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写好给材料议论文开头段说课稿

落笔生花

——如何写好给材料议论文开头段说课稿

淄博第十中学 李丹

教学目标:

1.了解给材料议论文开头段如何引材、评材;(重点)

2.练习使用“引材—评材—观点”的作文开头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导语: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

怎样才能写好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段?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学情展示

(2015年湖北省高考)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观点:蓄积与喷发;做默默无闻的地下水

【学生习作】

1.看那泉水,在地底下默默不语的泉水,因为不断的聚集,一旦遇到机会,它就会奋勇地骄傲地涌出地面,那一股股清泉不停地喷涌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

2.古文《劝学》中说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注重积累,时间会证明你的收获。

3.“沉默是金”,很朴素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极端耐人寻味的真理。

4.潮水,像是有着两个人格的孩子。潮落时,它默默无闻,安静地蛰伏在此,等待下次机会。涨潮时,潮水像冲锋的队伍一样,呐喊着,拼命地冲上沙滩,如巨雷一般的潮水像千军万马奔来,仿佛要把海岸的礁石拍的粉碎。

【学生的作品中有哪些问题?】

1. 第一位同学对材料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但是却忘记了亮出自己的观点。

2. 第二位和第三位同学采用名言开头,但第二位缺乏对引用名言的解释,使名言与材料脱节,生硬的搬出了自己的观点,而第三位同学则连自己的观点也没有写明白。

3. 第四位同学顾左右而言他,将材料中的泉水换成了潮水,在开头部分给人一种另起炉灶,与材料脱节之感。

【问题归纳】

1、引材料时: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

2、评材料时: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3、亮观点时: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

“材料作文”的开头部分重在由材料引出文章主旨。“材料作文”的开头方式可以说有不止一种,但对于考场作文而言,最便宜就是写议论文,而议论文的开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开门见山了。

二、重点点拨,方法指导

开门见山式三要素:引材—评材—观点

(一)引材——裁剪概括材料

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引用材料有什么具体要求呢?在此,我将其概括为三点,即简洁、有度、融合。

内容上:

简明——首先,引述材料,是以阅读理解试题的材料为前提。只有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住中心,提取出主旨句和关键词,才能实现简洁引述材料的目标。其次,心中要有阅卷老师。你的作文是写给他们看的,他们对于供料熟悉的程度远远超过自己,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第三,引述材料要善于捕捉与自己议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增强引述的向心力。

对于写作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抓取关键词后,把关键词融合到自己的话中,算作对材料的引述。对于转述材料困难较大的学生,此方法勉强为之。

有度——紧扣题目,有所选择,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融合——所谓“融合”是把引述材料与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表面上不曾直接搬用材料,实际上却把材料的引述融化在分析说理之中。

此外,引材料部分的字数最多不超过80字。

例如:当泉水聚集力量冲破岩层,奔涌的喷泉便会获得众人瞩目,实现生命的绽放。

——薛晓缘

点评:抓取了材料中的关键词“泉水”“聚集”和“喷泉”“奔涌”,基本实现简明引用材料的要求。

(二)评材——针对性地简析

在“引材”之后,要有对材料的精练点评,作为过渡到中心观点上的桥梁。所谓过渡,既要有对材料内容的解释,又要为提出观点服务。这样才会使观点的得出不会很突兀,让读者感到由材料到中心观点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例如:(张振旗同学的作文开头)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积累是成功的前提,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积累只为在有机会时,冲破极限,创造成功。

点评:在引材料之后,用“积累是成功的前提,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样一句话过渡,用“积累”解释材料中的“聚集”,同时与观点中的“积累”相呼应,又用“成功”解释“喷泉的奔涌”,也与观点中的“成功”相呼应,实现了由材料到观点的过渡。

(三)观点——鲜明地亮中心

论点的基本要求:

扣材——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

准确——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确立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来,而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要找准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

鲜明——语言表达要清晰而简洁。

理性——尽量不使用抒情性及描述性语言。

例如:(李治同学的作文开头)众人瞩目的喷泉,如果没有泉水在地下蓄积,就不会骄傲地涌出地面。闻名遐迩的人物,如果没有知识和经验的日积月累,就不会万众瞩目。成功的人懂得厚积薄发

点评:鲜明而理性的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三、把握原则,修改提升

(明确了开门见山式的三要素,我们就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前面四个段落进行修改。)

1.看那泉水,在地底下默默不语的泉水,因为不断的聚集,一旦遇到机会,它就会奋勇地骄傲地涌出地面,那一股股清泉不停地喷涌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

修改:(评材)泉水的聚集成就了喷泉的喷涌,(观点)人生亦是如此,唯有积蓄力量才能成就自己,厚积才能薄发!

