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 ”究竟是何许人也?
夷微坊 2018-12-18 18:00:43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八大山人《荷花图》

范曾

范曾的的"自信"更多的表现为他对人生,特别是艺术成就的自负上。

一次范曾与央视元老赵忠祥一起做电视节目,闲谈时范曾说: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帅,凤毛欧伯;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负一品,不知其为何物;负二品,看之愈久,离其意远;负三品,与美不共戴天,应即诛之。

赵忠祥问:"那么,你认为你属于这九品当中的哪一品呢?"

范曾颇为自得地笑着回答:"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范曾就是这样,从来不讳言自己的艺术成就。

公开自封大师的本来已属勇气可嘉,公开宣称已超越大师境界者,范曾可谓前无古人。

气定神闲的范曾

徐悲鸿曾创作过一幅相关题材的作品:徐先生根据民间流传的六朝人诗意的内容,"别人骑马咱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创作了一幅《六朝诗意》白描底稿。

徐悲鸿 范曾《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

范曾呢,意犹未尽又在画面左上角长题"锦锈少年不知愁,策蹇山林羡骥裘。独驮堪怜人寄世,伤心莫忘此回头"这一千古名句!并注明"岁丙戌仲夏,静文先生持悲鸿六朝诗意稿嘱题。江东范曾"。紧随其后又写道:"贡句'锦锈少年'原为'少年锦锈',谨志。十翼又题。"

范曾为完成这幅作品,专门刻制了三枚印章,一枚是钤于右上侧的"高山仰止忆悲鸿"长方形白文印,另一枚是钤于左侧下方的"追陪先贤"朱文印,还有一枚则是钤于左上角题识前的"恐修名之不立,唯昭质其未亏"椭圆型朱文印。前两枚"高山仰止忆悲鸿"和"追陪先贤"不言而喻,表达了范曾先生对徐悲鸿的敬仰、钦佩和缅怀之情。而后一枚印印文则是借用屈原《离骚》中的"……恐修名之不立,……唯昭质其(犹)未亏"之名句,寓意为"只怕是(补画)美名未能树立,唯有(徐悲鸿原作)高洁的品质未受影响"。体现了范曾仰视大师的谦逊之情。

《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局部

自古以来,顶级大家合作的艺术作品并不鲜见!如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山水;张大千和溥心畬的合作也被传为美谈,不过这些,都是两位大家同时创作。而由两位大家一前一后,跨越两个世纪"神交"合作而成的天价名画却极为罕见!《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就是仅有的一幅!

郭沫若为《文姬归汉》题诗

有人批评范曾的座右铭是“外靠奸商、内靠官僚”。曾在机场痛打范曾的台湾名人画廊负责人胡云鹏曾说,“范曾的艺术是托人家的命活着的”:1962年范曾在央美的毕业创作《文姬归汉》就是一个典型。

范曾在央视《艺术人生》栏目中盛赞自己的《文姬归汉》:“郭沫若看到这画后,高兴得‘夜不能眠’,就题了很多(辞),而且说‘以后画多少给题多少’”。

为何后来范曾为了接近郭沫若,使劲巴结其子女,其子女却坚称“并不认识范曾,很讨厌看见他“?原来1962年郭沫若先生的《蔡文姬》话剧全国热演,范曾主动迎合了郭的“蔡文姬”情结。当时范曾带着画在郭家门口守候数日,才终于碰见郭沫若,并提出题画请求。

郭沫若一看“蔡文姬”,既可以肯定自己,又能提携青年,何乐而不为?于是就像偶像为粉丝签名般,满足了范曾的请求。

郭沫若题诗长达四十八句,且有简跋,云:“一九六二年七月八日,江左小范作《文姬归汉图》索题,因成此诗。”诗云:

汉家失统驭,四海繁兵马。千里不闻鸡,兽多人转寡。

我蒙贤王救,寄身穹庐下。相随十二年,相爱无虞诈。

马洼淳且芳,其味如甘蔗。悲壮胡茄声,肯从琵琶亚?

本拟踵明妃,青冢留佳话。曹公遣使至,要我回车驾。

纂修续汉书,继承先文雅。愧无班姬才,倍觉责大嘏。

圣人作春秋,辞难赞游夏。垂世千百年,褒贬乱贼怕。

我愿学齐史,笔削不肯假。生死皆以之,用报知音者。

感君识此心,慷慨无牵挂。盛装送我归,转教难割舍。

儿女向我啼,羌笛声喑哑。踌躇复踌躇,顿觉天地窄。

君是好男子,笑我欠潇洒。胡汉本一家,千秋眼一眨。

何为临歧路,泪眼如杯斝。史成卿再回,儿大来相迓。

莫用再踌躇,珍重香罗帕。感君慷慨意,纵身随大化。

追对了热点的范曾,乐不可支地拿这幅作品参加了毕业展览,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从此24岁的范曾名声大振。开始成就了羡煞无数画家的功名之路!

由此可见,范曾生命中的精明和自信,在中国画坛可谓前无古人,但又不敢说后无来者。

关于自己对自信的看法,他曾颇有风趣的对朋友说:其实能做到自信,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做到自信这是很不容易的,李太白讲:"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蒲松龄也讲:"遄飞逸性,狂固难辞",这样的人才够称上狂,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

范曾自评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2005年他的大幅画作在荣宝斋以7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当时有人议论:范曾的绘画价格太高了!结果范曾听后又语出惊人:"我从来就觉得我的画价格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在国外,那些顶级绘画大师的作品都是以平方英寸论价的,而我们中国画家还是以平方尺论价,你说,我的画贵吗?"

小编还有一篇关于八大山人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看,高下立现。(链接直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公众号大米艺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范曾为徐悲鸿补画,公开宣称已臻巨匠境界|走寻
范曾为徐悲鸿补画,收藏家4370万拍下,2年后却赔了1000多万
郭沫若为范曾《文姬归汉图》题诗
徐悲鸿画一半不想画了,范曾自信补画,翻车了吗?
徐悲鸿范曾《六朝诗意图》
秋拍:徐悲鸿底稿、范曾补景 《六朝诗意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