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流失海外的顶级国宝,除了“昭陵二骏”,可能就数它最珍贵了








全文约 4200 字,阅读需要 分钟







说到陕西流失海外的文物,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这两匹失群的骏马自从1914年被盗后,辗转于各路文物贩子之手,最后流失海外,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至今。

▲ 宾大博物馆展出的“飒露紫”

“六骏失群图尚在,追怀名迹感无穷”。与昭陵二骏超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影响力相比,陕西流失海外的另一组文物——“柉禁十三器”的关注度就相对低了很多。这组国宝级别的西周祭祀礼器,目前收藏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已出土的青铜禁和共存酒器均保存完整的唯一成套青铜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 柉禁器组 

出土收藏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秋,陕西凤翔府宝鸡县斗鸡台(今宝鸡市金台区戴家湾一带)附近的村民在地里取土时,在一座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发现了30余件青铜器,其中就包括由14件精美的青铜器组成的柉禁器组。

柉禁器组包括1件青铜禁和13件青铜酒器。具体为柉禁、鼎卣一、鼎卣二、鼎尊、父乙盉、妣己觚、子扫帚斝、父乙觯、牺形爵、祖癸角、父甲觯、雷纹觯、亚形妣己觯和铜斗。后来所命名的“柉禁十三器”,实际上未将铜斗(铜勺)单独计算在内。

这组青铜器出土后,历经多次转手倒卖,最后被时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并代理陕西巡抚的金石学家端方收藏,并被收录于他编撰的《陶斋吉金录》中。

▲ 端方(1861-1911)

1911年,四川总督赵尔丰因四川局势失控被免职,清廷命时任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的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革命党人。1911年11月27日,新军哗变,端方和他的弟弟在兵变中被杀。

端方死后,其在京城的房产被人纵火烧毁,家道逐渐衰落。1924年春,端方后人将14件柉禁器组和6件青铜杓共20件器物,以20万两白银的价格卖给了时任中华民国政府高等政治顾问及中国科学美术杂志编辑的美国人福开森,福开森又以30万美元的天价转卖给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福开森在后来写的《匋斋旧藏古酒器考》中记述了这笔交易:“1911年秋革命军起,端方死于四川,遗产皆在北京,其后人以贫故,不能守,稍稍货其古器物以自给。近年贫益甚,遂以此二十器(后又加入一件觯,计为20件),归于我国纽约中央博物馆,此1924年春事也”。

在运往美国之前,福开森将这组器件逐一摹拓打印,据器之大小而定纸之长短,一套15幅图,辑成《陶斋旧藏古禁全器》,郑孝胥题签,影印出版,为这组文物留下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陶斋旧藏古禁全器》中的柉禁器组影印版本

分器欣赏

“禁”,作于周武王灭商之后,是一种西周礼器。《仪礼·士冠礼》注: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由于周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他们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

周公旦以周成王之命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在《尚书·酒诰》中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

柉禁器组的14件青铜器分别放置在禁面上和周围。柉禁中空无底,上放各种酒器。禁上两个提梁卣,用以盛酒。两卣中间有尊,盛酒用。尊左右为觯,饮酒用。禁下有一爵,饮酒用。最左面有一角,饮酒器。角右为一盉,有鋬有流,盛水以调酒。禁右边有一个较大的斝,温酒用。斝旁有觚,饮酒用。除柉禁、雷纹觯和铜斗之外,其余11件均带有铭文。

01

柉禁

端方在《陶斋吉金录》将其所藏青铜禁命名为“柉禁”,但并未详述其命名的理由。据容庚推测,应是源自东汉《礼器碑》中“笾柉禁壶”的记载。“(fán)”原为树名,在《礼器碑》中借指杯或碗类容器,将青铜禁命名为“柉禁”并不十分恰当,但自端方以后,已成为该青铜禁约定俗成的称谓。

