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震中)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

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中源地震

60-300公里。

深源地震

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对于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波及范围越小,反之则反。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

震源构造

相关部门对中国大陆地震的震源深度资料作了系统研究。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间中国大陆ML≥2。0级并给出深度的31282次1和2类精度的浅源地震为基础,研究了深度分布特征,并采用网格滑动平均方法,统计了网格内陆震的平均深度。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平均深度为(16±7)km,东部地区为(13±6)km,西部为(18±8)km,东部比西部平均偏浅5km。

中国大陆地震深度最大的地区是新疆西南部地区,即塔里木地块的西端和西南缘。震源深度与构造分区的关系密切,青藏活动地块震源深度平均为(33±12)km。新疆活动地块为(21±10)km,华北为(14±7)km;东北为(11±5)km;华南为(10±4)km。完整地块边界上的地震较深,其中最明显的是塔里木盆地的西南缘、北缘;准噶尔盆地的南边缘,阿拉善地块的南边缘;鄂尔多斯地块的东、西两侧以及四川盆地的西边缘。在新生性的破裂带上地震偏浅,如滇西南地震带及张渤地震带。另外,还根据中国震源深度分布特征,讨论了壳幔(主要是地壳)力学行为、变形属性和破坏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兴都库什地区的旋扭构造运动初探
地震
汶川发震构造初步分析
东海中源地震——细致勾勒板块俯冲的科学画笔
中国汶川大地震2008年9月25日12时
大陆边缘构造(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