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地的明代王府情况
韦州/银川庆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六子朱栴为庆王,封地宁夏。但因当时宁夏粮饷不足,朱栴于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在韦州城建造。
  庆王宫府,次年入住韦州。1394年又在韦州置宁夏群牧千户所,也称韦州群牧千户所,隶属宁夏卫,有官兵1120名,专为庆王府司牧养羊、马之业,管理庆王府在宁夏各地牧场。后庆王府迁往宁夏镇城,庆王每年春居韦州,秋返镇城,韦州王府成为庆王避暑行宫。庆王于正统三年(1438年)病逝,翌年安葬在同心韦州的罗山。以后,皇帝亲封的9世亲王和庆藩分封的诸王及嫔妃等70多人先后安葬在此,形成了“明庆王陵”。建文三年(1401),庆王奉命迁王府于宁夏,负责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地军务,直接管理中护卫。庆王府建于宁夏镇城南薰门内(今银川市中山南街西),萧墙高4.33米,周长1.5公里,内有王宫、东宫、西宫、承运殿及逸乐园、宜秋楼等。设仪卫司、长史司、工正所、典膳所典仪所、广济仓等机构。

  济南德王府
  明代的时候,泉城济南的城中之城——德王府,可以说是一座“小泉城”。德王是明代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次子朱见潾,其兄朱见深继位后,德王享受的各种待遇仅次皇帝一等。德王府位于济南城区中央,面积占全城三分之一,府内泉水成群,宫城围绕。朱见潾大兴土木经营他的王府,修了一条玉带河把珍珠泉、溪亭泉、云楼泉等几十处泉水串连起来。水畔花木掩映着楼台殿阁,河里往来画舫,供德王及其嫔妃在水上游乐。
  朱见潾常以府第的泉景、城景自负。朱诗《白云亭》称赞这些景致:“印月池头正明,主人曾此濯冠缨。肯夸风景殊人世,却爱源流合圣清。”明代诗人还为它吟咏:“曲池泉上远通湖,百丈珠帘水面铺。云影入波天上下,藓痕经雨岸模糊”(边贡);“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晏璧);“禁城春晓泛晴湖,万象光涵一鉴铺。七十二泉游览遍,独疑今日在蓬壶”(王羽)。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占济南,德王府大部被焚于火。崇祯十二年正月,清兵入关破济南,德王朱由枢被俘,至崇祯十五年正月死于关外。《聊斋志异-鬼隶》说济南此役扛尸百万”,但德王府竟有人幸存。明朝重建德藩,至崇祯十七年清朝入关,最后一个德王朱由棷降清。
  康熙五至六年(1666—1667)山东巡抚周以德以德王府中心地带为基础,缩建为巡抚衙门,形成现在的规模。清代的时候,德王府遗址的泉景基本上恢复原状,人称这处胜迹为德藩故宫。后来,德藩故宫的多处景点散落民间,例如,珍珠泉迤西,今有王府池街,街北的王府池,长30米,宽19米,深1.5米;街南的小王府池,长4米,宽2.6米,深1.2。民国时期,这里成为都督府,“七七事变”起,省主席韩复榘南逃时,将省府大部建筑破坏。日本飞机亦曾轰炸此地,遂成废墟。建国后,对珍珠泉大院重新加以修葺,除了修饰遗留的几座明清建筑外,又添了新的建筑物。经年修复,始成现在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1979年12月,这里成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
  五峰山南观称元都,又名玄都观,是明朝德王府的陵园。陵内原有明德庄王、德懿王、德怀王、德恭王、德定王的六座坟墓,现仍存有“八字墙”、墓门、石碑等。

  青州衡王府
  衡王府是山东,也是北方最后一个遭受灭顶之灾的亲藩。它逃过了明末历次劫难,至顺治元年七月,末代衡王朱由木取降清。顺治三年五月,朱由木取与荆王、潞王等十一位明宗室,以私藏金玉银印,图谋不轨之罪名,遭清政府杀害,衡王府被抄没,方告最后完结。王府石坊坐落在青州城区玲珑山南路,为明朝衡王府遗迹,俗称“午朝门”。石坊造型宏伟,刻工精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兖州鲁王府
  鲁,荒王檀,太祖庶十子。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崇祯十五年,清兵再次入关破兖州,鲁王朱以派及诸郡王宗室千余人被害。其弟朱以海南奔浙东,清顺治三年,被张国维等推为监国,清兵入浙,朱以海南下投靠郑成功,后病死于台湾

  南昌宁王府
  宁王府在南昌市星火路。为明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所营建。权系朱元璋第十六子《明史》说是第十七子),原封大宁。朱棣(成祖)约基起兵,夺取建文帝位后,遂被改封南昌,建宁王府。府第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十分华美。因年代之远,风雨侵蚀,都已倒毁,仅头门尚存。头门两壁还嵌有明娄妃所写的“屏翰”二大字,高8尺,宽6尺,用青石刻成。为历人宁王居住之所。正德年间(1506—1521)宁王宸濠起宾谋取夺武宗帝位,失败后宁王府废。清代改为藩署。建国前后,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文艺学院后改革者文艺学校)均曾设于此。今为江西省京剧、话剧、歌舞三团团址。

