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 71 讲
三仁汤
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三仁汤的临床应用。三仁汤现在在临床上已经突破了在《温病条辨》原著里主治提到的温病初起,或暑湿挟温这个前提,现在在内伤杂病当中,也广泛使用了三仁汤。这方面临床报导很多,我个人觉得三仁汤具有它一定的优势。它对湿邪,用三焦分消,同时畅通上、中、下气机,符合三焦水道生理特点。所以在袪除水湿之邪的时候,它全方药性平和,适合于服用时间较久,副作用较小。所以很多集病过程中产生水湿,因为慢性疾病不断产生水湿过程当中,三仁汤在疏理水湿方面是比较适应的。
这里我举一些内伤砸并当中,一些比较灵活运用三仁汤,和习惯上传统主治有一定差别的地方。举一些病案:
1.     我们在用三仁汤治疗外感疾病伤湿的过程当中,偶然发现就是它对一些五官,有筋肉瞤动这类特点的,有缓解作用。水湿浸渍在筋肉,由于引起或者身上肌肉跳动,或者比如说我们眨眼睛。我记得在带研究生临床实习的时候,有一个农村的女孩感冒了。来看病看的是感冒,当时年轻医生先给她检查,检查完到我这辨证论治,当时用的三仁汤,开了两剂药,因为临时发病是感冒,母亲给她抓了一付药,吃后过两天,她母亲又带她来,来了一般我们都是研究生,年轻医生,先接诊检察。她来的目的,说要查上次那个方,还想抓一付吃,说上次只吃了一付,方药房收走了。问她现在怎么样?她说感冒好了,我还想吃一付那个药。感冒好了,为什么要吃?她说小孩子一两个月,一直眼睛有点水汪汪特别眨眼睛,好像他们觉得是个坏习惯,结果吃了这个药以后,她家里觉得不知不觉感冒好了,眼睛也不眨了。经她这样一提示,我们一位研究生想起上次检查的时候,觉得这孩子怎么老是眨眼睛,因为当时主要是考虑感冒,研究生一看,果然她的眼睛不眨了,因为当时大家也都觉得这小孩子眼睛眨得很厉害,连续的眨眼睛。后来大家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怎么吃了三仁汤感冒好了,眨眼睛也好了。所以当时我们讨论,认为水湿浸渍筋肉,眨眼睛也是水湿浸渍筋肉造成的现象。就像真武汤证里,张仲景讲的筋惕肉瞤真武汤证是阳虚水湿不化,水湿浸渍在筋肉,造成筋肉跳动。《伤寒论》里讲,筋惕肉瞤,那水湿浸渍在眼部,眼皮,它也可以产生这种眨眼睛。类似于发生筋惕肉瞤这个特点。用三仁汤它来祛除水湿,这个方利湿力量很强,而且它还能够疏通三焦气机。三焦分消,宣畅三焦气机。所以同时也就治好了眨眼睛的这个病。
大家后来当然在基层一带,进行治疗的时候,和基层医生谈到这个,遇到这类病人,他们试验用三仁汤,也有作用。所以这启发我们,不同的病,异病同治,关键在抓住病机。它属于水湿为患,水湿浸渍筋肉,三仁汤有一定的作用。
2.     另外你比如说对于精神病,中医往往认为和痰有关。所以精神病中间,我前面有些方曾经提到过,精神病两大类,(1)痰迷心窍,(2)痰火扰心。就有偏寒偏热不同。痰火扰心型的,用泻火逐痰的方法,是一种峻治的范围。痰迷心窍,涤痰,包括涤痰汤这一类,那也是用比较强有力的方法涤痰开窍。有一些精神性疾患,它并不是反映的症状非常剧烈。病程进展比较缓慢。呈现出一种时轻时重、时好时坏。那这种疾病,它和体内的痰湿较重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还综合有其他因素。
我们遇到一例病人,这个病人他是相当于中医所说的痴巅,巅证。就对事物反应较慢。发作有的时候精神就不太清楚,他来看病时,家里人带来坐在那里,你不喊他,他不坐下。坐下以后应该离开了,你不跟他讲,他不会起来。所以神情比较呆滞。是一个30岁左右的男性。同时,他其他症状,据家里人反映,平时有一些气虚的表现。乏力、纳差、精神萎靡,还有一个特殊症状,他每次小便的时候,觉得没有力气,小便要时间很长,小便不大通利,所以当时我们根据全身整体辨证,是用补中益气汤来调整。但是配了个三仁汤。这个实际上既在益其升举之本,又考虑水湿壅滞,用三仁汤也比较平和。能够平和的祛除水湿。用这个方以后,逐渐的整体的,因服用时间较长,整体的气虚状况得到改善,精神慢慢好转,而且小便逐渐通畅,将近半年的治疗,基本恢复正常。这是个银行工作人员,基本恢复正常。
