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庆祥为什么说吴冠中《周庄》不是精品

《收藏》杂志格物致知,兼容并蓄 弘扬收藏文化,演绎财富传奇 《收藏》在手,把握藏界风向! 关注本文作者




           
            2016-04-21 17:14


2016年4月4日,吴冠中油画作品《周庄》以2.36亿港元成交价,创造了艺术家本人拍卖的成交记录,也缔造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记录。

对于这样的价格,保利方面自然满意。赵旭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成交也是有目共睹的,其间不可能存在任何作假行为,所以更造成了世界性的影响。保利拍卖又重新在全球经济走弱的2016年,创造了重要的成交,这样会促使全球投资和藏品买卖家双方的目光都聚焦到中国艺术品市场。”

除了保利方面,拍卖之后,关于《周庄》的深度评论并不多。有趣的是,著名藏家郭庆祥这一次发表了他的看法。郭庆祥的观点被媒体概括成这样的标题——《郭庆祥:吴冠中<周庄>成交价公道,艺术品不应以尺寸论价值》。

这个标题水平很高,既充满正能量,也包藏着潜台词。实际上,普通公众直接读藏家的话,比较容易误读,因为越是资深藏家,讲话越言简意赅,直奔要害,而这些话基本都是带着背景的,需要分析着看。

通过文章阅读,我们可以看到,郭庆祥关于《周庄》的说法,有的是针对作品,有的则是延伸话题。比如说,郭庆祥表示,艺术品的价值并不能以尺幅论,“艺术作品的大小和艺术价值无关,艺术品的价值不应以尺寸大小来论。《蒙娜丽莎》的尺寸就很小,艺术价值却很高。媒体及业内人士不应该用作品尺幅大来误导大众对艺术品价值的判断。”

《周庄》的确是一幅巨作,尺幅为148厘米乘297厘米,但郭庆祥关于尺幅的说法并不是针对作品,而是针对媒体的。他的本意只是提醒媒体,希望媒体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只听人说尺幅,就拿着尺幅大做文章。郭庆祥并没有否定《周庄》的尺幅,小尺幅可以是精品,大尺幅也可以是精品,这是郭庆祥的逻辑。

不过,文章中郭庆祥对《周庄》的评价也是很清晰的。

郭庆祥说:“这只是一件吴冠中放大了的普通写生作品,在吴氏作品中并非真正艺术高质量的精品。”同时,郭庆祥也表示,“《周庄》这幅作品的拍卖成交价格是公平的、合理的”。

问题来了,既然不认同“精品”,为什么又会认可2个多亿的成交价格呢?郭庆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说了,郭庆祥的身份是藏家,藏家看东西有藏家看东西的特点,他是带有个人视角的,有着强烈的个人偏好。他的“非精品”表态,至少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周庄》缺少了他认为很重要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是他收藏的核心价值所在。

那么,《周庄》缺内容吗?

答案是:缺,而且缺少的很可能正是郭庆祥所看重的内容。

郭庆祥看重什么呢?

从郭庆祥每次公开谈话中不难看到,他每次谈及艺术品的时候都会强调两点:艺术家真诚的艺术态度以及情感抒发。

吴冠中作品最不缺的就是真诚的艺术态度,那么,答案是缺少情感抒发吗?

我们来看看吴冠中为什么会画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是吴冠中从小生长的地方,在其一生当中留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比如,吴冠中在相关自述中说,他小时在战乱中曾躲在小舟之上渡过危机。吴冠中自己认为,后来在画水乡时他特别喜欢画上小船,其原因就在于此。这样类似的细节让我们可以理解,江南水乡在吴冠中的心灵深处,意味着温暖与保护。作为创作题材,江南水乡从一开始就是有温度的。

这是打开吴冠中画作的钥匙之一。

2003年,吴冠中先生有一件画作,叫做《童年》,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理解这一点。

吴冠中 《童年》 油画 61x46cm 1982年

“遗忘像一把大刷子,将生活之累赘统统刷成一条长河,虽取得了绘画单纯之美,仍掩不住心底的童年。”这是吴老先生自己对画作的评价。《童年》,画作感情之充沛可以令人为之动容。

同样,1960年,吴冠中还有张题为《故乡之晨》的画作。

吴冠中 《故乡之晨》 油画 62x46cm 1960年

吴冠中是这么记述的,“情况永远在不断地变,桥上要行车,桥下的行船愈来愈繁忙,交通要道上的石拱桥大都已改建了跨度大的水泥桥,宜兴城里高大的古蛟桥也被拆改建成了平整的新桥,很令人惋惜。蛟桥是与传说中周处斩蛟的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似乎也是宜兴人民心目中的先祖爷爷!我记得那庞大的矗立在城中心的高高的桥面上,曾挤满着小摊贩和小吃铺,店伙们为拉拢顾客,对着熙熙攘攘的行人,特别是那些进城来办货的农民们,亲密地称呼大伯、大叔、大婶、大哥……”

看了这样的记述,《故乡之晨》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吴冠中的童年,那一双眼睛中,留下了跨越时空的悠远回忆,故乡的声音与颜色,都扑面而来。

看过了这样的作品,反过来,我们再看《周庄》。

吴冠中是非常喜欢周庄的,他说“黄山集中国山水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结果他发现,这句话成了周庄的宣传语,而当周庄成为旅游胜地,他心目中的周庄已变了味道。于是画周庄也变成了他的情结——“这幅《周庄》想塑造老周庄本色,综合表现其破旧而永恒古旧风貌”。

艺术创作的思想储备大致如此,而油画《周庄》诞生还有另一个原因——此画本是为新加坡吴冠中美术馆专门定制而作,创作过程是以旧的写生稿以及一张水墨宣纸作品为蓝本绘制。这样的创作初衷与创作过程,不可避免地使得作品理智、冷静的成分更多,而情感体现得较为稀薄。在这样的作品面前,观众多了份敬重,少了份激情。

所以,这样的作品打不动郭庆祥是正常的,这就好像当年王健林一样,只喜欢激情的球队——成绩好、踢得好并不够,一定要有激情,所以,郭庆祥会敏锐地将《周庄》概括为“非精品”。

离开了藏家的视角,我们要问,缺少了一份激情的作品就够不上精品吗?