  长沙潭王府/谷王府/襄王府/吉王府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封第八子梓为潭王,在城的正中建潭王府;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徙封弟穗于长沙,建谷王府;明仁宗封子瞻墡为襄王,建襄王府;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英宗封第七子见俊为吉王,吉王成年后来长沙就藩,以潭王府故址改建吉王府,这就是后来的皇殿坪。吉王传定王、端王、宣王、由栋。明末,张献忠领兵入长沙,焚烧吉王府,故明诸王府尽毁于火。近侧民舍,亦受池鱼之殃。吉王府有四门,分别为端礼门、体仁门、遵义门、广智门,专门充当仪仗护卫的仪卫司衙门就叫司门口。右面建有藩城堤以保障王府免受湘江洪水的淹浸。现在的八角亭、走马楼、藩正街等地名,都在藩王府内,是吉王出巡、驻足的地方。他为了尽情享乐,在府内营建花园,园内堆有“紫金山”,开浚有万春池,后来民间俗称四方塘。这在当年都是粉白黛绿曼舞轻歌之所。笔者曾看过明朝的长沙、善化城图,吉王府确实占了省城的大半,“半城王府”是写实,是足可发千古之长叹的。及至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挥师攻入湖南,第七代吉王狼狈逃窜,接着清兵铁骑南下,明朝覆亡,存在了167年的长沙吉王府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土崩瓦解。当时明朝降将洪承畴不管故主的遗封,首先将藩府拆去,拆得的砖石全部拿去修城墙。只剩下断壁残垣伫立于黄昏中,仿佛还沉浸在繁华的梦忆。

  吉王的后裔遭逢世变,为图隐匿,将“吉”字加“冂”为“周”,潜入民间。其中有一个周达武,本是宁乡石家湾煤矿工人,后投湘军,受知于骆秉章、左宗棠,以军功先后任四川、贵州、甘肃提督,后来周达武买下长沙城北的蜕园以为休憩之所,这是当时省城首屈一指的苏州式园林。民国成立,他的次子周家纯呈上家谱,请求湖南督军府批准复姓,改名朱剑凡。朱剑凡是个醇儒,乐于揽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后来将蜕园全部捐赠给周南女中作校舍,至今周南中学中。
  还有剑凡堂。真所谓“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了。

  武汉楚王府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次年开始在江夏高观山(今蛇山)南侧建王府,历时9年竣工。先后建成宫殿楼阁、亭台水榭等建筑800余间,其城高近10米,壮丽不亚皇城。崇祯十六年(1643)春,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破江夏城,缚楚王朱华奎沉入江中,并放火烧毁楚王府。改江夏为天授府,建立“大西”政权,自称“大西王”。

  安阳赵王府
  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简王,于洪熙元年(1425年)将府署改为赵王府。现存高阁寺,为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建。高阁寺建在梯形的方台上,台高8米,长宽各13米,周围有石板护栏。阁高10米,重檐九脊,琉璃瓦顶。正面设台阶32层。叮登台顶,举日西眺,与文峰塔遥遥相望。阁壁石雕游龙25尾,形象各界,栩栩如生。

  荆州辽王府/惠王府
  辽王本来就藩于辽东广宁。靖难之役后,明世祖迁辽藩于江陵(今荆州)。辽王府的宫殿本来是原来湘王的。隆庆元年(1567),第八代辽王朱宪(火节)因被告发犯有淫虐僭似诸罪,被废藩,自此国除。辽王府先是归了张居正,后来又归了新来的神宗第六子惠王朱常润。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攻克荆州,惠王被杀,王府被毁。