所以三仁汤可以用来通过渗利水湿,来治疗一些比较奇怪的病。
3.     另外像消化系统的一些肿瘤,消化系统的肿瘤通过做化疗,化疗以后,化疗的反应往往集中反应在两个方面,(1)伤气伤阴,尤其是伤阴,(2)病里产物的产生。因为体内正气亏虚了。排除病理产物的能力降低了。可以相应产生痰湿、瘀毒这一类病理产物。尤其在消化系统,产生气阴两伤,特别阴虚有挟湿这种情况,在放疗以后这种病例很多。我们往往配包括像增液汤,生脉散,这类扶正的方剂,跟三仁汤这些联合使用。当然有些还结合,有的根据不同病例,包括一些肝癌化疗以后用支持疗法,中西医结合,用中医来支持。用柴芍六君配三仁汤。病情发展中有的阶段,可以用刚才说的生脉散、增液汤,这些配三仁汤。像肺癌这些病人,我们也用像百合固金养阴清热,和生脉散结合软坚散结的药,来配合三仁汤这样使用。这样观察发现,病人可以改善由化疗所造成的一些破坏,每次化疗以后服用这个,能够逐渐的加速他的恢复,为下一次化疗创造条件。
所以三仁汤在内伤杂病当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这是一张很好的一个常用方剂。
甘露消毒丹
主治证候
湿热。我们教材上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也就是湿温病当中,病邪在气分。有湿热并重的特点。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汤比较,病机方面,第一个大的差别,它是湿热并重,不像三仁汤是湿重于热,它是湿热并重。另外临床表现,甘露消毒丹的主治,涉及范围很宽,邪在气分,气分很广义,所以从教材主治的项目里,可以看到湿热以中焦为病变中心,涉及到上下内外,熏蒸上下内外。从体表来讲,湿热交蒸,可以出现发热、肢酸、倦怠,这都是湿困,湿邪阻滞裹结经络,湿邪困阻阳气,造成发热、肢酸、倦怠,湿邪,湿热交蒸,中焦为病变中心,胸闷腹胀,湿热要熏蒸四旁,熏蒸肝胆也可能发生身目发黄,就是同时产生黄疸。甘露消毒丹它的病机是湿热并重。有一组热毒上壅的表现。热毒上壅表现,咽喉,两颐可以肿痛,明显有口渴,这些和三仁汤证差别很大。三仁汤证它虽然上焦湿热,它湿重于热,没有一组上部热毒症状。甘露消毒丹证有明显的上部热毒症状,同时还有湿热下注的表现。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这些是下部湿热,从舌像、脉像,苔白,或者厚腻,或者干黄。这根据它热的程度反应不同。但热像比较明显。脉濡数,滑数,都反应了湿热。热像明显的表现。
所以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汤这两个方,一个是属于湿重于热,一个属于湿热并重。当然也有一些参考书或者地区教材里,把甘露消毒丹的病机谈到热重于湿,也有这样提法。但普遍性的提法是湿热并重。对它主治证候的把握,可以说从内湿热阻滞气机,到外影响湿热交蒸反映在体表,发热、肢酸、倦怠;以及湿热上壅,湿热下注,上下反应非常广泛,症状反应非常广泛。这也使得甘露消毒丹使用面很宽。应用的面较为,适于湿热并重证,它的适用面很宽。
功用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相结合。
这里仍然体现一种三焦分消的方法。利湿(清热利湿)这个治法名词,它是针对湿热下注。也就是从下焦排出湿热,化浊,芳化。芳香化湿是作用于中焦常用的祛湿方法。清热解毒,针对了甘露消毒丹证,有一组上焦热毒上壅的表现。所以它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体现了上中下三焦分消这种治法。
方解1
滑石
利水,下利湿热
茵陈
利水,下利湿热
黄芩
清热解毒燥湿
石菖蒲
芳香化湿/td>
藿香
白豆蔻
木通
增强滑石、茵陈的清热利湿
连翘
