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萌虎下山图!




韩国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老虎栖息,故被称为“虎国”。老虎也是韩民族始祖神话故事檀君神话的主人公之一。




古代韩国被称为“驾驭老虎的君子国”,据说人们每年供奉老虎,韩国文化中很多与虎有关。从古代到朝鲜王朝时代(1392-1897),老虎不断化身为古墓美术中的守护神、佛教美术中的山神、绘画中君子、辟邪象征,反映出韩国人对虎的信仰与敬畏。在韩国美术中,勇猛咆哮的虎并不多,更多的是姿态威严、面带诙谐微笑的老虎。这些形象反映出韩国人重视“德”与“仁”的儒教核心价值观与乐观诙谐的天性。自古以来,在韩国人的心目中,老虎一直是一个具有神通力和气魄的灵物,也是一个诙谐亲近的朋友。

虎子  土制虎子(国立扶余博物馆收藏) (公元前18年 - 公元660年)

这是百济(前18~660年)首都扶余罗城遗址上发现的虎子,以其形似伏虎而得名,是当时男性的便携式便器。据推测,虎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在江南地区的上层阶级使用的物品。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携带,以备皇上随时方便。传说中有神仙让老虎张嘴向其方便的记录,根据这些传说内容推测,这是按照小老虎的形状制作的男性便器。
从头部到背部有弧形把手用于携带。

相较于中国虎子,这只土制百济虎子用前脚支撑起上半身,用右手拿起虎子时入口较高,用起来更方便。


韩国三国时代––百济、新罗、高句丽与中国开展活跃交流,在此过程中虎子也流入韩国。在百济首都扶余出土的虎子显示百济首都文化的一面。这只土制虎子后脚蹲坐,用前脚支撑上半身,张开嘴巴,头部向左。百济虎子线条更为简洁,器形上出现了百济式的演变,说明在中国虎子的基础上融入了百济特色。


白虎临摹图

这是高句丽(前37~668年)坟墓真坡里第1号墓中画有的白虎临摹图。真坡里第1号墓是封土石室墓,现在位于平壤,这幅临摹图由当时东京美术学校助教授小场恒吉(1878~1958)绘制。高句丽人在真坡里1号墓墓室四壁上涂施石灰后,分别在东西南北画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壁画。

四神是守护四方的方位神,白虎是其中之一,据说源自二十八星宿。从公元前3世纪起,人们按照五行思想划分东西南北各七个星宿,分别布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神象征的意义也有所扩展,汉朝在其辟邪的基础上,增加了方位神的作用。4世纪以后作为方位神的四神逐渐为道教所接受。在墓壁上画出四神是想借助它的勇猛和神威护卫死者。这一想法同后汉极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风俗通义》中记载的“老虎噬食鬼魅”一脉相承。
这幅白虎图描写带翅膀的神兽白虎。细长的身体与四肢、颈部呈S形、前脚旁的翅膀呈火焰形。与其说是实际存在的老虎,它更接近于理想化的动物。


十二生肖(国立庆州博物馆收藏) (公元801年 - 公元900年)

这只土制虎像于1988年出土于庆州市内南面花谷里火葬墓周边,是十二生肖像的一部分。火葬墓由放入遗骨的骨壶、保护骨壶的石盒组成,十二生肖像布列在石盒周围。石盒后方北侧发现猪像、鼠像、牛像、虎像;兔像、羊像、猴像、鸡像、狗像则在离开原位的地方清理。原本位于石盒南侧的龙像、蛇像、马像在工程中流失,现仅存9件。

进入统一新罗时代(676~935)后,与三国时代的道教思想一道扩散的四神与十二生肖的概念得到普及,随之在古墓美术也呈现出这些概念。十二生肖是指守护土地的神,根据12个时辰、空间对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12种动物。用十二生肖像装饰坟墓或陪葬十二生肖像,是因为古人将坟墓视为小宇宙,相信十二生肖在各方位上守护死者的灵魂。

十二生肖像均为浅圆塑像,人身兽头,身着便装。头部向右,身体向正面,两手相叠置于胸前跪在地面。老虎像用小耳、利齿突出老虎的特点。


山神

古人将老虎称为“山王”,这幅山神图选用拟人的手法而绘制而成。以云彩、远山为背景,松树下有拿着扇子的山神、童子与蹲坐的老虎。山坡上有三棵松树,山神坐在一块岩石上,身后有一棵松树。

佛教《华严经》里有守护佛法的诸神,主山神就是其中之一。佛教与民间信仰相结合并扎根民间的过程中,山神被佛教收容提升为护法神。因此18世纪中后期以后将原本置于山神阁的山神图放入道庙的殿阁供奉。朝鲜后期的山神图主要描写山中老者、老虎。有人认为画中的老者是山神,老虎是山神的使者,也有人认为老虎是山神,旁边的老者是将老虎拟人化的山王。