  兰州肃王府
  明肃王府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迄今607年,历经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7年,一直是甘肃最高行政权力机构所在地。600余年记录着多少风云往事,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朱门糜烂、官场案牍、兴盛衰落,皆成历史。今日肃王府故址依然雄姿骄艳,风采不减,正是“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明太祖朱元璋将其庶第十四子朱木英,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汉王改封为肃王,就藩甘州(今张掖)。明惠帝建文元年,请求内徙,朱木英将肃王府移藩兰州。肃王朱木英和其他诸王一样,“冕服、车旗、邸第,天下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西拜谒,不敢钧礼。”“岁禄万担”。肃王迁往兰州后,即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室。府址设在今甘肃省人民政府一带,墙高1丈,周垣3里。中部为府署,东、西、南三面均有府门,正门朝门,第二南门为棂星门,后有端礼门,再后有承运殿、存心殿、再后即肃王府宫,分东、西二宫。府署东、西、北三面为王府宫苑。东苑花园称凝熙,是肃王及妃嫔游憩之地,园内“垒石为山,因泉为池,山下洞壑幽幽远,逶迤数里”,亭台水榭,树木葱郁,北滨黄河,景色优美,俗称大、小山字石。假山下有洞,洞有塑像。云洞下可通至城西雷坛,窥之黝然而深黑,莫敢入者。洞北有斗母宫,层楼高耸,可以远眺。府署后北就城墙建拂云阁,与北山对峙。明肃王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藩以来,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破兰州,历经252年,共9世,11王。
  明肃王府至清初为巡抚府,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为总督府。《甘肃新通志》载:“总督府方广二里,中为大堂,堂前东西为官厅,为巡捕厅,后为二堂,堂东为大书院,为‘集益轩’,又后三堂,最后为内宅,为花园。大堂为宜门,门外为立中居正坊,坊东为土地祠,西为集房,东为大门,又南辕门,辕门外旗杆各二,署东为箭道(新设督练公所于内),署西为笔帖式二署。晚清衙门前有3个牌坊,正面牌坊高大,上有“宪纲文武”。东西两牌坊稍低,东曰“控制三边”,西曰“威震西域”。清嘉庆、道光年间,总督那彦成对明“凝熙园”数加修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赴新疆伊犁,途经兰州,在日记中写道:“其署中后园甚宽整,连及北城,之上有楼曰‘拂云楼’,登楼望北岸诸山,俯瞰黄河,眼界颇佳。其下有小碑林,镌刻(怀)素、米(芾)董(其昌)诸帖于壁,皆那文毅公(即那彦成)所留物也。”。光绪年间,总督左宗棠重修“凝熙园”,称“节园”。园北有阁曰“澄清”,引黄河水经其前汇为二池,东行北折。砌外垣如雉蝶状,曰:三受降城。河水复南引绕“瑞谷亭”之东,以东南出园。有巨石矗立,左宗棠题之曰:“砥柱”。出园外南复为池,名曰“饮和”。砥柱之西有土山,左宗棠题曰“太华夜月”。山之西有亭曰“一去”。其南为贞烈遗阡,阡上有亭。澄清阁西有“烈妃祠”,旧为“延禄亭”。“太华夜月”之前旧有屋,曰:“环碧山庄”,左宗棠改为忠义祠。祀肃藩、僚属及总督杨岳斌(同治三年(1864年)授,次年任,湖南善化人。)从之死难者。
  其东有碑洞,原为那颜成所修。园西墙外亦有池,名曰“挹清”。挹清、饮和池之水,与民共之,汲取者时属于途。园北,登则至“拂云楼”。左宗棠在节园,曾留有不少楹联、诗文。澄清阁联“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拂云楼联:“积石导流归大海;崆峒倚剑上重霄。”节园槎亭联:“八月槎横天上落;连畦菜长故园春。”饮和池联:“空潭泻春,若其天成;明漪绝底,饮之太和。”。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立总督府于肃王府,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145年。
  民国甘肃省政府1911年辛亥革命后,甘肃省都督、将军、督军署、甘肃省政府的办公所在地仍为明肃王府故址。府内建筑基本保持原貌。抗战时期,大堂改为中山堂。中山堂的楹联为“惟公揭平等自由独立解放之旗,唤起四百兆同胞,有如春风来临,瞻仰遗容思报国;此地乃金城王塞古杰时贤所在,继承五千年历史,好挟黄河东下,誓除倭寇出重洋。”节园民国时期为省府后花园。民国八年(1919年),督军张广建于澄清阁西,烈女祠东建一亭,曰“来鹤”。又改筑一去亭曰“船亭”。民国十二年(1923年),督军陆洪涛凿池船亭之南,遍植以莲芡;又筑室园西北隅名曰“柳庄”。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为中山东园。陆洪涛为柳庄作楹联:“躬耕乐道追莘野,抱膝长吟忆草庐。”1936年4月,庄泽宣《西北视察记》记载:“省府后花园原为节园,面积甚大,有亭榭花木之胜,余初至时梨花盛开,自青(海)归来,则牡丹已含苞欲放。”“园之中央有槎亭,高形阜上,其形如槎,为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所建,颜曰:“一系”,现为省府会议厅宴会宾客处。槎亭前后牡丹颇多,盛开时每株开花一二百朵,每朵大可三四寸,丰腴艳丽,为各地所无。东数武为贞烈遗阡及忠义冢,东北隅长廊曲折,旁有翎毛鸡、狗熊等奇禽异兽数种,围以铁丝;再北有碑洞,壁间嵌怀素、米海岳、董重光诸光贤手迹。过北山一门,古长城也,相传为秦蒙恬督军所筑。城上有楼,旧城源远楼,创建时代已不可考,今称拂云楼。朱绍良在任时,加以修葺,窗扇栋宇,轮奂一新。楼高二层,北临黄河,铁桥横亘于上,翻水车轮远挂城边,南望兰垣了如指掌。”。除了中山东园外,又有中山西园,在甘肃省政府民政厅后,旧名望园,又名鸣鹤园。清道光年间布政使和德润修之,更名“若已有园”。自旧藩署“乐寿亭东入门”,有亭曰“四照亭”。东偏有小池,池北有小楼曰“夕佳楼”。前有潭水,水自西关外引阿干河入城,经官沟沿以入园,自园之西南而东流以汇于潭。四照亭北有桥跨水上。过桥至园之北垣有巨室五楹,曰“蔬香馆”。馆西有游廊,通西北隅有亭,曰“天香”。迤南为“花神庙”,又南为“月波亭”。西南有小山,山之东有楼,曰“拱辰”。东有小圃架石门,曰“昆仑之墟”,由是稍东复至四照亭。民国十二年(1923年)以此园为兰州公园,后改为中山西园。从1912年3月到1949年8月,将近38年,甘肃省督军、将军、民政长、督都、主席共20任(不含马鸿逵、王治岐)。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旧政权,标志着国民党在甘肃的统治结束。
  甘肃省人民政府,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人民政府仍设在明肃王府所在地———中央广场1号。民国时期省政府后花园(即中山公园)已为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后市人民政府迁址)。原后花园的一切建筑设施,包括古城墙、拂云楼、望河楼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皆已拆除。明、清、民国时期的原肃王府,现保存的只有省人民政府内的大门、中山堂(原大堂)。中山堂经过修缮,更加金碧辉煌。屋顶绿瓦、脊兽、套兽、狮、虎、
  麒麟、窗户透雕。檐下椽檀,有装饰彩绘、四时风景、人物花卉,以红色、深黄色(俗称酱色)为基本色调,八根红柱,耀眼夺目,中山堂面对大门,道路两旁植有国槐、青松、鲜花、柏树。中山堂正门原为喷泉,2005年从江南购运了一座高大的整体太湖嶙石,显得古朴清秀,傲然屹立。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于1953年8月开工,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4849平方米,立面整个底层作为大楼的基座处理,并以粗糙的凿假石饰面,二三层光平的磨砖贴面形成协调面强烈
  的对比,加以绿色琉璃瓦大屋顶,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屋顶有脊兽、套兽、工程由省建工局设计公司设计,省建工局工程公司二工区施工,1954年6月建成。50年后,2004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又重新拆掉重建,有地下室,地面建筑为框架式四层,约8000多平方米,也是琉璃瓦大屋顶,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风格,高大宏伟,富丽堂皇。可以想象,大楼建成后可以与昔日的拂云楼相比美,远眺南北两山,俯视滚滚黄河,更可观古城兰州的更大变化,蓝天白云,悠然自得。2004年,对原省人民政府大门进行了新的设计修建,将原一个大门,改为一座正门,东西两座偏门,东门为进口,西门为出口,中间正门一般不行车、行人,但平时不关门。从三座大门可以直接看到洁净、幽雅的政府大院。而且三座大门都是民族式的大屋顶,雕梁画栋,再现昔日肃王府的辉煌。远远望去办公楼、中山堂、大门浑然一体,实为兰州一大景色。
  感觉肃王府最可惜了,到解放前都是保持了原来布局和园林建筑。可惜给毁了。