作用于上部,都能清热解毒,散结利咽喉
射干
薄荷
贝母
甘露消毒丹君臣佐使的安排,一班有两种分析方法。第一种分析方法,按照功效结合药量这样来安排,所以滑石、茵陈、黄芩,是原方里边用量最大的三味药。根据君药往往是在常用量范围内用量较大的药这点来看,滑石、茵陈、黄芩为君药。而这个方利水力量还是比较强的,用了滑石、茵陈。后面还有木通协助起到清热利湿作用,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黄芩是针对热毒上壅的,黄芩作用于上焦,能清热解毒,又能清热燥湿,这三味药在全方里用量偏大,相比是用量偏大的。作为君药,上清热毒,下利湿热。
臣药,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这三味药都有芳香特点,长于芳香化湿。芳香化湿作用于中焦。剩下的药物,都是作为佐药。其中木通是增强滑石、茵陈的清热利湿作用。连翘、射干、薄荷、贝母这四味药,共同特点,它都作用于上部,都能清热解毒,散结利咽喉。配合黄芩解决上焦热毒壅滞的问题。所以全方也体现出三焦分消。这是甘露消毒丹的方义分析。结合用量特点。安排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情况。
但这种方解,历来还有一类安排方式,这个方式就比较简明扼要,是根据功效的分类来的。由于这张方强调的是湿热并重,甚至于由于强调这个方热毒比较突出,热重于湿,而且用的药味来讲,有五味药都集中在治疗上焦热毒,黄芩、连翘、射干、薄荷、贝母,共同的来说都能清热解毒,能够清热散结,针对上焦两颐、咽喉这些肿痛,也就是热毒上壅这个特点。这在治湿热方当中,这一点这个方比较突出。所以把它做为治上作为主药了。第二个部分是治下焦的。滑石茵陈木通,三味药都是清热利水的,清利湿热的。那就是上部清解热毒,下部清利湿热。是全方的上下两方面的一个针对性的治法。中焦呢,菖蒲、藿香、白豆蔻,那是用来芳香化湿,针对中焦湿邪。整个是三焦分消。但是药组来说这样层次比较清楚。这也是一个传统用来对甘露消毒丹方义分析得一种方法。这两类方法我们觉得各有特点。一般来说是以第二种方法使用得更多一点。
运用
辨证要点
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黄,(这里一个是强调热,热较重,它是湿热并重的,而且它反映出湿热病邪,居中央,熏蒸四旁,以中焦为病变中心,上蒸下注,产生的范围很宽,所以身热、肢酸、咽痛、身黄等等)。
随证加减
因为从主治看,涉及范围较广,临床加减方面还要灵活运用。从常见的比如说
· 上部,咽喉两颐肿胀,可以增加清热解毒力量,山豆根,板蓝根等。
· 黄疸,原方中原有茵陈,再把栀子大黄加进去,相当于套了个茵陈蒿汤。
使用注意
这个湿热病邪如果进入营分,那现在甘露消毒丹,原方用于湿热在气分,进入营分就会产生神志方面的症状,心神病变,热入心营,就会有一定的神昏谵语,舌不但是可以舌红,可以发展到舌绛。到营分这个方就不宜使用了。营分不但热毒重,化燥伤阴,容易化燥伤阴,不是甘露消毒丹所适用的了。
甘露消毒丹也是个常用方,由于他这个湿热上蒸下注,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在临床上可以说用在临床各科。我们过去遇到这样的病例。我们学生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医组的同学在四川宜宾实习,宜宾中医院过去的老院长,他非常擅长于用甘露消毒丹。因为宜宾地区,特别实习在八月份,湿热非常重。所以他甘露消毒丹由于用得多,我们同学们暑天去实习,大家有的给他计算,一天百分之六七十的方,都是甘露消毒丹为基础在用。用得效果也很好。开个玩笑,喊他甘消医生。有一次同学们跟他治疗颜面神经麻痺,我们前面讲到大秦艽汤,讲到牵正散的时候,也讲到过颜面神经麻痺的治疗。颜面神经麻痺,面瘫,他用甘露消毒丹来治疗。治疗效果很好。后来这两例病人,治好以后,同学们说该总结一下,写个临床报导。因为大家觉得用甘露消毒丹来治疗,这个思路,和大秦艽汤,牵正散都是从祛风的角度出发的,是不同的。