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央帝国的灭亡

这是《三石先生说》第269篇文章


荐歌一首,适合单曲循环




“大楚兴,陈胜王”,几乎是每个学过初中历史的人,对秦亡第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你记忆力够好的话,还会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缘由是惧怕秦帝国严苛的刑法:无法按时抵达目的地——死路一条;叛乱反秦——有可能死路一条。


反,是当时情境下最优的选择。


随着对先秦历史理解的加深,我们还会知道,秦亡有它的个人必然性。



秦国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起,便开始励精图治。国内整饬吏治,国外合纵连横。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国内形成了崇法尚武的氛围。之后又将成功灭掉南边的物产丰饶的蜀国,使得嬴政在夺取中原的过程中,有了坚实的后方军需供应。秦国的最终胜利,是一代代君主们苦心积累的成果。到了嬴政时代,综合外部环境和帝王本身的能力,再加多年积累的爆发,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先秦时代”正式落下帷幕。


之后,嬴政急于结束持续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稳固帝国统治,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一边推行“同文、同钱、均量”的制度,一边加大军事投入,增强对原五个诸侯国的控制。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亲自走遍了帝国的每个角落,在当初的六国间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他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强权为帝国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制度,使得子孙后代能沿着自己规划好的路,一直走下去。


可是,有一点他忽略了。那时的天下人,都是当年六国的遗老遗少。他们在封建诸侯制度下长大,生活。此时,忽然丢掉了自己的土地,变成了没有祖国的人。这样的大环境,根本不适宜进行激进改革。嬴政活着的时候,虽说连年征招劳力、加强军备,致使民不聊生,但还能镇住场。可到了秦二世胡亥,就没有强权能压制天下人的反抗热情了。


“大楚兴、陈胜王”,就是楚国遗少们打出的口号。紧接着,反叛浪潮席卷全国……


民心未稳,寿命有限,却又雄心万丈。嬴政,终于还是失败了。



几乎所有教科书和主流史学著作都把秦亡归咎于严酷的刑罚和激进的制度,其实在这两个因素下,隐藏着更深的问题。


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秦始皇统一六国,靠的是大后方充足的供给。可是建国后,由于国内的治理成本和治理难度远远超出当年秦国一隅,始皇和周边大臣没有治理如此大面积国土的经验,因此很多因经验缺乏导致的治理成本需要用军事来买单。这就造成了巨额的军费支出。


始皇帝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除了传统的农业税、人头税外,又将盐、铁等国家战略资源收归国有,对商业也实施了关卡税,主要目的就是敛财,以维持巨大的治理成本。经过战乱的帝国在种种激进政策的压力下,没有很好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甚至不如当年诸侯国时期。这导致百姓从根本上,没有建立起对新晋秦帝国的认同和归属。


当时,北边的匈奴人也不时扰边,始皇帝不得不将精锐部队调往边疆。由于没有屯兵制度,军队的所有开支都由中央支付,对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陈胜、吴广就是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戍边的路上起义。再加著名的秦长城修建,使得一个刚刚建立起的帝国,还没来得及繁荣,就过早透支了财政。


嬴政用超强的资源调动能力为统一战争服务。统一六国后,又依靠强权大量征调民力,使得刚刚经历过战乱的天下没有得到足够的修养便又投入到帝国建设中。他的失败,就在于政治征服的失败。


用军队打下的天下,由于惯性,大量军队仍然存在于四方,他们的利益不容忽视。如果迅速遣散,会造成军队的不稳定;如果继续让军队存在并掌握过多资源,又无法建立起后续的政府结构。于是,依靠军队打下来的帝国,又在军人的纷争、各地的民变和财政的垮塌中分崩离析。


正所谓:“楚虽三户,亡秦非楚;军政不调,透支国土。二世登基,奸臣跋扈;失尽民心,秦亡不复。”

这里是三石先生说,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恬军团神秘消失,三分之二惨遭清洗,中国历代惊天秘密
大秦最后的名将章邯,其表现不亚于项羽,为何没能挽大秦于将倾?
大秦帝国进攻东方的六大强国,楚国为何是最难啃的骨头?
从陈胜吴广起义为视角,探析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为何秦始皇没立扶苏为皇太子,扶苏果不能堪当大任吗?
秦始皇为什么命令秦军在秦国危亡时不允许秦军回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