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骞“凿空”西域




 

在欧亚的地图上,有一条路,那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路。

它东起亚洲中国的东海,西到欧洲的地中海,是多民族相互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的一条路。它的名字就叫——丝绸之路。目前,沿途国家重振丝绸之路使这一经济带又重新兴起强盛起来。

翻开伊犁厚重的文字,沿着历史的脉线回望,一个人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就是汉朝时期的张骞。

也就是这个张骞,三次到西域,两次出使,一次随军队西征匈奴。用司马迁的话说,千难万险“凿空”西域,是他最早打通了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才有了后来的华夏文明西输与佛教文化东送,以及各种物品、技术、牲畜和植物的交流。

在大汉朝的皇权传到第六代,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志向宽远的汉武帝像他的先人一样,针对边境匈奴连年骚扰的战争,常常是紧锁双眉,找不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汉武帝听到一位大臣的奏报,说是西域草原上有一个叫大月支的国家,这个国家在西域除了匈奴以外,是一个比较大的部落。由于大月氏王被匈奴单于杀死后,便被迫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放牧生活,成为匈奴的附属国。

原先,大月支和乌孙人是共同生活在祁连山一带的,由于大月支王想独自霸占祁连山水草肥美之地,就在一天夜里突袭了乌孙王的大帐,杀死了乌孙王,独占了祁连山草原。乌孙王死后,他的臣民们绝大多数归顺了月支王,只有部分人和最小的儿子猎骄靡被人抱着逃出了血腥的屠杀,投奔了匈奴。二十几年后,猎骄靡长大了,匈奴单于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借给他兵力报仇,猎骄靡带兵不但在祁连山打败了月支人,还把月支人一直追杀到伊犁河流域。后来又把大月支人赶到了阿姆河流域。乌孙人独霸了富饶美丽的伊犁草原,并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长期臣服于匈奴。 

大月支人恨透了匈奴,恨透了匈奴借给猎骄靡雄兵使他们失去家园。后任的月支王一直想进攻匈奴与乌孙报杀父之仇,朝思暮想攻打匈奴,但苦于无兵力相助只能潜伏爪牙忍受。为了避免战争,获得种族的安全,只得向西南迁徙到阿姆河(妫水)流域生活。

汉武帝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派出使者出使西域的大月支等少数民族部落,联络月支人建立联盟关系,共同夹击匈奴,达到消灭匈奴的目的。这就是汉朝历史上的“断匈右臂,共灭胡人”的伟大战略决策。

当时,汉朝的的首都西安(长安)离西域很远,汉朝官员对西域的地理、文化、风俗等不甚了解。整天叽叽喳喳在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听说皇上要派人出使西域,都吓得矮了三分,谁也没有胆量站出来承担这项任务。汉武帝无奈,只得向全国各分区海选招聘出使西域的人员。


(张骞受皇命出使西域图)


也就是这个陕西省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博望村的张骞,不知是报效汉朝心切,还是想出人头地,不顾家人的反对,依然的站出来应聘

大概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全国各地海选的众人中,由于他大胆果敢、无私无畏、能言善辩、具有冒险精神,以郎官(九品官)身分应聘成功后,受到汉武帝的赏识,肩负起了大汉朝这次出使大月支国的任务。

记得这一年是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张骞肩负着大汉朝的使命,率领一百多人,带领着一个自愿充当他的向导和翻译的归顺“胡人”即堂邑氏的家奴甘父,从甘肃的临洮出发了。正当心比天高、斗志昂扬的张骞一行匆匆经过河西走廊向西行走时,很不幸的碰上了匈奴的骑兵巡逻队伍,他们全部被匈奴骑兵抓获。

匈奴的将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了匈奴的王庭——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见到了当时匈奴的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是汉朝出使月支的人,而且使命还是联合大月支等部落共同对付自己,很是气愤。本来所有被俘人都要被砍头的,考虑到大汉朝的威严,他只是秘密的扣留了张骞等人。无奈的张骞一行人也只能默默地接受了眼前的现实。

