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画艺术版权网特别推荐翰墨清逸 执着于心──感受崔培鲁的艺术精神





           
            2016-05-06 08:26


崔培鲁,1944年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早年毕业于临沂艺校,后入中央美院国画系深造。1992年调入深圳特区创办南山画院并出任文化馆长。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华商联合总会顾问兼书画院院长。崔先生的作品以中国花鸟画见长,兼及人物山水。他的葡萄、牡丹等代表作早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收藏于首都人民大会堂及美国维吉尼亚州国家博物馆等众多中外机构。许多优秀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


崔培鲁 作品(一)


崔培鲁先生是位多年工作在社会文化前沿的艺术精英、实力派书画名家。他潜心于中国画创作和研究已五十余年,是当今较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坛领军人物。他的花鸟画曾被中国文联出版社推举为《中国艺坛五大流派》之一。多年来以“崔葡萄”、“崔牡丹”之雅号享誉画坛。其雅俗共赏、清心明快、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早为广大欣赏者交囗赞颂。

翰墨清逸 执着于心

──感受崔培鲁的艺术精神

齐鲁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一批批杰出的艺术家。不知从何时起,一个叫“崔葡萄”的雅号响彻齐鲁艺坛又传至大江南北、港澳乃至海外。如今,提起“崔葡萄”更是声名卓著,以至于许多人只记得其雅号,却不知其真名。他就是九十年代初调去深圳特区工作的著名中国画画家崔培鲁。作为一名造诣颇深的花鸟画名家,他决非只对葡萄情有独钟,且对众多花木、山石等自然景观皆以独到的观察视觉进行艺术表现,把欣赏者引入无穷无尽的遐思境界。

崔培鲁 作品(二)

对于年届古稀的崔培鲁来说,绘画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挚爱,更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随意安然、不可或缺。他的创作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美,是一份超于纷扰之外的宁静,也是一种超越生命的艺术追求。他热爱生活、融入生活,心存超越世俗的情怀;他热爱艺术、追寻艺术,坚守着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

崔培鲁 作品(三)

崔培鲁早期随王小古先生打下深厚传统基础,后入中央美院学习,得众多老艺术家的教诲,受益匪浅。近代花鸟画家提及笔墨大多从吴昌硕入手,以彰显老辣奔放之大家之气;另一路借八大笔意大书文人之境。崔先生画作如同石涛山水画的水法表现在自己花鸟作品之中。对水的控制恰到好处,滋润,丰厚,水墨一色,交融变化,令人赏心悦目;舒展,明朗,淋漓,雅俗共赏。他将书写入画与没骨法交融,墨中见骨劲,笔中显墨韵。北方的气度与南方的韵致兼得有之,加之取法诸家之长及对性灵的感悟,因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崔培鲁 作品(四)

崔培鲁认为,继承师学就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就是要继承前辈创新求变的精神,就是要冲破传统文人笔下那种隐逸遁世、自爱自怜的情调,今儿表现当代文明背景下的绚丽多姿和当今人文精神内涵。借鉴西方不是简单的西风弥漫、模仿照搬。具有浓厚民族情怀的他认识到西画本质,取其精华之奥妙,才是践行中国画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他深深地思考着当代中国画的理念和实践问题。创新是一个漫长的思维和劳动的过程,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对生活感受的积累也至关重要。

崔培鲁 作品(五)

崔培鲁的绘画是以生活为创作源泉,以继承为技法基础。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弥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作品中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感。首先表现在作品的意境上,不论是葡萄牡丹还是梅竹、杜鹃和红棉都表现出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反映出时代发展、事业兴旺的欣欣向荣之气象,给人以振奋的审美感受。


崔培鲁 作品(六)


其次,崔培鲁以恩师王小古先生生前刻赠的一枚图章“师古不古”为座右铭。并以恩师所赐雅号“崔葡萄”为鞭策和创作动力。他把这份情感融入到创作中,可以拈出花、叶,茎中的汁液来,甚可听到嫩枝处有轻易折断的清脆,可谓写意之中见精微。谢稚柳先生题笔赞道他的葡萄“写累累鲜实,大有琼浆玉液之感!”刘海粟大师则为崔培鲁葡萄图题写了“气韵生动”的赞誉。

崔培鲁 作品(七)

优秀的艺术品总是蕴含着强烈而深沉的情感,凝聚着艺术家的一段情怀和人生体验于其中,具有意味隽永的艺术形象与意境深沉的审美意蕴。崔培鲁创作态度严谨;每一幅作品他都反复思考,认真揣摩。如作品《硕果累累》,画面是一个个饱满的木瓜悬挂树梢,没有叶子,恰到好处的表现丰收之秋,而两只麻雀则表现了作者刚到岭南欢快愉悦的心情。