这是从湿热角度。当时就写了个稿子给某个中医杂志社去投稿。那个时候是八十年代初,临床报导里面觉得这个病案写得也很不错,杂志社编辑回了个信来,你们能不能在理论上把它说明一下。就是引用一些中医理论方面说得清的,否则光是治疗,还要有个理论依据呀!怎么治疗湿热的方来治疗面瘫呢?他们找到我,我说这个东西嘛,湿热引起面瘫,或者面瘫属于湿热为主的这种病机来说,它的特点,我说为什么《黄帝内经》里提到,“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这不就是在涉及到一个可以用在面瘫解释这个方面,后来就把这一段经文为基础,写了一个理论方面的解释。于是这个文章就发表了。
这个例子也就说明,甘露消毒丹再运用在杂病方面,有很宽广的范围,可以用得很灵活。而且甘露消毒丹用在肠伤寒也很好,我们遇到过肠伤寒病人,出汗,由于湿热交蒸,产生的汗是油汗一样,挂在脑门上不往下掉,当地医生用包括银翘,白虎,因为烧很高,39度,有时接近40度,银翘,白虎这些降不下来,后来根据汗的特点,我们改用甘露消毒丹,用甘露消毒丹两剂,很快烧就退下来了,汗也基本停止了。
甘露消毒丹用于<SPAN急性扁桃体炎< span>,也是个常用的。所以在临床使用甘露消毒丹,只要病机符合,异病同治,这类的报导病案是很多的。这是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汤比较
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汤是属于邪在气分的,一对很有名的方剂。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相同点
邪在气分,都属于感受湿热病邪,湿温病
区别
湿重于热
热毒基本不明显,倒是有湿邪侵袭气分,从肌表上焦为主
湿热并重
湿热熏蒸由里达外,从上到下,范围很广(相对较广)
治法
宣畅气机,三焦分消
上清热解毒,下清利湿热,中焦芳化湿邪
药力是比较强的
临床常用方。从病机来说,都属于感受湿热病邪,湿温病。这两者是湿温病,邪侵犯的不同阶段,和性质得湿热比重不同,有它们一个区别。甘露消毒丹和三仁汤比较,这也是清热祛湿剂这一节学习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连朴饮 《霍乱论》二类方
连朴饮和我们前面学到的治疗湿热方不同,前面治疗湿热的方,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清热利湿,在治法中体现得非常突出,这个方是以清热燥湿为主。
主治(病机)
湿热,湿热并重。病位拄要在中焦。湿热并重蕴伏在中焦引起的霍乱。这种霍乱,中医所说的霍乱就是痛泻交作。那就是湿热蕴伏在中焦之后,引起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这样胃气不降则呕吐,脾气不升则泄泻,这就形成霍乱。当然湿阻中焦为主,湿热阻滞中焦为主,也会影响到其他方面。比如一定程度的引起下注,可以小便短赤。湿热之邪蕴伏在中焦,热扰心神可以心烦燥扰。因为它湿热并重。舌像脉像,舌苔黄腻,脉是滑数的。也使湿热的一种表现,一个征兆。
连朴饮以湿热蕴伏中焦,引起的气机升降失常,以呕吐泄泻为主症的,这个方历来是呕吐,治疗呕吐比较突出,相比,呕吐泄泻,治疗呕吐比较突出,用于泄泻它往往要进行加味。
功用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中也就是脾胃,特别和胃降逆止呕吐。)清热化湿为主,包括中焦芳化苦燥,清热化湿,清热燥湿,以这个为主。同时结合理气。
方解
黄连
清热燥湿,擅长用于中焦
厚朴
苦温燥湿,也有一点芳香化湿作用
菖蒲
增强黄连厚朴的化湿
半夏
燥湿,又和胃降逆
佐1
栀子
清热利水(利湿)
淡豆豉
开宣胸中气机郁滞
佐2
芦根
清热生津,和胃止呕