  钟祥郢/梁/兴/岳/景王府
  郢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戊辰(1388年)五月十七日,辛未(1391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郢王。郢王府,在兴都城西北隅,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锦衣卫指挥刘贵、郎中曹贵等督工鼎建。兴王府,清朝察院。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钟祥市郢中城区中心,占地66亩。明代嘉靖皇帝诞生于此。现钟祥市第二中学。

  襄阳襄王府
  明正统元年(1436年)襄王朱瞻塔,自长沙徙封是邑,营造宫室,绿影壁就是当年王府门前的照壁。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照壁保存至今。高7.6米,宽26.2米,厚1.6米,系仿木结构,面阔3间,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影壁造型庄重,雕刻华美,风格豪放,生动雄伟,是石刻中珍贵的艺术品之一。王府旧址上,现已新建王府大门、正殿,陈列着襄樊市及所属各县出土的文物。

  太原晋王府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始了明朝的统治。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明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父皇封为晋王。朱棡委托其岳父谢成修筑晋王府,几经考虑才决定在宋建太原城外东北面修建起一座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的晋王府,晋王府的落成时间在公元1376年前后。虽说,晋王府比不了南京的皇宫,但这三皇子也想在天高皇帝远的太原享受一下当皇帝的感觉。在朱棡的内心里这晋王府就是他的皇宫。
  “想象图”确实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明清以来的许多史料和史学专家的意见,在上世纪60年代初绘制的。图上可见在晋王府这座方形城池内南北中轴线上及周围建有宫殿无数,其格局类似皇宫。内城即宫城,辟有三个宫门,即今日仍称呼的“东华门”、“西华门”和“南华门”。北面有“后宰门”,那是为方便王府人员行走而开的王府后门。晋王府的宫城外围还建有四道城墙,就是现在仍称呼的东、西、南、北肖墙,“肖”实为“萧”,即“萧墙”。晋王府的西南有天地坛,是晋王祭祀天地的场所。东南和南面有“杏花岭”和“松花坡”,那是王府花园。西有典膳所,是管理王府膳食的地方,而晋府店则是供应王府生活用品的机构。明朝初年,晋王朱棡还修建了万寿宫(皇庙),新建和扩建了祟善寺等寺庙和祠堂,当年的兴旺可见一斑。朱棡的儿孙们当然是世袭为王,他们又在自己的领地内大兴土木修建王府并代代相传。至今称“府”的街名流传下来就有:“宁化府”、“临泉府”、“方山府”、“二府巷”等。至于平阳府、广昌府、宁河府、河东府、靖安府、荣泽府等王府现今已很少能听到了。“七府坟”则因朱棡的七子朱济(火高)与嫔妃刘氏、杨氏的合葬坟墓而得名。晋王朱棡死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葬于南郊黄陵。“黄陵”应为“皇陵”,它是朱棡及其后裔诸晋王的皇家陵墓。
  从明初朱棡修建晋王府始,至明朝灭亡后的第三年,历史的年轮已经走过了260多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的春天,晋王府不知何故突然烧起了大火,经久不息。这次火灾的结果使巍峨豪华的晋王府化为灰烬,晋王府从太原城内消失了。如果不是这场莫名的大火,不知晋王府是否可能像北京紫禁城一样仍然矗立至今?20年以后,清康熙五年(1666年),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来到太原,看到晋王府破败荒凉的样子,十分伤感地写下《望晋恭王园》诗一首,其中有“悲风处处吹松柏,谁到并州不断肠”的句子。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在晋王府废墟上修建起数千间兵营房舍,驻扎清军绿营兵精骑营。后来,人们就把这个驻兵的地方简称为“精营”了。
  在晋王府消失后的200多年间,即清代中期以后,在“精营”这“土城”里逐渐住上了百姓居民。直到清末及民国初年,除精营中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以外,其余地方仍是一片荒芜。公元1919年以后又拆除了晋王府残存的部分萧墙和宫墙,到1930年前后,已达到基本拆除完毕的程度。至上世纪50年代,晋王府城墙遗址只留下精营东边街和山医二院内的几个土台子。50年后的今天恐怕是再难寻到晋王府的任何痕迹了。流传下来的只有称作“东丹墀”、“西丹墀”等许许多多的地名而已

  洛阳福王府
  据《两京城坊考》、《河南府志》等资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朱翊均封其子朱常洵为福王,并开始在洛阳建造福王府,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福王就藩洛阳。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率兵攻占洛阳,焚烧了明福王府,明福王府从此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据考证,福王府遗址在中州路北侧,至今仍保留着的一对明代石狮守卫着王府大门。进入宏伟的大门,是一条连接大殿约15米至20米宽的中心大道,其两侧为排水设施,在殿堂周围是配殿,其规模和豪华程度在当时王府中首屈一指。福王朱常洵被封洛阳后,“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二十八万顷”,“日闭阁饮醇酒,所好唯妇女倡乐”。公元一六四一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活捉朱常洵并将其处死,福王府也被一把火焚毁。清代在福王府遗址上建成了热闹的衙门。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一度将这一带当做“行都”。解放后,这里先后建成了青年宫、人民会堂等。近日从洛阳市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专家在对本市青年宫地面上一对汉白玉石狮处进行挖掘时发现了一明代遗址,据考证,此处为明代福王府所在。
  挖掘发现,正对两只汉白玉石狮的是一条长约一百二十米、宽二十多米的南北向大道,平夯而成。紧挨大道西侧的是一条暗渠,顶部为长方形的青石板封盖。大道的北侧尽头是一大型夯土台基,并发现大型柱础石,应为正殿。其他还有厢房、汉白玉板石、绿釉建筑构件及大面积的建筑遗迹。专家说,从出土的文物规格和建筑的规模看,此处为明代福王府所在地
  两个新发现的明代巨型石质花盆被用吊车从老城运到洛阳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安家落户”。这两个花盆每个重达1吨左右,其体量之大,洛阳首见,全国罕见。考古工作者推测其为明代福王府所用器物。上月中旬,老城区房管局工作人员在东大街15号院进行旧房拆迁时,从后院一个废弃的垃圾坑中挖出两个盆状巨型石质器物。两器物呈正方斗形,“个头”一般大,口边长1.2米,高约60厘米,每个重约1吨。当时,就有人愿出1万元购买这两个花盆。房管局工作人员不为所动,迅速报告了市文物局,市文物局急忙派洛阳博物馆人员到现场查看。文物工作者根据两个石质器物底部的排水孔,确定其应为古代的花盆。花盆的底座处有卷草纹,四角有如意形刻花,因这些花草纹饰均为我国元、明时期器物上的典型纹饰,故推断这两个花盆应为元、明时期的花盆。考虑到如此巨大的花盆非寻常人家所用,而且这两个花盆的出土地又对应明代福王府,距福王府旧址不远,故推测这两个花盆极有可能是明代福王府所用的器物。史料记载,明代福王骄奢淫逸,其府内器物多仿北京故宫器物形制,多用汉白玉石质器物。所以,考古工作者推测这两个花盆不是福王府内部所用器物,而是王府外围所用。

