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交流材料
湖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交流材料
时间:2014-06-27编辑:公共文化司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文化部门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要求,根据“四化一机制”的改革导向,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着力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绩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我省对公共文化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省委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州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写入《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省人大对全省基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审议;省政府2012年、2013年两度召开全省公共文化建设现场会;省政协连续两年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案确定为主席督办件。我厅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谋划推进各项工作。2013年,厅党组确立了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艺术创作、壮大文化产业”为三大支撑的发展思路,把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摆在文化工作的突出位置。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基础更加坚实 

  2013年全省文化总收入(不含文物)24.67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增幅达45.2%。“十二五”以来,省级以上补助地方专项资金约14.01亿元。一系列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据统计,省直重点工程、市级“三馆”工程、县级“两馆”工程,全省共有140个场馆纳入新建,总建筑规模近100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达100多亿元,超过建国以来“五年计划”投资总和。同时,为9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64个社区文化中心、209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发了总价值1.86亿元的活动设备;为所有县市配发了总价值3000余万元的流动舞台车;为44个县市配发了总价值925万元的流动图书车;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共计42000多个基层中心(服务点)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今年4月,又联合省委宣传部等四部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全省乡村社区广场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广场建设,配置必要设备,改善村级文化活动设施条件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为丰富 

  一是免费开放惠及民众。制定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评办法,深入推进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活动数、服务人次明显增长。2013年,全省公共图书馆举办培训班990次、举办展览552次、参观展览达135.8万人次,较免费开放前分别增长91.9%、88.0%和96.5%。 

  二是群文活动不断繁荣。成功举办面向农民工、少数民族、残疾人、中老年人、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全省性活动23项,形成较强带动作用。据统计, 2013年,全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1033次,约1096万人次参与,其中96.2%为县及县以下组织,平均每月各乡镇、街道开展活动约1.42场。 

  三是文化服务品牌整体推进。创办公益讲座“长江讲坛”,一年来已举办百余场,现场观众6万余人次,电视观众遍布全省,平均上座率达126%,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429次。设立“楚天群星项目奖”,引导各地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品牌。以公益讲座为例,全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达57个,年举办1600余场次,听众逾60万人次,与社区文化活动品牌、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共同构成我省文化服务品牌的鼎立“三足”。 

  四是送文化下乡常办常新。以湖北艺术节、地方戏曲艺术节、百团上山下乡暨新春金秋巡回演出季、“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湖北优秀剧目全省巡演、群星奖优秀作品巡演、秋之韵·东湖之滨音乐会等活动为依托,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落、企业工地、高校军营,年均送戏下乡2.6万余场次。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建成图书流动点5138个,2013年送书下乡400多万册。 

  (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不断创新 

  为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全省各地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服务形式。服务平台方面,武汉市以各区图书馆、流动服务点、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点为基站,通过汽车图书馆、流动图书车、24小时物流服务进行串联,对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网络、汽车流动服务网络、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络进行数据、图书、物流的三连通,构建立体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市民提供“15分钟阅读圈”服务。服务手段方面,孝昌县在图书馆开办“儿童知识银行”,将文明阅读、阅读量积累、写读后感等行为与不同额度的知识币挂钩,定期颁发“知识大富翁”荣誉证书,允许“取款”换取等值礼品,鼓励了少年儿童的求知兴趣,也带动家长走进图书馆。服务机制方面,仙桃市扩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功能,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监管平台,不间断实时远程监控,确保文化站按时免费开放。 

  (五)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培训。2011年以来,举办湖北省公共文化管理干部培训班等全省性培训35期,培训人员2665人次,先后邀请李国新等12位国家级专家来鄂授课。去年以来,挂牌成立湖北省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实施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选派30多名专业人才、招募400多名文化志愿者到“三区”县级文化单位服务;并集中为“三区”培训业务骨干,今年已举办“三区”县舞蹈编导培训班。据统计,近三年省、市、县三级年均举办各类公共文化培训500多期,培训学员13000余人次。二是扶持社会团队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下发开展社会文艺团队普查、建设的通知,努力实现文化活动由群众当“角儿”。恩施市扶持固定开展活动的群众文艺团队180多支,成员8000多人。阳新县累计发展采茶戏乡剧团5个、民间文艺协会20个、业余文艺团队386支,总人数约1.1万人。秭归县政府2013年专门表彰茅坪镇橘颂社区业余文艺宣传队等20个优秀民间文艺社团。三是文化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逐步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单位建立文化志愿者组织。2013年,组织全省性志愿服务活动19项服务群众80万人次。 