那倒不能这么看,王健林不喜欢的球队不一定不是好球队,郭庆祥不喜欢的《周庄》也不一定不是好作品。所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作为一件优秀作品,《周庄》可供回味的元素非常多。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周庄》的写生稿、水墨稿和油画稿。

吴冠中 《水乡周庄》 素描写生 钢笔碳素墨水 24 x 58 cm 1985年作

吴冠中 《水乡周庄》 水墨设色宣纸 70 x 140cm 1986年作

吴冠中 《周庄》 油彩画布 148 x 297cm 1997 年作(2016年香港保利春拍)

我们会看到,在1986年的水墨稿中,吴冠中的创作已经基本完成。从写生稿变成水墨稿,吴冠中做了很多有趣的改变。比如说,画中最前面那座桥。在写生稿中,桥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吴冠中在水墨稿中做了大幅缩小,包括桥上的人物,而房子则要夸张高大好多。到了油画稿,更清晰、细致的透视又被引入进来。

这些处理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吴冠中在自述中隐约提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印象派的画都是小画,就是个别大画,也仅仅是小画的放大而已,并没有站在怎么画大画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因此在《周庄》的创作中,吴冠中分两次完成了在尺幅上的突围。吴冠中说,“在风景中构建大幅,塑造其亮相,中国山水画家当更体会甘苦”。可以说,这张画的巨大尺幅是有意义的,这个“大”有点“说法”。

对比作品,1986年水墨稿与1997年油画稿尺幅差不多就是乘以2的关系,即油画稿将水墨稿放大了一倍。“大画”完成的过程,是吴冠中对画面元素进行重新思考的过程,包括构图,包括想好强化哪些元素来实现主题表达。以小桥来说,小桥的比例变化,改变了背后周庄的空间氛围。小桥虽小,却强化了拱度,并没有减弱存在感。这座小桥既是整个画面的入口,也是理解江南水乡灵魂的入口。

江南水乡的桥有多重要?

我们可以参考吴冠中2006年所画的一幅墨彩作品《高桥》。

吴冠中 《高桥》 45x48cm 2006年

吴冠中是怎么说这座桥的呢?

“跨运河,高桥陡起,人往高处走,环视四野,我是宇宙中心。”

在吴冠中眼中,江南的桥真是好牛的桥!

再看《周庄》画中那些高耸的房屋,这种表达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吴冠中1982年的速写《乌镇》,狭窄的空间,小小的人影被高耸的线条所包裹,是写实也是写意。

吴冠中 《乌镇》 速写 40x29cm 1982年

再来看1987年的墨彩作品《江南人家》,吴冠中寻找到了水乡极具特色的侧面之墙,大幅拉开,与周围紧密错落的屋顶色块构成了对比。

吴冠中 《江南人家》 墨彩 85x68cm 1982年

也许从这两幅作品就能够看明白,《周庄》房屋的表现方式是吴冠中长期观察的结果,由此形成了一种驾轻就熟的手法。手法本身是现实的抽象,而如果追究这一手法的来源,那应该就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从小到大穿行其间所形成的心理意象。这些冰冷的房屋背后,藏着一颗火热而敏感的心。

今天我们谈论吴冠中先生的伟大,会毫不怀疑地认为,他将西方最有表现力的手段与思维方式拿了过来,然后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东方文化的表达中。在中国文化不断向前的发展进程中,吴冠中是丰碑级的人物。《周庄》有点像这位丰碑级人物写下的一篇总结性发言,虽非灵气十足,但重要性不言而喻。

隐约记得吴冠中曾说,中西绘画就像一座山的两个坡,一个从这边爬,一个从那边爬,然后在山顶相会。问题在于,尽管拍卖了2个多亿,尽管保利说要“让中国艺术感动世界”,但实际上,吴冠中作品的价位离西方大师作品的价位还差得太远,这个价位还感动不了世界。无论在艺术水准,还是在原创性上,吴冠中的地位并不输于西方大师,只是中国的艺术商业机制,如画廊等,在运作方面还没达到西方的高度而已,对这一点,我们的藏家心知肚明,所以,大家都不会觉得花2个多亿买贵了——吴冠中著录清晰的重要作品还不值2个亿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冠中《周庄》RMB1.96亿成交!看看他笔下的江南,就知道为啥一块布敢卖那么贵了
2.36亿港元成交的背后 | 吴冠中的画里周庄
秋拍再破亿| 不见风吹荷叶,吴冠中与他的“荷塘”
【大象视界】2亿《周庄》后,令人惊叹的吴冠中巨制,“又”出现在大保利!
2.36亿港元!吴冠中《周庄》刷新中国油画拍卖最高纪录
传统 | 这2.4亿买的是吴冠中一笔一画的中国情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