环境被一同记录下来。

摄影/左凌仁

原文刊载于2014年3月《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左凌仁

责任编辑/高新宇 图片编辑/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藏秘境喜马拉雅五条沟,虽没九寨沟出名,却有世界级旷世美景
喜马拉雅发现“雪人”遗物,经高科技检查,生物学家给出意外答案
现实中的“雪山飞狐”,了解一下
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系
喜马拉雅圣洁花谷
中国的原始深林,你知道的有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