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悦读】信息简史(2)
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这里是格致教育工作坊,欢迎大家穿越时空,来享受一碟知识的小菜,让我们一起天天学习,好好向上。昨天我们聊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对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文字的发明与发展。

如果问当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传统的说法当然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以及两河流域的这种楔形文字等等。当然也有另外的一种说法,就是叫桃符。所谓桃符就是指陶器上面的符号,是那种最古老的文字。

对于这个说法我不太同意,我认为桃符很有可能是个作坊的名称或者是标志。我家里有一把非常好的壶,叫做“陶工坊”。陶壶上面就刻了字,刻的字就是陶工的名字。我家里还有一个瓷器,是去台湾的时候人家送的礼物,是一个学生手工的杯子,是个陶瓷杯,上面烧了我的名字。也就是说桃符上面的那些古老的刻画,也许可能就是某个顾客定制了这批陶器,于是陶工就在陶器上面铭刻了他们的名字;也有可能铭刻了自己的名字,就相当于打广告了。顾客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可能是王室,那么这符号很有可能就是王的名字。可能是某个部落,那么这个符号可能就是部落的标志或者是徽章。但是通常陶器上面的这个刻痕往往只是一个符号,顶多两个,反正据目前现在考古所看到的,就是没有看到更多的,也就是说陶器上面的符号是孤单的、零散的,是独立的、片段的,碎片化的。因此我并不认为这是文字。很简单,文字是语言系统的一种延伸。

语言是什么呢?现代语言学之父叫索绪尔,他曾经就说:“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请大家注意,我特别愿意把这个理解重点放在系统上面,语言不是孤零零的几个符号、几个音节,那不叫语言,语言必须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符号系统当中,使用者把其中的符号按照他的表达来组合成某种意思。这样就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表达,以达到游刃有余。他要表达的是系统表达,表达出来的是一个系统的意思,所以我觉得陶器作坊里面,没有这种要系统表达某种意思的企图。陶工为顾客制造陶器,制造完了就完了,有什么必要用文字和顾客做系统的表达呢?

但是也有学者就说:“曾老师,这是在行业内要完成某种表达!”我也不认同这种看法。为什么?别看远古的陶器,现在看起来破破烂烂、粗制滥造,很简陋,可是在那个时代,那样的陶器就算是高档商品了,不太可能有太多的作坊。也就是说一个制陶作坊,应该能够覆盖较大的地域,作坊与作坊之间应该是相距甚远。因此他们不需要交流,没有必要交流,更重要的是由于距离远,他们也很难交流,所以没有必要在行业内完成某种表达的企图,在陶瓷陶器上面做某种刻痕。这也就是我推论桃符不属于文字的原因。

有人就问了:“桃符不属于文字,那桃符到底是什么呢?”我这样说:桃符其实就相当于是一幅画,一个视觉符号。当然视觉符号也是了不得的,它存在了漫长的时间,应该说它的出现为文字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口语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所谓约定俗成的,这里面没有人们的特定的这种定制,这个发音是什么意思,那个发音是什么意思,没有这个过程。大家约定俗成就这么认为。可是文字就不同了,文字是人为制定的,文字不是约定俗成的,它带有某种强制性,我这么写了,你就得这么认。要使用文字达到交流。那么写的人和看的人必须属于同一个系统。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汉字和阿拉伯的文字放在一块,我们中国人只能认识汉字。我曾经在一次培训会上面,就向大家展示过一连串阿拉伯文字,可是大家视而不见,就像根本没看到一样。原因很简单,我们跟阿拉伯系统不属于同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在古代的时候,肯定不属于文化系统,它只能属于国家权力系统。也就是说,文字的产生不是哪一个人来产生的,而是国家权力系统创造出了文字。它在创造出文字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系统当中的文官。

文字是在最初的国家权力系统当中制造出来的,由这些文官系统们认识。因为他们经过了培训,经过了统一,所以他们相互认可。我们人类最早的文字独立地产生于三个地方:古埃及,两河流域的舒美尔与我们中国。埃及的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都源自于国家权力机构,这是没问题的。对于舒美尔的楔形文字,过去流行的观点就是他们用于商业,起始于交易。但是近几年也有一些学者就发现,舒美尔的国家权力机构,它产生的时间是要早于文字的产生的。比如这些学者们可以解读舒美尔的楔形文字泥板,他就发现里面文字当中有官僚机构的官职表,由此这些学者去推断,官僚机构它产生早于文字,这些文字在官僚机构的文官系统使用之后,然后才开始一直流行到商业行为当中。