春夏秋冬,岁月轮回,张骞在匈奴生活的十余年间,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支的念头,派人进行了种种的威逼利诱,都未能动摇他对汉朝的忠心。单于无奈,只好给张骞娶了个匈奴的女子为妻,为他生了孩子。给他了羊群和草场,让他长期定居草原。可是,张骞在匈奴生活期间,还是始终“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在匈奴留居了十年之久。他一直坚持努力了解匈奴人的思想、生活习俗,学习匈奴及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字,把自己的装束、行为和饮食习惯融入少数民族之中。他始终牢记自己是汉朝使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支的意志和决心。始终保留着汉朝出使用的符节,以警示自己的身份和任务。伺机雄鹰展翅,再展出使西域的宏图。

长期以来,张骞乘马对驻地周围的路线,水流、山脉等地形进行了长时间的侦查后,觉得脱离匈奴控制的时机已经成熟。一天夜里,他乘机带领部下及妻子儿女向着大月支方向逃去。

 

(张骞出使西域图)


这已是第几次逃跑,他记不清了,但是他知道这一次逃离匈奴,像每次逃离一样是一次极为艰险的跋涉。草原之上,他不敢走近人多的毡房;大漠戈壁,飞沙走石,热浪滚滚,倒是行军的安全路线,但险情不断;高山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只能忍饥挨饿。有时只能射杀乌鸦、圈套旱獭充饥。有些随从因饥渴倒毙在行走的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或被狼虫虎豹吞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张骞留居匈奴的十多年期间里,西域的形势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大月支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支。月支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征服了大夏后,进入南方的阿姆河地区,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路上经过了数十日的跋涉,到达了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支的使命和沿途的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重重酬谢。大宛王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未能实现。汉使的意外到来,使他非常高兴。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于是立刻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康居)。康居王又把他送到了大月支。

不料,这十几年大月支的形势也大变,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乱的危险已大大减少。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大月支人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加之,他们又认为汉朝离月支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张骞等人在月支逗留了一年多,始终未能说服月支人与汉朝联盟,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28年,没有说服成功的张骞等人决定动身回汉朝。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遭受匈奴人的阻留。于是翻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和田、鄯善进入羌人生活的地区。


(西域路上)

但是,可怜的张骞等人不知道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一行人进入羌人区后,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被当地羌人扣留,一年多的时间里,张骞等人始终想逃出匈奴魔窟,但都没有成功。

两年后,匈奴的军臣单于死了,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失败后逃到了汉朝边境向汉朝求援。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妻子和甘父,逃回长安。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经历了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朝廷的命官仅剩下张骞和甘父二人及他的妻女。所付出的代价是何等高昂!

张骞这次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论,是一次巨大的失败。因为他未能达到同大月支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是,他带回来了有关西域的有价值的信息,那可是全国唯一仅有的。尤其是汉武帝在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情况的奏报后,欢喜不尽、十分高兴,立即下旨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四品官),赐随从人员甘父为奉使君。

年后,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西征匈奴,因张骞熟悉西域的地理水草、人文风俗,遂以校尉的官职随军。战争胜利后,张骞又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由于乌孙国逐渐强大,张骞再次劝说武帝联合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共同抗拒匈奴。

汉武帝立即提升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余人,马六百余匹,牛羊金帛万数,浩浩荡荡的第二次出使西域。

这个时期,汉朝通过几次用武,匈奴势力已被逐出河西走廊,汉朝已控制河西走廊沿线,道路畅通无阻。


(张骞墓)

张骞顺利到达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后,劝说乌孙王东返故地祁连山草原与汉朝为邻。叱咤风云的乌孙王猎骄靡已经年老了,不能作主,大臣们都惧怕匈奴,又认为汉朝太远,不想移徙。在此期间,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费尔干纳盆地大宛)、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康居)、大月支、伊朗(安息)、印度河流域身毒)、于田(于阗)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诸国,均受到热烈欢迎。

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乌孙国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骞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和参观人员,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了解汉朝文化和农耕技术。

回到汉朝后,汉武帝任命张骞为大行,负责接待各国使者和宾客。第二年,张骞去世,归葬于汉中故里。因为张骞曾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最高荣誉),他居住的村庄被赐名为“博望村”。

自张骞之后,不但汉朝的使者不断往来于西域诸国,而且随着内陆和西域政治关系的密切,商品、文化交流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汉,一年中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

经过张骞的努力,不仅汉朝与西域诸国民族同内陆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了。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


(张骞纪念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域狼痕—乌孙篇
张骞与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40年—前115年)
外西北列传(二):张骞凿空西域,伟绩何其雄哉
汉武帝梦魂萦绕的月氏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今天在哪里?
月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