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你自己都不快乐,还谈什么养个快乐的孩子

1

你快乐吗?
当我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也问了我自己。
 
有妈妈会说,孩子不做作业的时候,我是快乐的。
孩子没有把屋子弄乱,没有跟其他孩子打架时,我是快乐的。
老公帮忙带孩子,做家务,我是快乐的。
 
还有爸妈会说,我应该是快乐的,但是一看到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板着脸。
你瞧,孩子放学回家,进门的时候,经常是被父母冷冰冰地批评。
你的衣服怎么没有扣好。
你怎么这么晚回来?
最后一句去写作业。
然后就各忙各,没有下文了。
 
好像他们总是不如我们的意,贪玩,不爱干净,淘气,不认真学习……
有一个孩子在日记里伤心地写到:
“我的爸爸说很爱我,但是跟手机比起来,我的爸爸好像更爱手机,跟我的分数比起来,他更关心我的分数。
 
我的妈妈说爱我。但是每天都会催我,朝着我吼叫,虽然她每次都会跟我道歉,我也原谅了她,但我还是很伤心,只是没有跟她说出来,我常常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哭。
 
我真的好怀念那个带着我爬山,骑自行车载我的爸爸,还有紧紧拥抱我,对着我微笑的妈妈。”
 
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有同样的问题,只是我们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常常就用上了放大镜。
 
孩子一旦出现不符合我们的期待的行为,我们就很容易生气、伤心、失望。
甚至让自己长期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中,形成了跟孩子相处的固定方式。
 
为什么不能让家中多点欢声笑语,而是指责和抱怨呢?
 

2

跟孩子在一起,你快乐吗?
 
为什么孩子靠近你时,你说太忙而把他推开?
 
有时在外边散步,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欢快地叫唤着父母。
而父母眉头紧锁地低头看着手机,对孩子的叫唤浑然不觉。
有时孩子跑过来拉他们,要么不理会,甚至还大声发脾气的。
 
记得有一次,那是秋天下午两点多,被阳光暴晒的小区还是很热。
在小游乐场那里,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哇哇大哭。
因为他坐在一个小摇椅里出不来。
 
我看了附近一圈都没看到人。
最后才发现在一个树荫下,他的爸爸捧着手机在玩游戏。
对孩子的叫唤没有理会。
 
对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来说,能在爸爸的肩膀上骑大马,就是快乐的。
但爸爸的手机显然让他失去了很多跟爸爸玩的时间。
 
真正热爱孩子的人,跟孩子在一起是最快乐的。
我就是非常喜欢跟孩子在一起的人。
 
跟孩子们在一起,我可以不用拘束,可以自由自在。
看着他们玩着简单的游戏,有一个小伙伴,一根棍子,就能在草地上掏一个上午的小洞洞。
看到好吃的零食,舔着嘴唇,一个小吃货的经典形象。
一个笑话可以讲几十遍,还是笑的那大声。
 
我看到太多人不会跟孩子玩,总是板着脸,交叉着手臂。
或者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
为什么不能打开怀抱,跟孩子一起玩玩呢。
你会发现,有很多真正的快乐,就藏着孩子的世界里。
试着让他们拉着你的手,去找寻。


3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吗?
我想没有父母会说不。
 
那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成为孩子的“苦友”。
 
很多父母,习惯当着孩子的面倒苦水,希望孩子能懂事一些。
跟孩子说挣钱是多么的辛苦,所以要节约。
甚至把自己在婚姻里受到的气,跟孩子倾诉。
如果妈妈这样做,跟孩子抱怨老公挣钱不如别人多,或者抱怨说爸爸不管家里的事,整日在外边混。
这样的抱怨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孩子根本无力改变任何东西。
反而只会让孩子更疏远自己的父亲。
 
假如爸爸跟孩子抱怨自己的妻子不管孩子,也没把心思放在家里,这样的抱怨,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哪有孩子不爱自己妈妈,希望自己的妈妈是最好的妈妈呢?
 
谁也没有资格,在孩子心里种下灰色的种子。
 
这些成人世界里的纷争,就在自己的世界里消化掉。
可以跟自己的朋友倾诉,但是别把这样的情绪炸弹丢给孩子。
因为你无法估计会在孩子的内心炸出什么样的窟窿。
 
如果家里有一个暴躁易怒、爱抱怨的父母,那孩子肯定不会快乐。
他们只会想着尽快逃离这个冷冰冰的家庭。
 
哪怕最终成年后,组建了自己的小家,还是会带着很多原生家庭的印记。
 
多年后,就算自己拥有了快乐的生活,也会觉得是虚妄的,甚至会带着背叛感。
就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快乐,他们一生都在暴躁中抱怨,说自己命运不济。
 
孩子的一生都会跟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为什么有的孩子情感丰富,自信大方。
而有的孩子却胆小自卑。
 
只要看他们生活的环境就能了解一个大概。
那些自信大方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给足了他们爱。
而且他们的父母也常常是相爱的,家庭是温暖正常的。
 
而那些胆小自卑的孩子,观察他们的原生家庭,往往会发现一些让人难受的真相。
 

4

最初的时候,孩子都是从父母这里,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

我们的表情和行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你开开心心地跟邻居打招呼,对方也开心地回应你。

孩子会感受到你的热情和邻居的善意。

 

如果有一天,你要他去邻居那借一点东西。

他肯定会自信去,因为他觉得那是友善的人,不需害怕。

 

孩子的心灵需要父母用实际的行动来呵护。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里,让我们看到了呵护一个孩子的快乐心灵有多么重要。

在这部电影里,有四个不同的男人,菊次郎、好人先生,重磅先生和光头先生依次出现。

 

当他们遇到了爸爸去世,跟奶奶一起长大,却一心想寻找妈妈,却发现妈妈已经改嫁了的小主人公正郎,他们内心的少年时光被激发。

 

虽然他们耍小聪明、叛逆、任性,但是他们有一颗最温柔的心。

用别样的方式去呵护正郎纯洁敏感的幼小心灵。

因为他们都曾经有美丽的梦想,可是在不断成长中破灭,这不同我们很多大人一样么?
把自己的梦想和童趣埋藏了起来,在孩子面前就成了刻板严肃的大人。
端着大人的架子,看上去很威严,其实却很可悲。
 
电影向我们传达“一个不快乐的中年人,不希望看到一个不快乐的小孩子。
可我们很多的大人,却在养出一个又一个不快乐的孩子。
 
电影中的这些看似凶巴巴或者浑浑噩噩的男人们,他们小心呵护的,也许是正郎,又或者是内心那个曾经同样年少的自己。


如果每个孩子在那样夏天的旅程中,都能遇上这样的人们,失望的同时却收获其他更为宝贵的东西。
也许浑浑噩噩的菊次郎也会是另外一个菊次郎,其他三人亦如此吧。
 
很多人说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性格却真的会影响命运。
而孩子的性格,在家庭里一点点形成,被父母雕琢打磨着。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快乐。
那就收起自己的苦水,让快乐的那个自己,陪孩子长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的父母不开心,你敢快乐吗
李子勋: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生命的状态
妈妈一辈子被爸爸殴打,但她从不离开他!
19岁女孩被“打”出精神分裂 挨打是童年最深刻记忆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真是原生家庭的错吗?看心理学如何解析
小学校园心理剧《心灵的抚慰》_校园小品剧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