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道玄真】64期预告:《论语》述而篇——仁远乎哉?

 11月24日【问道玄真】64期      

《论语》第十九讲

地点:南岳逸山逸水酒店大堂

时间:19:30——21:00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玄真讲经实录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说,我对三件事很谨慎。第一个是“齐”,这个齐通“斋”,齐者斋戒沐浴。孔子认为,内心是否干净,是不是很躁动,是不是做到了身心整洁是很关键的事情。

战,就是战争。孔子在他的著作里很少谈战争,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懂战争。他认为战争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能轻率。

疾,就是健康,卫生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养生之道。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是上古时期舜时古乐曲名。孔子在齐国的时候,听到了“韶”以后,三个月时间吃肉的时候都不知道是肉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指的是孔子在听到这个乐曲以后很沉迷。


  孔子之所以能听出这首曲子的高深,让他自己三个月不知肉味,是因为他真实感受到了古人艺术修养,本性流露出来的音乐魅力,是天籁之音,所以才能让他有这样的感叹,古人怎么可以做出这么好的曲子?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孔子到哪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国君都很防备他。但是他在卫国时候过得很好。卫国的国君、大夫包括卫灵公都很喜欢他,很受拥护。冉有有一天问他的师兄子贡,“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想当卫国的国君啊?”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诺”就是回应了一下,子贡没有直接回答冉有,他只是说,“哦,我进去问下我的老师看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进去以后,子贡没有直接跟老师问老师,你是不是想当卫国国君啊?他说,“伯夷和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啊?”孔子说,这两个人是古时候的贤人。孔子对这两个人也是很赞叹,赞叹他们为贤人。


曰:“怨乎?”子贡又说,“这两个人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他们有没有怨恨周文王和周武王?”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说,他们两个人追求的是道德上的完美,品德上的建树。使得其所,求仁而得仁。你不是想追求道德完美吗?你做到了,又有什么好怨呢?


从这点,子贡得出了一个结果:孔夫子是不会抢夺卫国的君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粗茶淡饭就很好了。把手臂曲起来做枕头,躺在床上睡觉。乐亦在其中矣,安贫乐道,乐在其中。这句话很有名的,孔子不追求奢华,从这点看出来,他不被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话刚好是对上段话的补充,我为什么不当国君呢?如果我要用违背仁义的行为去抢夺这个国家的国君的话,这是不义的,这种富贵与我而言如浮云。


孔子的内心有自己作为圣人的操守,该追求的东西追求,不该追求的东西就算是给我,我也不要,他能摆脱虚荣的诱惑,不追求虚假的东西,更多地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安宁。至于当不当官,是富是贵,犹如浮云,这是孔子的追求,圣人的操守。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据说孔子当年特别喜欢读《周易》,韦编三绝,韦编就是穿的绳子。他读这本书,绳子都断了三次。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加”就是增加,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我搞懂了《易经》讲的这些道理,可以无大过。


我们现在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在乎错不错,没有对自我有个要求,对自己的道德修养,品德完善无所谓。把每一天过好,该吃该喝,该玩该乐就行了。这应该是很悲哀的事情。我们学习圣人的言语,思想,就是要告诉我们,圣人是怎样做人做事的,是怎样精进的,我们该如何效仿。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孔子说话很儒雅,很文气,说话总是有根据,说话特别有讲究。他说,《诗经》、《书经》、《礼记》这三本书都通了,读精了,读懂了,说话就容易有雅言。所以,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好龙就是这个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住的皇宫,大院到处都是龙。有一天,叶公问子路,“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不回答,一转身就把这件事情向老师汇报。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叶公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因为说实话,孔子是个不太好总结的人,优点太多,到了后世,才有人总结他“温良恭俭让”。


子路回去后跟老师说,“叶公来问我你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笑着说,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你为什么不说,你的老师一旦上进起来,连吃饭喝水都忘记,做事情很沉浸在里面,吃饭睡觉都忘了。”

孔子是个很精进的人,君子终日乾乾,很精进,很好学。乐以忘忧,因为很发愤,专心致志做学问,有所感悟,心里很快乐,忘记了忧愁。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都忘记马上要老了。

从这段话看出来,孔子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精进的一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时每刻都在进步,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探索,他就是这么一个专注的人。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之所以那么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说白了,是我知道自己不是生而知之。人有三种,一种是生而知之,生下来就很聪明,不用学。还有一种人,学而知之,通过自己努力刻苦学习,增长自己知识和智慧。还有一种人是磨而知之,受挫折,到处碰鼻子,然后总结经验。还有一种,死而不知,到死了都不知道,这是我加的。孔子很清楚知道自己的问题,他之所以那样努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生而知之人。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而知之的,我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文化,能够肩挑起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原因是好古。就是特别喜欢继承传统的文化,思想。喜欢读古书,喜欢继承古人的精神。

敏以求之者也,敏,敏锐的去学习身边的事和物,懂得去学习,归纳,分析和总结,所以才取得智慧成就,学问成就和做人的成就。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的学生说,我们先生这个人有四个字不说:怪、力、乱、神。