崔培鲁 作品(八)


这足以表现崔培鲁从承袭古人“缘物寄情,情景交融”的创作传统。这并不仅仅是绘画的过程,更是一种态度,一份虔诚。他对待艺术创作有如同对待生命一样的法度。他笔下的艺术形象皆是他内心的一份真诚和感动;一股浓浓的心灵情怀;一段难以忘怀的生活回忆;一种社会认识及感悟。

崔培鲁 作品(九)

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崔培鲁的作品恰好体现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审美取向。总的来说,他的画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文学的叙事性、表现性,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的节奏美及韵律美。他的葡萄还吸纳了许多舞蹈肢体语言的表现。如作品《南山荔枝年年红》,不禁让人想起唐朝诗人杜牧至今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画家通过富有自然生命的荔枝形象,表达主观的精神感悟,使作品更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其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


崔培鲁 作品(十)


他在作品《葡萄图》中题写道“笔底明珠取意成,一株未尽一株生,如今不作青藤叹,颗颗丽珠照眼明。”更是他表现时代精神的力作。他老干虬节的《白梅图》揭示新老更替、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以及大自然的原始魄力和不可抗拒的生命本原精神。


崔培鲁 作品(十一)


在崔培鲁的水墨世界中,我们看到行云流水般的笔墨所展现的节奏、韵律,以及与之相应的干湿、浓淡、疏密、虚实等笔墨符号。他每一幅作品既墨韵厚重,又纯净自然,没有一点浑浊气,这来源于画家纯粹而宁静的内心世界。从他文思清逸、温润淡然的作品中我们能读出他独立的人格精神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崔培鲁 作品(十二)

画家的学识、阅历不同,看事物的眼光往往也不同,领悟的心得也相异。同一处风景,有的人看了觉得平淡,有的人却觉得高深。崔培鲁总是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因此笔下的作品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其中作品《何必看花向洛阳》以浓淡相间的笔墨表现牡丹生机勃勃、清新明快的姿态,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律动、突出精神性,表达作者的情感精神及其所感所悟。


崔培鲁 作品(十三)


不难发现,在他的世界里韵墨在歌唱、线条在舞蹈,因为没有感情的渗透、没有笔墨的歌声和舞蹈,那将是没有生命的世界。有些人把笔墨理解成单纯的技巧性和技术性问题,这其实是对笔墨认识的肤浅,石涛云: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崔培鲁以诗意的情怀描绘大自然,在情景交融的笔墨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着艺术生命。

崔培鲁 作品(十四)

他的作品充满了质朴和内敛,凸显着生命的力量和积蓄,给人一种坚忍不拔、昂然向上的印象。出手一根独枝,孤寂寥寥,进而细枝纷繁,且遒劲挺拔,硕果累累。如此丰富的墨彩,如此自在的用笔,如此大胆的构思,只有在崔培鲁的大写意水墨画《冰肌玉骨》中才看得到一片生机盎然。

崔培鲁 作品(十五)


他以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泼辣奔放的笔墨,展现了其花鸟画在墨色水润上的魅力。他从厚重的笔墨入手“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又略以淡墨“补气”构成画面的整体架构,再添加果实细枝等“画眼”部分以突出主题。这样的画面效果,事半功倍地彰显出崔培鲁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崔培鲁 作品(十六)

而令人感佩的是,崔培鲁虽为“老”名号,但仍有着坦荡的胸怀,远大的抱负,这一点从他清脆的语调和爽朗的笑声中不时就能感受出来。他豁达纯粹,率性要强,言谈举止处处表露出几分童真和幽默;他从不为名利羁绊,虽早已享誉盛名却淡然处世平和;他感悟生活,热爱生命,对艺术事业充满执著。


崔培鲁 作品(十七)


更难能可贵的是,崔培鲁是用睿智和情思创作,不断升华自己的艺术表现,这必然让他在艺术道路上步入更超然的境界,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文/曹秋香)


崔培鲁 作品(十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坛“崔葡萄”——推介著名中国画艺术家崔培鲁
崔松石《秀雅清逸 笔墨融合自然》
行正品之道 作清逸翰墨 | 人民艺术家童心田作品鉴赏
清逸神韵 -- 林德坤山水画
崔松石画家《秀雅清逸 笔墨融合自然》
画匠崔培鲁(崔葡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