  (六)基层文化服务发展路径渐趋科学 

  2012年底,我们联合省财政厅,于全国第三、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经评审,2013年7月公布第一批省级创建示范区名单。此后,相继完成了制订创建过程管理规定,开展示范区创建研讨班、启动制度设计研究、组织专项督导、进行网络学习、举办联络员工作会、示范区创建推进会、发布创建破解难题目录等一系列工作。省级示范区创建已成为提升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引擎。各创建示范区在工作中,进一步掌握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把握了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导向和主要任务,正严格对照创建标准,探索加强现代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争取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带动全省发展。 

  (七)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程度提高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全省形成规模和影响的基层民办公共文化机构已达40多家,如民营企业家捐资近4000万建成的云梦祥山博物馆、鄂州市梁子湖区民间募资1100余万元修建的邱庄农民文化宫、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童爱武兴办的文化艺术中心、著名画家董继宁自筹经费在鄂南山区兴建的纪山大屋·董继宁美术馆等。全省博物馆办馆主体日趋多元,新审批设立武汉白求恩纪念馆、武汉壶语堂博物馆、湖北兰文化博物馆、武汉虞小凤指画博物馆等10多家民办博物馆。这些民办文化机构扎根基层、服务基本,积极参与和承担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前期,我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仍处于“补课”阶段,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相比,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相比,与贫全省广大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部分基层政府主导责任落实不够,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仍然薄弱。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受地区条件、经济水平和思维惯性的影响,部分基层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认识有待提升。没有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基本职责牢牢抓在手里,没有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部署落到实处。部分地区公共文化设施虽然“全设置”,但设施规划不科学、陈旧老化,覆盖面和服务能力有限,甚至被挤占、挪用。部分地区文化事业经费虽有增长,但在财政支出中的总量仍然较少,投入结构仍有不足。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编制少、专业人才匮乏、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较大范围内存在。 

  (二)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脱节,一些地方对配套设备购置及维护、资源建设、服务开展等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设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统筹,难以发挥综合效益,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三是绩效管理滞后,一些地方文化部门思想上“等靠要”,工作举措单一,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手段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错位。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均等化水平不高。从城乡看,公共文化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尚未根本改观。从区域看,不同地区公共文化投入差距较大。从群体看,当前贫困群体文化服务、流动人口文化服务、老龄人口文化服务、残障人群文化服务等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关建议 

  (一)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明确将公共文化建设主要指标纳入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加大有关指标分值,层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的硬抓手。参照“科技副县长”实施办法,在全国组织实施“文化副县长”选派工作,支持基层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二)健全公共文化财政投入政策。参照教育事业费投入办法,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增长、目标比重。新增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开支:一是提高免费开放经费补助标准,完善免费开放经费核定机制,避免“大锅饭”、“一刀切”,以财政投入为杠杆,实现激励约束导向作用。二是取消贫困县市本级财政配套经费,由国家、省级财政兜底。三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增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和县级“两馆”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四是建立村(社区)文化专干补助经费政策,给予个人适当补贴。五是增设社会文艺团队扶持基金,激活民间文化资源。 

  (三)强化基层公共文化队伍。 深化乡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由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对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在行政村、社区设立文化辅导员岗位,纳入“三支一扶”计划,吸引有文艺专长和兴趣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服务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抢抓机遇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厅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按照文化部的部署要求,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举措和办法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使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惠及全省城乡群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赞!100余名丰泽文化工作齐聚,学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崔为工在郑州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河北省迁安等10县(市、区)获 首批省级示范区创建资格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附件3)
中国文化报:探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公共文化建设迈入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斐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