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地政考得不好,这个锅语文老师不背,但还真得高度重视阅读

“……仿佛考了三场语文”

 

“历史考试考了一大堆根本看不懂的文言,阅读量简直比语文还大……”

 

“政治考试我写了好几篇小作文(这真的很锻炼考场硬编的能力),还考了几句古诗词。”

 

“历史卷子真的做起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绝望感,明明知道答案在哪里找,但是读不懂。”

  

其实,这位同学是个学霸,我们从这个吐槽中不难看出,既有自嘲,也有非常难得的自省。

那么,这遭到疯狂吐槽的期末试卷历史、政治试卷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历史试卷的截图:

这是政治试卷的截图:

 

怎么样?从有限的截图中,不难看出,这吐槽还是很符合事实的吧。

 

不得不说,这位同学的朋友圈发早了,在考完历史、政治之后,就发了朋友圈。其实,看看地理、生物、甚至数学,哪一个不是在“考语文”呢。

 

这是地理试卷的截图:

这是生物试卷的截图:

这是数学试卷的截图: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除了英语,不是在考语文,其它的都是在“考语文”,都是在考阅读。英语实际上也是在考语文,在考阅读,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语言,考英语语文,英语阅读而已。

 

语文学不好,阅读水平不高,应对这些学科的考试,真的会难上加难。当然,这些科目如果考不好,语文老师不应该背锅,也背不动这么多锅。不过,要高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倒是真的。

关于考试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 读得快

2. 读得懂

3. 读得透

 

先说读得快。

 

从试卷文字量上来看,各科试卷的文字量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与十几年前相比,少则增加了五分之一,多则甚至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且,这还只是同年级的比较,越往高年级,试卷的文字量越大。

 

如果读得慢则影响答题速度,甚至根本答不完试卷。只是知道读得快的原则和方法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连滚带爬地读也好,囫囵吞枣地读也好,没有大量阅读实践,想要读得快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实际上,要想能真正适应目前考试阅读量大幅增加的状况,个人以为应该至少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五到十倍。

 

实际上即使增加到十倍,到四千万字以上,平均每年不过400万字,平均每天不过一万余字而已,对热爱阅读的学生来说可以轻松完成。

 

再说读得懂。

 

读得懂,也要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之上。所谓见多识广,阅读也是如此,不要妄想着有一个什么公式,告诉你一下,记住了答案就可以回答了。

 

在语文考试中,常常有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推知人物心理的问题。但是,你不能指望着老师告诉你某一个动作就对应表示某一种心理。因为语境极为丰富,无法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用一个答案涵盖全部。

 

比如,挠头这样一个动作,可能是表示遇到了困难或者麻烦,也可能表示对某些事情感到尴尬,或者是觉得有一点儿害羞,甚至可能只是单纯地头皮发痒而已。这些都得通过具体语境来判断。不能想着死记硬背答案。如果读得多了,自然就很容易判断,读懂不是难事。

 

当然,读得懂确实需要一些方法指导。但是,又不要过于迷信方法,方法指导得再到位,如果没有大量阅读实践作为支撑,也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不要总是想着“一巧破千斤”,其实更多时候应该是“一力降十会”。

 

最后说读得透。

 

读得透,也需要各种材料的对比才可能读得透,仅仅依靠一个材料,读一点点内容是无法读得透的。很多事情或道理,都是在比较之中,变得更为清晰,更为显豁的。

 

以诗歌阅读为例,仅仅记住“床前明月光”写的是思乡,这远远不够,仅仅记住月亮常常和思乡有关,这也远远不够。至少要有那么几十首有关月亮与思乡的诗歌的积累,才可能对此体会更深。

 

同时,也要知道并不是只要一提月亮就是思乡。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等,虽然写月,但重点不在思乡,而是关于人生,关于宇宙的更深邃的思考和追问。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读得快,读得懂,读得透呢?我以为应该至少做到以下四点。

 

1. 要给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

 

很多成人对孩子学习,在认知上有一个常见误区,觉得只有规规矩矩地趴在桌子上在那里做一个又一个的练习题,才是学习。要只是看看书,则说不上是学习。于是,当孩子拿起书要阅读时,家长没收书,老师没收书,各种闲书就更不准看,这个思路和做法实在大错特错。

 

要给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不一定非要拿起名著来才叫读书,更不要认定为了应对考试的名著阅读而读名著才是学习。要让孩子多看各种各样的书,甚至是一些我们认定的所谓“闲书”。点滴阅读积累的背后,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水平,扩展知识,深化情感。

 

阅读是最好的学习,阅读是主动的吸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时代,阅读的重要性会越来越被强化。无论是现代文的阅读也好,还是文言文的阅读也好,要求都会越来越高。

