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画浙江:苍坡古村(叶平)
2009年4月9日


浙江永嘉楠溪江畔,有一个名曰“苍坡”的古村寨。宋代一个李氏家族,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演绎出了一种鸡犬相闻、渔樵耕读的生活与文化。

苍坡原名“苍墩”,位于浙江永嘉岩头镇村北2.5公里处,占地146亩,现有人家486户。据家谱记载,五代后周显德二年 (955年),李氏始祖李岑(号苍墩)为躲避战乱,从福建长溪迁居到现苍坡村所在的位置上建宅。宋光宗年间改名为苍坡。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第九世祖李嵩对村落建筑进行重新设计,以“文房四宝”作为布局,突出了“耕读”的传统。

与其他古村落有所不同,苍坡村是一个全封闭式的古村寨,院墙和寨墙,都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的。

村口设木牌楼一座,上写“苍坡溪门”四个黑体大字,

由全木料构筑而成,中央有五根大梁,暗喻通达“礼、户、刑、工、兵”五部。

牌楼外与道路相接是一方用块石铺设而成的“进士坛”,前设三级台阶,叫“三试阶”,取意县(府、院)试、乡试、会试,分别为考秀才、举人、进士。从进士坛到牌楼又有七级台阶。据苍坡宗谱记载,第十一世祖李仲因政绩昭著,官位连升七级。村人为彪炳此事,特修建了这七级石阶以作纪念。

跨过牌楼,是一座由五块石板连成的“五龙”桥,也叫“鼎香”桥,隐喻此地人才辈出,藏龙卧虎。

为了让“耕读”在古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村落的东南方建有两方池塘作为“砚台”。

砚台

村中正对笔架山之处,修造了一条长306米、宽2米、笔直的“笔街”,让笔架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笔架”。

同时,在“砚台”两旁搁置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墨”,继而又以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平畴为纸。

站在鼎香桥上,环视四周,桥左右皆为池塘。远处,笔架山云岚叠翠,树烟袅袅,几只白鹇从“纸”间悠然远逝;近端,“笔街”意幽味长,“石墨”沉寂如梦,“砚池”光影迷离、垂柳依依,村舍倒映池水中。忽隐忽现在柳影中的“文房四宝”,

耕读馆

就好像是一份袅自远古的流香翰墨,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吟唱着那首名曰“耕读”的老歌……

过鼎香桥往右便是仁济庙,始建于公元1180年,相传是根据宋朝殿试的场景设计而成的。整个庙宇三面环水,前后分三进、两个天井,大门模仿殿试时皇帝、大臣和三甲出入规制而建。

仁济庙

仁济庙

仁济庙

庙内庙外树影婆娑、花香鸟语,形态奇特、精妙,

水流萦绕,成为融庙宇之神韵与园林之情趣为一体的水榭。

从庙旁的偏门出去,就是李氏大宗祠。是苍坡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

按照当时的村规,凡参加三试“金榜题名”的族人均要披红戴花到此祭拜列祖列宗。因此,每当三试结束发榜的那天,大宗祠便成为了村民和考生们的梦境。

现在的仁济庙和宗祠,已经变成了楠溪民俗馆,陈列着古老的耕作和纺织的器具供游人观赏。

楠溪民俗馆

楠溪民俗馆

楠溪民俗馆

刚刚为我们讲解完历史典故的村民老导游,也不再继续“耕读”,兼而做起了旅游纪念品的小生意。

顶着风雨,游完苍坡古村

仁济庙前那两棵树龄八百多年的老柏树依然是苍翠挺拔,虽然少了一份当年的荣耀,却多了一份古朴和苍凉。

古村之外,现代民居在云遮雾绕的大山前注视着苍坡古村,似乎也在聆听着这个久远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古村】苍坡村·耕读文化的古老遗存
探村温州永嘉 | 苍坡古村,墨池砚台笔街纸村,文风沐浴千载
浙南的这个古镇惊艳了时光!里面每个古村的布局设计都值得品读……
苍坡古村,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地方
【楠溪之美】◎ 苍坡古村
温州这个古村,罕见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被称为“文房四宝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