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样欣赏中国画,中国画欣赏的三大看点:气韵、笔墨、章法

小丽说山水画 2019-12-19 16:29:03

前言: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生宣、熟宣)、绢等;中国画的题材主要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关键词:艺术、中国画、国画赏析、气韵、笔墨、章法

正文:

01

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清方薰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

北宋 范宽《雪山萧寺图》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北宋 巨然《秋山问道图》

图中上部,主峰高耸,几出画外,但其势柔婉,与北方画派的坚凝、雄强显然不同。画法方面,谁能用淡墨长披麻皴,不为奇峭。

02

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

明 吴伟《江山渔乐图》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在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

明 李在《阔渚晴峰图》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或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画家千锤百炼,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结果。

明 唐寅《落霞孤鹜图》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与水墨的协奏。墨分五色,释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阶,并由五种色阶之间(加水量多少)形成的无数细微的渐变。唐代张彦远在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而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卒。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说明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中国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中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明 吴伟《灞桥风雪图》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用墨有几种主要方法,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宿墨法、渍墨法、蘸墨法,等等。好的画无不在用笔、用墨、用线、用水方面有高妙之处,在画面上显现出浓淡干湿变化。古人说的好,“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这个道理。

唐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03

欣赏作品要看章法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提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即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特或平庸,构图至为关键。

明 唐寅《湖山一览图》

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作者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具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沈周《京江送别图》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

明 朱端《烟江远眺图》

中国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诗、书、印于一炉。宋人邓椿说:“画者、文之要也。”“画到极至”谈何容易,能创作出一两件与众不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并非易事。因循守旧不行,越雷池甚远也不行;不师古人不行,师古不化也不行;不师自然、不师心不行,走捷径、搞旁门左道更不行。

绘画有高有低,因而就有了不同时代的品评标准。张怀瑾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朱景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黄修复则强调“逸、神、妙、能”四格,张彦远定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品级。不论是神行逸后,还是逸先神后,都说明中国画始终追逐着高品位,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高雅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

董源《寒林重汀图》

结语: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六法”精论,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憾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画章法之经营位置
如何欣赏中国画之探讨
王雪涛花鸟画中的气韵、笔墨、章法,您看出来了吗?
保定晚报电子版
史上最全《中国画》——收藏+传阅
知识大普及!这才是中国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