黄连厚朴联合做君,这是寒温并用。体现出它是燥湿化湿为主的。黄连厚朴本身燥湿,又能够和胃,和胃降逆止呕吐。这方佐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栀子和淡豆豉,栀子能够清热利水,有一定的利湿作用,但全方还是芳化苦燥为主的。栀子能清热利水,清热能增强黄连的清热作用。它的利水针对湿热,淡豆豉能开宣胸中气机的郁滞,湿热阻滞,比如可以有心烦,躁扰,栀子和淡豆豉相配,实际上《伤寒论》上面就有栀子豉汤,栀子豉汤这类一个小的配伍结构,既能够清泄郁热,又能够开宣郁结,当然还能够利湿,用一点芦根,芦根在这个方哩,起到清热,它有清热生津,因为湿热之邪要耗伤津液,芦根有清热生津作用。芦根能够和胃止呕,在连朴饮里,整个来说就是清热燥湿化湿为主的。结合了和胃降逆止呕。所以它擅长于湿热蕴伏中焦,所致的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然做为湿热蕴伏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呕吐泄泻这个霍乱,原来主治,这个方出在《霍乱论》,它也能够主治湿热霍乱。但临床使用往往以吐为主。
运用
辨证要点
吐泻,烦闷,热扰心胸,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吐泻,这是最基本常用的主症,烦闷,热扰心胸,烦闷,黄连可以清心,栀子豉汤可以治疗心烦懊恼,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都是湿热下注,它全有湿热特点。这是它辨证要点,使用基本依据。
随证加减
· 如果泄泻突出(严重),要增加利湿作用,可以加白扁豆,苡仁;白扁豆有补脾除湿,苡仁可以补脾渗湿。白扁豆,苡仁相配,渗湿利水有助于治疗泄泻,对于吐泻交作,这方可以加上苡仁、白扁豆。
当归拈痛汤
连朴饮是二类方,当归拈痛汤也是二类方。这些方作为临床一些常用方。我们作一些重点提示。
病机
当归拈痛汤它治疗的湿热,相比前面这些方特殊一点,它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病机是湿热相搏,实际上就是湿热内蕴,外受风邪这个证。这里不是风寒,风邪。从他的病理过程来看,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本身体内有湿热内蕴,同时又外来感受风邪,这样湿热风邪相结合,造成风湿热合而为患,但是其中湿邪比较突出。它的特点湿邪比较突出。也有一种可能感受是风湿,风湿郁久化热,郁而化热了。而且湿邪比较突出。这个方子收在祛湿剂。湿比较突出,这是特点。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造成了风湿热合而为患,以湿邪偏重。这是病机上一个总的特点。
在证候反映方面,它主治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个部分不管哪个原因来,是风湿热相合为患,那风湿热邪它一个是阻滞经络,这是它证候反应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主要方面了。反映风湿热邪阻滞在经络。产生裹结经络,不通则痛,肩背沉重,遍身肢节烦痛,因为湿热疼痛,有湿热可以产生一种烦疼,肩背沉重,遍身肢节烦痛。这里要说明临床经常还有,有些骨节不但沉重烦痛,还会肿胀,特别是湿热湿重,可以有肿胀。肿胀局部发热。这是风湿热邪留滞在经络的一个表现。这是主治证候当中主要的部分。
主治证候当中,当归拈痛汤还常用于可以表现于湿热下注,湿热下注引起湿热脚气,肿胀疼痛,下部肿胀疼痛,脚气可以生疮,这是湿热下住的表现。舌苔一般白腻或者微黄,脉弦数。因为整个风湿热当中湿较重,热,有一定的热,但是不是很重,舌可以白腻或者微黄,脉可以有湿热的弦数。
功用
利湿清热,祛风止痛。
也就是说,针对了湿热,风邪挟湿热这个特点,两相兼顾,表里同治。
方解
羌活
发散风,散方祛邪,治骨节疼痛
茵陈
清热利湿
臣1
猪苓
增强茵陈的清热利水
泽泻
臣2
黄芩
苦寒,清热燥湿
