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张图读懂8类降糖药物机制,一目了然!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1、双胍类

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输出

双胍类药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

图 1 双胍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2、磺脲类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

磺脲类主要作用为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于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促进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使血糖下降。

图 2 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3、格列奈类

作用于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格列奈类也作用于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但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是一类快速作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图 3 格列奈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4、α-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食物中淀粉、糊精和双糖(如蔗糖)的吸收需要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这一类酶从而延迟碳水化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图 4 α-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5、噻唑烷二酮类

激活脂肪组织PPAR,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通过激活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起作用,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还有改善血脂谱、提高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C反应蛋白下降等作用。

图 5 噻唑烷二酮类的降糖机制

6、DPP-4抑制剂

双通道作用于α,β细胞

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灭活,提高内源性GLP-1和GIP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

图 6 DPP-4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7、GLP-1

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胰岛素的合成和分

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血糖。

图 7 GLP-1的降糖机制

8、SGLT2抑制剂

减少肾脏葡萄糖重吸收达到降糖效果

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

图 8 SGLT2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刊瞭望】DPP
以胰岛素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已悄然改变#生命...
各种降糖药物介绍:二甲双胍不可替代,新型降糖药物地位提高
七大类口服降糖药物有什么不同,各有哪些不良反应
糖尿病药物有7大类,作用机制: 一、双胍类:代表药物二甲双胍,是
这3种新型降糖药类型区别解析 17种代表药物举例快收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