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唐女性为何偏爱穿围裙

以绘画与服饰学两门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将唐墓壁画中的人物服饰与历史文献、出土实物等进行比较、互证,由此探究壁画中的服饰与文献记述的服饰形制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其中尚未引起服饰学界足够重视的样式,如唐墓壁画中女子长裙外出现的短款围裙。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初唐时期的服饰。

相比传世卷轴画,唐代墓室壁画一般被视为唐代的绘画真迹,而且墓室壁画从初唐到盛唐乃至中晚唐都有完整、准确的时间序列,较石窟壁画更能判定确凿的创作年代。因此,墓室壁画是研究唐代服饰问题最精确、可靠的图像资料。此外,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人物及其服饰,所以更加具有说服力。

左起:船夫、击鼓者、女子

《洛神赋图》中的人物  东晋  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藏

但尽管如此,墓葬壁画中的人物服饰与初唐服饰形制在客观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第一,在表现形式上,唐墓壁画中的人物服饰经过绘画艺术的加工,与真实服饰之间存在着差异;第二,由于岁月的侵蚀,墓室壁画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风化和褪色,且均受过盗墓贼的破坏,如今所呈现的画面与千年前的画面有一定的差异;第三,墓室壁画相比传世卷轴画、石椁线刻画、石窟壁画等,因绘制时间更为有限,从而造成墓室壁画无法完整而精细地呈现当时的服饰全貌。在考察墓室壁画中的服饰时,笔者还发现了涉及服饰形制的新问题,将于下文主要探讨分析初唐女性长裙外出现的短款围裙样式。

唐墓壁画中除出现了女子长裙外,还出现了短款围裙,但初唐女性服饰文献中却没有关于这种围裙的记录,学界对这一问题虽然偶有涉猎但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于静芳的《唐墓壁画女性图像风格研究》、李馨的《隋唐女性礼服研究》、周汛与高春明的《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著的《唐新城长公主墓发掘报告》、陕西历史博物馆编的《新城、房龄、永泰公主墓壁画》、陈安然的《以墓室壁画为基本材料的唐侍女服复原》等,这些著作和论文都已注意到这种围裙,并将其称为帨、围裳、围裙等,但都还未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韩熙载夜宴图(局)  五代  顾闳中

笔者发现这种围裙频繁地出现在初唐时期的墓室壁画中,如懿德太子墓前墓室南壁东侧的侍女,图中部分裙身被帔帛遮挡,无法看清全貌。这种服装样式在新城长公主墓中亦有不少发现,且绘制得更加清晰、完整。如位于前墓室东壁的侍女,画中的围裙位于女子胸部下方,通过在裙腰处系带的方式进行围合,且裙摆长及臀部,上面有丰富的装饰纹样,主要是以条纹为主,并在条纹上间隔着绣有几何等图案。有的则为纯色围裙,并在裙边绣上缠枝花等纹样,同时围裙与下面的长裙在色彩和图案上都有所区别。笔者之所以判定此围裙是一件独立的服饰,而并非是女子半臂或襦衫的下摆,正因为壁画中明确绘有半臂下摆露在长裙外的样式,两相比较便会发现围裙与半臂两者本就不同。

左起:懿德太子墓前室南壁东侧侍女、新城长公主墓前室东壁侍女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围裙的开口位置来进行判断。有的围裙在人物正面呈现左右交叠,其交叠处与半臂的开襟处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有的围裙开口位置恰恰不在人物正面,则更可以说明其与女子上身所着服饰无关。在唐代,这种围裙大多见于初唐时期的墓室壁画上,如李寿墓、新城长公主墓、韦贵妃墓、李爽墓、燕妃墓等,至初唐末期的懿德太子墓壁画已不多见,盛唐亦然,而到中晚唐时期便不复再见了。这种围裙主要作为初唐女性服饰的一部分,丰富了服装整体的层次感和装饰性。

盛唐薛儆墓石椁内壁西向线刻画

笔者认为初唐时期这种围裙的出现和使用绝非偶然,若往前追溯,可以在唐以前的绘画作品里有所呈现,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图中可见无论男、女都有穿围裙的迹象。此外,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壁画中亦有不少着围裙的男女,不过这时的围裙并不像初唐壁画所表现的那样系于胸部下方,而是系在腰上,其裙摆长及臀部以下。

左起:天王、女供养人

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壁画

另外,相比初唐的围裙,东晋与西魏时期的围裙更为素净,上面没有任何图案纹样。至北齐、北周时期,敦煌301窟北周壁画、北齐崔芬墓壁画中出现的围裙,业已与初唐墓室壁画中的围裙更为相似。在隋代的壁画和雕塑中,我们也能见到女性穿围裙的现象,但这时的围裙并没有在人物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围合,其裙摆左右开口较大,并于人物正面露出了围裙之下的长裙。这一样式还出现在初唐李寿墓线刻画舞伎和乐伎的身上,韦贵妃墓壁画中也有类似现象。

左起:敦煌301窟北周壁画、隋代青釉陶俑、韦贵妃墓中乐女

此类非闭合式围裙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北齐时期,如太原金胜村北齐墓壁画、北齐徐显秀墓壁画等,可知非闭合式的围裙是受北齐风貌的影响而形成的。五代时期传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正在跳六幺舞的王屋山和执扇、持盆等侍女,她们都在缺胯袍外,于臀部之上围一白色短裙,但此裙的穿戴方式已与初唐时期完全不同。

北齐徐显秀墓壁画

总之,初唐墓室壁画中出现的围裙沿袭了北齐与北周的服装样式,笔者将这种围于女性腰腹部的初唐式围裙的特点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女性在穿襦衫、长裙、半臂和帔帛等常服时,围裙需系于长裙、襦衫之外,即显露在女性服装的最外面;第二,围裙是系在女性胸部下方,下摆垂至臀部上方的一种短款裙子;第三,围裙有裙边,其上通常还有装饰性纹样;第四,隋唐时期的围裙有闭合式与非闭合式两种样式;第五,围裙主要流行于初唐时期,在初唐以后便难以见到。而且与女子围裙近似的另一种在长裙之上系于腰间的围裙在五胡乱华时期便已出现,而且当时无论男女皆可穿着,直至北齐、北周以及隋代,才逐步形成了初唐时期的女子围裙。

左起:跳六幺舞的王屋山、执扇侍女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墓室壁画以较为客观、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初唐时期服饰的基本形制和风格特征,并以直观的视觉形象呈现出这一时期服饰的造型、色彩和图案等。尤其是当笔者将目光投向唐墓壁画中的人物服饰时,便发现许多传统文献中对其没有明确记录,诸如初唐女性长裙外出现的短款围裙样式。这涉及了壁画与初唐服饰形制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这两者间的差异,并非完全是一种相互抵触的关系,恰恰相反,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它们之间互为补充,并不断地丰富着彼此的意蕴与内涵。因此,绘画中的服饰与初唐服饰形制的异同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绘画与服饰关系的研究,将更有助于了解初唐时期的服饰形制及其发展脉络。

本文节选自《艺术博物馆》2023年第3-4期

《关于墓室壁画中初唐人物服饰的几点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袒胸·女着男:唐朝女性服饰的两大特色!
中国服饰美的变迁与发展(隋唐五代时期
唐朝女子爱穿“袒露装” 仅限宫廷女子(图)
唐的衣,唐朝女子服饰是盛唐象征之一,胡化、女子男装大唐独有
从韩休夫妇墓室壁画看开元时期女性服饰特征
《大唐女子图鉴》:她们凭什么美了10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