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的入套与出套

                                          肖培东

换种点评风格,我想说说我为什么选出这四篇镜头。

这期《装在套子里的人》镜头来稿真多,三十多篇文章雪片般地飞来。这也难怪,对于如此经典的短篇小说,我们实在是太有感情了。小说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反动和虚弱。伟大作家契诃夫对社会,对人生冷静、节制、犀利、入木三分的透视,用讽刺和幽默展现出的撼人的艺术力量,每时每刻都在深深地打动着仰慕他的读者。“套中人”别里科夫也早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者的代名词,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这么多镜头来稿,都会写些什么呢? “套子”是小说刻画的主题,小说塑造“套子”这一形象有着深广的社会意义。教学此课,我们会怎样引学生入“套”呢?我没看来稿,自己先瞑目思考。

走进标题入“套”。我先从标题想起,对的,很多老师也会这样去思考。从写作者的角度而言,确立一个新鲜、醒目、有趣的题月,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从阅读者的角度而言,读书看报时首先注意的是文章的标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题目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契诃夫的小说以形象特征为题,有的译本题为“套中人”,这样就以标题为抓手,可以直入小说主人公形象理解与探究。“套中人”,言简意赅,简练准确;“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装”更是意味深长。观乎文题,纲举目张,会有人写吗?

走进人物悟“套”。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教学的重点。毕竟怎么教学,都得在别里科夫的形象理解与思考探究上下功夫。小说从两个角度刻画了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先从穿着、用具、出行、住处、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描述他的“套子”性格,揭露他的“套子”的反动本质;再通过叙述他的婚姻悲剧,表现他与新生力量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他必然失败和灭亡的命运。这样,我们会习惯问,主人公都钻进了哪些套,小说是怎么描写其人的,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中,让学生感知套在他身上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当然,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别里科夫,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受害者,“套子”危害别人,同样也毁坏和扭曲了他自己正常的人性。怎样从整体上把住“套中人”的性格特征,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注意注意其社会典型性,教师应该不会放过这一点。至于最后别里科夫之死,更是值得研讨。生活中还有多少像他那样的套中人还在活着?套中人究竟还有谁?这个漫画式人物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作者在小说的结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可谓意犹未尽,发人深思。所以,教学中我们一定会就此荡开涟漪,由一个人走向一类人,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去思考小说深厚的社会意义。那么,会不会有镜头延伸到我们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我有点期待。

当然,我们还可以去其他人身上找镜头,比如次要人物柯瓦连科兄妹应该不会被忽略。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那场所谓爱情,也很有嚼头。

语言艺术和写作手法,自然不能错过。都说“契诃夫用一个词儿就足够创造一个形象”,这话不免有点夸张,但却说明了契诃夫在语言上的高度的艺术造诣。作品中随处可见的简约精当、生动传神的叙述语言,对人物形象精雕细刻般的描摹,含蓄幽默的讽刺笔调,细细地品读,我们的心都会狠狠地颤动。你会在哪个词上品出小说的意味呢?

然后,我开始看镜头来稿。我想知道,还有哪些别具匠心的“套子”是我忽略的。

我剔除和我第一时间思考撞车的来稿。不是写得不好,更不是写得不重要,而是我们多数已经在进行中,多在我们的视线里。教学充满多种可能,我们也不能循规蹈矩,要尽可能地打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镜头”栏目在寻找镜头,在聚焦更多的发现,《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素材,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有趣味的挖掘。比如石惠珊老师的“促狭鬼是谁”,就觉得蛮有意思。小说阅读中,“促狭鬼”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这个人物也有值得挖掘的丰富内涵。作为别里科夫的对立面,柯瓦连科兄妹是小说致力刻画的人物,是细线条的描摹,而“促狭鬼”是一带而过,是粗线条的勾勒。有粗有细,互为补充映衬,显示了作者刻画人物笔法的多样性。最重要的是,“促狭鬼”代表了小城内部的进步力量,是一股不该小觑的力量,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亮光。石老师由此引领学生进入漫画事件的研读,很自然地走入本文“事实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高翀骅老师的镜头,聚焦小说中那轮月亮,探讨黑暗中的叙述者和月色下的聆听者,视角独特,很是新颖,显示出高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他们不是故事的主人公,却占据了小说不少的笔墨。作者契诃夫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特殊的叙事视角呢?”契诃夫小说的语言风格“平而不淡,浓而不烈”,但《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个例外。作者似乎在刻意追求一种“荒诞效应”,“哈哈哈”的笑声就显得特别响亮。罗王军老师的镜头特别有现场感,没有刻意追求高深,就是基于学生立场,顺着“哈哈哈”去读去思考去讨论,学生自己加上的话很好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也成了课堂讨论的支点。把一个语言点教成微课,点小而饱满深厚。李兴茂老师让学生“会诊”别里科夫,把“病人”别里科夫带进课堂“诊室”,小说教学富有情趣。当然,很多来稿都有这样的创造力,有的创设常人情境,有的让套中人活起来,有的用思维导图再现“套中人”,有的从一个单词解读一篇小说,有的巧用删节“文字”破解阅读难点,角度各有千秋,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效果都很好。只是,《语文学习》“镜头”栏目更需要遥远的声音,我们希望更多地方的老师走进我们的杂志。

忧伤的是,考虑到杂志整体结构组配等因素,今年的镜头入选篇数又从以往的五篇减至四篇,选择就更难了。所以,字数不要超过1600字!!!好多来稿写得很好,但字数严重超标,你能控制你言说的欲望吗?还有必要说的是,镜头应该是教学现场,请你不要写成讲座报告,毕竟,尊重学生,深入浅出,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应有的“套路”。

如此,好的教学,既应入套,更应出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44篇:方寸讲文学(54)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方案--心灵的呼唤
【文学】连中国 李思琪︱分析小说多重矛盾,读出文中深远回响——《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突破一法
钟斌专栏丨大概念教学中基本问题的确定——以《装在套子里的人》逆向教学设计为例
高三语文教案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备课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