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聪明妈妈才知道的唠叨的技巧(二)

幼童期5~6岁 把孩子当朋友,多给意见、多沟通

1.对于称赞很敏感,对于唠叨和责骂则会出现抗拒感。

2.女儿有喜欢爸爸的倾向,儿子有喜欢妈妈的倾向。

3.产生责任感、利他行为、合作心等。

4.产生竞争行为和嫉妒心,经常吵架,对于自己的错误懂得承认和表达。

5.骄傲、爱说话、行为夸张、笑、骂、疑问变多。

6.产生同侪意识,尤其是想要参与父母的事,会经常说“我也要,我也要”。

当孩子产生竞争行为和嫉妒心时,就代表他们对外界秩序已经有所认知,他们了解父母是长辈,自己要根据父母的指令行动。

父 母平时要像朋友一样对待这时期的孩子,但是需要唠叨或教训时也要确实做到;因为这也是建立父母权威的时期。如果孩子很喜欢问“为什么”,父母要仔细回答。 假如经常批评孩子老是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就会养成他们意志消沉的性格。此外,这也是孩子可以客观思考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事的时期,因此不要事事都由父母 决定。

国小低年级时期 多用赞美和鼓励取代唠叨,让孩子有自信

1.懂得替他人着想,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2.会用“装病”来躲避讨厌的事。

3.适应“学校”这个新环境时,有时会有点辛苦。

父 母要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假如孩子适应学校失败了,父母和孩子未来都会非常辛苦,当孩子还无法完全适应学校生活时,父母要多留意,不要因为觉得疲惫就开 始唠叨,或是过于焦急。此时期的孩子对于称赞很敏感,要多用赞美和鼓励来代替唠叨。即使是小事,也要用简单的话仔细称赞,这对女孩子或是个性内向的孩子, 效果特别显著。

国小中年级时期 多跟孩子讲道理,用“约定”取代打骂教育

1.懂得遵守组织内的规定。

2.想根据原理原则做事,有强烈的正义感。

3.虽然顺从父母的话,快速成长时会因青春期的影响反抗惹麻烦。

养育此时期的孩子比先前轻松多了,因为孩子已经了解“规则”的概念。此时也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期,与其用唠叨的方式让孩子产生反抗心,还不如找出孩子擅长的事并给予赞美,对于做得好的事情则予以奖励。

此外,这也是孩子认为“原则很重要”的时期,请务必让孩子遵守与自己的约定。

这时期的孩子,多半都会乖乖听话,因此,不必再向孩子唠叨说“一定要听爸妈的话”,而要说明应该听话的理由。另外,这也是养成习惯的好时机,最适合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国小高年级时期 相信、倾听孩子的话,不要总是责骂

1.反抗父母的说话,对于没有根据的规则产生怀疑。

2.变得敏感冲动,自我意识强烈。

3.出现青春期的症状,注意到异性,有攻击性的倾向。

这时期的孩子很难对付,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偏差行为,某些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变声,某些孩子依然具有小孩子的特征。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孩子此时已经正式进入青少年时期。

父母要特别留意,不要再抱持“你还是小孩”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比父母成长的时代还要早熟2~4岁。

在此时期,原本听话的孩子会突然开始质疑、反驳父母。如果这时候父母生气唠叨,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即使施予高压,孩子虽然会闭上嘴,不过反抗心还是会加剧。

父母不能以唠叨的方式来纠正错误,因为此时期的孩子对于责备相当敏感。

此外,无条件倾听孩子说话的态度相当重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尽力营造了解、相信孩子的感觉。

青春期 收起命令口吻,用“沟通”代替“唠叨”

1.身体与精神上,皆具有明显的青春期特征。

2.对于外表变敏感,想要有自己独立的时间。

3.感受到自身的混乱,重视朋友关系。

4.有理想主义的倾向,会夸大事实。

5.对于旧世代产生反抗。

父母要先了解一件事,青春时期的孩子,无论是生理或心理,都经历了激烈的变化,所以他们会特别敏感不安;因此,这是稳定孩子情绪最重要的时期,父母最好不要唠叨。而且青少年也有避免和父母对话的倾向,父母要更加慎重小心。

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所以就算唠叨,也没有多大的效果,只会助长孩子的叛逆心。父母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说话,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这种语气。

每 个父母都曾经和青春期的孩子吵架,原本说话说得好好的,却突然开始针锋相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父母未经思考所导致的结果。比如把孩子当成小孩看 待、用命令式的语气说话、批评孩子的朋友,这些都会引起青少年敏感的反应。另外,对于身高或体重等身体特征,说出负面的话语或开玩笑,都会造成无形的伤 害。