苦参
苦寒,清热燥湿,利小便渗湿,治疗脚气生疮
臣3
防风
升散,常配伍羌活,增强祛风渗湿止痛
升麻
升散,有助于祛邪,清热解毒
葛根
解肌透邪
佐1
白朮
燥湿、健脾
苍朮
佐2
人参
益气
当归
养血
佐3
知母
帮助清热,滋阴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君药羌活茵陈刚好,羌活针对了风邪,茵陈针对了风热,羌活发散风邪是强有力的。同时羌活又能治骨节疼痛,治一身之伤于风湿的疼痛。祛风除湿力量很强,止痛很好。所以针对了肢节疼痛。茵陈清热利湿,对于这种风邪兼挟湿热,特别兼有湿热下注的很合拍了。这两味作为君药。
当归拈痛汤配伍的药物较多,大体分为这样一些,一个组一个组来讨论。臣药有三组,猪苓、泽泻是增强茵陈的清热利水作用。清利,使湿热从小便排出。黄芩苦参共同特点是苦寒的,能清热燥湿,苦参还有一定的利小便渗湿作用,而且苦参也善于治疗脚气生疮这些皮肤方面的问题。第三组,防风升麻葛根,共同特点都有升散作用。防风常常和羌活相配。增加它祛风渗湿止痛作用。针对外受风邪,同时兼有湿热,挟湿了,是比较恰当的。升麻能够升散,有助于祛邪,本身又有清热解毒作用。和葛根相配,葛根也能解肌透邪,和升麻相配既能透邪,又使得全方和渗利之品,淡渗之品相结合,降中有升,不至于造成降之太过,这是这三组的臣药。防风升麻葛根总的来讲,是协助羌活的。猪苓、泽泻、黄芩、苦参分别从利湿、燥湿方面增强茵陈的祛除湿热作用。
佐药里也有三组。白朮和苍朮。这两个苍白朮联用呢,除了增加燥湿的力量以外,很重要的考虑─健脾,有就是扶正。之所以这个病人表里都有湿,湿邪比较突出,往往是脾不运湿造成。同时湿重之后,哪怕是外湿,也可以湿困,入里湿困脾胃,内外之湿可以互相引动,所以在这里用白朮、苍朮健脾燥湿。同时健脾可以治本。湿热之邪蕴伏于人体也可以伤人正气,所以配伍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是考虑到防止有湿热病邪伤气伤血。知母在这里既能帮助清热,同时也有滋阴作用。也考虑湿热有一个阴,阴液有一定的影响。
全方15个药,用量比较大。照顾方面比较多。但是这个方在治疗痺症,肢节疼痛,痺症方面,开了独特的一条新路,一种构思。这在其他风湿痺症方剂当中,它有自己的特色。临床有很多人很喜欢用这个方,外来风邪,风湿之邪郁而化热,或者本身湿热之体,又感受风邪,可以起倒表里同治,同时标本兼顾,又能祛邪,又能扶正,考虑比较全面的。所以从六版教材以后,这个方都收到教材里。
配伍特点
发散风湿和利湿清热相配,发散风湿治表,和清热利湿治内相结合。体现表里同治。苦燥渗利是祛湿,苦燥渗利和补气养血相结合,苦燥渗利这是方中力量较强,同时酌以补气养血,使它标本兼顾,能使它祛邪不伤正。这是当归拈痛汤里考虑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它配伍当中的两个很鲜明的特点。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肢节沉重疼痛,也就是说这个方也常用于痺症,外来风邪引发痺症,但是舌苔白腻微黄,也就是说风湿又化热,风湿热这个特点。
随证加减
· 如果脚膝肿甚,湿热下注,脚膝肿胀往往还有热感,局部发热,那这个湿热下注呢,要加防己、木瓜。加强利湿作用,利湿消肿。
· 身体疼痛重的,说明风湿较重,可以加姜黄,海藤皮。可以蠲痺止痛。增加蠲痺止痛,通经络祛风湿止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学习笔记263
甘露消毒丹解析
甘露消毒丹 【主治】治湿热咳嗽
名方赏析——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出自王士...
治疗脾胃湿热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甘露消毒丹临床运用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