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俸耀旭:这个时代,我们如何阅读

晓语说

我们如何阅读?既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技术活儿,也是一场“用眼睛与亡灵对话”的伟大秘密。看看下面俸耀旭老师讲述这个时代,我们如何阅读。


2017年4月14日-16日,俸耀旭老师将现身南京,出席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为我们主持专题性阅读对话。


这个时代,我们如何阅读


俸耀旭


四月,柳絮如刀,落在花花绿绿的扑克、麻将和腥红的谈笑,看不出一丝伤痕。就常常坐在这些事物的中心,消费我的假期,用阅读和温和的习惯。


我喜欢用这样的背景来谈谈阅读,真实,荒诞,不苟且。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没有人愿意阅读,而那些可以阅读的人,也大多“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今天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的人。



犹豫了很久,还是把《如何阅读一本书》放在最前,不仅因为它是这个领域事实上的核心书籍,更重要的,它提供了一套让每个阅读者胆战心惊的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就是解决字词障碍的阅读,这是阅读发生的第一步;检视阅读,通常是指快速获取信息的阅读,如果第一层次的阅读所问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那么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分析阅读,就是追求理解的优质的阅读,书中详尽罗列了“如何分析阅读”和“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本书显然是为“那些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取资讯或娱乐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指围绕某个研究主题系统阅读相关的多本书,是最主动、最花力气、最复杂的一种阅读,这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但它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


实际上,绝大部分成人基本上停留在“检视阅读”这个层次,少有进入“真正的阅读”,不管是为了“获取资讯”还是“娱乐消遣”,我们觉得自己好像在动脑,其实只是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脑力在同一平台滑动而已,心智并没有实现成长,这与其它的娱乐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进行分析阅读或主题阅读,享受一种“智力挑战”的乐趣时,“真正的阅读”才开始发生。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译者郝明义写了一本《越读者》,把阅读比喻为大家熟知的四类饮食,可以说,这本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本土版。“主食阅读”是为了寻求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即“生存需求的阅读”;“美食阅读”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是一种“思想需求的阅读”;“蔬果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可以称之为“工具需求的阅读”;“甜食阅读”即“休闲需求的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追求的就是口感。《越读者》整本书贯穿漫画和图片,有极强的亲民形象,和吃饭一样轻松愉悦,还特别贡献了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词语——“越读”,不管作“越界”或“超越”之解,对“我们如何阅读”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突破。



不过,《消遣时代的阅读乐趣》表达了对《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相反看法,作者雅各布斯开篇就引用他十几岁儿子的话:“这是去年老师要求我们读的一本书。也许从中我学到了一些阅读的技巧,不过在那之后我就再也不想看什么书了。”正是书中飘散出来的责任、义务和美德的种种芳香把他吓跑了,这本书正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消遣时代的阅读乐趣》主张一条绝对的阅读原则:随兴而读——阅读书籍本身能够带来极大的乐趣,忘记应该如何阅读和为什么要阅读。这和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中提倡的“自由自主阅读”(FVR)很相似: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不必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放弃阅读一本自己不喜欢的书,再另外找一本喜欢的来读。


实际上,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我看来还是各自主要叙说的阅读层次之差,不是对立,而是相对的,某些人的“随兴而读”或“自由自主阅读”,可能是另一些人的“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某些人的“美食阅读”,可能是另一些人的“甜食阅读”,这取决于每个人的路径和层次,如此而已。



这样一个感性得流脓的浅阅读时代,我们还能阅读经典吗?卡尔维诺的回答让这个问题具有了正当性:“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当代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阅读经典?哈罗德·布鲁姆的《如何读,为什么读》横空出世,以绝对贵族的姿态和精湛的大家风范出场,指点经典,才华横溢,以最有原创性、最具煽动性的主题阅读演示了经典阅读的可能性和方法论。不论是最能处理孤立个人的短篇小说,或以诸多感觉、众多忧伤和欢乐使我们受伤的长篇小说,还是总能以它们“视域性品质超越俗世黑暗”的诗歌,或空前绝后的莎士比亚戏剧,布鲁姆总是波澜壮阔、快意恩仇,以华丽、深刻、陌生的天才式评论,令人绝望和难以置信。


读布鲁姆,我们可以直接进入文学经典的心脏地带,寻找一种有难度的乐趣,一边颤栗,一边张望。



此时此刻,你的脑正在完成一件人类惊天动地的创举——阅读。我们对阅读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而忘记了它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只有人类是唯一能够进行阅读的物种,阅读简直就是魔术,白纸上的这些黑色符号是如何投射到视网膜上并引发一系列的声音以及意义的呢?《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从脑科学的角度,以最新的语言神经科学成果帮助我们解释了这类深层次问题,揭开这种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千古难解之谜。


《脑的阅读》提出了“神经元再利用”假说,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逐步形成识别单词和符号的能力,是再利用了脑中其他功能的神经机制,将我们祖先大脑中负责狩猎和采集的功能转变为阅读文字的能力。作者迪昂告诉我们:儿童脑中都存在着可利用的阅读的神经回路,然而阅读不是人类天生具有的本能,这一过程不会自然发生,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经过多年的阅读训练,从字形到字义的直接阅读通路才能建立,阅读就会变成一种极富乐趣的活动,能够使人拥有跨越时空、获得他人智慧的技能。


借助替代性的神经回路,我们得以在脑可塑性的基础上回避成长道路上的阅读障碍,建立一个高效的阅读神经元层次结构。正是由于这项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我们对如何改革阅读教学、解决儿童阅读障碍和提升阅读速度,让孩子无须流泪就能学会阅读充满了希望。



我们如何阅读?既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技术活儿,也是一场“用眼睛与亡灵对话”的伟大秘密。我们每天所遭受的困扰并不是“信息超载”,而是“过滤无能”。因此,关于阅读的阅读,就有了合法性。


(文章来源:俸耀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读图时代:左脑VS右脑,人类个性偏好大解析
脑科学研究迈入跨学科多层次时代
泛阅读| 75个脑洞大开的会议室设计,不得不服!
精神层次
孤独的层次
这个叫阅读妖精的七十二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