这件青铜禁,长89.9厘米,宽46.4厘米,高18.1厘米,重32.2kg。器形为扁平长方体,前后各有长孔八,左右各有长孔二,器上尚存放置其他青铜器留下的痕迹。

▲ 柉禁

02

鼎卣一

卣,读yǒu,是古代商周时期的一种酒器,一般有盖和提梁,腹深,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等。

这件青铜卣,高47cm,宽29.2cm,重14.1kg。《商周金文编》称其为“鼎卣甲”,器盖、器身上各有一个“鼎”字铭文。

▲ 鼎卣一

▲ 器身上的“鼎”字铭文

03

鼎卣二

青铜带座卣,高34.3cm,宽24.1cm,腹部直径22.9cm,重8.8kg,可分解为器盖、器身和底座三部分。《商周金文编》称其为“鼎卣乙”。器盖、器身上各有一个“鼎”字铭文。

▲ 鼎卣二

▲ 器盖上的“鼎”字铭文

▲ 器身上的“鼎”字铭文

04

鼎尊

尊,是古代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形制有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著名的有何尊、四羊方尊等。

这件青铜尊,高34.9cm,口径28.3cm,圈足直径17.5cm,重7.3kg。圈足内侧有一个“鼎”字铭文。

▲ 鼎尊


▲ 圈足内侧的“鼎”字铭文

05

父乙盉

盉,读hé,是盛行于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的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出水口),后有鋬(pàn,用手提拿的耳),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这件青铜盉,高28.6cm(包括流和鋬),宽23.5cm,重2.5kg。器盖、器身均有“子父乙”铭文。

▲ 父乙盉

▲ “子父乙”铭文

06

妣己觚

觚,读gū,是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

这件青铜觚,典型的商末器物,通高21cm,口径12.7cm,圈足径7.1cm,重0.5kg。此觚体细高,喇叭口,细腰,有圈足。装饰有蕉叶纹、凸眼蛇纹、扉棱、兽面纹和夔纹等。圈足内壁有“亚囗妣己”四字铭文。

▲ 妣己觚

▲ 圈足内壁有“亚囗妣己”四字铭文

07

子扫帚斝

斝,读jiǎ,是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由新石器时代的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通常为一鋬(耳),两柱,三足,圆口呈喇叭形。

这件青铜斝,总高33cm,宽26.7cm,重5.4kg。又称子执拂斝,由鋬内图形得名。

▲ 子扫帚斝

▲ 鋬内的神秘图形

08

父乙觯

觯,读zhì,是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这件青铜觯,高14.6cm,腹14.6×12.4cm,口径10.5cm,足径9.5cm,重0.9kg。《陶斋吉金录》称“父乙尊”,《商周金文编》称其为“天父乙觯”。

▲ 父乙觯

▲ 天父乙”铭文

09

牺形爵

爵,是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在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非常常见。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

这件青铜爵,高25.1cm,宽22.9cm,腹径12.4cm,重1.4kg。鋬内有铭文。

▲ 牺形爵

▲ 鋬内的铭文

10

祖癸角

角,是一种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数量极少。造型与爵相似,不同之处是口沿无柱,流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盖。西周中期以后,角便不复存在。

这件青铜角,高20cm,口宽14.6cm,腹径6.4cm,重1.1kg。内部有铭文。

▲ 祖癸角

▲ 内部的铭文

11

父甲觯

青铜觯,高14.6cm,腹径7.9cm,重0.7kg。内有铭文。

▲ 父甲觯

▲ 内部铭文

12

雷纹觯

青铜觯,高14cm,腹径7cm,重0.7kg。内无铭文。

▲ 雷纹觯

13

亚形妣己觯

青铜觯,高12.7cm,腹径7.6cm。又称妣己觯。该器并未出现于《陶斋吉金录》的柉禁分图,而是收录于卷三,称“立旗觯”。

▲ 亚形妣己觯

▲ 内部铭文

14

铜斗

斗(勺)是铜制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或者用作量器。这件铜斗即《陶斋吉金录》中所言“铜勺”,出土时放置于鼎卣二内。无铭文。