相反地,青少年最喜欢听到的话,就是“妈妈(爸爸)相信你”。因此,面对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白”的状态。坦白说出所有的事情,表现出信赖孩子的态度。

不管父母再怎么努力,因为与孩子的世代差异,父母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当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时,请直率的说出来:“没错,妈妈不了解,可是妈妈很想更了解你,所以才想跟你说话。”请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愿意用“对话”代替“唠叨”的诚恳态度。

和孩子们相处之后,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很不一样。无数的孩子当中,找不到个性一模一样的孩子,因此,教育孩子真的非常困难。

即使使用同样的唠叨方式,有些孩子不以为意,却也可能造成某些孩子心灵的创伤;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被称赞,却也有人会因为称赞而受伤。

因 此本篇中,将根据孩子的个性,提供父母适当的说话方法;我将孩子们的性格,简单分为“外向”与“内向”两种,分别做说明。当然,实际接触孩子后,就会发现 我们无法单纯用外向和内向来区分孩子的性格,多数孩子都是两种倾向的混合体,只是某一种个性会有较强烈的表现。只要熟悉以下的基本应对方法,再配合孩子的 特性,就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外向型孩子 多表达你的关心,让孩子说出内心话

民浩今年读国小三年级,刚从学校回来的他,蹦蹦跳跳的进了家门。一进家门后,就把鞋子随便一丢,其中一只鞋子撞到大门、掉在地上,另一只则翻过来、掉在鞋柜旁。民浩把书包丢在鞋柜旁边,就开始吵吵闹闹,接着又打开冰箱,拿出牛奶咕噜噜的大口喝起来。

妈妈听见吵闹的声音,就从房间走出来,看到鞋子和书包到处乱丢的样子,就开始唠叨:“哎呀!你到底是像谁?居然这么不听话!到底要说几次才会听懂?书包这样乱丢,如果又像上次一样把铅笔弄断该怎么办?书包要小心放好,为什么要我说这么多次……。”

民浩脱掉鞋子、一放下书包,就听见妈妈唠叨,喝完牛奶之后,民浩用力“啪”一声打妈妈的背,一溜烟的跑掉。

“我知道了,我要去练跆拳道了。”民浩听见妈妈唠叨,还是笑着说“知道了”,甚至还拥抱妈妈,对朋友说“我老妈唠叨起来就没完没了”。民浩自己在不知不觉当中,用这种方式来消除不满,因为民浩是典型的“外向型孩子”。

外向型的孩子,不会长期把父母的唠叨放在心里,听见父母唠叨时,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前述例子中,民浩表达“知道了”,实际上就是“妈妈,可不可以不要再唠叨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外向的孩子当中,也有和民浩不一样,会直接对唠叨表达不满的情况,也就是在父母唠叨的当下立即反抗:“哎呀!我不想听你说这些。”

假如孩子在父母面前这样说,就会惹父母生气;孩子没礼貌的顶嘴,有损父母的威严,也会伤害自尊心。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情绪化的回应孩子,对于外向的孩子来说,将会是致命的伤害。

此时父母绝对不能生气,外向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勉强忍耐会产生问题,只有痛快表达,才不会压抑孩子的情绪。

这是因为他们的个性藏不住话,父母亲生气时,孩子之所以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行动,是因为他们了解父母比自己强大,如果不乖乖闭上嘴就会挨骂,因此才选择沉默不语。因此,为了让外向的孩子说出心中的话,一定要多多关心他们。

回应孩子,帮助他把“内心话”说出来

当孩子反抗时,请先冷静下来,然后对孩子说:“知道了,我不会再唠叨了,可是你下次也不能再这样做。”

此时,假如孩子说“你每天都很爱唠叨,只要看到妈妈,就快烦死了”这类不敬的话,就要立刻正确表达父母的想法。

“妈妈想要和你一起解决问题,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反抗,妈妈会很心痛。”请用这种方式结尾,父母绝对不能被孩子玩弄在股掌之间。

上述的例子中,当民浩用开玩笑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父母也要愉快的接受,千万不可以翻脸、生气。

“哎呀!这家伙的个性还不赖嘛!好吧!妈妈不再唠叨了。”、“知道了!我不唠叨了,可是下次不能就这样算了。”父母最好能用这种方式结尾。

阻止外向的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时,很容易造成问题,因此,父母要尽量帮助孩子,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唠叨,孩子不尊敬妈妈怎么办?-----看我的锦囊妙计
父母唠叨,对孩子危害有多大?
父母唠叨教育不出好孩子
父母们都看看!这样做,孩子的一日三餐不再难搭配
外向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为什么都讨厌父母唠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