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约本真,诗意翩跹

年轻有为、青年才俊,这些词叠加在肖培东老师身上难免总给人庸俗浮躁之感,或许是因为肖老师带给你的远不止这些。第一次有幸听到肖老师的课是在南京雨花台中学举办的全国散文学术研讨会上,当时肖老师执教的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一篇自读课文《神的一滴》,儒雅的举止,亲切的言谈,那按照不同的要求,通过用“来吧,------------”给瓦尔登湖写一句宣传语的主问题设计,那课堂上生成的美妙,那师生在文本、在字词句间徜徉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唇齿留香。

在沙龙研讨时肖老师谈及到的一个关键词唤醒我仍记忆犹新。现在想来似乎有一点点明晰:是啊,教语文,不就是为师者用自己的情感、生命、智慧,去唤醒学生的生命表达吗?让老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学生的心灵被打开,其思维得到提升,思想、人格自然也得以升华,工具性”“人文性完美融合。

如今拜读肖老师的大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尘封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触摸弥散在文字间的灵动气息,肖老师那令人叹为观止的主问题设计,那和学生如潺潺溪水静静流淌、舒适安详、渐入佳境的互动,那在文字间进进出出的炉火纯青,着实再次让我大饱眼福。

一、 主问题设计:新颖别致、拾级而上

读肖老师的课例,只要是我教读过的,我都会事先回想诸多教法,同时心想:肖老师会怎么教呢?当我迫不及待读完,再回望,总惊叹于肖老师对文本的独到解读。心想:肖老师是怎么想得出来的啊?感叹、佩服、崇拜,盈满心间。这不,肖老师在每一篇的课例后面把他当初备课时由困扰到明朗的整个过程毫无保留地呈现,包括他教后的反思感想都一览无余。

毋宁是高中的,抑或是初中的,乃至是小学的,不同学段的文本,肖老师总能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找到文本解读的密码,课堂上总能找到那个我怎么也想不到的切口进入,然后拾级而上,最终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文,我们习惯以教者的姿态去牵着学生的鼻子,去认识孔乙己这个人物,进而告诉学生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读到鲁迅先生对这个人物的批判同情,了解这个社会的凉薄。这样的教学生硬晦涩,这样的课堂了无生气,我们总以我们教了什么自居,却从未曾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到头来,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是被老师强行灌输进去的一些所谓的知识、所谓能力、所谓答题模式。至于学生的习得,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了没有,他们的语文素养丰富了没有,统统变成了空中楼阁,子虚乌有。难怪我们的语文课成了领导眼里能缩水的首选考虑对象。

肖老师在这一堂课的教学里,巧妙地以在和孩子们轻松地聊着记得不记得的话题间,轻松自如、不着痕迹地撬开了课堂的入口,循着这一线亮光,孩子们就在肖老师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的提问中不经意地走入了文本。孩子们就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基础上各抒己见了自己对孔乙己这个小说主人公的最初印象。这一招真是妙啊,学生感知了文本,老师摸清了学情,看似不经意,实则一箭双雕。

接着,肖老师仍然扣住记得的话题,让孩子们继续在文本里游走。不过,肖老师这一回是要让孩子们探寻到花木深处禅房,所以,肖老师抛出二问:小说中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进展中的课堂,肖老师总能在旁逸斜出后又轻松收住,课堂就像风筝,肖老师攥着那根线,有的放矢而又收放自如。

最后,肖老师的三记便是——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三个主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首尾圆合。肖老师总结孩子们的所悟:他们记得的是孔乙己伤疤中的片段,是打折腿的那种情······,但他们忘记的是孔乙己的灵魂、内心世界、他痛苦的表情······在这之间游移的都是嘲笑奚落打击,都是冷冷的讥讽的目光。这些人,我们称之为——“看客。最终————的板书让文本的内容、主题凝聚。······

整节课可谓简而不约,和丁卫军老师的简约语文不谋而合,我似乎终于理解了大道至简的涵义。课堂线索清晰明了,三个环节,三个主问题,螺旋上升,学生的思想从肤浅走向深刻,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呜呼!妙哉!

二、 课堂语言:诗意盎然、灵动翩跹

读着课例,肖老师那儒雅的举止、凝练诗意的课堂语言、翩翩不减少年的清雅跃然纸上。肖老师艺术化语文教学,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投入,以艺术与语文学习的契合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体验,从而唤醒语文学习的内驱力。其课堂语言的艺术化怕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吧。

肖老师还说:其本质还是语文教学,必须坚守语文本色,切不可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在他的课堂里,无论是启发引导还是追问点拨,他的语言听着总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这样的语文课坚守语文的本源特质,毫无刻意斧琢的痕迹,同时又给人艺术的享受。毫不夸张,肖老师的每一节课听起来都是一首诗,一首行云流水般的诗。在他的课例端首,肖老师都以他温润清新、意蕴丰厚的文字阐释他对文本、对课堂、对语文的解读。

肖老师是教师,更是艺术家、诗人,也是魔术师。在他的课堂,他总能以自己的妙语点石成金,看得见的学生成长、听得见的生命拔节!例如在肖老师的课例《我的早年生活》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轻松把孩子带入了文本,再让孩子们学会了概括,懂得了写人物传记要写典型意义的事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事给他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感受。这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实录:

·······

27:不能。(羞涩)
师:我建议你认认真真读文章,逃避是不行的。你看,丘吉尔在困难面前有没有逃避?
27:没有(惭愧)
师:那你就找找看,文章有没有写丘吉尔不逃避的句子。学习丘吉尔就应该学习他的品质,化成自己的行动,决不能在课堂上不动不思的考的。
(经老师的启发激励,请继续看)
27:老师,我找到这句,我只管把英语句子的基本机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
师:你看你这句就找得很好。
······
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你不是一个只找丘吉尔优点的人,而是要把丘吉尔的优点用到你的身上,融入到你的学习生涯中去。遇到问题不思考就推说我不会,那是不行的,我们不能逃避。阅读只要有想法,就只管说出来。
······

看,短短的师生对话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对文本的解读,更重要的是肖老师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无论是对当事的学生还是对班级的其他学生,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没有任何预设,课堂每一次不可预料的生成,在肖老师而言都是极好的教学资源,都是肖老师和孩子们生命融合的瞬间,光芒四射,韵味无穷。我想如果我是那个孩子,我会牢记肖老师的话,甚至把它当做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课堂继续向前推进,请大家继续看:

······
师:······全体男同学,自信一下好不好?尤其是刚才那位男同学(生27.
师:要想不比别人差,声音首先需要重。你这么怯生生地读,听了就会觉得在示弱,比别人差。来,你再读读看。(生27读,全班一起读)

大家看,这是肖老师第二次关注那位略显腼腆的男生。

大家接着往下看,在课堂的尾声:
······

师:那个男同学(生27),你是不是一只敢发光的萤火虫?告诉我。是不是?响亮一点。
(最初逃避回答的那个学生读得很响亮了)
   师:好多了,读得自信一些,那就更好了,萤火虫发光了。
   ······

一节课,不长,于这帮学生而言,肖老师也只是过客。但是,之于孩子们的岂止是一篇文章的学习,在这一节课里,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文章阅读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是注入血液流遍全身滋养灵魂的素养,这颗种子由肖老师播下,相信终有一天会绿叶葱茏,参天拔地。

这样的例子在肖老师的课上随处可见。不仅如此,肖老师对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也特别尊重,对学生的评价,总能把模糊的表达说得那么清晰流畅;每一次评价,总能让孩子们在自身理解的层面上再上一个台阶,拔一拔,推一推,不经意间学生就踮起脚尖把那高处的苹果采摘到手;每一次点评肯定的同时又总会又在湖面丢下一粒小石子,继而在湖面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亦或是由点及面,抑或是由此及彼多个维度,亦或是纵深开掘······总之,诗意而有魔性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到青草更青处,徜徉、沉醉,最终又放收自如,留下无穷韵味,缭绕心间。

三、 教学要义:贴心阅读、功到自成

每一次听肖老师的课,随时可见他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细细咂摸字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贴着心去阅读。印像最深的也是肖老师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读出了这个词(句)的什么味道?肖老师总能从一句不起眼的话或是一个标点、一个形容词、一个副词,甚至一个叹词中,通过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轻重缓急,在比较咂摸中解读了文本,抵达作品中人物的灵魂深处,领悟了写作者的意图,明白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限风光在险峰,肖老师总是做得那么的出其不意,又总是让人叹服不已。

记得在《山羊兹拉特》的教学中,单一个字,孩子们就读出了无穷的意蕴,如有山羊的温和、乖巧、单纯、善良和爱的形象;读出了山羊字中和主人公阿隆心与心的情感交流:它要给主人活下去的信心,给他安慰,它要表达自己内心的着急、欢乐,和幸福。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声音演绎了这个中的丰富表达,真是妙不可言!肖老师在点评总结时这样说道:······所以,一个字,包含着情感,也需要我们同学带着感情的因子去阅读。······

的确如此,孩子们在老师的激励和课堂平等对话的氛围中,读出了山羊兹拉特字中的颤音,读出了甜蜜的媚态,读出了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希望和爱!一个字,万千深情,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阿隆和兹拉特的对话,字读得真诚感动,堪称绝唱!

一堂课,孩子们深深地沉浸在字的深深意蕴中,思索、挖掘,最后,肖老师用一句从这个声中,你还能读懂小说怎样的主题怎样的情感对小说的主旨做了引领,试想:有前面师生字丰富内涵意蕴的理解演读的铺垫,这样的主题升腾还会突兀吗?

就像肖老师在教学感言中所言:读书是感动与深刻,读出这篇小说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读出这篇小说的精致与匠心,读出这篇小说的空白与幽远。在诵读中陶冶心灵,在诵读中学会思考。以读促思,以读助悟。······

诚然,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看似重视了朗读,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去读,读到文本的内核,只是在文本外游离行走,终究也是徒劳而无功的。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像肖老师这样,在自己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以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韵味无穷的字句为抓手,撬开解开文本重点难点的切口,以一敌百,让酣畅淋漓的师生品读使课堂变得立体、丰厚。

书,已然读完,肖老师言其为浅浅地教语文,可曾知这哪里是?这明明是至纯至清的一种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一种出神入化,一种炉火纯青!就像有老师评价,这是干净大气的本真语文课堂!仰望、凝视、捕捉、思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语文味
【思想堂】邓艳萍:怎么上好语文课,我20年没有说的秘密
深入朗读文本,体现思维的深度
说文论语│黄厚江:预设和生成:并非不可共存的二元对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