要从小学阶段始就培养孩子得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越往高年级越困难,只有日积月累方见功效,没办法立竿见影,没有任何终南捷径可走。

 

2. 要打破科目学习间的壁垒

 

一提阅读,很多人就觉得这是语文的事儿。具体到语文阅读本身,很多人又习惯性地将阅读局限在文学名著阅读上。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阅读本身的概念应该非常宽泛,不仅仅是文学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人文的阅读,还要包含自然科学的阅读,等等,所有的阅读都是阅读。

 

目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必要的协调。甚至学科老师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学科与其它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对立”起来,总是要和别的学科抢时间,觉得只有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才好。

 

事实上,很多学科内容是交叉的,要有意识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才行。试想,学生读一本生物或者物理的科普读物时,仅仅是对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起作用吗?显然对生物或物理本身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读与其它学科相关的读物,其它学科的老师也不要因为学生阅读理解不过关做错了题而怪罪于语文学科。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应该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强化这个意识,不再条块分割地学习,而要想办法互相融通,互相促进。 

 

3. 要广泛关注社会时事生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大家都非常熟悉。很多人也非常喜欢这副对联,对其中所谈的道理也甚为服膺,觉得理当如此。但到了实际的行动中,却又和对联的主张完全脱节了。不管外界风雨如何,只管埋头于各种练习题之中,不管家事国事天下事,只管眼前考试这点儿事。

 

事实上,仅就为了应对考试而言,我们也应该非常清楚地看到。当前的考试,不管是语文学科也好,还是其它学科也好,都有大量和生活相联系,和时事相联系的试题。平时埋头于练习,一门心思应对考试,不关心这些现实生活,不关心这些时事政治,到考的时候又很陌生,这是不行的。

 

关心现实生活,关心时事政治,是学习本身就应包含的内容。当然,既要睁开眼睛看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对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有所了解,又不能掉到信息的海洋中不能自拔,还要系统深入地学习一些经典,才能使得认识更为深入。这实际上涉及到涉猎与精读这对永恒的阅读话题。

 

4. 要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要想有输出,必须先输入。对学生而言,要想输出的数量大,质量高,输入必须也要跟上,要更多更好才行。

 

如果仅仅就考试而言,不仅仅语文作文需要写作,各种问答题阅读题也都需要写作。也不仅仅是语文学科需要写作的能力,其它学科也需要写作的能力。这些能力从哪里来,不是讲一讲方法,讲一讲规范就行,必须先要有阅读的输入才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基本的道理要明白。有了米,想要做得精,也要多向别人学习才行,这个道理也要明白。学生答题过程中的语言表达逻辑断裂,前言不搭后语,归根到底,是阅读水平偏低的表现。

 

跳开考试,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更广泛的生活,更需要写作的能力。有时候写作帮助我们表达思想,宣泄情感,也有时候就只是为了写个方案,做个总结之类。但无论如何,写作能力都必不可少。

 

头脑空空,是不可能有写作能力的。通过大量阅读,充实头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作的材料才可以源源不断,信手拈来,表达上也才能够更精确。

 

《论语》中孔子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朱子治家格言》中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同学也好,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在阅读这个问题上,都要先在认识上到位,然后扎扎实实地做好阅读实践,考试才能不掉到坑里,才能稳坐钓鱼台。


【附】关于公众号“水寒说语文”中关键词搜索的简要说明:

“课堂实录”,可以看到一些课堂实录,带有课堂上的录音。

“小学教材”,可以看到一些对小学阶段教材识字设计的文章。

“识字”,可以看到关于识字教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及实践。
“作文”,可以看到儿童作文常见障碍及对策,要不要买作文书报作文辅导班等问题。
“阅读”可以了解到关于阅读的一些基本看法和实践。
“现代文”,可以看到涉及到中考阅读的一些文章。
“儿子”,可以看到一些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工具书”,可以看到语文学习中相关工具书的推荐及使用。
“八十分”“分数”等关键词,可以看到我关于考试和分数的一些思考。
“减负”,可以看到我对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
“弟子规”,可以看到若干篇对于《弟子规》的分析。
“论语”,可以看到若干篇我谈《论语》学习的文章。
“记忆存折”,可以看到关于如何帮助孩子积累古诗文的问题。
“文言文”,可以看到如何应对文言考试以及什么是学习文章的正确路数。
“古诗文”,可以看到如何给孩子选择古诗文以及教古诗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辅导班”,可以看到我对辅导班的一些相关看法。
“第一课”,可以看到我在不同学期设计的开学第一课。
“中考”,可以看到我在指导学生备战中考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桔灯优秀作文选登】语文考试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和提分技巧有哪些?
【高分秘籍】万分之一谈语文学习那些事儿(一)
2012年中考初三考生语文答题技巧
高三教师如何有效讲评试卷(转)
冲刺备考:2012中考初三考生语文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