  成都蜀王府
  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皇城”和“皇城坝”的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
  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再次毁于一旦。公元1655年,清政府将“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成为全四川省考试举人之地,最大规模时可让13,900多人同时进考,成为“巴蜀文胆之所在”。贡院中主体建筑为“明远楼”和“至公堂”,皆沿南北中轴线建造在“蜀王府”宫殿旧址上。东西两边则为鳞次栉比的考棚。
  即使“贡院”建筑群不如昔日“蜀王府”般宏大,但是“贡院”的整体空间组织,仍延续着“蜀王府”的威仪:按照一位成都市民的回忆,“从红照壁开始,乐亭、表柱、三桥、石狮等传统宫殿区前面的序列,仍使人感到有肃杀之气。”并且,即使今天从模糊的历史图片中看,“明远楼”和“致公堂”的巍峨气势都是摄人心魄的。
  此后的民国时期,“贡院”虽先后被用作军政府、学校和其他民政办事机构,其建筑群基本上被妥善保留,而成都老百姓仍习惯称之为“皇城”。
  而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皇城”与“皇城坝”遭受了巨大破坏,直至消亡。1951年,“皇城”的城门洞以南被拓开了70米宽的人民南路。“皇城”从此开始进入危境五十年中后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跃进”的狂飙推动下,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成都百货大楼)、城市道路以及政治广场的修建开始破坏“皇城”和周边民居的布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1968年,仅存的明代“蜀王府”城墙及城内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被大部分拆毁。1969年,“皇城”遭受到了最致命的一击: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存留至今,布局状若“忠”字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和巨型毛主席塑像。

  西安秦王府
  秦王府又名「秦王府城」或「秦藩城」,位于西安府城东北部。是明太祖在公元1370年为次子秦王朱樉修建的府第。恢宏的王府秦王府极为宏伟壮丽。王府有内外两道城墙,外城为夯筑土墙,称为「萧墙」;内城外壁由青砖砌成,称为「砖城」。砖城之内为宫殿区,有承运殿、存心殿、承庆宫等建筑物,还有各类房屋863间,大小门楼46座,规模宏大。秦王府用途的转变。明末李自成攻占西安后,便以秦王府为大顺王府。清朝初年,又将秦王府改建为「满城」。乾隆年间又在秦王府内城开辟八旗校场。1926年庆祝西安解围改称红城。1950年南部辟为广场,延续至今。西安城隍庙戏楼北有木质大牌坊一座,宏伟壮观,雕刻也非常精巧。牌坊后有铁狮子一对,铸造于1585年,重2500余公斤,为秦王府旧物。现为商场。

  新乡卫辉潞王府
  神宗万历十二(1584)年潞王朱翊镠就藩卫辉。卫辉潞王府于清顺治间被拆,仅存望京楼一座;新乡北郊凤凰山存潞王及其次妃赵氏墓。两墓占地数百亩,布局逾制,建筑基本完整,是我国目前所存唯一的一座完整藩王墓葬。

  南阳唐王府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祖朱元璋分封其第23子唐定王朱柽于南阳。朱柽就藩前,大兴土木,营造王府。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唐王府在南阳府城内通清街(今王府街),永乐二年(1404年)以南阳卫治改建厂……后有山石,名曰王府山。”王府山及其府邸的营造历时多年,其用工、用时可窥一斑。
  明以后王府山历经多次浩劫,例如:清康熙年间曾一度拆拉太湖石;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机轰炸;20世纪的人口扩张,使王府山被违章建筑掩没,其山体洞穴均为居民侵占,一座明代珍品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近年,南阳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极为重视,并加大力度进行违章清理,王府山始显山露水。虽然部分山石散落、局部山体崩塌,但瑕不掩瑜,早明时期之鲁殿灵光犹存。王府山高18m,底部直径21m,周长66m,占地面积约346m2。古时是南阳城之制高,亦为南阳王府建筑群空间轴线之镇。登山眺望,全城景色一览无余(图4)。20世纪50年代初,鉴于山体摇摇欲坠,政府拨款修缮,采用南阳独山石加强补牢。独山石虽不如王府山原叠砌之太湖石的姿态峥嵘颖异,色泽较湖石更为灰暗,但两者纠结之尴尬为时光拂拭,却也牵出一番南阳的地方意趣。

  洛阳伊王府
  太祖第二十五子朱木彝,洪武二十一年生;四岁便受封。永乐六年之藩。伊王朱典楧,就很恶劣。他把洛阳城的大门关闭,然后带着爪牙大搜全城,抓了700多名民女。从这些民女中,朱典楧选出90多名漂亮的留下。其余没选中的,其家人必须送钱赎回。还有一次,朱典楧在王府门口看到一个漂亮女子,立即抢进府中。这个女子年仅十三,哭闹着不从。朱典楧一怒之下,就把这个女子送到后花园喂了老虎。嘉靖四十三年,典楧淫暴,无藩臣礼,禁锢高墙,削除世封。

