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志光先生知守为上岁月画迹?郭志光资料背景?郭志光作品赏析?
名师在线 2019-12-20 15:36:11
《天庭林野猛气纯精》246×124cm

传统是历史的积淀,也是迈向未来的基础。中国画历千年而不衰,至今愈见妍丽光彩,根源在其文化品格和价值。一个中国画家的成功,在于既有传统的精神凝练,又有现实生活的砥砺,是内在文化品格和价值的新的生成与倡扬。郭志光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大写意花鸟画的进一步的拓展和发扬,既有江南画风之苍茫之润,又有北派画风之粗犷奔放,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品格和艺术风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笔墨写照人生。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其性格、禀赋、生活环境和创作经历有直接关系。郭志光先生早年接受正统美术教育,其国画创作有深厚的传统基础,此后数十年教学生涯更突出了艺术院校国画教育系统化、学科化的特征。因此其艺术创作既有传统又有当代,写生、素描、书法、人文素养等创作主张和教学理念相融会,具有传统精神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若拘泥于物象,则失去笔墨精神,难有精神超越,只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能达到花鸟寄托的艺术境界。郭老在花鸟画创作中融入情感,表现精神,融入了艺术家的人生阅历,体现了生活的态度、艺术的追求和美学的精神。

  传承方能出新。研究郭志光先生的花鸟画教学理念与方法,比较分析花鸟画教学的传统师承机制与当代学院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对当代高校花鸟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花鸟画教学与地域美术发展、高校花鸟画教学与美育以及花鸟画创作及教学的当下精神关注等诸方面展开探索。有助于通过对花鸟画艺术创作、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系建设展开的研究,更深入地探索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与教学问题,为中国画创作与中国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持与经验借鉴。“天工开物、匠心独运”,我们既要取法自然而实现美的创造,也要不断汲取前辈可贵的艺术经验,取用传承,实现新的发展。(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郭志光善于用墨用色用水,泼墨与破墨、彩墨与泼彩等表现手法在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发挥,而且在传统技法上他还不断进行着革新和拓展。郭志光对于“随类赋彩”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论。他用色讲求色彩用于墨中而不滞,纯色浓施而不俗;他善于将朱砂、胭脂、石青、石绿、藤黄等颜色与水墨融合进行画韵的调理,借以弥补墨色调合间表现力度不足的缺陷;他善于将花草的枝叶、鸟兽的身躯、山水的树石用墨彩分离法深化线的造型和墨彩韵味,在色彩的点染与融汇中彰显出了奇异的表现力。他在近年来的绘画实践中不断创新艺术理念,将中西合璧的探索有意识地运用到创作之中,通过大胆的艺术革新寻找和发现花鸟画的新语言、新技法和新意境,并且在其“海鱼”系列和“荷花”系列中取得了成功。

逆水而跃 力争上游

◎郭志光简历

  郭志光,字玄明(亦署悬明),室名三面佛山望外楼、知守斋,号擂鼓山人。1942年生于山东潍坊书香世家,中学时期曾受教于著名画家徐培基、侯卓如先生。1962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科专业,师承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沙孟海、刘苇诸位近现代中国画名家。毕业后留校工作,1974年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至今。

  郭志光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名誉会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系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1年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郭志光幼年学画启蒙于潍县乡贤徐培基,1962年考取浙江美院,师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刘苇诸名家。在浙美上学和工作的12年间,他在诸师的教导下打下了坚实的中国画基础。在校期间,他亲历了中国画教学创作中关于是否引素描于教学、到底要中西融合还是中国画要与西画拉开距离等观念的争论。他深受潘天寿反对简单地用素描改造中国画的做法,以及强调临摹、白描、写生和笔墨作用的观点的影响,于是选择了学习继承中国画传统再进行创新的路子,在探讨花鸟画书写与表现新形式方面不断取得成功。

从继承传统方面来看,郭志光写意花鸟吸收了浙美诸师的艺术成果,将潘天寿的博大劲健、吴茀之的潇洒豪放、诸乐三的淳正厚朴、陆抑非的灵动飘逸、陆维钊的精致严谨进行了化合,并由此上溯徐渭、八大、吴昌硕之文人画风格,且借鉴恽寿平、华新罗、任伯年及宋人画法,由此而使作品呈现出风骨劲健、构图奇崛、清淳豪放、沉雄朴茂的绘画风格和人文境象。

郭志光在承古尊师、传承中国绘画文脉中还十分注重出新,他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学养修为,煅铸出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这些既体现在他的梅、兰、竹、菊、桃、荷、藤萝、鹰鹫、山猫、鱼虫等通常题材的笔墨写意作品中,更体现在他进入21世纪后所创作的泼彩泼墨的大写意作品中。