2.古文《劝学》中说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注重积累,时间会证明你的收获。

修改:(评材)积累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如材料中喷涌而出的喷泉正是因为在地下时的默默积累,才成就了自己。

3.“沉默是金”,很朴素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极端耐人寻味的真理。

修改:(评材)沉默是一种无言的蓄积,地下的泉水默默不语,却凭借力量的积聚,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观点)沉默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当需要喷勃而出时,便会展现出惊人的力量。

4.潮水,像是有着两个人格的孩子。潮落时,它默默无闻,安静地蛰伏在此,等待下次机会。涨潮时,潮水像冲锋的队伍一样,呐喊着,拼命地冲上沙滩,如巨雷一般的潮水像千军万马奔来,仿佛要把海岸的礁石拍的粉碎。

修改:(引材)泉水,像是有着两个人格的孩子。在地下时,它默默无闻,安静地蛰伏。遇到机会涌出地面时,泉水就会像冲锋的队伍一样,呐喊着,喷涌而出。

(在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之后,我们不妨通过一则新材料来巩固一下本堂课的内容)

四、我也能写出“凤头”

1、(2015年湖南卷)

材料: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大树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们帮忙。飞禽瞧不起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根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

(观点:创新精神,要壮大自己,换一种方式远行)

(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推选出这样两段较好的开头。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们一起检验这两段文字是否符合引材—评材—观点的具体要求)

例1、创新精神:大树想办法吸引飞禽走兽吞下果实,让鸟兽将种子带去远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日之谓盛德。”大树用办法实现了对远方的探索,而智力足备的人类更有理由去开拓创新,打开新未来。

点评:引材:概括出“想办法”一词,想办法也就意味着抛弃了之前所用的方法,而去寻求新的方式,提取的关键词与观点相符合,且叙述简洁明了;

评材:引用名言,一“新”字解释了“想办法”,又为引出观点“创新”做了铺垫;

观点:“智力足备的人类更有理由去开拓创新,打开新未来”,鲜明而不失理性。

例2、要壮大自己:枝繁叶茂的大树想去远方,开始时却只知求助于外在力量,待自己结出甜美的果实,便把种子送到了世界各地。一味地寻求寄托,便会摒弃实践;总是着眼外界,便会无睹内在。人需要不断壮大自己,以我之力,追我所愿。

点评:引材:对材料内容“请飞禽、走兽们帮忙”概括为“求助于外在力量”,同时引用了材料中的“它结出甜美的果实”,“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符合“壮大自己”这一观点的要求,且转述详略得当;

评材:运用“寄托”和“外界”两词,呼应材料中“外在力量”;用“实践”和“内在”呼应“果实”,同时引出观点中的“以我之力”;

观点:明确清晰。

例3、换一种方式远行:(引材)那棵飞不动也走不得的大树,让飞禽走兽吃下带有自己种子的果实,实现了自己去往世界各地的梦想。(评材)远行,无拘于形式,只因心向远方。(观点)身未动,心已远,换一种方式让心灵去远行。

2、(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

材料: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例1、修其自身,善假于物:(引材)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但它的翅膀上有凹凸不平的结构,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评材)蝴蝶翩翩起舞,绚丽的背后是内部结构与光线照射的共同作用。(观点)古语云:若心怀凌云之志,必先内修其身再善假外物方可成其大业。

例2、探究精神:(引材)当所有人都认为蝴蝶那双色彩斑斓的翅膀是与生俱来的时候,显微镜下的物象告诉我们那不是真实的,只不过是蝴蝶翅膀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反射所呈现的色彩。(评材)光线的折射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清事物的本来样子。海上的蜃景,沙漠中的城市,竟只是一片虚像。可见,生活中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探索的心。(观点)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例3、守候内心的质朴:(引材)蝴蝶本是无色的翅膀,因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而在阳光下舞出绚烂风姿,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评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的人一味追求外在的光鲜夺目,却忽视了内心原有的平静美好。(观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固然是通过外显的成就体现,但唯有固守本心之质朴,以高尚美好的道德修身,以知识的力量和理想的高格提升自己,才能让人生溢彩流虹。

例4、(反向立意)距离产生美:(引材)在科技馆中,在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下,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评材)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观点)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3、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做了解释,称自己所谓的“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少于800字。

例文1:(引材)北大女研究生“步非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有人批评她“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评材)而我,却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得可爱!生活中,狂一点,又何妨?这种狂,以雄厚实力作后盾,以远大愿景为指向,不是自不量力,不是浮躁轻狂,而是一种敢于超越的信心与勇气!(观点)狂一点,以自信书写人生,以勇气开拓未来。

例文2:(引材)步非烟,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因敢于挑战权威、放出“我要革金庸们的命”之类的话而名声大震!抨击者有之,“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盛赞者亦大有人在,“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评材)说句实在话,金庸们的小说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霸占了我们生活的太多空间!总得有人大胆的站出来,向金庸们挑战,步飞烟就是第一个!(观点)停笔沉吟、闭目沉思,顿觉步非烟的大胆可爱:生活中就是要有这种勇于、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狂妄,否则我们的生活怎么会斑斓多彩?

结束语:文无定法,但是,我们发现文章开头还是有大致的写法与规律的。考场作文的语言难求通篇皆妙,但开头略显风骚还是可望亦可及的。愿大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在考场作文中落笔生花,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材料议论文写作要领
高考作文比较容易拿高分的开篇方式有哪些?
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十一)
嘟嘟老师总结议论文如何不跑题!
《当说必说》高占祥 | 跟大师学读写
阅卷老师最喜欢的议论文开头方法,照着做,你的作文成功了一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