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开学,713分寒门学霸揭露一个真相:能吃苦的孩子,更有未来!


2019年8月15日,对于所有的清华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因为在这一天,他们迎来了一批年轻的新主人。
3800余名新生齐聚体育馆,参加了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正式开启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典礼现场,学霸云集。

有“诗词才女”武亦姝,有全国“围棋七冠王”柯洁,还有“全国高考最高分730分”的杨晨煜....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以“踏万古江河,铸不朽人生”的讲话勉励了所有的新生,向全世界展示了清华的风采。


我注意到,讲话校长点名了四个孩子:
你们当中,有来自湖北、心怀外交梦想的刘雨桐同学,

有来自上海、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的武亦姝同学,

有来自莫桑比克、有志于成为土木工程师的科薇同学,

有来自云南、坚信“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无限可能”的林万东同学。
这四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秀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云南的励志少年林万东,他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的写照。
 
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
 
由于父亲有腰伤,无法干重活,全家的经济来源都靠母亲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砖背沙。


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也为了自己以后的学费。
 
在高考完之后,林万东就到昆明找到了正在打工的母亲,希望通过和母亲一起打工赚一些钱来减去家里的负担。
 
成绩出来时,林万东正在工地搬砖赚钱,得知考了713分,他喜出望外。


其实,早在林万东高一的时候,他就立志考清华。
 
他曾在日记中写下:
“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学习上,他比别的同学更为刻苦努力,睡得晚,起得早。
 
生活上,他努力帮家人分担着负担,从不攀比,从无怨言。
自强不息,正是这个孩子身上最出色的气质。
 
其实,不管一个人的处境怎样,是贫寒是落魄也好,是优越是平凡也罢,只要努力,他就能站在比别的孩子更高的起点。


每个孩子努力的程度,
就决定了所站的高度。
人与人之间的命运从哪里开始出现分途的呢?

答案是高考,是那个残酷的6月最不起眼的2天。
 
只要分数出来,每个孩子都将奔向人生不同的方向。
有的孩子,分数很低,早就不想读书的他们,也许会去打工,拿着很低的薪水,做最基础的活。 
 
有的孩子差一点点分数,也许会去复读,在封闭的学习环境里,顶着压力,再刻苦一年。
暑假刷屏的广西高考考了730分的高分学霸杨晨煜,他的未来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暑假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选择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堂班(简称智班)。
 
他成为了首批30位顶尖精英中的一员,师从姚期智院士学习人工智能。

 
关于选择人工智能学堂班的理由,杨晨煜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人工智能是工业4.0的核心,是未来的战略制高点,希望能探索人类智慧中的奥秘,实现更深层次的智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个全国仅招收30名学员的智班究竟是什么班呢?
 
清华大学表示,“智班”低年级阶段将学习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高年级阶段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前沿相结合。
 
此外,智班的学生还将有机会到国家一流的产业中实习,了解产业中的前沿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应用中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应用。
 
而至于这个专业的指导教授,他是著名顶级奖项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


姚期智教授是中国唯一获得图灵奖的华人。
 
由此可见清华对智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每个孩子为什么要在有条件学习的时候努力读书,冲刺最后那两天,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啊。
 
去全国最顶尖的平台,跟最优秀的人比肩,师从最高端的人才,学习最高级的技术,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
 
这样的动力,足以让每个孩子从一开始就选好一个目标,朝着这个远大的目标努力奋斗。


大学也只是起点
前段时间,华为用200万年薪招收了8位天才少年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这8个天才少年均是什么背景?

均是博士毕业,最前沿科技行业,最尖端专业,985名校最优秀的学子。
 
可要想拿到这样的待遇,也就意味着得付出更多的代价。
 
正如这次开学典礼,清华大学的校长所说:
 
“我担任过清华大学云南招生组组长,去过不少高中。毕业班班主任们最爱激励同学们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拼命学,到了大学就轻松了’。
…..
但是,你会发现,在清华,大多数学生学习比中学更辛苦;
 
你会发现,研究生们经常说自己累成了一条狗;
 
你会发现,青年教师时不时会感慨自己过的是狗都不如的日子;
 
你甚至会发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问题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清华大学里这帮高智商的人都在“自虐”呢?
 
因为作为清华人,我们都逐渐地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刻在了骨髓里。
 
只要你想变得更强,只要你想为祖国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你就需要持续地爬坡,就需要付出更多失败的代价,任何人都是如此。”
 
要想做出成绩,就必须从骨子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哪怕一流的大学,也绝不轻松。
 
从迈入大学的门槛开始,每个清华大学的学子,就要站在更高的起点线上拼时间,拼方法,拼自律。

关于优秀,吃苦才是常态,努力才是真相。




社会学研究上有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它出自作家格拉德威尔《异类》一书,书中说: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也就是说,
 
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

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一万小时定律我们暂且不论真假,可我们知道,那些凡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都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
 
达·芬奇,当初从师学艺就是从练习画一只只鸡蛋开始的。
 
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换着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少说也得练习一万个小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后来享誉世界的《蒙拉丽莎》。
 
飞人刘翔,我们只看见他在赛场上的风驰电掣和那金光闪闪的金牌。
 
可是为了赛场上的10多秒的辉煌,他从7岁开始,苦练了19年。
 
不知跑了多少个一万小时,汗水流了多少吨,经历了多少挫折和失败。
 
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曾经享誉中国。
 
可他5岁时就开始看历史,《上下五千年》他11岁之前读了7遍,
 
11岁后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
 
然后是《明实录》、《明通鉴》、《明汇典》等等,他陆续看了15年,大概总共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
 
白天他在海关工作当公务员,晚上化身网络作家,在电脑前码字,一共码了961285多字。
所有牛逼的经历里都藏着苦逼的曾经。
 
所以每个孩子要想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要想去到名校,要想在某个领域成就自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踏踏实实,写好每个字,做好每一道习题,考好每一堂测试开始。
 
学识,眼界,胸襟,会带人去到更远的远方。
但是坚持和努力,仍旧是那个最重要的敲门砖。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直不停地向前跑才是常态。
 
今天放弃一小时,明天松懈一小时,最终与别人拉开的差距可不是一米几米,
 
而是一个还在起点,一个早已到达终点,收获了鲜花和掌声,开始了另一个新的启程。
 
“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坚定地跑下去,享受着成长的痛苦和进步的快乐。”
 
这是每个不能拼爹的孩子唯一的出路。
 
人生,从来没有一劳永逸,想要变强,就只能不停奔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清华学霸杨晨煜被称为现实版
致孩子:学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当你累了,请想想这3个人!
简历曝光:竞争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牛娃都长什么样?
清华大学流出的“随手照”:多少年轻人看完后红了脸?赶紧清醒吧
清华大学“智班”进来的都是顶级学霸,男女比例让人一言难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