尚骨硬之美、抒线条之劲,是郭志光绘画用笔的艺术审美追求。他认为,做人需要骨气,作画更须如此,其根基则归于用笔用线。他由潘天寿的骨法用笔上溯至明代浙派戴进、沈启南、蓝田叔三家及至清末吴昌硕,以承古人用笔力能扛鼎之势为要,力求自己的书、画都具有阳刚之气,彰显骨之力、力之美。其作品中鹰鹫、山石、丛草、杂花如同书法中的“怒浪挟石,渴骥奔泉”。在其《鹰鹫山石图》中,岩石不求圆润、玲珑,但求方折突兀、陡峭坚凝,直接表现出了其个人精神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民族品格的一致性。郭志光线条之骨力来源于多年的习书之功,他将书法用笔特别是其擅长的行草用笔引入绘画之中,充分发挥了书写性在花鸟画中的作用,使古人的“骨法用笔”“多力丰筋”在绘画中得以尽情发挥,使绘画作品靠雄健的笔力和奔放的线条传达出一种大气磅礴的诗意豪情。

潘天寿以笔力雄健、构图奇险开创了大写意花鸟刚健雄奇的风格,把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郭志光则在继承其师构图风格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开拓新的构图方式,他不因袭古人和师长的绘画构图模式,不流俗于一般的笔墨构成。他的绘画注重构图的协调与反逆、设险与破险,以险破险、出奇制胜、简约刚健、奇崛雄峻,使画幅中的气韵气势、疏密虚实、笔墨布白等都呈现出千变万化之态势,营造出画面独有的美感,进而又以画面形式的美感抒发出“迁想妙得”之意境,实现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意境升华,也展现出了画家的学识与才情、品性与心胸。品读其近年的画作,或顶天立地,下方留出大面积空白,形成疏密对比;或写雄鹰展翼、物象冲破画面之壮阔境象,从而打破了传统绘画构图的固有格局,实现了以饱满求空灵、以空灵求突破的目的。尤其是他的作品《醉秋风》,一上一下两块巨石拔地盖天,两石中间极窄狭的留白空间中夹着一只弓身眺望的山猫。尽管山猫头顶上是几欲压下的巨石,它却自由自在地在郁勃苍劲的芙蓉花相伴下观赏着巨石下的水草、野花、凫鸭。在刚健雄强的笔墨中、在设险破险的构图中,郭志光既以形象的拟人笔法绘写出山猫的情态,彰显出自然物态的活力与生命的动势,又使作品洋溢着一种生动的情趣与自然气息。这种构图形式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中一枝独秀,这是郭志光从传统中出新的又一次成功突破。

郭志光艺术风格

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欧阳希君:

他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不断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古人和师长的绘画之道,从而为创造自己独到的绘画语言和画风奠定了基础,形成了郭志光教授的画作刚柔相济、博大雄浑;南北璧合,苍润淋漓。

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张士增:

从中国画研究的角度讲,写意花鸟画极能代表传统中国画的语言特征和审美理想。在写意花鸟画中,笔墨语言的驰骋、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念,都集中体现了中国画的意象审美特质。因此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画家大师辈出,如青藤、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

这些大师在成为后人楷模的同时,也在我们面前树立起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所以,只有那些善于向他们学习而又敢于并且有力能逾越这些高峰的人,才能取得历史性的成绩。郭志光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早年在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学习,在花鸟画方面深得潘天寿学派之精髓,学成后回家乡任教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他的艺术风格,在笔墨、造型、构图等诸方面都对传统写意花鸟画在继承中有所突破和发展,体现了老、辣、奇、险的独特审美特征。使作品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而在精神内涵中又透露出妩媚的韵致。郭志光是一个真正的写意花鸟画传统学派的学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与他同年龄段的其他画家很少能与他匹敌,所以他具备了成为花鸟画巨匠和大师的先决条件。他的传统笔墨功底和对传统花鸟画的深刻理解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气质是第一流的。而郭志光又是一位不事宣传、不求阔达、不喜张扬的画家。这就给他的艺术市场留下了相当大的升值空间,相信不要多久,全国更多的收藏家和投资家都会认识和注意郭志光。

著名书画家、山东省书协名誉主席魏启后:

历史悠久的中国绘画,一直沿着一条独步于世界艺术之林以外的僻静道路前进着。中国的宋元文人画早已登上了极高的艺术高峰,加上它源远流长、独辟蹊径,极难攀登,所以它在如何向前发展、变革的问题上,便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也造成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绘画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即使在国内也同样是曲高和寡。高层次的中国绘画,只有在群众文化素养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接受。至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儒

家、老庄哲学思想大量输出、传播之后,中国绘画自身经过不断积累和自我完善、进入崭新的飞跃阶段才能实现。否则,中国绘画在西方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冷遇和不公的评价。明清以来,众多的画家在发展中国画中各有一定的突破和成就,但从发展变革的根本要求来评断,长期以来还是处于积累阶段。众多的中国画家仍在为此而努力,而且取得了可观的成就,郭志光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成就是卓著的,笔者仅就个人所见,谈几个方面:

一是在深厚传统基础上的蜕变。郭志光从白阳、青藤、石涛、八大、吴昌硕、浙美三老这一绘画体系里成长起来后,就进入了蜕变的阶段。他借鉴吴昌硕画桃的点法,创造了莱阳梨的画法。桃与梨的形状、色泽、枝干无一相似处,而由于他对吴昌硕点法的妙用,大气磅礴的暗合,虽一脉相承,蜕变的痕迹尚存,但决无效颦之嫌。他画鸭、画猫头鹰,把八大自然优美的线条特征隐藏起来,化为内涵的东西,代之以巧妙的没骨泼墨。虽从八大变化出,但形离而神合。昔赵子昂、倪、黄、吴、王皆从懂巨变而各自成家,这与郭志光之从浙美三老蜕变而来是同调合度的。

二是泼墨泼彩的妙用。郭志光特别擅长大章法大写意的创作。他的泼墨、泼彩脱尽了世俗的那种笔飞墨舞、纵意使气、表面热闹实则轻浮浅薄的习气,而是采用浓度、湿度异乎寻常的彩墨大块和干沙笔的线和点,果断地铺出蕰藏在胸襟的意境,然后在这片朦胧的意境中刻意经营,逐步使物象充实起来,求得虚实相当、相得益彰的效果。他的大幅荷塘、月夜丛林等,都表现出他进入了一个独有的、新的境界。

三是在表现景物的深度、厚度、空间距离上,打破了靠云水烟雾拉开距离、交代得过分清楚简单的旧套数。他善于在画面的同一位置上,把极大的空间从近景里透进去。所以他的作品多以枝叶繁茂、层次交错、丰满浑厚取胜。例如那幅盘旋于群山深谷的苍鹰,不靠空白来衬托--飞鹰的雄姿,而是用虚实得宜的点和线分布于鹰的周围,把鹰和群山深谷之间的空间层次充实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深山空谷、荒无人迹的大自然境界。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独创,弥补了传统中国画技法上的一大短处。

四是色彩的妙用,形成了独有的郭志光色彩。他的水墨花鸟往往不用颜色,全靠水墨的妙用去充分表现对象。但是用色时,就绝不是为求画面的热闹,更不是为讨好缺乏欣赏力的读者,而是通过色彩的妙用,更完善、更充分地表现自己对特定环境条件下光和色的特感受的意境。那幅月下丛林中的猫头鹰巨幅,画面上没有放进月亮,猫头鹰在画面上也并不那么显眼。一眼看去,就立刻感受到自己已置身于茂密阴湿的丛林夜幕中。繁密枝叶间透出的月光,美妙得有点冷峻,仿佛洒满自己身上、脸上,觉得举目就可能看见一只猫头鹰正在窥探自己。果然猫头鹰就兀立在那里,两只眼睛亮得吓人,使人不寒而栗。细看去,丛林之夜的色彩美极了。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丰富的美丽的色彩,而这幅画把我带进了往日的回忆,使我从回忆的幻想中意识到这些色彩的确是真实的,是本来就有的。细审颜料的成分,除了国画色的妙用之外,还点缀了少许西画颜料。另外一张大幅荷塘,则是独特地层现了阳光、水光、露光、花叶之光互相辉映的奇妙色彩。宋代杨万里那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我也从来没有认真体味过。这幅画使我懂得了"别样"两字的丰富内涵。

我同郭志光在日本举办展览的时候,全日本书道联盟副理事长种谷先生,就特别称赞他的画色彩好,说:"这是郭先生特有的色彩。"我觉得这个说法不过分。

墨魂画魄 气韵纵横 邵大箴:

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记:“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这里,恽南田用了四个“情”字,说明情的不同表现,都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纵观中国历代的花鸟画,从宋代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明代徐渭的《杂花图卷》,恽南田的《五色菊花图》,清代郑板桥的《丛竹图》等等,我们都可以细微地欣赏到这种“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文人最高意境,彰显中国花鸟画的生机盎然、摇曳生姿、润泽吐芳,使得画中每个细节都洋溢着韵律。潘天寿先生认为“我国的花鸟画的成就,是站在世界的最前列的。

1962年,郭志光考上了中国最早的高等美术学府之一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的花鸟科,那是浙美第一届分科招生,全国只招了五名花鸟画学生,这确实引以为自豪。从此,郭志光投身于花鸟画的艺术生涯五十余年。