  开封周王府
  自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首次封诸子为王开始,明一代诸帝严格遵守不变,先后共封62人为亲王,而真正建府立国的为50人。河南地处中原,位置较为重要,条件颇为优越,又距两京较近,先后有周王封开封,伊王、福王封河南(今洛阳),唐王封南阳,赵王封彰德(今安阳),卫王、郑王封怀庆(今沁阳),秀王、崇王封汝宁(今汝南),徽王封钧州(今禹州),汝王、潞王封卫辉,是封王最多的省份之一。
  按古代惯例,凡始封亲王,婚礼既成,即议府第,府第既成,即议之国。所以诸王所在城市,都建有庄严、华丽的王府,时人称之为紫禁城。太祖第五子朱棣,洪武三年封吴王,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据笔者考证,周王府大约在洪武十二年下半年或十三年初春动工兴建,十四年基本完成。
  开封周王府是在宋金故宫遗址上建造的,它由内外两座城垣组成。外面的墙(即萧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能称作古代城市战略防御体系的城墙),“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周围九里三十步,“向南是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实际上这是宋金皇城的范围。其南墙,东起今南京巷南口,向西经东大街、西大街、新街口、前营门街(新街口、前营门街现为西门大街的一段),至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墙,即大兴街南口;其东墙,南起南京巷南口,向北经磨盘街等,直至现市28中学;其西墙,南起大兴街南口,向北直至原开封渔场;北墙位于今开封市人民体育场南部东西一线。内城即紫禁城,墙高五丈,上有垛口,四周有城壕环绕,四面有门,“南门曰端礼门,北门曰承智门,东门曰礼仁门,西门曰遵义门”。笔者依据现场发掘、现存地上资料及文献记载估计,紫禁城周围五里左右,其范围在今龙亭公园一带,公园大道为其中轴线。东墙南起今市图书馆北围墙附近,向北止于原豆制品厂北侧;西墙在今杨家湖断桥南北一线;南墙西起市麻刀厂西墙附近,向东止于图书馆北墙附近;北墙东起豆制品厂北部,经龙亭大殿后墙处,止于公园西墙附近,大抵为宋宫城的范围。这比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规定要大出许多,而其建筑、布局也与一些王府不同,实为明代为数不多的几个“高等级”王府之一。
  开封周王府有如此宏伟的规模,这是与周王的地位、古都开封自身的条件和历史以及主持周王府建设的当事者等诸多因素有关。周王朱木肃为太祖第五子,与其四位兄长均备受太祖和高皇后的喜爱,且太祖对其寄予厚望,在诸子中地位特殊。秦、晋、燕、周四王府的规模大抵相当。
  开封城(指今城墙内范围)的大小,从唐五代到明清无大变化,到了明代仍是河南省城,可谓河南第一大城,城周长“二十里一百九十步”。而堂堂的古都洛阳,城区变化特大,到了明清时期,河南府城周长仅八里三百四十五步,整个府城还比不上周王府的面积大。福王虽备受万历皇帝的宠爱,但位于洛阳城中的福王府规模,与开封的周王府相比,确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河南其他王府的所在城市,南阳城周长六里二十七步,彰德城周长九里一百一十三步,卫辉城周长六里一百三十步,钧州城周长九里,怀庆城周长九里一百四十八步,汝宁城周长五里三十步,其城中的王府大约都没有形成秦、晋、燕、周四王府那种“城中城”、“府中府”的布局。
  开封周王府的规模,在明代几十个王府中,名列前茅;在河南的十几个王府中,则排在第一位。

  桂林靖江王府
  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城垣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城内有承运门,承运殿。围绕宫殿主体建筑,还广建楼堂厅院,亭阁轩室,构成一个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明太祖追封其长兄为南昌王,封其重孙朱守谦为靖江郡王后,此处设为藩邸。朱守谦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建府,历时20年才完工。它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左建宗庙,右筑社坛,亭台阁轩,堂室楼榭,无所不备,红墙黄瓦,云阶玉壁,辉煌壮观。王城周围是3里长的城恒,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坚固。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坚城深门,气势森严。桂林王城先后经历了14代靖江王,后来被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所占而成为定南王府。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后,孔有德纵火自焚,使有250多年的王城化为焦土。现在王城尚完好,还有承运门、承运殿的台基、石栏和云阶玉陛供人游览。
  因朱守谦为太祖长兄血脉,所以虽为郡王府但其规格却跟太祖诸子的亲王府同等,甚至远超后世的亲王府。

  台南宁王府
  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郑经撤离铜山归台湾,明宗室宁靖王、沪溪王等同行。到台湾在台南为宁靖王朱术桂建王府,后改建为天妃宫供奉妈祖。