▲ 铜斗


摆放方式

▲ 端方与柉禁组器合影

端方《陶斋吉金录》中的柉禁全图使将所有的13件酒器全部放置在禁台上。华觉明在《端方柉禁诸器的工艺考察》一文中则称,柉禁诸器在器物形制、纹饰和铸造技法上看,应是晚商至西周早期的作品,根据因长期放置而在禁面形成的器物痕迹,原先放置在禁上的有鼎卣二、雷纹觯、鼎尊、父甲觯和鼎卣一5件;斝不能与禁、卣、尊等配伍;妣己觚、子扫帚斝、父乙觯、亚形妣己觯共4件圆足器未在禁面留下器痕,不应与柉禁放在一起;而角、爵为三足器,很难留下器痕,是否与柉禁为同一器组存疑。

1933年,日本人梅原末治所写的《柉禁の考古学的考察》中使用了一张共20器的照片,增加了6件结为一束放置在尊中的铜杓。由于柉禁器组基本已被认定为十四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未将铜杓与禁同时展出。柉禁器组被运到大都会博物馆后,在布置展台时将斝和盉以及两件觯被取下,铜斗被横陈在尊的前面。后来有进行了调整,仅留了5件酒器在禁面上。

▲ 柉禁十三器已成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宝器家族

除了柉禁十三器,现今已知存世的青铜禁还有6件,一件在日本大阪,一件在天津博物馆,一件在河南博物院,一件湖北省博物馆,两件在陕西宝鸡的渭滨区博物馆。

二战时期流失于日本大阪的青铜禁:

珍藏在天津博物馆的西周夔纹铜禁。1927年,军阀党玉坤在陕西宝鸡戴家湾地区进行盗掘文物活动,挖掘出上千件青铜器,其中有三件铜禁,这件夔纹铜禁就是其中之一。党玉坤被宋哲元剿灭后,这件铜禁落入宋哲元手中。1968年,天津文物工作者在宋家找到了这件已经破损的铜禁,并从天津电解铜厂的废旧杂铜中拣选获得其余残片,经一年多的修复组合成器,完整如初。

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中,器身为长方形,整体由三层粗细不同的铜梗相互套结,通体镂空透雕云纹。禁上面正中是一长方形平台,为放置器皿的地方,禁身四周攀附有12个铜怪兽。云纹铜禁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失蜡法铸件,整个器物造型庄重典雅,工艺精湛复杂,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联禁铜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壶为敞口,厚方唇,长颈,圆鼓腹,圈足。壶盖有衔环蛇形钮,盖外沿套装勾连纹的镂孔盖罩。壶颈两侧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龙形耳。器身饰蟠螭纹和内填蟠螭纹的蕉叶纹等。两壶内壁均铸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禁面有两个并列的中空圆圈,以承放大壶圈足。禁的长边各有二兽足。兽口部和前肢衔托禁板,后足蹬地。禁面和侧面均饰蟠螭等纹饰。

宝鸡渭滨区博物馆的西周铜禁(2件)。2012年6月发现的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出土各类器物101件(组),其中铜礼器31件,这套铜禁是最重要的发现。这是1949年以来发现的唯一西周铜禁,也是唯一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西周禁。

2号禁:

和其它已经出土的青铜禁对比,柉禁十三器是自有金石学之后首次出土的青铜禁,此前“禁”这一类器物只见于古书记载。柉禁器组不仅器型大,保存完好,而且种类齐全,铸造精美,绝大多数器物带有铭文,是一组不可多得的国之瑰宝。

就像大都会博物馆在柉禁诸器的介绍中说:“这组精美的祭祀青铜器包含一张器桌和十三件酒器,显示出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辉煌。不朽的设计、复杂的铜面装饰和精妙的浇铸工艺见证了当时成熟的艺术风格和先进的工艺技术”。

期待这件流失海外98年的国宝文物能早日回家。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保利香港秋拍青铜器
带你领略端方最重要的收藏——西周柉禁套器全貌
西周青铜柉禁:独一无二的国之重器(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青铜篇上:九州铜人分享
''与天久长之''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之一
青铜器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