郭志光1942年出生于博大深厚的齐鲁文化之地——山东潍坊的一个书香世家,爷爷曾是小学校长,喜欢书画收藏,后来成为国画大家的郭味渠和于希宁当年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中学时曾受教于著名画家徐培基、侯卓如先生,郭志光从小对书画的爱好就在这样的翰墨氛围和书香气息中耳濡目染。受到了传统艺术的哺育和滋养的同时,又加上自己的刻苦勤奋,终于得到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当时潘天寿先生亲自出题,不考素描,只考花鸟,足见他对花鸟画技巧的重视。在校期间,郭志光深受潘天寿之壮美、吴茀之之健拔、诸乐三之浑厚等前辈艺术风格的影响,也从他们的人格和品德等方面获得教益。当年听陆抑非和陆维钊先生的课,一个“活”,一个“严”,让郭志光终生难忘。

除了课程外,郭志光还大量临摹和研究李苦禅和吴昌硕的笔墨,又从八大山人那里学品位,努力培养自己特有的画风:凡举笔落墨间,刚而有柔、润而不枯、知白守黑、气韵纵横、墨魂画魄尽显格调中。多年来,郭志光深悟中国传统绘画“气韵生动”乃“六法”之首,牢记潘天寿先生循循教导的“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

“意境”,一直是传统花鸟画家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尤其随着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兴起,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而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强调抒情言志,同时努力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郭志光经过多年的钻研八大山人作品中的黑白和构图处理,结合他对吴昌硕绘画的体会,作画时认真对待奔放与法度、精微与气魄之间的关系,并在虚实相生、刚柔互补中秉笔落墨,把绘画的结构与笔墨疏密结合得恰到好处,强调客体物象与主观感情的统一,构筑出一幅幅水墨大写意花鸟作品,如《湖光十色》、《风雨同行》、《五彩秋韵眠东风》、《喜秋晴》等作品。

吴茀之先生在评价潘天寿先生的画时用了六个字“重气机,讲格调”,几十年来,郭志光一直将其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准则,并对潘天寿作品的研究颇为深透。从继承方面来说,作为浙江美院花鸟科的学生,郭志光并不仅仅以能模仿老师笔下的一只鸟、一块石头而满足,他通过观察、写生,体会老师的经验,在有自己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赋予作品以自己的个性特色。相对气韵、意境来说,绘画的格调更难把握,可以说是一种墨魂画魄,反映作者的精神境界。长期以来,郭志光注重人格和画品修养,在画面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正大气象,这见于他的《气骨峥嵘》、《远瞻云际》、《雄无可争》、《云霄万里来》等作品。郭志光说,“我想把花鸟画的题材扩大到人周围的环境。并不是画一枝花、添一只鸟就是花鸟画,花鸟画应该表现人与周围自然生态的感情。”也就是说,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纯粹描花绘鸟。在这一点上,郭志光推崇齐白石画中的人情味、生活味、传统味,那种用简约直率的笔触,精于传神达意,同时又幽默天真,饱含浓浓的人文情愫和生活意趣,哪怕是画几颗樱桃、画一只虾,让人感觉与生活拉得很近,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郭志光的《鱼之系列》、《荷之系列》、《鹤之系列》,浓浓地表现出自然生态与人相呼应的气息。从笔墨上看,他也从重视水墨开始到关注彩墨的探索,郭志光的彩墨作品看似浓妆而不艳丽,鲜活、生动,丰富、浑厚,折射出画家自身的精神空间和心灵图景,能让人沉浸在他营造的具有纵横气韵的鸟语花香中。

郭志光不论是画雄鹰、熊猫、山猫、苍鹫、游鱼、白鹤、虫蛙,还是花木、奇石、山野、湿地、瓜果,都寄寓物象饱满的生命力。他在这方面的成果,既是来自于他对于前辈先贤的传承,也是他自觉进一步探索所取得的。他认为潘天寿等先生留下来的艺术经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发扬。所以他想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并有所作为。他处理鹫、鹰、飞禽这些题材,从画幅尺寸、笔墨形式、布局、境界等方面缜密思考,精心构思,求宏大的势和精妙的细节。他用陆抑非先生的话告诫年轻学画者:一个好的艺术家永远是“眼高手低”,一个不争气的画家很可能是“眼低手高”。这句话的意思是:画家的眼界高,艺术格调才高,绘画的技巧要随着眼界走。郭志光就是一位眼高、手高、格调高的艺术家,他在中国花鸟绘画领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始终保持自己艺术的鲜活之气和新锐之气,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现代的开拓气息,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志光|当代齐鲁画风的承传者与创造者
视频 | 中国花鸟画大家郭志光先生艺术专题片
张立辰 |“高峰之路”当代中国画探索研究展艺术家推荐
张立辰------当代中国画大写意花鸟的领军人物
海派花鸟画还能走多久?
中国近现代花鸟画的衍变|南潘北李:写意花鸟画的推陈出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