当然这是外国的这种文字系统,我理解得不深,只是简单的通过一些文字资料阅读,向大家做个转述,接下来我们重点放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上面。我们都晓得教科版教材二年级有一课叫《书》,介绍了在泥上刻字,在竹板上刻字,在纸上写字等等。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个内容很显然是早了,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个内容,也促使我去对古文字做了一番研究和阅读。

中国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甲骨文是怎么创造出来的,甲骨文是谁创造出来的?甲骨文创造出来是干什么用的?现在基本上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甲骨文上面刻的文字是占卜之后刻写出来的文字。当时的占卜是用烧灼牛骨、甲骨或者动物的大腿骨等一些大的骨头,起源比较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很流行。有人遇到了一些困惑,不知道该不该出去打猎,或者发动了一场战争,该不该去应战,该不该去出征,或者该不该做某件大事情,比如造个房子等等,因为在商代造房子也是一件大事情,于是就拿出甲骨出来,在火上烧一烧,烤一烤,当烤到一定程度,甲骨咔嚓裂了,出现了一个裂纹,然后就根据裂纹来判断凶吉,乃至最后要不要做出一个行动出来,所以占卜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

中国古代的占卜很早,但从甲骨文上面这些占卜的卜辞研究来看,很可能始于中国殷商的武丁时代。武丁上一任君王是他的叔叔,这个人的名字比较有名,叫盘庚。盘庚在位14年,他在位的时候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就是将原先的国都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这个地方。因为迁到了殷,所以后来商代也被称之为殷代。殷是商代漫长历史当中的一个段落,殷(也就是安阳小屯村)地方不大,但后来因为发现了甲骨文,所以小屯村名气大震。在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它被发掘了无数次,但在所有的甲骨文当中,盘庚时代的卜辞一片也没找到,由此,中国的古文字学家推断,殷代武丁是甲骨文的始作俑者。始作俑者是一个贬义词,他是第一位创造者。

历史考证,武丁是商代第23位君主。根据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里面确认,他死于公元前1192年,就是说武丁活了90多岁,其中在位59年。我个人认为,武丁这个王在中国历代君主当中也算是名列前茅的。我们都晓得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最出众的有四位君主: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清代的康熙大帝,但是我认为五丁应该名列榜首。如果只能选四位的话,他在位的话可以把谁给挤掉?我认为是汉武帝。你去看看武丁在位的时候那种文字武功,第一他征服了周围的40多个小国家,或者说小部落,武功赫赫,是吧?第二个是文字,他在任的时候发明了甲骨文,不说别的,就单凭发明文字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功绩。武丁是后来世界上哪一位君主能比的吗?

可能听到现在对历史不太熟悉的老师们,可能听武丁是比较陌生的。我可以提醒你一下,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过“妇好专题展”?也不知道你有没有参观过河南安阳的妇好墓?我没参过,也可能也没听说过,只是我告诉你里面的藏品特别丰富。还有一个,我也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就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叫做司母戊鼎,现在也称之为叫后母戊鼎,司母鼎的尺寸是高130多厘米,重800多公斤。什么叫130多厘米?就是一米多高,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当中是属于最大的。在妇好墓当中出土的也有一个大鼎,叫做后母辛鼎,高达80多厘米,这两个大鼎就是武丁的儿子为纪念武丁的两位皇后制作出来的。你要晓得,青铜制作需要较大规模的协作、矿石冶炼,燃料,包括冶炼金属的高炉。由这两个大鼎的个头,我们可以想见武丁时代的繁荣与昌盛。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武丁,他用龟甲占卜,而且要制作卜辞,这个目的是什么?我们前面讲过了,占卜首先就是要决议裁决,裁决疑惑,有些事情拿不定主意,要拿过来占卜一下。因为在那个时候征伐太多了,这是一个大的举动。所以最后要形成一个建制,什么叫建制?就是每个月每十天必然要来卜一次,也就是每月三询,每询必卜,卜完必辞。以前等占卜完了就可以决定行动了,甲骨也可以丢了,但是武丁氏通通保存入档,保存太多太久的这种甲骨就把它窖藏起来。

