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管仲劝阻救莒看古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和逻辑

从管仲劝阻救莒看古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和逻辑

智者远见于未萌

长期以来,我对古人未卜先知的小故事比较痴迷。《淮南子·说山训》将“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吕氏春秋·察今》曰:“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可见,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联系的哲学思考。

历来管仲都是智者的化身,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被尊称为管子,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正是由于他的帮助,齐桓公才在历史上留下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者雄姿。但在我看来,称其为法家并不是很贴切,说他是道家或杂家应该更稳妥一点。

下面我们从管仲劝阻救莒看一下他是如何分析问题的。《管子·杂篇·小问》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伐莒,莒君使人求救于齐。桓公将救之,管仲曰:“君勿救也。”公曰,“其故何也?”管仲对曰:“臣与其使者言,三辱其君,颜色不变。臣使官无满其礼,三强其使者,争之以死。莒君,小人也。君勿救。”桓公果不救而莒亡。

大体意思是说:楚国讨伐莒国,莒国国君派人向齐国求救。桓公准备去援救,管仲说:“您不要去救他。”齐桓公说:“为什么?”管仲回答说:“我同莒国的使臣谈话,三次侮辱他的国君,他都面不变色。我叫官员克扣应该送给使者的赠礼份额,官员多次说这些就是全部赠礼,但是莒国使臣却以死相争。这样看来,莒国之君应该是个小人。您不要去救他。”桓公没有去援救,莒国就灭亡了。

事情很简单,但是请注意管仲分析的逻辑和他得出不救莒结论的情报来源是什么。在大众看来,管仲应该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和军事上侃侃而谈,分析一番,使我辈有高屋建瓴,醍醐灌顶之感才对。但智者之所以伟大就伟大在异于常人上,他的分析充分体现了“大道至简”的原则。

其一,我当面多次羞辱他的国君,他表情淡然,面不改色,这明显不正常,“主辱臣死”这才正常,而他连争辩都没做,太反常。

其二,礼物仅是一种常规礼节表示,是对使臣辛苦的慰劳,但是莒国使臣却在这件事上斤斤计较,说不通啊?

“辱君”事关公义,他无动于衷;“减礼”本为私利,而其以死相争。当此国难当头之际,连带有特定任务专门来求援的使臣都如此,废公义而逐私利。我们不能不想到莒国早已上下离心离德,莒君已失去民心,莒民只有自保之念。

欧了,分析完毕,结论不救!

只从“辱君”、“减礼”两件小事就看出了莒国的情况,救莒,莒君继续执政,莒民不会领情。不救,莒国灭亡,反而可能获得感激。救与不救,一目了然,无需多言。

由此可以看出,对智者而言,事事皆学问。这就难怪处处提防泄露情报的蜀国使者仅仅简单说了些诸葛亮的生活琐事,而司马懿却得出“孔明食少事繁,岂能久乎?”的结论。(个人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板属于技术还是逻辑?
东周列国故事125之齐国管仲欲用言辞说服楚国
管子:小问篇(五)
对岸角度分析国名党怎样失去大陆(中)
举贤为国胸襟阔——《论语》悟读【383】
【高考作文我来写】小李玉婷:智者管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