   “怪”就是怪现象,“力”就是好打斗, 好争斗,不讲修为,不讲谦让,总是在显摆自己有多棒。“乱”就是胡思乱想。社会很乱,没有秩序,没有规则,很乱。“神”就是神神叨叨。今天做个梦,明天遇见神,后天看见鬼。这就是正信,我们大部分人现在是迷信。


   当一个人真正明白了,开悟了,就会越来越平实,而不是越来越玄乎。平实就是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干活干活。内心很坦荡,很自在,这就是修行历程。愚者乐之,智者厌之,有智慧人不喜欢这些东西,会很平实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对学而篇的发挥。前面讲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同时,学而篇也讲到,无友不如己者,我所交的朋友没有一个不如自己的。怎么解释这段话?三个人在一起走,必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比我强,可以做我的老师,比我弱,一样可以做我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学习的东西。我们可以学习他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通过他的缺点折射出我们自己身上是不是存在?所以称之为,其不善者而改之


用老子的话来说,以万物为师。所有的一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向自然学习,向万物学习。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对自己有要求,上进的人要懂得向身边的人和事学习,同时也告诫自己,降伏自己知足,自傲的情绪和问题。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桓魋是宋国的大夫,当年他觉得孔子的威胁太大了,想杀掉孔子。 孔子在宋国的时候很危险。他的学生就提醒老师,“桓魋这个人想杀你。”孔子说,“上天生了我这样的一个人,让我懂得了,具备了继承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的本领,那么他能奈我何?能杀得掉我吗?

知道有一个人要杀他,孔子一点也不害怕。知道上天生了他,这么大的智慧,有这么好的德行,就是要来传承中国文化,发扬这种文化的人,肩挑道义的人。所以他不怕有人杀他,也知道杀不了他,他根本不害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有一天,孔子跟学生讲,“你们这些学生总以为我对你们还有一些藏私,总认为我讲学问时只讲一半或是讲七分,没有给你们讲透讲深,藏着掖着。实际上,吾无隐乎尔,我真的没有隐藏什么。”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我没有哪个学问不是在我的行为当中,在我的语言当中所表露出来的。我的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涵盖我做人做事的学问,你看我怎么做人做事就可以学了。”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就是围绕这四个字,文、行、忠、信。

“文”代表知识,文章和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不仅仅是会写文章,会写书,更多的是为人知识,做人的道理。


“行”就是行为,操守,德行。从广义角度讲,就是功业,做出事情出来了,有成就。孔子教文化教四个方面,一个是知识和文化,怎么立身处世,怎么待人,怎么对待父母,师长?怎么为臣为君?怎么做一个君子?

“忠”可不是我们讲的要忠于君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子讲的不是这个忠,他讲的更多的是尽心忠于更多的事。

“信”就是信义,做人要讲信用,要诚实守信,尽可能做好自己的修为。文和行往往是对外,忠与信使对内,四者之间也有联系。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感叹,生在我这个时代,古时候的圣人我已经见不到了,也没有了。孔子认为周文王,尧舜禹是圣人,但是这些圣人都死了,见不到了。但是,这些圣人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神,我们只要向他学习,能够按照圣人所说的话去完善自己。做到的话,得见君子者,斯可矣。从这点可以看出,孔子那个时代,君子也是很少的,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孔子接着讲,真正的善人,我活了那么大岁数了,一个都没有见过。有句话说,做一件善事容易,做一辈子善事难。存一个善心容易,存一辈子善心难。我们修行也好,做人也好,真正能够做到一天24小时不起一个歪念头吗?不说错一句话吗?不办坏一件事吗?我们道教的祖师邱祖讲,无过便是福啊。不犯错误就是有福的了。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善人,但是只要有一份坚持为善行,为善语,为善心的人,就很棒了。

亡而为有,“亡”通无,就是没有当成有。很多人喜欢吹,没本事把自己吹成有本事,没有这个境界把自己说的有这个境界。


虚而为盈,没有文化,没有知识。 没有真本事,到处显摆,人家会笑话的。

约而为泰,约是节约的意思,本来是应该要节约,但是不这么做,享受安逸。

难乎有恒矣!为什么道德、学问、文化越来越衰弱,是因为社会上只要出现这三种现象,文化就很难以为继。或者是人身上具足了这三个问题,做事业也好,做学问也好,道德也好,是难以有成就的,也是一定会出问题的。


以无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用我们今天话来讲,不脚踏实地。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你踮着脚跟站能站多久?你大步往前跑能跑多远?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应当要平实,要实事求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行不可耻,不行可以学。要务实,不要来虚的,要踏踏实实,一点点来学习,这样才是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5周)
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孔子说了这6个字
#每日学论语#7.25【2016-12-27】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有恒者事竟成(7—25,讲于2021年11月21日 )
做一个有恒者,你就赢在了起跑线【读书课堂】
《论语》笔记之七(《述而》):务实不虚,面世不仙,儒之骨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