在河南安阳,考古学家曾经发现过一个窑,窑里面没有别的东西,统统是甲骨,上头都写着卜辞。为什么要这样珍藏呢?这就是这个卜辞的第二个目的。武丁和商代以后的王,都认为龟甲卜辞是在位的君主,在位的王,和在天的祖先神灵沟通的一个中介,是神灵保佑在位君主的一个证明。也就是说这些刻有卜辞的龟甲,可以给在位的君主带来神圣性和合法性。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谁是甲骨文的创造者?很简单,是贞人。商代将占卜的人叫做“贞人”,也就是占卜这份工作是由专门的人在做的,而且这个群体数量还不小。其中有地位比较高的人,他有个名字叫“命规者”,所谓命龟,就是像乌龟,或者请乌龟向在天的神灵提问。

国民党时期有个甲骨文专家叫董作宾,董作宾就给这样的一些命龟者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贞人。贞人不是董作宾自己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他在甲骨上面看到了大量的“贞人”这两个字。贞的意思是什么?董作宾认为就是问,贞人就是提问题的人。在武丁时代,根据卜辞的统计,贞人大约有一百多位。在甲骨文上面他们发现有时候提问题是由贞人来问,有时候偶尔王也会亲自来问。问完了以后就烧,等甲骨裂开了就解释,贞人解释完了裂纹就要写这个卜辞,所谓的写就是刻在这个上面。有时候卜辞是由贞人自己来刻写,有时候由专门负责刻写的人来代劳。所以贞人群体数量恐怕都不止一百多位。如果是这样扩展开来的话,大概有几百位。当然这几百位人当中,他们都是认识甲骨文的,是他们共同创造出了甲骨文。我们中国都有个传说叫“仓颉造字”,一个人哪能说造就造出来了,不太可能,一定是群体造字,不是一个人的。

我们接着就问:“贞人群体成员来自何处?”他们往往是来自于殷朝周边的小国,他们常常可能就是周边这些小国的君主。在殷商时代,政治和宗教是合一的,也就是说这些小国的君主,大都是那些小国里面的大巫师,他们法术高明,武丁就把他们叫到殷国的国都小屯村来。叫来什么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这些小群主大巫师,带来他们每一个邦国里面的这种视觉符号。前面我们已经说了,那个时候桃符已经开始流行了,各个邦国里面的桃符是有着不同的符号的。所以在他们所有这些视觉符号的基础上面,这些大巫师们通过互相的研讨、发明,合成了甲骨文的文字系统,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就是武丁要统治法术了,他把这些小国的君主直接叫到国都来,也就意味着这些小国是直接臣服于武丁的,这就是一种统治的策略了。

在这里我顺便说一下,我们刚才说到仓颉造字,仓颉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小国的君主,只不过他在文字的里面起的作用可能比较大一点。还有周朝的周文王,也很有可能也是一个占卜的贞人,是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商纣王帝辛的贞人。因为从后来的各种传说来看,我们可以看周文王的行为举止来断定,在那个时候,这些小国的君主是要帮助商代的君王来占卜写卜辞的。他们大概不是常住在小屯村,可能来干一阵,然后就回去了。这个群体当中,这些君主们、巫师们和殷王武丁共同就创造出了甲骨文。武丁统治了59年,他统治的时期繁荣昌盛,以至于国家可以养活这样一个群体。武丁在位的时候,甲骨文已经初具雏形了。在他以后一共经历了八位英王,一共先后拥有一百五十年,他们继承了武丁创造出来的伟大的文字系统,并且将甲骨文搞得日益完备。

世界上有过三种独立产生的古代文字,埃及的圣书文,中国的甲骨文,以及两河流域的舒美尔的楔形文字。它们是象形文字吗?其实我跟大家说都不是,但是它们起源于象形文字,因为很简单,靠象形能够造的文字比较少,单靠象形这种方法有些意思很难表达。比如“你”、“我”、“奇怪”、“严谨”这些,所以象形文字的文字库太小,很难应对社会生活。于是在使用过程当中就慢慢发展出很多的形声字,乃至最后在这三大文字系统当中,形声字都占据了大多数。

好的,今天关于甲骨文的诞生,我们就聊到这里,让我们一起认知越狱,自我迭代,格致教育工作法,每天都在这里等着你。 

讲座时间:2019年9月11日

来源|曾宝俊格致工作坊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清甲骨文图片
历史钩沉:甲骨卜辞中的女神
商王后频频出嫁之谜
甲骨文书法艺术
甲骨文须知
甲骨文分哪五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