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归鹿门歌》当堂检测及答案解析


编稿 / 柳栖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 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 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 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2. 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3.对比是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你能结合诗句说说诗人是如何反复对比的吗?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作的一首投赠诗,与《夜归鹿门歌》相比,你认为两首诗的意境和情志有何不同?试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不妥)

2,一下子,写出了诗人微妙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分开、分辨,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意对即可)

3. 【明手法】本诗至少有“四比”:【析运用】一是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二是将凡人自与幽人对比,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三是同类相比,末句的幽人既指庞公,又是自况,借庞公比出隐逸的真谛;四是前后两幅图景对比,前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说效果】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4. 《夜归鹿门歌》一诗描写了由恬淡闲适到安谧闲静的境界,借以表达出诗人由世俗走向隐逸的追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写出了雄浑开阔的境界,诗人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经典品读】孟浩然: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古诗文网
《唐诗鉴赏辞典》第六十二首《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唐诗三百首】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