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页宋纸一两黄金 ,比瓷器 铜器 玉器 更贵

葡萄堂推送艺术新闻、旧闻、新人、旧人,以及一些靠谱和不靠谱的观点 关注本文作者




           
            2016-05-04 11:07


苏富比亚洲区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左昕阳

民国鉴藏家蒋谷孙

清代以降,坊间素有“湖州藏天下”一说,是为对浙江湖州数百年来众多收藏家藏品的美誉。蒋汝藻的“密韵楼”,与陆心源的“皕宋楼”、刘承干的“嘉业堂”、张石铭的“六宜阁”并称清末民初的四大藏书楼。仅“密韵楼”珍藏善本古籍二千六百六十余部,其中宋本五百六十三册,手卷、册页、法帖不计其数。本期《汲宝斋》从密韵楼的一套书札手卷聊开去,寄宋人山水于万卷楼,觅金石考据于藏书志。

蒋祖诒(1902-1973)字谷孙,号显堂,早年从学王国维专研古籍。其父蒋汝藻(1877-1954)为浙江有影响的实业家,并为藏书世家,以密韵楼名世。二十世纪初,受卢芹斋之邀,蒋谷孙主持北京来远公司,经营、收购古玩字画。在他旅沪期间,以精鉴碑帖、版本、书画闻名,先后与张珩(张葱玉)、庞莱臣、叶恭绰、谭敬等人往来易物。吴湖帆经过蒋谷孙介绍,入手不少精品,其中就包括:明吴伟《铁笛图》卷、唐寅《骑驴归兴图》轴、陆师道《秋林观 瀑图》轴。

宋代书札可遇不可求

浙江南浔藏书楼密韵楼以宋元善本为多,是清末民初湖州四大藏书楼之一。早期曾称“传书堂”,后由蒋汝藻时以一千五百银元收得宋代湖州词人周密的《草窗韵语》一册六卷孤本,并取“密”字和“韵”字,额其 藏书阁为“密韵楼”,此书斋名亦有私家珍藏之意。

据苏富比亚洲区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左昕阳考证,原址在湖州的密韵楼,如今已不复存在。而蒋谷孙本人,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携家藏前往台湾,后任台湾大学教授,着有《思适斋集外书跋辑存》等。蒋谷孙是台湾收藏界的泰斗,相当于张葱玉在国内鉴藏书画领域的地位。然而很可惜,国内学界对蒋谷孙的文献记录甚少,较为人知的是王国维帮助蒋汝藻编纂的《传书堂藏书志》,分为手稿本、清稿本两种,手稿本九册,现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

在古籍收藏中,市面流通的宋代书札,是所有类别中最为罕见、稀少的,遂有“一页宋纸,一两黄金”之说。左昕阳印象中,只有一九九六年纽约佳士得专场,算得上是数十年来规模最大、品相最好的宋代书札(及古籍善本)拍卖。“宋代书札基本上都分藏在各大重要博物馆中,在市场上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民间有藏家收藏,也都是人家压箱底的宝贝,绝不会轻易拿出来。”相比之下,左昕阳征集到的八大山人、石涛字画要多一些,宋人的东西寥寥无几。

密韵楼藏有一套宋张文靖《书札四帖》(估价二百万至四百万港元),可一窥宋人书札魅力。张文靖在宋宣和末年为监察御史,在《宋史》中有传。此卷集张文靖的四通书札,分别书与路允迪、梁仲谟、李仲仁与王严起。单从书信内容来看,反映到宋朝廷渡江之后文人、官员的生活境况,行文亦提及当时有少数部队在北方对抗金兵。

清郑板桥《怀潍县二首》 立轴水墨纸本 估价一百五十万至二百万港

宋张文靖《书札四帖》,密韵楼蒋氏旧藏,此通为张守书予同僚路允迪,总估价二百万至四百万港元

笔势清劲 流畅自然

其次,再看各札书法,即是写给同朝官员之政务信札,信手浑洒,流畅自然,笔势清劲。此四帖与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在黄州书写的“新岁展庆帖”,书风相似,都是宋人“尚意”书法佳作,亦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左昕阳称张文靖因是官员,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宋四家“苏黄米蔡”之影响,但究其根本其书法还是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更为相近,有其二人行书《兰亭序》、《怀仁集王圣教序》的影子。

而这亦说明,帖学在宋朝廷内十分流行。宋太宗曾命翰林侍书王着将《淳化阁帖》摹勒于内府石头之上(一说摹勒于枣木板上),刻于秘阁。据密韵堂传人透露,蒋谷孙曾在一九二九年收藏《淳化阁帖》最善本之六、七、八册,王羲之书帖三册,额书斋名为“官帖簃”,并嘱吴湖帆画《官帖簃图》裱于册首。此三册而后与第四册《淳化阁帖》合在一起,于二○○三年被上海博物馆从纽约佳士 得中国古代书法拓本拍卖专场购回。

而在每札之后,都有清代书画、古籍鉴藏家陆心源(1838-1894)的考释,对《宋史》和张文靖其人其事都做出详尽考证,并将考释题跋收录在陆氏的《仪顾堂题跋》。“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传承的问题,书画、古籍想著录有序,便要依靠不同时代的藏家一个个传下去,如同接力赛跑一般。”左昕阳说。而陆心源并非清朝唯一一个考据学学家,那时崇尚金石考据之人还有翁方纲、阮元、伊秉绶等人,集中出现在乾隆、嘉庆年间,形成了“干嘉”考据学。

有趣的是,民初岭南藏书楼五十万卷楼藏晚明人沈士充手卷《溪山秋色》(估价五十万至七十万港元),此卷亦有宋人“尚意”。沈士充是董其昌最具代表性的学生,但艺术创作除了承继其师,亦融入宋苏东坡的笔墨追求—从婀娜的山林为开首,渐推至平远丘壑,最后在皴染温润的溪流中收笔。

左昕阳认为,明清书画常有“仿宋”意味,无论是董其昌抑或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 的艺术理论多少都有借鉴宋人。宋代艺术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不过火”,这和明代雅致不同,宋代更简约、更讲求法度。他分析称:“宋代是中国艺术的顶峰,书画、瓷器、文学都是齐头并进的。宋之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实际上是不断理解、重新解读宋人的东西。”

适逢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卖,香港苏富比重点推出密韵楼收藏的十一件(套)藏品,以手卷、册页、立轴居多。若再溯宋人影响,石涛(1642-1707)的《山水册》不可不提(估价二百万至二百五十万港元)。

苦瓜和尚的这套十开册册页,属其早期作品。山水表现神似黄山,干笔皴擦辅以淡墨阔笔,尺幅虽小却片片珠玉。据左昕阳推算,创作年份约在一六六六年至一六八○年,恰是石涛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和黄山生活的十五年。“宣城时期对画家的影响很大,他在此阶段受到新安画派影响,描绘的山水与他后期的老辣用笔有很大不同。新安画派画家如戴本孝、弘仁,他们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枯笔干墨’的皴擦。而石涛的这套册页也用了许多枯笔干墨画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藏书楼
细品园林之十七·楼阁篇
拓晓堂:不为人知的过云楼明清名贤书札“秘事”
“过云楼”藏书的前世今生
江南著名藏书楼过云楼之收藏耐人咀嚼
千年姑苏小巷百载书楼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