  抚州益王府
  益王府是明宪宗朱见深为第四个儿子益端王朱右槟封藩建昌时建造的第一代王府,是在故荆王府的基础上扩建的。王府建于宏治五年(公元1492年),竣工于宏治八年(公元1495年)。王府呈长方形,规模庞大,约占地万余平方米。“王城”的城墙是砖石垒砌的,高二丈九尺,城门为赤丹色,东曰体仁门,西曰遵义门,北曰广智门,南曰端礼殿门。“王城”内建有前中后三殿,前殿为承运殿,中殿为园殿,后殿为存心殿。正殿基高六尺九寸,王座后壁绘龙图案,朝阶为盘龙大理石,崇宁宫门十柱坊,都是雕刻异常精美的艺术品。前后殿周围建有三宫。西边设有沐浴更衣,宗庙奉祠,用膳祭祖,书院仓库,游击守备等所(署),房屋达八百间。黄瓦红墙,朱门映辉,雕梁画栋,色彩灿烂。王爵是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益王府自宏治八年,益端王朱右槟就藩建昌起,至崇祯十七年明代灭亡止,一百四十九年中世袭了八代益王益王是皇亲之中很高爵位。未袭封进入益王者,均分别列封为郡王(男)、郡主(女)。益王虽不是地方行政官员职称,但他可直接向皇帝上疏奏章。地方更易或往来官员必先朝奉益王。袭封进入益王者,每年享有皇恩俸禄,稻黍万石(每石约一百五十斤),绢缎千匹,金银玉器不计其数。
  王府石狮形象威猛逼真,雕刻精细,身长170厘米,宽50厘米,两腿均已残缺。经专业人员初步鉴定,该对石狮为明代石狮,是南城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石狮。据数位年老者回忆,该石狮原为明代益王府门前遗物,完好无损,一直存放在益王府遗址范围内,“文革”时期被损坏,丢弃在县城新东门河边,后县航运公司建办公楼时埋于房基之下。这对石狮的发现,为研究古代雕刻艺术和明代益王府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益王在生时享有优厚的待遇,死后也享有特殊的权利。从记载和王墓分布情况看,他们在南城占有两个相当大的墓葬区:洪门庄上王墓区,岳口游家巷王墓区,王墓除有石人石马明显标志外,还筑有护墓围墙,竖有“益王墓葬地方,百姓不准在此葬坟放牧狩猎”的禁牌,设有专人看管。墓式地分两种:一是宫殿式,用大青砖卷砌而成,内置停放棺木的椁台。二是全密封式,分五层:黄土层,灰渣层,糯米浇浆层,青石复盖层,棺椁层。此墓特点,无空隙,棺木尸体不易腐烂。历次出土的陪葬物有:琥珀发髻,玛瑙佛珠,描金绢折扇,青花瓷盘,金凤钗,玉佩,玉带,玉猪等,葬品价值万金,造型美观,玲珑精巧,也是我国珍贵艺术遗产之一。

  武冈岷王府
  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岷王朱鞭(朱元璋第18子)从云南迁武冈州城,翌年建王邸,世袭14代,历时272年。清顺治四年(1671年即南明永历元年)四月,桂王朱由榔迁武冈,以岷王府为皇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八月,永历帝败走黔滇,武冈复为州。关于岷藩家族,刘佑平先生的《中华姓氏通书·朱姓》中有如下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封为岷王,原建国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武二十八年(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岷王因被西平侯汰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福建漳州。朱棣称帝后,他恢复爵位,回到云南,但此后又在永乐六年(1408年)被削除护卫、官属。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令岷王自云南北迁至湖南武冈。1450年岷王去世,谥为庄,史称岷庄王。
  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曾对棠坡朱氏的历史作了梳理,从他整理的资料来看,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这一支,朱镕基应该算是岷藩十七世孙。岷藩后裔在武冈生息100多年后,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朱氏家族四散逃离,其中的一支逃到了长沙棠坡,朱天池(即镕垂)老人曾到云南、武冈等地调查过这段历史,“经过动乱后,逃到棠坡的只有几个人,而且很穷,只能靠教书为生。”按后来的阶级分析观点,这时候的棠坡朱氏一穷二白,算得上赤贫,在其后的几百年间,他们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过程。在此期间,朱家陆续有人入仕,但从后来的记载来看,真正让朱氏家族脱贫致富的,是朱镕基的曾伯祖父朱昌琳(字雨田),朱氏族谱的记载中说,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粮食丰收,谷贱伤农,达到了千钱三石的低价,朱雨田倾其所有买入,次年天灾,粮价飞涨十多倍,朱家从此“起富不愁衣食”。并开始广购田产,在城乡筑室置房。

  昆明滕王府
  永乐二十二年迁岷王府於湖广武冈州,建滕王府於此,宣德元年除。东有金马山,与西南碧鸡山相对,俱有关,山下即滇池。

  大同代王府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王府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王府座北朝南,呈长方形,中轴线上前有九龙照壁,进裕门依次为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宫、广智门;东边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长春宫、望宗楼、清暑殿、宗庙、燕居之殿、后殿等;西边进戟门,左有社稷坛,右有风云雷雨山川坛、大成之殿,过穿廊为谨德等殿。整个王府建筑金碧辉煌,豪华壮丽,廊庑相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西厢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是一所完整的王城府邸。总占地面积达175950平方米,现今的东华门、西华门、皇城口、石宰门正是当时王府四门的遗址。该府于崇祯末年(1644)毁于兵火。王府照壁九龙壁因隔和阳街而立,故独以保存至今。
  九龙壁位于城内大东街(和阳街)路南,座南朝北,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该壁东西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我国现存三座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壮观、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九龙壁结构整体使用孔雀蓝、绿、正黄、中黄、浅黄、紫等色,全壁由426块特制烧造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弥须座的束腰部的75块琉璃砖上镶有两层琉璃兽。第一层是象、狮、虎、鹿、飞马、麒麟、狻猊等形象。第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9条琉璃壁龙,整个壁身下部是青绿色的汹涌波涛,上部是蓝色的云雾和黄色流云。巨龙之间以云雾、流云、波涛、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联,五彩斑斓,蔚然壮观。正中心是一条坐龙,为正黄色,此龙正对着王府的中轴线,昂首向前,目光炯炯。中心龙两侧的一对浅黄色龙,为飞行之龙,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神情潇洒,怡然自得。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飘逸,古朴大方。第三对龙为紫色,是对飞舞之龙,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呈黄绿色,神采飞扬,气宇轩昂。整个正面9条巨龙伸爪抱珠,捕风弄雨,盘曲回绕,体态雄健,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壁顶为仿木构单檐五脊顶,由62组琉璃斗拱承托,正脊脊顶两侧有高浮雕的多层花瓣的莲花及游龙等图案,两端是龙吻、戗首,为龙首造型。飞椽、额枋均雕镂得细致、逼真。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壁前倒影池长34.9米,宽4.38米,深0.8米。由石栏围绕,中有一石桥相连。池水碧绿,龙影倒映,水波微兴,九龙似昂首奋爪畅游水中,气势磅薄壮观。九龙壁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沈王府
  明嘉靖年间,这里修筑有城门、城墙,建有府第,颇具规模。清初被烧毁。时至今日,只留下城西北一部分土城墙。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太行太岳的优秀儿女,经1946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决定在长治城中心明朝沈王所建的“皇城”基础上,修建了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后于1949年设计,1952年建成竣工的。园内陈列着13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国民党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和八路军优秀指挥员董天知、范子侠、郭国言、楚大明等英雄事迹,使人肃然起敬。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中,建有白色的烈士墓丘和墨玉色的墓碑。安放在这里的武士敏将军的骨灰,散发着将军与太行太岳人民深情厚意。

