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第二百一十五讲

以身之|以心之|行知 

经典学习,心存恭敬,

用心体之,浸润心田。


【原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 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不贪心,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又说:“现今的所谓完人又哪里一定能如此呢?看见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义,见到危难敢于献身,久处困顿之中能够不忘记平时的诺言,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

【读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圣人所论的完人也有相对性。

照通常的抽象的标准而言,完人是智、仁、勇、才艺兼备而又具有礼乐修养的人。但面对现实,这样完美的人又哪里能够找得到呢?所以,孔子又退而求其次,提出了现实中所谓完人的标准。这个标准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具体而易于实践。直到今天,也加可以用来检验我们周围的人。比如说见利思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成了最尖锐最突出的社会现象,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还是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成了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又比如说见危授命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各种各样政策放宽的探索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阻碍,有时地会触及到个人利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在危难的时候,我们是挺身而出,见危授命还是东推西卸,不承担子,不负责任,这些都是检验一个人的标准。至于说在困顿中不忘平时的诺言,坚劳节操,坚持探索与追求,就更是我们在人生的程途上必不可免的了。谁能够保证自己一生就一帆风顺,不遇到困顿与挫折呢?关键是要有一颗不畏困顿,不怕挫折,勇于追求的心。所有这些,并不是说要你全部做到,成为一个完人,而是说我们可以用圣人关于完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人生的程途上尽力做得好一点,使自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为人之道(四)
不可不察:利己先利人 立人先立己 见利思义
见得思义见利思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是善、是恶?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