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抓细节,节外生“姿”

 善抓细节, 节外生“姿”

                            —读钱梦龙老师《教师的价值》

钱梦龙老师《教师的价值》一书,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灵,引领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细细反思我的课堂教学,也鼓舞着我在教学旅途的不断的求索中获得一份精神的愉悦。

钱老对教学细节的重视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教学细节,细而不小”:“一个教学过程如果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细节,这样的教学过程必定也是生动活泼,乃至是异彩纷呈的;反之,如果教学细节处理失当,则必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套用一句现成话:教学细节决定教学成败。”

对此,我感同身受。

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节外生枝”,它往往让学生充满自主而快乐的学习,彰显着多姿多彩的个性。“节外生枝”是课堂预设之外的“生成”。教学细节处理得不好,可能是“节外生‘疵’”;教学细节处理不好,便是“节外生‘姿’”。

要能使教学“节外生‘姿’”,又岂是一句“教学机智”能涵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点零碎的想法。

一. 有“爱”支撑,撑起“多姿”

教学《江南的冬景》一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对故土的爱,爱到了什么程度?”对故土的爱,学生都能感受到,可要回答爱的程度,学生如果没有“在文字间走几个来回”是很难感悟出来的。为此,我在ppt上打出了文中的一句话:“还是搁下纸笔拿起手杖,去湖上散散步罢!”全班一片安静,可在如此安静的氛围中我分明地听到了从教室后排传来的一个微弱的声音:

“老师,打错了。”

虽然轻微,我却听得清晰。对照书本,果然打错了。我该批评他吗?不能!他说的是对的,很分明。我该忽略他吗?不能!他的阅读是多么细致,多么难得的孩子!

慌乱中,我心生一计。

“那么,书本中是怎么表达的呢?”

“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嗯,可是老师还是要批评你……”

学生愕然地望着我。

“因为你发现了错误,却不敢大声表达。”

“可我更要表扬你,因为你发现了我们都未曾发现的问题。对文章的阅读是多么的细致。”

学生的掌声四起,我清晰地看到一丝阳光从他脸上划过,并荡漾开来。我顺势而问:“按常理,作者应该先搁下纸笔,再拿起手杖,然后去湖上散散步!为什么倒过来写呢?”这位学生明显明媚起来了:“老师,这表达了作者那种急切的心里,兴奋(迫不及待)的心理,体现了郁达夫对江南冬景的挚爱。”

“你的阅读不仅细致,而且深入!”

慌乱中心生的一计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因为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一次小小的尊重,收获了课堂教学一个大大的亮点。正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师的价值》一书中提到“教学细节大多在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如果处理得当、巧妙,往往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教学中会频频出现‘不可预约的精彩’。”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尊重他们在课堂上任何一处细微的发现。心里有学生,才能化课堂“瑕疵”为亮点,才能拥抱精彩的生成,变“节外生‘疵’”为“节外生‘姿’”。

二.有“根”追问,问出“精彩”

 “追问”即“追根究底地问”,语文课堂中追问的“根”源自何处?显而易见,深入文本。追问有“根”,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细细咀嚼与品味,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善于追问,才能使阅读教学散发多姿多彩的魅力。

我在执教《说书人》时,设置的主问题为“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说书人?”一学生回答道:“他是一个敬业的人。”教师追问:“你从哪里读出他的敬业。”学生答道:“从他临死之前还在说书可以发现他非常敬业。”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但话锋一转:“临死之前还在说书仅仅为了体现他的敬业吗?”这一追问如“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之浪”。学生联系了文章中多处的细节描写,印证此处不仅仅是体现他的“可敬”,更是体现了他的“可悲”。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发现“可悲”的不仅仅是“说书人”,“说书人”仅是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一个缩影,可悲的还在于整个社会。作者在文中营造的悲悯情怀也便笼罩在了课堂之中。

好的课堂,必然会有许多矛盾冲突,而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矛盾处,适时追问,追问得巧,便能置学生于矛盾之中,因矛盾而给他们带来的阅读陌生感使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富有兴趣的阅读中去体验阅读的快乐,增长阅读的能力,这也有效避免了教学中的“硬拉死拽”现象。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为了制造矛盾而追问。能追问出矛盾的追问首先得有“根”,所谓“根”,就是明确的引导目标。有了这个“根”才不会如“水中之萍”,如“断线风筝”,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上下功夫。语文课堂只有具备了有“根”的追问,才能从虚假的精彩中走出来,才能实现对语言文字本质的回归。

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必要的点拨和引导,这样的细节处理不仅不至于让“节外生枝“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更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纷呈。正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师的价值》一文中说的“教师有怎样的教学思想或理念,就会有怎样的细节处理方式。同理,我们可以从细节处理的方式,推知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思想或理念。”

三.有“点”互动,动出“亮点”

学生对每一件作品的初始接触都是陌生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先行阅读,这种陌生感又会随着阅读的完成而消失,阅读的兴趣也就会荡然无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寻找文本内容新的“生长点”,即深入解读的“兴趣点”。这个点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但有时生生互动,相互启发,也会有精彩的生成,会给老师以启发与灵感,这样的教学细节不容错过。

以下是某老师《哦,香雪》的教学片段:

师:题目中的“字到底读什么?请大家联系全文,结合香雪这个主要人物来考虑。

生1:我认为应该读ò,它表达了作者对香雪的肯定与赞美之情。从第34自然段“香雪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一句,可以看出香雪很善良,因为凤娇生气其实与香雪并无多大关系。

生2:我也认为是一种赞美。作者对香雪的外貌描写是“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菜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可见香雪非常清纯、善良。

生3:对香雪的赞美还表现在她的勇敢。

师:为什么?

生3:为了得到一只日思夜想的铅笔盒,她将一篮鸡蛋作交换,并跟随火车行驶三十公里,而后又在漆黑的夜里步行三十公里回来了。所以我觉得她非常勇敢,对于勇敢的人作者肯定要赞美了。

生4:我不认同他的观点。我认为香雪很虚伪,为了一个铅笔盒追火车那么远,还把娘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鸡蛋都换了,真是虚伪!

师: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更认同哪种?

生5:我更认同她的虚伪,因为从文中第57自然段香雪的心理描写“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脚上。”“羞涩”“畏缩”等词可以发现香雪觉得自卑了,这种自卑正是因为她的虚荣心而引起的。

生6:我不觉得香雪虚伪。我觉得她是自卑了,但这种自卑正是因为内心强烈的自尊心,因为第58段中“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

   ……

    师:这到底是“虚荣心”还是“自尊心”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70自然段“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这是对台儿沟美好未来的企盼和坚定的信念。如果说这是一颗“虚荣心”的话,应该就是一颗伟大的“虚荣心”。

课堂上学生的发现,观点的相互碰撞,弥补了其他学生先行阅读的疏忽。也深感不能小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文本赏析点正是是文本研读的需要,这样的教学细节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文字中去走几个来回”。

这样的“生成”需要教师能拥有高度的敏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而机智地调整教学环节,根据流动的“教案”,随时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就会变“难点”为有价值的“亮点”。

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预设的教学环节和已设定好的提问,更要在教学的动态生成中寻找新的突破点,巧妙抓住教学细节,利用好“节外生枝”,使学生真正成为学堂的主人,使教师真正成为精彩的自己。正如钱老在《教师的价值》中所述“教学细节,蕴含大节”!

                            永嘉中学    华慧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
66个经典教学细节,教师必备!
1065期【成长书院】康雪莹 | 有一种朴素叫余映潮
教育行思录(103)听评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
老师为什么一定牵着学生走
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N个细节(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