  宣化谷王府
  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十九子朱橞为谷王,封地便是宣化,谷王府建在城内皇城桥北。明太祖朱元璋和永乐皇帝多次亲征北方蒙古部族,在谷王府驻跸。但是如今谷王府第早已沦废,遗迹无存。如今,谷王府旧址上挤满了现代建筑,谁也不会知道,这里曾经还有一个朱元璋儿子的王府。而诸如谷王府一样,此次宣化要在12处已经消失的古迹原址上立碑。据介绍,古迹碑的碑身、碑座均用大理石做成,碑身上刻有古迹的详细介绍。

  平凉韩王府
  明太祖20子朱松建藩国于甘肃平凉府,韩宪王(朱松)-韩恭王(朱冲或)-韩怀王(朱范圯)-韩靖王(朱范仰)-韩惠王(朱徵钋)-韩悼王(朱偕氵充)-韩康王(朱偕灊)-韩昭王(朱旭櫏)-韩定王(朱融燧)-韩端王(朱朗锜)-韩王(朱亶火脊)崇祯十六年,流贼攻陷平凉,朱亶火脊被俘。韩王府在平凉城东郊,现为宝塔公园。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是一所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公园内的明代宝塔,为七级八角平面楼阁式砖塔,高33.5米,约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曾于天启7年(1627年)及1985年维修二次。塔基石质,塔身直接出自地面,第一层面南开一券门,门楣上嵌楷体“大明”砖雕匾额。内有木梯盘旋而上;二层以上每面正中辟券门,两侧辟小龛或窗,有木质窗棂,腰栏及砖雕斗拱,八角攒尖式琉璃瓦塔顶上覆铁刹。孟夏时槐树荫浓,塔自树中突,互相掩映,古称“古槐塔影”,被誉为平凉八景之一。公园内的宋代天圣铜钟,高1.7米,口径1.14米,重约1500公斤,距今已近千年,击之声音宏亮远播十里,回音久久不绝。是观光旅游、参观研究的好去处。

  饶州淮王府
  永乐二十二年建淮王府,统元年,淮王府自广东韶州府迁此。淮靖王(朱蟾墺)-淮定王(朱祐启)-淮庄王(朱祐楑)-淮宪王(朱厚焘)-淮恭王(朱载坮)-淮顺王(朱载坚)-淮王(朱翊钅具)-淮王(朱常清)-淮王(朱由榛)。
  明淮王府:即永寿宫,在桃源山(现王府山)。明正统元年(1436),淮靖王朱瞻墺,自韶州(韶关)迁鄱阳,在府治建王府。其子祈铨建永寿宫,又建宝书楼。明亡后宫圮坍。清顺治元年(1650),饶州知府翟凤翥,申请以淮藩废址改建府学宫(即现在的博物馆)。淮藩府时有八景和钓鱼台。八景是蓬莱清隐、绿竹漪淇、水涨平溪、小桥胜迹、墨翰林、群芳圃、芸香境、香雪窝。
  韩山王陵。由鄱田公路高家岭段上高珠公路至白沙洲景区,要经过明淮王墓葬地——韩山。这是一个由13个相连的山丘组成的天然的青龙白虎地。正北为龙头山与白虎山相对,龙身则延韩山主峰绕一圈,龙尾正好延至白虎山尾,龙头、虎头面对万顷鄱湖。这位皇叔看中此处风水,死后与爱妃皆葬于此。但他怕人盗墓,在此葬有48座真假坟墓,如今虽有几座出土,但真假难辨,给后人留下无尽之谜。但当时的辉煌谁也不能否认,这里曾有淮王殿、上殿梯、药王庙、马鞍山寺、韩山寺、麻姑殿、古城墙、圣泉。另外还有韩信祠,相传此山下居民为韩信后裔,因韩信遭诛,萧何为保韩氏一脉,以其名为韩裔姓,今韩山村民全部姓何却是事实。

  常德荣王府
  荣庄王(朱祐枢)-荣恭王(朱载墐)-荣王(朱翊鉁)-荣王(朱常溒)-荣宪王(朱由枵)-荣王(朱慈炤)张献忠入湖南,朱慈炤奉母妃姚氏逃往辰溪,不知所终。荣王府在今常德市城北,常德市一中周围。荣三名佑枢,明宪宗第十三子,正德四年就藩常德,王府中为王官,外为承运门、承运殿,外绕以红墙,周围若干米,今有两株银杏和大石磴数方,传为荣王府遗物。
  荣王墓座落在德山,是明宪宗之孙,荣恭王之子朱翊诊及其李、杨二妃之墓。墓在解放前被盗,1956年经省文化部门发掘清理,墓内仅存石椅、石案、石圹志和石棺床。墓穴结构庞大。呈宫殿式,横宽17米,纵长13米,高6米,封地堆高10.6米。分前后两室,前室为享殿,有圹志八块,其中荣定王圹志二块,余为李、杨二妃圹志,后室有三小室并列,每室各陈一棺。属省重点保护文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除了桂林靖江王府,全国哪些地方还有保存比较完好的明代藩王府?
明朝年间忻州城的定安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26个儿子的最终下场!
明朝九大边塞王,手握重兵尊王攘夷,却不料削藩之时反被夺去江山
历史上《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原型嫁给了谁?人生结局如何?
庆成王朱济炫:最特殊的郡王?生一百个儿子?下克上迫使朝廷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