朝鲜后期山神是18世纪神众图的组成部分,肩披树叶手拿灵芝是其原始形象,进入19世纪以后逐渐被绘成单独带领童子、老虎的老者,并供奉于山神阁。

点缀蓝天的云彩、山谷、松树、青苔覆盖的岩石等民画风的背景是这幅山神图的独特之处。
山神旁边是双髻童子,手拿拂子站立。老虎怒目圆瞪,张开大嘴露出尖锐牙齿。



龙和虎

龙虎是代表四神的瑞兽,通常被绘成一对。这两幅挂画是长、宽过两米的巨作,背面分别粘贴六张厚白纸形成一张底面,顶端放入粗绳卷边固定,并用绳子制作吊钩挂在屋外。这幅龙虎图被推测是朝鲜时代正月里挂在宫廷门扉、官府大厅的挂画,用来突出虎威,镇宅避邪迎福。



这张虎画描写下山猛虎蓦然回望岩石、松树咆哮。这是现存朝鲜虎画中最大的一幅墨绘龙虎图,用笔流畅,在17世纪传统绘画与19世纪民画中起着媒介的作用。


虎鹊图

这是朝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绘制的民画虎鹊图。画中老虎笔直坐立咆哮,照顾三只幼虎。

以憨态可掬的萌宠形象出场的老虎无半点王者风范,喜鹊是愚弄老虎的尖酸刻薄的智者庞大而愚笨的老虎象征王权,弱小而聪慧的喜鹊象征庶民的智慧,在朝鲜时代“虎鹊图”是庶民家庭墙上的普遍装饰品,图中老虎也是最受欢迎的庶民宠物。


镂空猫虎木雕枕头  李朝时代



虎鹊图的12幅屏风

虎鹊图是朝鲜虎画中最为常见的主题,现存大部分作品为民画形式。19世纪以后随着民众意识增长,民间画家将如猛虎图等代表士大夫等上层阶层权威、礼规的图像加以变形,虎鹊图成为率真有趣、极具代表性的民画类型。这扇屏风中的虎鹊图凸显引入民画色彩的特征,虎图的象征意义也得到拓展。

第三幅屏风上没有喜鹊,一只吸烟的老虎前边画有两只兔子。扩展到民间样式的虎鹊图呈现出多彩多样的画风,逐渐省略山中溪谷等背景,简化老虎、松树、喜鹊的画面构成,使之平易近人。如同故事中吸烟的老虎,老虎的形象也开始拟人化,转为滑稽的形象。

回头看的老虎、调换方向的老虎、凝视正面的老虎。此外,虎纹也分为条纹、豹斑纹、双虎纹混合。


权应铢肖像

这是朝鲜中期武臣权应铢(1546~1608)将军的肖像,也是韩国第668号宝物。权应铢于宣祖17年(1584)考上武科,壬辰倭乱时期起义击败日本军队战绩出色被封为宣武功臣。权应铢将军遗像为宣祖所赐,据推测绘制于封功之际。
这幅肖像展现了17世纪功臣肖像的基本样式,胸前装饰象征武官的老虎胸背。胸背是指朝鲜王族、文武官常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的图案,不同图案代表不同的官阶。常服上面绣有麒麟、白泽、獬豸、孔雀、仙鹤、虎豹等,有装饰效果,同时表示品阶。武官的胸背截至18世纪英祖执政时期为止,一品、二品使用虎豹,三品使用熊罴,19世纪高宗执政时期堂上官、堂下官分别使用双虎、单虎。基于老虎勇猛剽悍的特点,官服胸背上绣虎,表示武官。


虎纹轿罩

虎纹轿罩是一种婚礼用品,用来覆盖花轿顶部。举行婚礼,入洞房以后去婆家的时候,新娘坐上华丽装饰的四人轿,轿子周围用白布罩帷,轿顶盖虎皮,当时的人们相信勇猛的老虎能为新娘驱赶杂鬼、厄运。可是日帝殖民时期因过度捕杀老虎,导致老虎濒临灭绝,虎皮难求,而改用虎纹轿罩。

这张虎纹轿罩的正面采用平织方式织成,纬线是红色毛丝,经线是白色棉丝。底面利用一根黑棕色毛丝经线、古铜色棉丝纬线平织编织,另用装饰带完成边框。韩国的毛织品通过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实现早期发展,并一直延续到朝鲜时代,主要生产毛织地垫,后来虎皮、红色厚实的毛织地垫通过通信使流入日本。


老虎与牡丹 (1984年)
老虎与牡丹 (1984年) 作者:Park Saeng-kwa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生肖之一一虎 24
“天话”(四)
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
樵夫毁山神阅读答案_古诗大全
全家虎
聊聊元代的老虎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